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83章

斩邪-第83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手握大权的威风,这是毫无忌惮的质问。

    他问的,就是陈三郎。

    众所周知,对对子形式上完整只是基本功夫,上下联意思符合,浑然一体,才真正算是好的对子。

    元文昌张口出了这么一个高难度的上联,不仅要考核陈三郎的才学,更要逼着他表态。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如果陈三郎认定元文昌是第一,并且用下联对出来了,那么从此以后,他就是元文昌的人了。

    表态是一种选择,不过现场不仅仅有扬州官吏,也有苏燕然这一位京官在,若是陈三郎旗帜分明地倒向元文昌,受其招揽,苏燕然心里会如何作想?

    这位主考官返回京城面圣述职时又会怎么说?

    当场想通这一层关系的人不禁替陈三郎头疼起来,原本觉得金大腿粗大,好抱,可真要抱上了,却也会染一身腥。

    这个天下,起码现在说来,还是夏禹王朝的天下。

    但要是敢当面拒绝元文昌,下场会如何?恐怕更惨,能否离开扬州都是两说。

    一些新科举人面面相觑,有冷汗流落:本来很多人对陈三郎以及冠之年获得乡试解元感到不爽,只恨天道不公,为何自己没有被点中第一。可现在一看,这第一名的解元是香饽饽不假,但也是出头鸟,惹来争夺的虎狼一头接着一头,一不小心,就会被一张张血盆大嘴撕咬得尸骨无存。

    叶藕桐坐在边上,却是眉头紧皱,他是典型的江南才子,好诗词笔墨,侧重从文学层面思考问题。听到元文昌的上联时,第一时间并没有去想深层次的牵扯关系,而是在想,下联怎么样才对得上来?

    然而想来想去,打了几个腹稿,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问题,和上联相比,狗尾续貂都称不上。

    难,太难了

    撇开表态,光是形式上对上就很成问题,更何况目前要两者合一,缺一不可?

    “如果这陈原对得上,我就承认他这个解元实至名归。”

    心里暗暗想道。

    身为才子,就算面上温和,可骨子里的傲气岂会少过半点。叶藕桐参加今届乡试,自信满满,早在友朋面前说过对于解元势在必得,不曾想放榜时,他只得了个第二,第一让一位名不经传的县城考子拿了。

    心中憋着一股气。

    其实就算在南阳府文坛,陈三郎也只能说略具名声罢了。这名声还有些不明不白,多半依仗杜隐言而来。至于在端午诗会上的表现,那只是南阳学院内部的一个聚会而已,影响只能说一般。

    到了州郡里,陈三郎这个名字更不值一提。他考到解元,根本不能服众。放榜后当即便有些本地才子自发聚合,要来龙门客栈找新科解元“切磋切磋”不过第二天陈三郎不堪滋扰,一大早就搬出去了。找不到人,才子们唯有悻悻然作罢。

    没想到,刺史大人居然屈尊来参加鹿鸣宴,亲自找陈三郎“切磋”来了。

    虽然看起来,这个“切磋”以“切”居多,权势逼人,威风霸道,但就形式上论,终归属于一种文斗。元文昌可没有说:“陈解元下场来,咱们练练手”。那样的话,就彻底是欺负人了。

    坐在元文昌右边的苏主考官面色最是难看,仿佛笼罩上一片阴云,他很想发作,可终是按耐住,要以大局为重。其受圣恩,抵达扬州主持今届乡试,可来到扬州后,元文昌的态度不咸不淡。

    这激起了他的书生意气,也没有主动去参见元文昌。毫无疑问,眼下元文昌闹这一出,丝毫没有给他这个主考官,以及朝廷的面子。

    “贼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心中忿然,暗暗发誓,回京述职时,定然要参元文昌一本。

    园中气氛凝重,人们各怀心思,而陈三郎是当仁不让的焦点所在。

    陈三郎站着,脸上神色甚现淡定,眼皮耷拉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岂能不经过深思熟虑?

    但所有人都明白,元文昌不可能等太久。

    果不其然,约莫半刻钟后,等不到回答的刺史大人便说道:“陈原,你身为乡试解元,一个对子都对不上?”

    这话语调平淡,但谁都听得出其中意味,还有一丝杀气。

    他管治扬州十年,雷厉风行,杀人良多,铁一般的手腕,积威实在无以伦比。

    陈三郎曾经面对过元哥舒,但这位少将军和他父亲相比,所给人的威势逼压完全没得比,仿若一头成年雄狮和幼狮之间的差别。

    气势如山,不是虚无,而是实实在在地逼人而来。

    古有典故,有“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之言;又有“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之句,绝非夸大。

    当你面对着一位随时能让你人头落地的大人物之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好像绵羊之于虎豹,纯属本能。

    “嗯?”

    见陈三郎仍是蓦然,元文昌眉头一挑。

    哗啦!

