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小的决定权。很多事情跟他谈,也是可以的。
寒暄一番后,众人进入庄园,到厅上去坐。
孟庆岩抱歉地道:“陈大人,此处庄园饱受战火摧残,这几天虽然修葺了下,但仍是不堪,还请你不要嫌弃。”
陈三郎抬眼扫了一圈,笑道:“时局如此,有瓦遮头即可,何必奢求太多?假以时日,等孟家子弟返乡,自然能重造辉煌了。”
这一番话蕴含的信息不少,孟庆岩听着,心中一动。他第一次见陈三郎,也不禁为对方的年轻而吃一惊,不过很快释然。身为商贾门第,除了生意灵通外,对于消息的打探传递也是极为敏感的,在返回雍州之前,关于陈三郎的诸多情报资料便搜索传回,烂熟于心。毫无疑问,能够入主雍州的人,即使其对手成色不是很足,但也足以让人收起轻视之心,不可等闲视之。
孟庆岩回来后,更不是天天呆在庄园修补,而是四下观望过,见田野阡陌,农人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城中街市人来人往,秩序安稳平定……
诸如种种,都让人啧啧惊叹。
要知道,这才从战乱中恢复多久?
民生政务,足见一斑。
这时陈三郎忽而又问了句:“孟管家,尔等迁徙到青州,过得可好?”
闻言,孟庆岩脸上露出了苦色。
………………………………
第四百九十七章:燕王如何,开门见山
(这个月身体不适,在医院的时间多过在家,实在对不住了,55!)
青州乃是藩王封地,地理西北,名为九州之一,实则上与豫州冀州一道,几乎算是国中之国了。倒不是说他们拥兵自立,而是祖制所定,封地内税收、官府编制等,基本都由藩王决定,每年只是象征性地向朝廷朝贡罢了。
藩王拥有极大的自主权,难得的是几代藩王传承下来,对于朝廷都称得上是忠心耿耿,并无二心。在朝廷遇难之际,还出兵出力来援助——只是随着李恒威的全军覆灭,形势变得微妙起来,而人心,也慢慢随着形势发生了变化。
孟家选择迁徙入青州,一是因为近;二是认为青州燕王好打交道。
现在,陈三郎见面问起孟家在青州的际遇状况,而孟庆岩面露苦色,显得耐人寻味,至少显露出了端倪:看来孟家在青州过得并不是那么好!
旁边陆景观察颜色,心中一凛:他本以为是孟家人思乡心切,这才想着返回雍州,但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呀,莫非孟家在青州遭遇到了难处?
想一想,觉得大有可能。
时局不同了,天下动荡,秩序崩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金钱的力量就开始减弱,拳头硬才是真道理。孟家世代经营,善于生意之道,积累了无数财富,但这些,在乱世到来之时,反而成为了祸根。
因为孟家本身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这些财富,他们到了青州,谁知道燕王会不会起了觊觎吞并之心?
孟庆岩看着陈三郎,脸色犹豫。
陈三郎道:“孟管家,其实青州距离雍州真得不远,很多消息很容易就传递回来的。不过你放心,不管如何我都欢迎孟家回来。”
孟庆岩叹了口气:“早听闻陈状元仁义,在下拜谢了。”
说着,就是一个大礼。
在面对陈三郎之前,他曾想过很多种面对的方式,并不愿过早暴露己方的脆弱,以免丧失谈判的主动权。但诚如陈三郎所言,很多东西是瞒不住的,即使瞒得过一时也无济于事,当决定搬回来后,便是砧板上的肉——如果陈三郎注定会是另一把屠刀的话。既是如此,不如开门见山,亮出城府来,反而好谈些:
“陈大人,实不相瞒,进入青州最初之际,一切安好,只是入冬来,随着皇帝驾崩,新帝就位……就有些不同了。”
陈三郎眉头一挑:“你可曾见过燕王?”
“跟随家主时,曾见过两回。”
“依你所见,燕王如何?”
孟庆岩面有难色,想了会,道:“这等言语,在下不敢妄论?”
他到底只是个百姓,对燕王评头论足的话便是僭越了,乃是大罪。
陈三郎也不逼他,自顾说道:“天下已乱,虽然青州偏居一隅,目前不受战火祸乱,但燕王定然是有所担心,便会未雨绸缪,做些准备。孟管家,你说也不是。”
孟庆岩点头道:“确实如此。”
所谓准备,不外乎兵甲和军资粮草等,这些,都是钱,但钱在哪来?藩王坐拥一州之地,国中之国,资源不少,收获甚丰。只是,消耗也不低,藩王王室庞大,子子孙孙,稍微奢侈些的,那银子都如流水般花使。至于管治之下,要是遭遇什么灾难祸害,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一州之地,在某些程度上跟一国之地类似,国库都经常会匮乏亏空,何况州库?
