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矿主-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个功能还没有最终被证明,但这已经足够让唐风惊喜了。
反正掌控木星系统的时候,星核已经初步表现出了这种堪称逆天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枚星核的真正能力,还需要唐风去其他的恒星系去证明。
唐风瞄准的第一个用作实验的恒星系,就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南门二恒星系。
在太阳系周边十二光年的范围内,一共有十座恒星系,像我们熟悉的天狼星,这是全天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一颗恒星,这个恒星系距离太阳系的距离大约有8。7光年;还有鲸鱼座的UV星,这是一个距离太阳系8。4光年的恒星系。
至于南门二恒星系,其实应该叫做半人马阿尔法星,这个恒星系位于天空南方的半人马座,是一个三合星系统,同时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座恒星系。
所谓三合星系统,指的是由三颗恒星组成的聚星系统,这三颗恒星相互之间以引力彼此互相维系,三颗恒星会围绕这一个共同的质心旋转。
目前人类发现的三合星系统还是不少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勾陈一,也就是小熊座阿尔法星,这颗恒星就是一个三合星系统,当然,这颗名字叫做勾陈一的恒星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那就是北极星。
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三合星系统就是双子座阿尔法星,也就是著名的北河二。
南门二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三合星系统,其中的三颗恒星分别被命名为半人马阿尔法A星、B星和C星,这其中,半人马阿尔法C星就是著名的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
因为距离太阳很近,再加上构成三合星系统的主星,也就是半人马阿尔法A星的体积和质量都要略大于太阳,所以A星的亮度是全天中仅次于太阳、天狼星和老人星的第四亮恒星。
而B星,作为A星的伴星,无论是质量还是体积都要比太阳稍小,因此这颗恒星的亮度在全天中是排名第二十一位的。
至于C星,也就是比邻星,则是一颗小型主序星,或者说是红矮星。因为比邻星的亮度很暗,所以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一直到1915年才被人发现。
当唐风驾驶着鹦鹉螺号到达南门二的时候,远远的,唐风就发现了很多此前地球科学家没有发现的东西。
唐风绝对是第一个到达距离地球大约40万亿公里(4。22光年)的比邻星的第一人,而且因为地球技术的限制,地球科学家对这座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观察的其实并不到位。
4。22光年听起来似乎并不算一个多大的数字,相比于银河系那高达10万光年的直径而言,4。22光年真的是不算什么。就是这4。22光年,对于现在的地球人来讲,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天堑。因为按照目前地球人所掌握的航天技术来讲,即便是最快的航天器,到达比邻星也需要七八万年的时间。
不过,4。22光年的距离对于鹦鹉螺号来讲就不算什么了,鹦鹉螺号甚至只需要打开超光速引擎,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跨越这接近40万亿公里的距离。
当唐风到达南门二附近的时候,唐风终于是可以一窥这座三合星系统的全貌了。
在南门二恒星系,三颗恒星差不多是彼此之间相距0。2光年左右的距离,围绕着虚空中一个看不见的质心在旋转。其中质量最大和亮度最大的半人马阿尔法A星,和太阳差不多,是黄色的;而B星,则是橙色的,至于最暗的C星,也就是比邻星,则是红色的。
从光谱上就能够清楚的分辨出这三颗恒星的质量。A星和B星因为体积和质量远远大于产生氢融合反应所需的恒星临界质量,所以这两颗恒星散发出来的光芒都是比较强的。而比邻星的体积和质量才刚刚超过这个临界值,所以比邻星内部的氢融合反应其实还是不太稳固的。因此比邻星就显得非常的黯淡。
让唐风有些惊喜的是,当鹦鹉螺号到达这个三合星系统之后,唐风终于看到了那颗许久没有被证实过的类地行星的存在。
早在2012年,地球科学家就曾经通过哈勃望远镜发现了一颗位于B星系统内的类地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半人马阿尔法星B。b。但这颗行星是否真的存在,依旧还存有极大的分歧。
不过这次唐风亲身来到南门二恒星系,却是凭借着肉眼,就看到了那颗一直在围着B星不断狂奔的类地行星。
与科学家推断的差不多,这颗行星是一颗类地行星,而且无论是体积还是个头都和地球差不多。但这颗行星距离B星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只有差不多600万公里的距离。这样的距离要远远小于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正是因为这颗行星距离B星的距离太近,所以这颗行星正在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在围着B星一刻不停的狂奔,这个家伙围着B星运转一周的时间仅仅只有3。2个地球日。。。。。。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今天唐风亲眼看到这颗狂奔不已的类地行星之后,才终于明白原来在宇宙中,真的是存在着很多地球人目前根本就无法了解的现象。
按道理来讲,距离恒星这么近的行星,早就应该被恒星的引力给撕扯成碎片了,可偏偏这颗类地行星现在似乎活得非常滋润。当然,或许这颗类地行星也正是以这种狂奔的姿态,在奔向它生命的终点。。。。。。
除了这颗狂奔的类地行星之外,唐风还发现了很多以前在地球上根本就无法观测到的其他行星。不过这其中,像木星、土星这样的巨行星却是没有。也难怪,在这种复杂的三合星系统中,类似于木星这样的巨行星是很难存在的。三颗恒星之间那复杂的引力关系,是无法让巨行星生存的,一旦出现类似于木星那样的巨行星,那么肯定会被其他两颗恒星的引力撕扯成碎片的。
不过,即便是没有巨行星的存在,可是那为数众多的普通行星,还是让唐风不自觉的咽了一口唾沫。。。。。。
第一一一五章证实
唐风并没有急着对恒星直接下手,而是先驾驶着鹦鹉螺号绕着这个庞大的三合星系统转了一大圈,鹦鹉螺号的设备自动的就将这个三合星系统内的所有天体都忠实的记录了下来。
相比于太阳系,南门二无疑要庞大了许多。这毕竟是一个由三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仅仅是这三颗恒星之间的距离,就已经比太阳系的中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的距离要大的多。
但同样,在这样复杂的三合星系统中,唐风也看到了一幕极为触目惊心的情景。
唐风看到了一颗被撕扯成两半的岩质行星!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唐风真的是不敢相信一颗比火星大不了的岩质行星怎么能够就被从中间给撕扯成两半呢?
