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镇长-第7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王博采用毛利人的茅草屋风格,一是可以让游客们产生新奇感,二是这个建起来造价低、速度快,三是更符合农场的自然风情。
回到落日镇好几天后,他都无法忘记那日清晨他站在农田的地头时候,那种平静安宁的心情,他想让游客们体会这样的感觉,只要能制造出类似环境,他相信这不难。
新的一周周一,鲍文将一份资料整理过后递给了王博,说道:“这是我们用了半周时间整理出来的有关即将撤消的乡镇地区资料,我想你会感兴趣的。”
王博打眼一看,问道:“流浪者镇?”
鲍文点头道:“对,流浪者镇,自从旧有的八号线逐渐冷落,镇子很多人家搬走了,现在流浪者镇已经恍如鬼镇,没有多少户人家了。”
王博当初为了对付流浪者镇,曾经认真研究过它。
这个镇子历史悠久,已经存在一个半世纪了,曾经有许多艺术家和手工艺匠在那里生活,镇子至今还遗留了一些和他们有关的建筑。
比如巴利船长之屋、夏日宴会、复活节庆典市集与劳工节市集等,它们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有被申报,但性质一样。
除了这些建筑,鲍文搜集的资料更齐全,还有伦敦马厩、库伯商行、贝尔菲斯特商行和裘利谷物行等老旧店铺遗址。
王博看过这些资料,变得越来越有兴趣,问道:“我们能将它们搞到手吗?”
鲍文耸耸肩道:“肯定很有难度,但结果谁知道呢?或许事在人为,我们可以将这些建筑都搬迁过来。”
落日镇缺少历史文化气息,要是有了这些建筑的到来,那肯定会倍增古朴之气,让镇子变得更有味道。
王博将这个问题交给了政府所有人,要求大家想办法将这些建筑搬迁过来,要是谁有资源可以借助,那他会进行奖励。
他这边也在动用各种手段,两天时间,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准备递交给惠灵顿政府,以保护大溪地镇历史文化的名义,想接收里面部分建筑。
精心写出来这份申请,王博找那青阳来看,那青阳大概扫视了一遍,说道:“既然要找政府申请,你申请接收有价值的建筑和费文化遗产,肯定很难通过。”
王博道:“事在人为,或许会通过呢?我好歹也是绿党骨干成员啊。”
那青阳摇头道:“我觉得这样不妥,倒不如我们申请并镇,让大溪地镇和落日镇进行合并,不过这么做之前我们要先去大溪地镇进行考核,看看他们的情况。”
王博一愣,这个主意他没有考虑过,因为落日镇和大溪地镇最大的冲突就是并镇。
四年之前,罗伯特镇长找来抛下这个解决方案,当时王博担心被鸠占鹊巢就拒绝了,没想到会有今天,反而是他想要并镇。
这么想着,他有些唏嘘:“风水轮流转,四年啊,这么快就是四年多的时间了。”
那青阳问他感慨什么,他将过去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了他的话,那青阳哈哈大笑,道:“你当时有没有留下一句话给他:莫欺少年穷。”
王博摇头道:“留下这句话干嘛?”
那青阳道:“你不看小说了吗?现在小说里很流行这句话的。”
王博合上申请书,道:“先解决大溪地镇,然后再去看小说。”
结果还没等到他带人去考察大溪地镇的近况,一场农业灾害突然降临了。
蝗灾!
从南阿尔卑斯山的北半截开始,漫天蝗虫突然出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基督城周围的农场。
这正是秋收季节,蝗灾对农作物的毁坏力太强大了,它们会吃掉农作物和植物的叶片、果实乃至于茎部,基督城周边短时间内就有好几个农场破产了!
王博第一时间得知了蝗灾的消息,当时这消息还没有出现在网络上,藜麦协会内部已经开始传递相关资料。
协会要求各地农场迅速抢收粮食,同时和政府进行协商,要求暂时放开环保法律法规,允许农场主们焚烧干粮食。
随后网上开始出现相关新闻,王博打开电脑,看到的就是一张张恐怖的照片:天空中是蝗虫,农田里是蝗虫,车子上是蝗虫,甚至人身上都是蝗虫!
