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317章

斩邪-第317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别处,崂山府虽然还算稳定,但一路来民生凋敝,人口锐减,现在也是地广人稀的局面,特别下面县城管区内,抛荒的土地还占据极大的比例。有地没人,这地的价值就等于荒废掉,甚是可惜。

    这就是陈三郎胆敢大量接纳流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练兵也得招收大量青壮,想要从本地群体中招收几无可能,已经达到了极限,必须吸收新鲜力量来。

    下面各地,募兵的告示张贴得很多,随处可见,但凡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名。

    当然,被点上兵的待遇可比普通流民要好得多了。寻常流民,每顿基本都是一碗热粥,有个地方住就差不多了。但当兵的可是能吃上干饭,还有肉。热肉热汤,那般诱、惑难以抵御,天天有肉吃,即使上战场拼命搏杀又何妨?再说了,要是杀敌有功,可是会升官发财的,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有得搏总比没得搏强。

    因而多日以来,参军的人都是非常多。被选上的新兵当够了一定人数,就会被带到府城军营来,由江草齐操练。

    这是必经流程。

    一来下面县城缺乏练兵的条件;二来,兵甲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轻假人手。

    这段时日来,陈三郎在军营的时间都前所未有的长。

    到了十二月中旬,军营招收新兵已达两万;而莫轩意在新宜县也练了三千兵。再加上本来的兵,总数量直逼三万大关,蔚然可观。

    兵有优劣,一些上了年纪的,体质跟不上训练的便派遣到下面县城中去,成为当地县兵,设县尉一名,县尉直接受县衙主事统领,每一县,基本都有千名兵丁。这些兵丁能够维持当地治安,能够缉捕杀盗,作用非凡。

    陈三郎之意,便是以府城为核心点,辐射到下面各县城,形成一张网,不管是民生还是军事,都紧密联系在一起。那样的话,下面的县城就不会孤立,经营得好,便能成为屏障,即使有强敌入境,也难以一下子就攻打到府城来。至于如何经营,就得看当地主事了。也已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制度,对于不作为或做得不好的主事,可撤职换人。

    诸多律令条例,写得清楚分明,装订成册,只要在境内任职的,不管高低,人手一本,务必背熟谨记,身体力行。

    此册有名,名为《原律手册》。

    其中的“原”字,正是源自陈三郎的本名。

    随着《原律手册》的发行,以及无数流民的拥戴,从早到晚,难以估量的气息源源不断地蜂拥到府衙来,然后被陈三郎吸纳。

    此等玄妙,实在无法形容。

    过往衙门,不管大小,在其上还有朝廷压着,因此即使为官者如何得民心,也难以成根基,诸多威信,都被王朝吸了去。因为朝廷只要一封令下,调遣,而或革职,就等于被连根而起,民众再爱戴,也只是送顶青天伞罢了。

    但由于整个雍州,朝廷都失去了统治,崂山也不例外,民心民意,尽皆落实在陈三郎的身上,那就截然不同了。各种变化,若他还留在泾县,无论做得再好再出色,也不可能得到。

    某夜,逍遥富道立于崂山之顶,举首观望天象,再遥看府城方向,见此气象,不禁叹了一句:“书生,气候渐成矣!”
………………………………

第四百二十五章:蛮军动向,粮食危机

    流民蜂拥而至,被仔细划分起来,有家室的、孤家寡人的、青壮的、老弱的,等等,都做了具体的分类;还有人负责询问记录他们来自何地,当地如今状况如何,局势如何……

    这些写下来,便都是难得的情报讯息。汇集成篇,再递交回府衙,陈三郎他们一看,便获悉许多形势近况。

    很快,一条情报引起了陈三郎的注意。

    蛮军占据州郡,为了过冬,原来已经四处出击,大肆掳掠资源了。只是蛮军的目的是邻近的几个地方,比如说高平府。而崂山府由于距离州郡较远,因而逃过一劫。

    听闻此讯,陈三郎倒有些暗暗庆幸。以府城目前的实力,要是遭遇大规模蛮军的进攻,还真难以抵挡。

    石破军虽然败走麦城,但也有好几万部众在,而且战力尚存。蛮军不但蛮横,而且骁勇。

    所以说,如果前段日子蛮军就来进犯崂山府,陈三郎他们即使能抵挡得住,也会损兵折将,大受打击,想要安心搞民生,根本没门,哪里会有眼下这般局面?