三合星系统内部的引力复杂的让人头晕目眩,唐风并不是什么天文学家,他当然分析不出来这个三合星系统内的引力情况了。但眼前这颗明明已经分裂成两半,但却依旧静静的悬浮在太空中的灰色星球,却恰恰证明了这个三合星系统内部那复杂的引力。
很显然,这颗岩质行星以前应该是这三颗恒星中某一颗恒星的行星,但随着三颗恒星在不断的围绕着共同的质心旋转,导致了这颗倒霉的岩质行星在某个时间点上恰好进入到了三颗恒星的引力交点处。结果,在三颗恒星的相互拉扯下,这颗可怜的岩质行星就这么被硬生生的撕扯成了两半。
或许是这三颗恒星在这颗岩质行星的身上发泄了足够多的怒火,因此在将这颗岩质行星撕扯成两半之后,竟然又对这颗岩质行星弃之不理了,于是这颗岩质行星就只能在三颗恒星曾经的引力交汇点附近转悠。
因为三颗恒星下一次出现的引力交汇点或许就不再这个地方了,但这颗已经被撕扯成两半的岩质行星却有偏偏处在三颗恒星共同的引力范围之内,结果这颗可怜的行星是东也去不得,西也跑不了,只能够在原地打转,用它那伤痕累累的躯体,无声的控诉着这三颗恒星的霸道。
除了这颗可怜的岩质行星之外,唐风在这个三合星系统内一共发现了一百二十多颗直径在一千公里以上的行星或者矮行星,而在更远的奥尔特云区,更是有着多达上亿颗直径超过一公里的小天体。
对于体积和质量过小的小天体,唐风自然是不会关注,这种过小的小天体根本就没有掌控的必要。
随着鹦鹉螺号快速的移动,这个三合星系统内的主要情况都已经被仪器忠实的记录下来。这样,当唐风掌控了其中某一颗恒星之后,就会和这个星图对比一下,看看是否会发生那种猜想中的情况。
当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唐风就将目光瞄向了比邻星。
相比于其他两颗恒星,比邻星无论是体积还是质量都要小得多,而且围绕着比邻星做公转运动的行星、矮行星数量也比较少。既然是做实验,那肯定要先挑着最好拾掇的捯饬。
再加上比邻星本来就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所以不拿你下手拿谁下手啊!
有点出乎唐风的意料,环绕在比邻星周围的行星数量还不少呢,一共有十五颗,全部都是岩质行星,只是这些岩质行星的个头都比较小,最大的那颗岩质行星的个头甚至还没有水星大。
严格的说起来,这十五颗行星应该叫矮行星才对。
比邻星毕竟只是一颗红矮星,无论是质量还是体积都远远小于太阳,因此它的小弟也长得这么可怜也就情有可原了。
没办法啊,个头和体积太大的岩质行星,恐怕早就已经被A星和B星捕获了。也只有体积和质量足够大的A星和B星才能够吸引住足够大的岩质行星。
当然,比邻星再是一颗红矮星,它也是一颗不折不扣的恒星,它的直径也是木星的1。5倍,质量更是有木星的150倍。所以,比邻星在吸引了十五个还能勉强说的过去的小弟之外,另外还有十九颗直径在一千公里左右的矮行星绕着比邻星公转。
也就是说,如果唐风在掌控了比邻星之后,同时还能够再直接掌控这十五个小弟中的五个,那么唐风曾经在掌控木星时遇到的那种情况就会被证明是有效的。
实验目标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