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276章

斩邪-第276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崂山是雍州境内最为出名的山川,不断有人逃进来,这些人在山中难免碰头汇合,互相之间,不乏相识者,慢慢地,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个以梅花谷为主要地点的团体,美其名曰:梅花社!

    梅花社有声名传扬,当初苏镇宏把持府城时,也曾派人来请隐士名人出山,不过人家不买账。苏镇宏为了维护自家名声,也不逼迫,不再理会。

    许多时候,屠戮文人士子都是极为忌讳的事,很容易招惹口诛笔伐,失去人心。

    当日扬州元文昌勃然大怒,不但是因为元哥舒没有把陈三郎抓回来,还有些别的原因,就是元哥舒杀了杨老夫子,烧了陈家庄。

    那时候,元哥舒气急败坏,因此失了分寸,才犯下大错。

    元文昌虽有反心,但绝非石破军之流。石破军屠刀倒不管什么道德仁义,名望声誉。只是如此,绝不能成事。

    陈三郎知晓了梅花社的事,自是不肯错过,眼下还没到梅花谷,就先遇到了一名隐士,听起诗句,仿佛蛮有才华的样子,并且饱含爱国之心。如斯想着,莫名便多了几分期待。

    那隐士被声响惊动,转过身来,看见兵士人马,顿时吓一跳,吃惊起来,非常利索地转身就走。

    陈三郎叫唤道:“兄台请留步!”

    然而那人听见,走得更快了,奔跑起来,口中还大叫着:“有人进谷啦!有人进谷啦!”

    叫得像被人砍了一刀似的。

    陈三郎见状,顿时呆住,作声不得:这演的哪一出?隐士养气,沉静坚毅,怎会这般模样?完全颠覆了刚才放声吟歌的傲然形象。

    牵马的小厮小声嘀咕道:“公子,我们把人给吓坏了。可我们,也没做什么呀。”
………………………………

第三百六十二章:梅花社长,又见故人

    路旁已看见梅花,未到花季,无花可赏,一株株梅树,树枝伸展,叶子绿中带着黄。

    前面不远,便是那梅花谷了。

    陈三郎翻身下了马,诸人都是步行着走过去。过不多久,前头人声鼎沸,身形绰绰,一群人拥了过来。

    这些人大都青壮,穿着紧身衣衫,手中居然还把持着兵器,有短刀,有长棍,还有红缨枪。

    陈三郎一见,眉头皱起来。

    手下兵丁自不示弱,登时亮出兵刃。

    陈三郎喝道:“不得无礼。”

    那群人当中簇拥着一人,年约五旬,面目清癯,留三缕胡须,双目紧盯着陈三郎,惊疑不定的样子。到了近处,站定,开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缘何到我梅花谷来。”

    陈三郎上前,做个礼:“在下陈原,字道远,来自扬州泾县。”

    那人一听,思索片刻,很快就想到了什么,不禁失声道:“你便是三元及第的陈道远?”

    陈三郎高中状元,早蜚声天下,在京城时,一曲《水调歌头》令得长安纸贵;然后又是一篇《岳阳楼记》,龙城赴会,更是名动河山,在士林中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影响。

    现在名头一亮,登时有反应。

    那人连忙叱喝,让人群放下武器,散开来。一边喝着,一边仔细打量,很惊诧陈三郎的年轻。然后说道:“在下雍州陆景,乃这梅花社社长,先前不知是陈公子来到,失了礼数,还请恕罪。”

    他们虽然隐居,但不代表不通时务,对于外界动向都有了解,自是知道崂山易主,换了人物。这人物倒是奇怪,不是雍州本地,而是外来人士,乃赫赫有名的新科状元郎。

    崂山变故,具体过程如何诸人不甚清楚,但这个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陈三郎入主府城便行了。

    比起苏镇宏那沽名钓誉的武夫,陈三郎更加容易让士林接受。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皇帝钦命的官,名分占着呢。虽然被驱逐出了泾县,但士林眼睛雪亮,早知道元文昌有叛逆之心,陈三郎定然是不肯同流合污,这才落难雍州。

    如此一来,对于陈三郎的风骨名望,却是更上一层楼了。

    陆景早有心思,要找机会出去拜会,不曾想陈三郎登门来了。他内心欣喜,知道这是一次莫大机缘,赶紧吩咐下人:“快去唤清远来,就说他同学在此,速来会见。”

    那下人闻言,赶紧去找人了。

    “原来是陆社长,幸会。”