    与之相比,高平府那边就惨了。高平府本有一支实力不错的义军在,号“高平军”,声势不弱,与莫轩意的洞庭军相提并论。这两支义军都响应朝廷号召,前去州郡与蒋震大军汇合,一起攻打石破军。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一战而败,蒋震战死,余部溃败。莫轩意一路逃亡,没有回中元府,而是直接投奔陈三郎来了;而高平军的首领则选择率领残部逃回高平府,想着要整顿,休息生养,东山再起。

    然而石破军不再给他们这个机会,命令部将出击,直捣高平府。高平军再次大败,这一败,是致命的。几大将领死的死,伤的伤,一众手下溃不成军,逃散无数。

    高平军就此覆灭。

    不说高平军,高平府被蛮军攻破,烧杀掳掠,当蛮军离开,偌大府城几乎就成了一座空城,十室九空,荡然无存。只要少数民众逃窜出来,历经千辛万苦,逃到了崂山府境内。

    由此,陈三郎才得知个中状况。

    不得不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日踏上雍州大地,把第一选择放在了崂山府,确实有先见之明。此地不但有丰富矿藏,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最适合稳定发展。

    只是这局面维持不了多久,严冬来到,不动刀兵,但过了寒冬,等明年开春,只怕蛮军那边便会有所行动。崂山府那么大,捣弄的动静不小,不可能隐瞒得住,到时候,石破军要对付的,肯定便是崂山了。

    因为目前整个雍州,除了蛮军之外,别的势力,也就剩下崂山这一块了。

    既有所预,就当筹谋。

    其实早就开始筹谋了,否则陈三郎何至于一个劲招兵买马?哪怕掏空公库都要练兵?

    这些,都是为了面对蛮军的准备。

    ……

    “公子,粮仓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府衙公房内,周分曹对陈三郎说道。

    陈三郎问:“按你估算,还能撑多久?”

    周分曹想了想:“依照目前的消耗,最多一个月。”

    一个月,冬季都没有过呢,形势确实不容乐观。目前的消耗,主要是练兵,以及拔到下面各个县城给予流民。两项都是无底洞,需要源源不断地填进去,一旦断裂,都会出现某些难以收拾的后果。

    “先生,依你之言,该如何解决?”

    周分曹眉头皱起来,颇有几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当下情况,第一批收成的税赋基本也都收起来了,比例不高,胜在全部入库自用,不用再上缴给朝廷,也算可以了。正因为多得这批税赋,才能够养得活那么多流民,否则的话,人人一张嘴,都得要吃的,如何养得过来?

    收容流民,当然不可能任由这么多人天天坐在难民营中等吃,那样的话养得人闲了,反会滋生事端。故而只要还有劳动能力的,基本都会就地安排工作,或炼矿,或搬运,再不济,直接上山砍柴什么的,都可以,都算是劳作,能够做出贡献。

    也是季节不对,若是开春,直接就能开荒种田了,那样更好。然而当下,田野的土壤都给冻住,种不上东西。

    正因为如此,基本便断了收成,偌大崂山府,上上下下基本等于在坐吃山空。好在之前一直在积极筹备,储粮,这才能支撑得住。

    想了想,周分曹道:“当下之计,只能收粮了,不过价钱不菲,而且也收不到多少。”

    现阶段,正应了那句老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户户人家,都是把粮食当做命根子捏在手里,轻易不会卖掉。

    再说了,现在雍州,整个州域环境都颇为恶劣,别的地方更加穷苦,想要到外面购粮的可能性都断绝。

    正所谓里外交困,一筹莫展。睿智如周分曹,也是日夜愁虑,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陈三郎心里也是明白所面临的困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绝非是周分曹等可以解决。略一思索,忽问道:“雍州境内,有大江贯之,名为通天河,我说的,没错吧。”

    周分曹一愣,回答:“不错,天下六大水系,泾江为其一,通天河也是其一。”

    说着,脑海一个激灵,想到在泾县时,陈三郎与逍遥富道不知用了甚法,使得万鱼上岸,恍若奇迹,当其时无数难民见到,都是跪拜在地,虔诚不已,以为真是龙王爷显灵,感陈三郎之诚意,故送鱼过来,以解困境。

    现在陈三郎说起通天河,难道想故技重施,再来一次?若真如此,未尝不是个方法,鱼肉鲜美,乃是上等口粮,非寻常可比,而且冬季天气寒冷,适合贮藏,不怕变质。

    如今的雍州,野外鸟兽野菜之类基本都绝迹了,只有深山老林还能狩猎采集,不过通天河不同,此河水势磅礴,幽深难测,不知生活着多少鱼类,可都是粮食呀。

    陈三郎悠然道:“说起来,来此多时,也该去见识见识这条通天河了!”
………………………………

第四百二十六章:送别高手,神秘牛皮

    陈三郎还没有动身去往通天河,就先进行了一次告别:许念娘要离开崂山府了!

    这是早就确定了的事,日期一拖再拖,推迟到现在,已经算晚。

    对于这次父亲的离开,许珺分外的沉静,她似乎知道了些什么,又或者她十分明白父亲的每一次离开,都有着足够的理由。

    况且,这只是暂别。

    许念娘说了,顺利的话,他或可能赶回来一起过年。

    没有人知道许念娘会去哪里,江湖中总有着这样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