仙药谷-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艾亮带着十多个男女知青,在清除着田埂的杂草,田埂高的用锄头整,田埂矮的用铁铲除,田埂曲的取直,田埂太小的,还要培土。
“三十亩稻田,要除几天草呢!大家要认真地把杂草清除干净,要不到时还未插秧苗,杂草却先长出来了!”艾亮吩咐道。
第950章知青点〈六〉
艾亮驾驶着一辆大马车来到知青点,车厢上放着三口大水缸,里面分别装着大半缸稻种,他对刘刚说道:“你是管生产的,现在就先从学浸谷种开始吧?”
“大家过来把水缸搬到地坪上,要搞好春耕生产,就得浸好种,有农科技术员指导,大家都来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刘刚说道。 。』。
有几个知青在刘刚的指导下搬大缸,有几个知青在艾亮的指导下打来几桶井水,他又从车上取下两桶清徹但闻得一种咸味的水,说道:“咱们先把稻种放进澄过的石灰水中洗擦一遍,杀死粘附在稻壳上的虫卵和菌种,就可以放进装有清水的大缸里浸泡了,但要注意,如果气温高,可以直接用清水浸,但如果气温过低,就要用温水浸,而且还要把缸口用薄膜封起来,春暖乍寒,浸谷种也麻烦些,如果是夏季浸种,注意散热就万事大吉了!”
“原来浸谷种也有这么多的学问,真是不经历过不知道啊!”曹剑说道。
艾亮说道:“我就是为了让大家见识一下耕种的全过程,要不早就在谷中浸好种,直接把谷芽用马车运过来,撒在秧田上就行啦!”
“这就叫做包办制,下乡几年,连谷种都不会浸,岂不笑掉了人家的大牙?”刘刚说道。
艾亮说道:“你们去把田埂上的杂草除了,谷里现在也象你们一样,正在搞备耕工作,我也正带领几个村民在浸种,时间紧,工作忙,就先回去了,明天下午再把谷种捞上来,我要亲力亲为,才能了解具体情况!”
“技术员放心吧?我会安排好备耕工作的,再有两天,就能把三十亩田的杂草全部除干净了!”刘刚说道。
艾亮说道:“很好!到时我就可以带着你们去播种了!”
说时,驾驶着马车,直向谷口奔驰而去,也真难为他了,谷里的稻种,还没有浸呢!蔡强吩咐他,要把知青们的事情,时刻挂在心里,一定要优先进行,因为知青们刚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要特别关心,这才能体现出咱们仙药谷人的高尚情操。
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着,三天之后,艾亮带着十多个谷民,赶着耕牛,带着犁耙过来了,他要帮着知青们整理秧田,进行播种,让他们学习怎样做农民,怎样耕田,怎样种植其他农作物。
干惯了农活的谷民们,一个小时后,就把犁犁耙耙的工作做好了,他们扛着工具,赶着耕牛回谷里去了,因为那里的秧田,也要整理啊!
现在剩下来的,就是如何平整秧田,如何播种的问题,艾亮和剩下来的谷民,用谷把将秧田分成一洼洼的。
刘刚问道:“为什么隔一段距离,又要开一条浅浅的水沟?”
“因为春天雨水多,如果不能及时地把积水排出去,就会淹死谷芽,还会影响秧苗的育!”艾亮解释道。
等开了洼,就是抛撒谷芽的时候了,艾亮把一个装满谷芽的塑料盆递给刘刚,他却不敢接手,问道:“我也能抛谷芽?”
艾亮鼓励道:“其实,这是眼见功夫,一学就会,只要胆大心细,撒多两次,就能得心应手了!”
知青们民用手抓起谷芽,随手便抛在秧田上,而且十分均匀,心中羡慕不已,有几个男知青跃跃欲试。
“大家都来练习一下,不学,就永远都不会!”刘刚趁机说道。
江少强和吴文豪一听,立刻走下秧田,左手托着塑料盆,右手抓了一抓谷芽,大胆地撒了开去,艾亮也托着一盆谷芽,专门补撒那些不够均匀的地方,吴文豪术员能采取补救措施,就更加大胆地撒了起来。
最后的一道工序是用竹筛吊在一根竹杆上,一上一下地把谷芽压进泥浆里,让它生根芽,这样的操作也有一定难度,太重了,会把谷芽陷得太深,长不出来,太浅了,谷芽粘不上泥土,即使长出来,也是东歪西倒的,秧苗长不正,这就得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了。
播完了秧,除早晚犁耙备耕外,不是犁耙手的知青,就有闲暇了,但是农村人却有这样的一句话,手闲嘴就闲,要想有吃有穿,那还真是闲不得啊!
这一天,蔡强带着几个村干部,驾驶着四辆大马车过来,有三辆马车的车厢上,装着满满的红薯,足有五六千斤。
张大彪问道:“知青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刘刚答道:“这应该是红薯吧?农副产品市场上有买,我也食过几次,用来煮糖水,很好食的!”