    陆景笑容满面,请陈三郎到谷中房舍入座。

    这梅花谷,有着天然的地势,两边峭壁,中间平地,占地不小,足有数亩方圆,一间间房舍分布开来,有的茅屋,有的石屋,颇为齐整。观其规模,起码有数十间房舍。

    身为谷主,陆景的房子当然是最大的,用整块的石头砌成,里面空间宽阔,一厅,另外间隔成数间房间住人。

    厅中摆设着椅子长桌,一应俱全,都是用上好的木材打造而成。一尊尊瓷器陈列有致;墙壁之上,挂着一幅幅书画。

    看得出来,这陆景是个讲究的人。很可能陆家都搬到这儿来了,才能有如此光景。

    也难怪,大户人家逃难肯定不会和平头百姓那般孤苦伶仃。

    分宾主落座,有女婢上茶,喝茶聊了会,陈三郎才明白对方如同惊弓之鸟般严阵以待的原因所在。

    原来前一阵子,有溃兵流寇冲入谷中,很是伤了些人,还抢了不少东西走。好在梅花谷中汇聚的人多,青壮家丁不少,闻讯出动,这才把对方给打跑了,免了更大的厄难发生。

    那些溃兵流寇,正是溃败的县城联兵之流。其中一股,却闯进了梅花谷中。

    出了这一档事,又见到陈三郎率众来,诸人不知所以,急忙号召青壮来对付。

    陆景又站起身子,赔礼道:“把公子误认为贼人,老朽之错,请公子莫要责怪。”

    他姿态放得很低,陈三郎呵呵一笑:“乱世之中,小心为上,社长不必自责。对了,现在谷中,有多少人口聚居于此?”

    不用过多寒暄,开门见山。

    陆景精神一振,娓娓道来:“总人口有一百六十五人,有书香门第七家,另有游散士子二十多名。其中进士三人,举人九人,秀才三十多……”

    陈三郎一听,颇为意动,实在没想到此地有着这么多的读书人在,就连进士,都有三个。

    别看这数量不怎么样,实则已经很不错了。而陆景本身,就是一名举人。不过由于夏禹王朝官位紧张,一直没有轮到他赴任做官。

    进士、举人,乃至于秀才,都是能用之人,如果选拔出来,崂山府的用人缺口便能一举解决。

    这些人中,陈三郎首重进士。倒不是他唯功名论,而是实际如此。好比用人单位招人,大学生和小学生来应聘,肯定会先关注大学生。至于具体本事才华,却要全部见过才能了解。

    “陆社长,可否带我引见各位士子同袍?”

    陆景本有此意,笑道:“那是自然。”

    正说着,有人进来,先对着陆景跪拜行礼,口中说道:“孩儿见过父亲大人,不知父亲叫我来,有何吩咐。”

    这是个年轻人,留着短须,面目之间,仿佛熟悉。

    陆景道:“清远,你来了,快见过同学。”

    那清远起身,见到陈三郎,顿时露出惊讶之色:“陈原!”

    陈三郎此时也认出来了,陆清远,同科同学。

    想当日天下士子汇聚京城,准备会试,可谓群英荟萃。文人才子多了,互相之间都不服气,就经常三五成群,以州域为单位,举行以文会友活动。说是“会友”,实则是斗文。诗词歌赋,不亦乐乎。

    那时候江南才子叶藕桐在文会中吃了瘪,便拉着陈三郎到鱼水园找场子,陈三郎意气张扬,与数名士子争锋,来自雍州的陆清远便是其中之一。

    当其时,陆清远要斗对子,以秦淮风情为题。

    陈三郎出对: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陆清远听毕,当即饮酒认输。

    时过境迁,没想到两人在这崂山梅花谷重遇,陆清远看着陈三郎的面容,想着那时的事,分外唏嘘。
………………………………

第三百六十三章:陆景打算,清远近况

    人的际遇有如风中落叶,充满了不确定性;又如水流,总难以预料下一刻会去往何方。

    与天下士子一般,陆清远也曾雄心壮志,也曾意气张扬。他年少成名,素有“才子”之称,十五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四岁高中进士……可以说,在科举之路上,他走得很是顺利,不生波折。

    按照如斯剧本,金榜题名后便是赴任当官,以二甲进士的功名,起步便该是一县之尊,七品品阶。

    在雍州,陆家属于官宦富贵之家,祖上多人为官,最显赫时,甚至出了位吏部尚书,非常了得。只是近两三代家族气数有所低落,陆清远之父,也就是陆景时运不济,考不得进士,只考了个举人,导致一直无官可任。不过他并未就此颓废,而是转移目标,出钱出力,在雍州文坛上颇为活跃,诗词著身,因此养得深厚的人脉名望。

    这些,对于家族具备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等到陆清远头角峥嵘时,积攒下来的人脉名望便能大派用场――

    果不其然,陆清远高中,衣锦还乡,家族宴席十天十夜,灯火辉煌,千人恭贺,何等风光!

    他骑马插花,踌躇满志,已经做好做官的准备。

    如果没有战事发生的话!

    蛮军入境,如同一柄重锤敲打在一块原本光洁平滑的镜面之上。

    而那镜面,曾经照耀着无数人的荣华富贵,映射着无数人的美好愿望。在其中,当然也包括着陆清远的。

    但是锤击镜碎,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破烂,不复存在。

    雍州沦陷。

    陆家举家逃亡,陆景不愿离开雍州,最后选择躲进崂山中,在梅花谷隐姓埋名,低调过日子。

    在最风光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