如果天下太平,藩王封地安稳平定,倒没有太大问题,可如今动乱,要大动干戈就不同了。
战争,永远都是消耗资源的无底洞,一旦开战,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消耗,交战双方,准备得不够的那一边,注定会是失败者。
三位藩王虽然没有多大野心,可现在是非常时期,就算他们没有打出去的意愿,但总得守住封地吧。
于是,大量兵力纷纷调动,一批批资源开始集中运输。当用度紧张,钱不够用了,最好的策略便是,加收税赋,以及制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新的方针来。
燕王把目光放到了迁徙而来的孟家身上,孟家有钱,天下皆知,既然有,就该捐献出来,共赴难关。
近一个月来,为了买平安,孟家捐献出去的银两已超过百万,另外还有诸多物资,包括米粮布匹等……
即使孟家富甲天下,这般弄法,也是吃不消的。
现阶段,燕王方面还算和气,可再和气,也敲骨吸髓不是?当孟家的资产全部被吸纳一空,那就是想做个富家翁都不行了。
有见及此,孟家家主赶紧寻求对策,要找条退路出来。三大藩王封地是不用想了,被燕王坑了一次,等于被蛇咬了一遭,赵王、晋王那边是不可能再去了。放眼天下,算来算去,竟觉得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所。
蛮州不可去,扬州、中州、名州、凉州……都难以寄托,最后剩得雍州一地,又恰好有情报传回,说雍州已定。
听到这个消息时孟家家主精神一振,又仔细问清楚关于陈三郎的状况,便想要回雍州去了。一来那是祖地,家族中的人都希望能归乡;二来,孟家家主敏锐地觉得投奔陈三郎有诸多利好。最根本的一条是,万废待兴的雍州需要孟家,这种需要跟燕王是完全不同的。
有需要,就能有用武之地。
不过家大业大,搬一次不轻松。既要明确陈三郎的态度,又得逃出燕王的控制……
这就是孟庆岩先行一步返回雍州的使命所在。
孟庆岩走南闯北,善于接人待物,很能打交道,但面对上年轻的陈三郎,竟有一种浑身被看透,无所遁形的感觉。陈三郎每一次询问,总能问到要害处,这让得孟庆岩准备了许久的言辞,都派不上用场。
陈三郎为人做事,本就不喜欢遮遮掩掩,既然孟家要回来,而己方也要倚重对方,不如开门见山,直接摊开条件来说。反正现在的雍州乃是用人之际,最不缺的便是岗位,顿一顿,当即说道:“孟管家,我正要建立一个商业房,专门负责生意来往事宜,买卖收购。要是孟家能够回来,这个位置,就是你们的了。”
“商业房?”
孟庆岩听得一愣神,这是什么东东?
………………………………
第四百九十八章:趋利避害,念旧思情
六房制度孟庆岩是知道的,只是这个“商业房”闻所未闻,难不成又是陈三郎的独创?
这个年轻得过分的陈状元向来爱弄些新奇的东西,譬如在雍州开始推广施行的分田制就非常胆大,甚至可以说骇人听闻,千百年来,从来未有过的事。历朝历代,不管是谁把持权柄,第一时间就是把众多土地收拢在自家手里,哪会分给平民百姓?
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政令简直是胡闹!
然而正是这样的胡闹,让原本饱受劫难、元气大伤的雍州大地重新焕发了生机。孟庆岩回到州郡后,曾四下走动过,所见所闻,都是一片积极热闹的气象,堪称惊奇。
毕竟陈三郎入主州郡才多久的事?
也许,除了分田制外,更无别的方法能够如此有效地调动所有民众的热情和希望了!
陈三郎大胆而行,反而闯出了一条生路,这也侧面证明他根本不是个拘泥守旧的人。
所以现在弄出个商业房来,也就顺理成章。
商业房,顾名思义,刚才陈三郎也说了,这一房专门负责生意来往,买卖收购,简直是替孟家量身定做的一般。
这,正是陈三郎面对孟家所给予出的条件和态度。条件不错,态度也好。
孟庆岩舔了舔嘴唇,问出最关心的事:“陈大人,我想问下这个商业房跟六房之间是如何安排的?”
陈三郎呵呵一笑:“你放心,商业房等于是第七房,基本独立,属于平等关系。”
这一下就清晰了,其实在朝廷制度中,也有专门做买卖的官员,有官职在身,负责采购销售等。但他们的官职向来不高,地位也不高,像陈三郎这般直接设立一房,与吏房户房等相提并论的,难以想象。
毕竟,在这个时代,商人的身份地位要低于农民,即使有钱,也只能藏身而行,还是近数十年来开通了些,商人们才能穿上绫罗绸缎。
孟庆岩想着前景,就不禁有些激动,不过他到底不是寻常人士,慢慢冷静下来:陈三郎目前在雍州,一州刺史是没跑的了,已成既定事实。关键在于,天下时势究竟会如何发展变动,陈三郎是否能守住雍州……
这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