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了一味药-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⑵担页T谛睦锼邓耙幻姿牡纳砀撸矫孜宓钠⑵薄K诜坷锎硬桓苫睿词裁炊际且桓辈环谋砬椋绕淇床还呶遥膊恢牢以趺吹米锼耍换褂幸桓鼋兄=埽悄涎衾砉ぱг罕弦档拇笱ㄐ殴こ痰模毡弦稻捅凰妹闷斯矗隽舜蟀肽辏镜妹嫔园祝莸弥皇R话压峭罚亲由嫌涝陡樽乓桓鄙疃妊劬担咂鹇防赐鹑缁薪鹆绲牧主煊瘢讲揭徊揭灰。鹫蠓缇湍艽档埂�
正文 《中国,少了一味药》(51)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和郑杰经常一同出入,他只有二十一岁,很多想法都很天真,有次坐在广场上晒太阳,他忽然叹息:“这世界太不公平了。”我问什么事,他连连摇头:“都是一个妈生的,你看我妹妹长得那么漂亮,我长得这么丑。”我安慰他:“咳,男人不在乎这个。”他不说话,嘴唇啧啧直响,像是在祈祷老天赐他馅饼,又像是在抱怨老天对他不公。
那段时间我一直尝试着去影响他,有次问他有什么理想,这小子是个游戏迷,大学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吧,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专业游戏玩家,就像魔兽世界里的传奇人物摩恩那样,一辈子悠游自在,干最惬意的活,赚最轻松的钱。
我鼓励他:“那就去做啊,不管什么样的事业,只要你用心,一定能干出名堂来!”他抱怨起来,说自己没钱,玩游戏也需要成本,他连装备都买不起,根本没法参加比赛,只能先干“行业”,赚到钱以后再去实现理想。我壮着胆子诱导他:“你们同学中有没有在华为、中兴上班的?”他说有,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不试着找份工作呢?你学的是通信工程,多热门的专业啊,找工作不会太困难吧?”他还是摇头:“找是找得到,不过一个月就赚那么点钱,有什么用?还是干行业好,只要吃两年苦,我就能赚几百万,到那时,嘿,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完停了一会儿,又说他想把自己的爸爸也骗过来,他爸在河南当司机,好像是某个事业单位的员工,我赶紧劝他:“还是别叫你爸了,你看,现在你、你妈、你妹妹都在干行业,将来成功了,你们三个每人赚几百万,加起来上千万了,何必把你爸也叫来?再说行业也不是一天就能干成功的,你们三个在这里吃、住、经营,都要花钱,这钱从哪里来?还不是靠你爸在外面张罗?万一你把他也叫来了,一家人全耗在这里,只出不进,说句不好听的话,万一谁有个三病两灾的,你手里一分钱没有,怎么办?”
郑杰微微一笑:“哥,你来行业时间短,有许多事还不明白,行业是个短平快的行业,要想成功,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动用全部资源!再说,行业随时可以赚钱,只要我们家有一个上了经理,一个月收入万元,那不就足够了吗?”
正文 《中国,少了一味药》(52)
有一天洗脑之后,我和他在步行街闲逛,他说自己参加过物理竞赛,我很是怀疑,心想这么弱智的谎言你都能信,凭什么参加物理竞赛?那可是高智商人士的专利。我对物理完全外行,只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还记得几个名词,提出来旁敲侧击地考他。这一考就考出真功夫来了,他给我讲黑洞,讲白矮星,讲普朗克常数、测不准原理,还提到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讲得头头是道,我都听呆了。
那时已近黄昏,两个人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恰好经过肯德基,看见有个乞丐坐在对面的台阶上,一手拿着几个热包子,一手拿着瓶娃哈哈营养快线,他吃两口包子,喝一口营养快线,再吃两口包子再喝一口营养快钱,吃得香甜,喝得畅快,嘴边亮亮的全是油。吃完喝光了,这乞丐不知从哪掏出来一支烟,点上后美美地抽了一口,样子十分陶醉。
我和郑杰眼睁睁地看着他大吃大喝,肚子咕咕地叫,嘴里直冒口水,郑杰感慨:“唉,乞丐都比我们吃得好。”我说是啊,你也饿了吧?他一脸委屈:“当然饿了,谁不饿啊?”我鼓动他:“那咱们进去吃点东西好不好?鸡翅、鸡块、汉堡包,你随便点,我请客!”郑杰回头看我一眼:“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行业有行业的纪律……”
郑杰,当代的典型产品,一个高智商笨蛋。他受过高等教育,谈起相对论来如数家珍,却看不破最简单的骗局;他知道什么是黑洞、什么是白矮星,甚至知道什么是普朗克常数,却唯独不懂最简单的道理:饿了要吃饭。
这是当下的社会之病,人们不缺理论,只缺常识。最无知的人也知道几个“主义”,却很少有人能够明辨是非。人们学习吃苦的意义,学习英雄悍不畏死的事迹,却很少学习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子,更不知道什么是契约精神,而传销者利用的正是这些“美德”,他们祭起“爱国”的法宝,打着“利国、利民、利己”的旗号,以“两年赚五百万”为美妙前景,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道德蛊惑,把“成功”奉为至高无上、可以超越亲情、爱情和性别的第一准则,把一批又一批善良的人拖入泥潭,迷乱其心智,操纵其行为,扭曲其人格,堕落其道德。