    排列在两边的虎威卫身子一抖,盔甲发出令人心悸的金铁之音,只等大人一声令下,他们便会毫不迟疑地冲进来,一刀将陈三郎斩杀。

    哪怕陈三郎是今届乡试的新科解元!

    也许在苏燕然等人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当众斩杀朝廷举子,而且还是一名解元,此举和造反无异。

    但虎威难测,谁又能拍着胸口保证元文昌不会这么做?

    这些年来,九州州郡的地方势力空前壮大,封疆大吏桀骜跋扈,无视朝廷权威,屡屡有犯禁行径。最典型的一点便是豢养私兵,那么寻个由头斩杀个解元,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少人都为陈三郎捏了一把汗,所谓兔死狐悲,作为同榜举子,要是陈三郎横死,他们心里也不会好受。

    陈三郎忽而抬起头,拱手道:“回禀刺史大人,学生想到了下联。”

    元文昌不动声色:“你说。”

    众人听陈三郎有了下联,顿时感觉如释重负,纷纷竖起耳朵来听,看这一副下联究竟如何。

    就见陈三郎长身而立,一字字吟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好!”

    听见此联,苏燕然不禁击掌赞道。

    这个下联,形式上毫无瑕疵,一字一句,对得极为工整吻合,不差分毫。更为重要的是,陈三郎巧妙…地避开了元文昌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又显得不亢不卑,还给对方一个适当的台阶下。

    叶藕桐一听此联,暗叹一声:自己打腹稿想出的那几句下联和陈三郎一比,简直不堪入目,如同粪土。

    元文昌哈哈大笑:“好一句‘岂敢在前,岂敢在后”陈原啊陈原,你倒没有让老夫失望。”

    说罢,竟径直起身,大踏步离席。两队兵甲不发一语,轰然跟他这一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只是人们心中感到疑惑:元文昌一来一去,心里究竟作甚打算?

    “一个儿子,一个老子,是双管齐下,而或各有盘算?”

    陈三郎脑海念头飞快转动着,但想了一番,始终不得要领,他目前掌握的讯息到底太少,许多事情迷雾重重,了解不得。但不管怎么说,最为艰困的一个关卡,自己终于顺利迈过去了。刚才面对元文昌,那种如山如岳的压力非同小可,使得他感到巨大危机。

    这危机触及性命。

    哪怕身怀斩邪剑,也可能无济于事。

    “此地不宜久留,明天一早就离开扬州,返回泾县去。”

    心里打定主意,一颗心早飘回了家。

    至此,鹿鸣宴到了尾声,诸人也没心思继续了,开始陆续散去。期间苏燕然找陈三郎说了一番话,不外乎勉励鼓舞,让他不要担惊受怕,隐晦间提及朝廷还在,不会任由元文昌胡来的意思。

    陈三郎听着,不置可否:朝廷式微,早已是公认的事实,恐怕撑不了多久了。自己科举取功名,只为了赶上体制最后的尾班车,增益己身,好抵御日后的乱世罢了。如果一心寄望朝廷,可能死得更快些。

    在离开万象园的时候,那江南才子叶藕桐忽而追上来,叫道:“道远请留步。”

    (这一声请留步,各位是不是很耳熟?)
………………………………

第一百零二章:旧账重提,风浪又起

“道远,请留步!”

    听到这一句,陈三郎心里莫名一凛,不禁想起那天在山色塔,那个神经兮兮的老僧便是在身后嚷嚷了这么一句。

    回过头去,见到是叶藕桐,这才放心。

    在鹿鸣宴上,两人已经寒暄过,算是结识了,那他追上来喊住自己是什么意思?

    就见叶藕桐双手作揖,深深一躬。

    陈三郎一怔,微微侧身躲过:“叶兄何故作此大礼?”

    叶藕桐叹道:“道远面对刺史大人色不变,我甚为钦敬;能对出那一联,更让我佩服。”

    陈三郎笑道:“其实当其时,我心里也感到害怕。”

    叶藕桐也笑了,觉得他坦诚,更显赤子之心,好感顿时多了几分:“道远,你准备何时离开扬州?”

    鹿鸣宴后,曲终人散,下面府县的新科举子当然要赶回家去。当面功成名就,富贵加身,不回家的话,岂不等于锦衣夜行,又有甚意思?至于春闺的会试,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呢。

    “明天一早就走。”

    叶藕桐点点头:“此地不宜久留,早走早着……我也正想着去游历一番,不如咱们一同离开,同船共游?”

    他却是扬州城本地人,放榜后,该做的喜庆恭贺活动都做得差不多了。

    陈三郎一听,眨了眨眼睛:“你要去南阳府游历?”

    感到纳闷。

    叶藕桐笑道:“说是游历,其实便是提前启程,赶赴京城,准备会试。”

    陈三郎恍然。

    这事不足为奇,虽然说距离春闺还有好几个月,但路途遥远,提前到京城去打点好,安心准备会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