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339章

斩邪-第339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讯息不发达的时代,许多东西,都是靠口口相传。而传言本身,当经过第三者口,便会发生某些细微的改动了。渐渐地,有些事,有些人,简直神乎其神。

    其实陈三郎本身,也的确有些神了。

    说完了话,一会之后,将士解散,莫轩意带着陈三郎他们又返回县衙中。

    宴席已经布置完毕,不算丰盛,但很实在,菜式几个,都是家常系列,做得不错,热气腾腾,当中一个,正是火锅。

    看得出来,莫轩意很是花了心思,知道陈三郎口味,又清楚他不喜欢铺张,所以吩咐下来做这么一桌宴席。

    当下莫轩意请陈三郎上座,他以及一些新宜县的头目,还有四位地方乡绅名流陪坐。至于洪铁柱等人便在外厅用饭,一门之隔。

    酒过三巡,几番招呼,当宴席散去,陈三郎与莫轩意两个进入县衙公房议事。

    房中,莫轩意依然坐在下首,身子挺直,面色淡定,他却是知道,陈三郎此来,绝非看看兵营,定然有事。

    果不其然,喝了一口茶后,陈三郎悠然开口:“莫将军,现在这兵已经练得七七八八了吧。”

    “是的,前些时日出兵剿匪,杀过几场,他们基本都见了血,受了磨练。”

    “这事分曹公已经跟我说了,战绩斐然,很是不错。”

    陈三郎又喝了一口茶。

    莫轩意忙道:“那些匪患都是乌合之众,不堪攻击,这些战绩,当不得数。”

    “你过谦了,有功自有赏……但话说回来,眼看就要过年,年后开春,百废待兴,家家户户都要开始下田种地了。崂山兴亡,就在今春。”

    听他说得凝重,莫轩意神色一紧,仔细一想,却觉得陈三郎所言很有道理。如今府城缺粮,为了此事衙门上下,乃至下面的县衙,都极为愁虑。毕竟上下一体,不可割分,没得吃,大家都没得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种田,才算是从根本着手,其他买粮剿匪什么的,都是一时之策。

    莫轩意更是清楚陈三郎此问,绝不是要他提出种田建议,而是另有所指,当即道:“公子是怕到时蛮军来袭,战火焚烧,民众无法种田?”

    陈三郎一拍手:“正是,将军可有良策?”

    这,才是他前来新宜县的真正目的。
………………………………

第四百五十九章:千日防贼,千日做贼

    听到陈三郎这一问,莫轩意腰杆子不自觉地更加直了――如果说最初之际,他在洞庭湖当隐士,文武双全,风华正茂,那时的他,最是意气风发,满腹雄心壮志,要建立不朽基业。

    所谓隐士,除开一些特殊的例子外,基本都是待价而沽,隐于山林,绝非不问世事。恰恰相反,大部分的隐士比别人更关心天下动态,更会不定时出门。

    不出门不行呀,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别说天下事,隔壁的事都不知道。

    这个时代,可没有报纸网络之说。

    出门就是为了打探,当然,不少隐士身价不菲,有人跑腿,那自然不用自己出门了。

    归隐,更是为了蓄养声望,时不时拒绝些人,表示自己品行高洁,诸如此类,都是套路。

    那时候元哥舒来请,其实莫轩意已经大为意动了。

    扬州乃天下名州,元家盘踞此州久矣,经营得当,虎威卫之名早名扬天下,不折不扣是一支精锐之师。

    元哥舒是元文昌幼子不假,按传统而言,当传嫡不传幼,可元文昌何许人也,性子坚毅,十分固执。他对于元哥舒的青睐谁都看得出来。而元哥舒也十分争气,聪颖加上努力,年纪轻轻就得了个“少将军”的名头。

    这样的人不值得投奔,谁值得?

    不过莫轩意深谙此道,即使内心已同意,但还得矜持,等对方上门请了几次,这才答应出山。

    后面的事,无需赘言。

    莫轩意一腔热血,尽付之流水,这是当头一棒;好不容易逃亡到雍州,费尽心思折腾拉扯起一支洞庭军――此时的他,早没有王图霸业的的想法,只想安身立命,最后接受朝廷招安,做个官,也就差不多了。

    然后,在雍州州郡,莫轩意再次遭受沉重打击,朝廷军败,洞庭军溃,若是没有陈三郎收留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这就是莫轩意的历程,短短几年,仿若半辈,起起落落,兜兜转转。

    经历铸造性格,当下他的性格就是沉,同时敏感。

    很简单,投奔于人,当然得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莫轩意失去武力,冲锋陷阵是不可能了,可当幕后,出谋划策,却也困难。皆因陈三郎本身,就是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而且许多念头点子既大胆,又实用,想人所不能。

    这些想法,莫轩意自问都想不出来。

    既然如此,还要谋士作甚?