正文 《中国,少了一味药》(53)
像郑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日日行走和呼吸的城市中,有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大学生正在接受着传销的蛊惑,他们本该是人中的精英,却变成了可耻的吸血鬼。当他们受到恶人的引诱,就会迅速变成恶人的同党,噩梦醒来时,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赚到一些钱,成为可耻的罪犯;要么赔上金钱、健康和宝贵的时间,成为可怜的羔羊。
(三十)
西谚有云:愚蠢是无止境的。如果能愚蠢到狂热,怎么也该算是极高境界了。荷兰大贤伊拉斯谟一生反对狂热,我跟他是一伙的,都反对过激的正义、盲目的崇拜和无原则的忠诚。当满世热情高涨,我们就躲到一边儿凉快;当人们齐唱赞歌,我们就逃回自己的洞里翻白眼玩。我们知道,热情一旦超过限度,就会变成肆虐的毒火。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虽然《业务洽谈》拙劣不堪,传销者却都视之为圣经,认为这东西完美无缺,一万年也挑不出半点瑕疵,更容不得半点质疑,仿佛就是“文革”中那声震云天的呼喊:“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
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基因,却向来少见真正的反思。都说封建迷信不好,却依然迷信。人们看不见近在眼前的事实,不分对错、不辨善恶,把坏的当成好的,把臭的当成香的,抱着萝卜就当教主,拿着笤帚疙瘩就当观音菩萨拜,还以为自己真理在握。
小琳中专毕业,本该分得清“名誉”和“名义”之别,她只是失去了判断力。后来她回到三亚,在网上给我留言,说她喜欢毕淑敏的文章,也喜欢普希金的诗。我相信,如果她在上饶就能读到毕淑敏和普希金,她一定不会认为《业务洽谈》是多么了不起的文字。我更相信,如果我也处在她的境地:与世隔绝,读不到任何别的文字,每日里只是喃喃念诵《业务洽谈》,再加上时时有人提醒:“《业务洽谈》可不得了,四千二百九十五个字,字字都有深意!”我听多了,念久了,肯定也不会在乎什么错别字,如果时间再长些,我说不定也会挖空心思为那个愚蠢的“名誉”辩护。
传销洗脑有两大法宝:言论控制、思想禁锢。不允许争论、不允许质疑,先把人变成哑巴;再禁绝一切外来信息,把人变成瞎子和聋子。没了参照物,也就没了方向感,人们跋涉在茫茫沙漠之中,走得再远也只是原地打转。清末严复说八股文有三大害处:“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这说的简直就是传销。
正文 《中国,少了一味药》(54)
思想禁锢必然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所有传销者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蜕变:前三个月抵触,中三个月怀疑,后三个月相信,再给他三个月,他就会狂热地崇拜。把正常人变成白痴,不需要天打雷劈,只需要短短十二个月的思想禁锢和野蛮灌输。
中世纪的欧洲历史证明,思想禁锢只会造就文化萧条、人才凋零的局面。当数以千万计的传销者耗光了积蓄,熬垮了身体,当他们有家难回、走投无路,却发现这“行业”只不过是一场骗局,他们又该如何回报这一直纵容传销、姑息传销的人间?我只能期待他们继续善良下去。
我抄了一个多小时的《业务洽谈》,抽了四支烟,这是传销团伙内的“晚读时间”,所有人都装模作样地拿本书坐在桌前,不过谁都没认真读,一直唧唧喳喳地说笑,小琳看的是《羊皮卷》中的《成功誓言之四》,二百一十八页,从七点到九点,这一页始终没翻过去。我抄累了,从她手里拿过来读了一句:我不再难以与人相处了。管锋嘿嘿地笑:“哥,你读错了,正确的读法是‘我不再与男人相处了’。”我哈哈大笑,心想这小子还知道反讽,是个好苗头,《羊皮卷》这种垃圾书就该尖刻地嘲弄。没想到几天后我们就学到了这一段,众人轮流朗读,轮到管锋了,他款款站起,神情神圣而庄严:“《羊皮卷》让我睁开了眼睛……”
鱼生来能游,鸡啄开蛋壳能走,藏羚羊出生后十五分钟就能站立,然而这些脑袋洗空的传销者,活到几十岁依然睁不开眼睛。
抄到九点多,该睡觉了,众人洗脚上床。李新鹏和我睡同一张床,他喜欢蒙着头睡,我终于不用担心有人在脑后哈气了,睡得十分舒坦。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耳边铃声大作,接着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对不起,我是个警察。”我蓦地惊醒,翻身坐起,只见李新鹏满脸歉意:“哥,没事儿,是我的手机彩铃。”我惊魂未定:“大半夜的,你这彩铃也太吓人了。”他又露出那行贿般的笑容:“这是《无间道》里梁朝伟的台词,哥,没事儿,放心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