蔡强说道:“去年冬耕时,谷中种有上百亩红薯,谷民们各家各户都分得没有地方堆放了,我先拉三车过来,到即将春插时,还有几十亩要挖,如果食不了,还可以用来养猪,用处很多!”
“大家把红薯搬下来,先放在地坪上晾晒半天,过一段时间后,红薯就会变甜,食起来甜渍渍的,十分可口!”艾亮说道。
当知青们把一筐筐的红薯搬下来后,蔡娟说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带来了菜种和红薯苗,大家就在知青点背后的坡地上种菜,种瓜果豆角,种红薯苗,然后买两只小猪苖回来养,到春节时杀一头,就有猪肉食啦!”
“我又带几个男知青上山砍树枝扎篱笆,种瓜种豆角,要用到!”张大彪说道。
张少强说道:“我也参加,家还会不会象上次那样好运,拣一只死黃猄回来,煮熟了饱食一顿!”
刘刚认真地说道:“这次就是李排长要送给我们,也不能再要了,可不能总欠人家的情啦!”
“你说得很对,就是要食野味,也要自己动手,这样才吃得有滋味,不过张少强也是在说笑话的,世上那有这么巧的事情?”张大彪说道。
知青们从杂物房中取出砍柴刀,在张大彪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向山里走去,经过了上一次爬树砍柴,大家都有了经验,这一次砍的是生枝条,就更加有把握啦!:appyd
第951章知青点〈七〉
张大彪带着六个男知青上山斩树枝,蔡强带着十六个男女知青,在山坡上挖起地来。
栽种红薯苗,取薯和取苖的种植方法不同,取薯的,把泥土堆得高高,而且是直列一行,这样是长薯的方法,而且要到挖红薯时,才可以割薯苗;取苗喂猪的,是把地挖成四五尺大的一洼,相隔一尺远种一行红薯苗,长到两至三尺长时,便可割苗喂猪。
蔡强带着刘刚和男知青挖地,蔡娟便带着女知青在铡薯苖,她们用小刀把薯苗割成一尺长左右,然后折去底下的三张薯叶,这是为了减少茎叶吸收水份,提高成活率。
蔡娟对女知青们说道:“这些薯叶可以妙熟了做菜,叶滑茎脆,味道不错!”
“这样的素菜,也只有在乡下才能尝到,我们连见都没有见过,今晚真得试试了!”王小霞来了兴趣。
挖好了地,起了洼,蔡强带着男知青用铁铲开出一条条的小浅沟,蔡娟带着女知青把薯苖摆进去,然后填上泥士,种植工作就算完成。
蔡强带着几个男青年,从山下挑来溪水,把刚种下的薯苗浇了一遍,从而保证土地湿润,真是人多力量大,大家种完薯苗后,又开始挖地下菜籽。
山坡上的梯田,每块只有两分多,光是种薯苖,就挖了五六块地,蔡强说道:“咱们就挖这些长形的梯田,用来种黄瓜,冬瓜,豆角和西红柿,长苖爬上篱笆后,通风透气,光照充足,结的瓜豆也多!”
“四面围篱笆,中间起了洼,还可以种蔬菜呢!”蔡娟说道。
当张大彪带着六个知青把枝条挑回来时,蔡强带着十六个知青也把菜地挖好,分成了一洼洼,准备撒菜籽了。
俗话说:三条篱笆一个桩,三条好汉一人帮,也就是说,扎篱笆时,三条小的技条,就要用一条大的枝条插进地里更深处固定,这一排篱笆才不会被风吹倒。
蔡强先动手,将木条插得斜向一边,插满了一排后,又插另一排木条,两排木条交叉组合,便成了篱笆墙,再插上大木条固定,就是风吹不倒了。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大家也把菜籽撒了下去,扎好篱笆,浇上清水,让菜籽在地上生根芽,以后他们食的蔬菜,就不用从谷里运出来了。
临走时,蔡强说道:“明天,男知青都跟着我到山上砍柴,然后挑到瓷器厂去卖,赚得钱时,在谷民那里买两只猪仔回来养,大家说好吗?”
“这就再好不过了,明天我们女知青也去帮忙挑柴,买回猪仔后,我们负责煮饲料喂养,不用你们男生动手!”
王小霞听得要买猪仔回来喂养,一蹦三尺高,养猪种菜,这不就是农家人要干的活吗?
刘刚说道:“那明天砍柴,也不用你们女生动手,你们负责给种下去的薯苗,菜种浇水就行!”
女知青们满口答应,她们也想象农家人一样,享受着小集体生活带来的情趣,因为她们知道,这次上山下乡,可能要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生根芽,开花结果,这个知青点,应该就是她们的小集体单位了。
但是,蔡强可不是样想,这些学生娃,有知识,有文化,城市建设也需要人才,他们始终要回到城市,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上山下乡,参加集体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只是为了煅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所以,他要让他们有更多的煅炼机会,要买两只小猪养,以生产队雄厚的集体资金,根本不是问题,但他要让知青们知道,农村人赚每一分钱,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