这次蝗灾爆发的很快也很猛烈,图片上的蝗虫数量之多是王博从未见过的,他觉得要是谁有密集恐惧症,那估计看一眼这些图片就会吐出来。
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故而中国古代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
新西兰的旱情已经持续了三四年,只是这个国家历史上除了地震多一些,其他方面堪称风调雨顺,很少发生这种灾害,所以预警能力和反应能力都要差一些。
不过相关专家迅速对这件事做出了反应,首先解释了一下原因。
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干旱情况下土壤比较坚实,蝗虫孵化率高而且不容易被天敌捕食。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当天晚上就有节目开始进行报道,专家组在南阿尔卑斯山的山脚区域进行采样观察。
然后他们发现,这些地区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到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到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到40万粒卵。
看着电视上密密麻麻的虫卵,王博忍不住吞了口唾沫。
好在白樱桃已经收获结束了,他现在种植的粮食也不多,莫塔克上周便全部收拾好了,不管小麦还是青玉米,都储备了起来。
但是蝗虫又不是只攻击农场,它们攻击的是绿色植物,王博手里还有牧场呢,牧草对蝗虫诱惑力会更大,而他并不确定牧场之心能驱赶蝗虫。
第1254章 不是虫死就是我活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繁殖能力较强……”
王博不想再听这些介绍,就关闭了电视,心烦意乱的站了起来。
伊娃挺着大肚子过来给他送了一杯咖啡,温柔地说道:“别担心,亲爱的,蝗虫现在还没南下,或许农业部很快就会想到办法收拾它们。”
王博苦恼地说道:“你知道的,新西兰太小了,蝗虫们要南下过来用不了多久。落日镇对它们诱惑力太大了,我们这里有大片大片的牧草,我们这里有水源,它们肯定更想过来。”
伊娃说道:“但是它们在我们这里不能产卵,它们不会想要留在落日镇的,这是它们的天性,它们只想毁坏我们这里。”
确实,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将日本人比作蝗虫,双方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日本人当时疯狂掠夺中国的财富和资源,疯狂的杀死中国人,而不是想要占领中国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的生存下去。
蝗虫对于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有着天然的仇恨,它们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可是,它们会摧毁这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吃光绿色植物,留下光秃秃的土地,这样不就有了生存之地?
晚上,王博没有休息,而是带领麾下的农夫和牛仔们准备迎战,他才不管新西兰政府的规定,已经准备了好几个违规的杀灭蝗虫的方法。
新西兰有很多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可是却没有特别针对蝗虫的对口药物,这就给农场主和牧场主制造了困难。
好在莫塔克有办法,他曾经储备过一种由拟除虫菊酯和矿油乳剂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悬浮剂,喷洒之后可以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中,然后进入蝗虫体内,进而杀死它们。
王博看到这种杀虫剂后高兴坏了,拍着莫塔克的肩膀道:“你立了大功,伙计,我要奖励你,但你是怎么会想到储备这杀虫剂的?”
莫塔克苦笑道:“一切都是神的旨意,我当时考虑到咱们的农场刚刚开辟,估计会吸引到很多害虫,于是就准备了它。没想到,落日镇昆虫不多,所以一直没用。”
这种药剂是悬浮触杀剂,它们使用清水进行稀释后喷洒出去,可以停留在空气中,然后与蝗虫表皮或附器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虫体蜡质层,或堵塞气门,进而杀死害虫。
可是王博高兴过后又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药物不够,莫塔克预计到会有害虫来到农场,却没想到会爆发蝗灾。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喷洒,农场面积太大,最好需要农用飞机来喷洒农药,可以前他们都是租赁的飞机,现在去哪里租赁?各家农场牧场都急着需要农用飞机来帮忙。
好在落日镇有大力神超级灭火车,将农药和水混合后,通过灭火车喷出去也可以,只是效果肯定比不上农用飞机。
但这是唯一有用的办法,王博决定使用,然后小镇消防队的灭火车就轰鸣着开来了。
博爹也来出主意,他说道:“退回个二三十年,咱们老家也闹过蝗灾的,特别是十年灾害期间,蝗虫可是没少肆虐啊。”
王博问道:“怎么处理的?”
博爹绞尽脑汁的回忆:“我记得是用敌百虫粉,当时撒在了杂草、庄稼上,然后再用敌敌畏洒在干草上晒干,点燃后熏死。”
王博苦笑,这办法没用,不管是敌百虫还是敌敌畏,新西兰都不准使用这种剧毒性的农药。
一日之后,蝗虫群铺天盖地的兵分两路,一路北上去祸害北岛了,一路南下则是奔着落日镇、皇后镇、达尼丁这些重地而来。
王博打出了“不是虫死就是我活”的口号,要求手下们“死战不退”,“我们必须要顶住这些狗娘养的攻击,必须要杀死它们!”
彼得逊提醒他道:“头儿,口号不对,不是虫死就是我活,这不是一个意思吗?”
老王道:“我他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