    一直以来,陈三郎手下,也就周分曹而已。

    再说了,幕僚进言,上位者听不听,关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信任!若是信任,自然从善如流;若是怀疑,那就变味了。

    天下间诸多豪强都打着礼贤下士的旗号,广收人才,但不是这些人一去到就能受到重用的,口才再好都无用,必须要经历重重考验,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才能上位。

    莫轩意出山,跟随在元哥舒身边,进入扬州,看似风光,实则许多核心策略他也无从参与,只是提供建议罢了。

    纵然如此,知道得不多,失去武力后,元文昌还要元哥舒赶尽杀绝,实在心寒。

    不过他心里也明白,豪强枭雄,要做大事,大都铁血冷酷。

    故而初投奔陈三郎,莫轩意早想好了定位,不做幕僚,而去练兵。

    然而练兵,只是一个手段,其实练兵算是苦差,风险不小,没有真本事,根本吃不消。

    莫轩意自有自信,又因为陈三郎的信任,留了班子给他,这样就简单得多。

    现在,兵是练出来了,有了功劳。

    但这份功劳,远远不够!

    天下大势已渐渐分明,群雄逐鹿,朝廷注定难以力挽狂澜。在这等关头,何去何从?

    莫轩意自知做不成豪强,但能成为豪强的得力臂膀,却也不错。一如当初,他答应元哥舒出山,本就是这般想法。

    这等于绕了一圈,重新回到了起点。

    所不同的是,他已饱经沧桑。

    练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打仗。没仗打,练兵何用?要知道这兵可不是那么好练的,光是供养,便极为可观。所谓“穷兵黩武”,超过度了,能把国家给搞垮。

    当王朝建立,局势稳定下来,便会马放南山,兵枪入库,许多将士退伍回家。

    这是因为没仗打了,国家也就不需再养这么多人。让将士解甲归田,可以减轻许多压力。

    不过现在雍州的局势,要打的仗可不少,否则陈三郎花费如此多心思练兵干甚?

    对此莫轩意当然心知肚明,他在新宜县中,其实一直就是等陈三郎来,问他这句话。

    因为这个时候,他才能表现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崂山府中,文有周分曹,武有江草齐。周分曹是在泾县就跟随陈三郎的“老人”;而江草齐直接是陈三郎的姐夫,在入主崂山府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两者堪称是陈三郎的左臂右膀,地位不可动摇。

    如果崂山府的局势一直保持下去,权力结构也就稳定不变,很难产生更改。

    但那只是如果。

    崂山只是雍州中的一个府城,而如今雍州一半的地方,包括州郡都被蛮军控制住了。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想把对方除之后快。

    这个,却是莫轩意的机会。

    他曾多次跟蛮军交锋,更曾兵临州郡之下,还曾远远地望见那一杆黑色的蛮军。便是现在,有时梦中,都有梦靥不散,惊醒过来,冷汗湿背。

    挥刀如麻,血流成河!

    莫轩意倒不怕,他想着的,是有朝一日,率领一支大军直冲州郡,报仇雪恨。

    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他在陈三郎班子中的一个别人所难以具备的优势。如今陈三郎专程来询问,很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今天,便是一种考核。

    莫轩意面静无波,其实内心自有起伏,脑海快速运转,把许多本就酝酿许久的一些零碎想法重新组织起来,渐渐形成一篇比较完整的主张,然后再捋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矛盾纰漏之处了,这才开口说起来:

    “公子,有句老话说得好,千字防贼,不如千日做贼。”

    陈三郎一听,顿时眼眸一亮。
………………………………

第四百六十章:一拍即合,一图在手

    以崂山府现在的处境,的确有几分尴尬,蛮军势大,虎视眈眈,只是碍着个严冬,这才没有大举进攻,但这个冬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有这个缓冲期,府城得以练兵,积储力量;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换句话说,蛮军那边同样得到了宝贵的时间机会,从而休息生养。毕竟他们征战久矣,还遭受了一场几乎灭顶的败仗,如果接着打,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管如何,平静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那么,府城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在府衙中已经商议过多次,意见颇为一致,就是坚守。

    首先:以崂山府现在的兵力,不宜与蛮军正面拼杀;其次,崂山府地理位置距离州郡甚远,蛮军要是来打,正好能以逸待劳,占据优势……

    综合这些因素,不管是周分曹还是江草齐,都偏向于守,等待蛮军攻来,大不了直接来个坚壁清野,缩在崂山府中,此城坚固,加上人多,可以坚守很长的时间。

    对于这些主张,陈三郎不置可否,并没有拍板表态,他来新宜,就是来找一个答案。

    莫轩意说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言下之意,很是明白。

    陈三郎本有此意,一拍即合。

    主张以守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