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玄奥符文隐约浮现,气息更加锋寒。
这气息使得蟹和雄平等十分不习惯,只要靠近陈三郎丈余处,便觉得肌肤作痛,心惊胆战。好在他们都领取了捕捞鱼虾的任务,不用再守卫在陈三郎身边,可以离得远远的。
许珺也不再跟随左右,两人大婚在即,若是整天形影不离,到底显得不妥,便返回武馆去。
陈三郎倒乐得清闲,回到县衙,开始闭关领悟新的浩然帛书书篇……
……
时局沧桑,纷扰变幻,那风云终是不曾平静片刻。
各大州郡,各大刺史府,无数信息传递进出,一点点地在陈述着这个王朝最新的变化异动。
讯息情报,在这般时候,显得十分重要宝贵。
每一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消息在流通。
这一天,一道关于“龙君显灵,赐鱼万斤”的情报如同一块巨大的石头,在繁杂的信息流中显得极为突出。在有心人眼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自从石破军起事造反,天下局势为之一变,渐渐成为了群雄逐鹿的场面中去。各路枭雄早摩拳擦掌,就等京城生变,便趁虚而入。
可以说,现在皇室力量虽然在表面上还能维持住一定平衡,还有不少将士效忠,但许多人都明白,这只是日薄西山回光返照罢了。
大禹皇朝病了,病入膏肓,早已无法回天。
观古至今,从来就没有永不衰败的皇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的长河都是一朝换一朝。
如今,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刻。重要的在于,谁将能披上黄袍,成为天下新主。
有野心有韬略者,自是放眼天下,运筹帷幄。然而对于很多手握权柄的大人物而言,那小小泾县,并不会放在眼内的。哪怕当县令的是新科状元,哪怕是皇帝钦命,充其量,也只有扬州刺史元文昌觉得有些碍眼罢了。
但龙君显灵之事流传开来后,却使得许多人对泾县开始有所注意起来。
古人重名分,但名分从何来?
显赫的,当然是君上赐;更显赫的,却是天授。
而每逢乱世,便有各种各样的玄奇之事流传开来,有梦中斩蛇者,有红日入怀者,有鱼腹藏书者,形式不定,但目标都是一样的,便是为人披衣造势。
所谓天子,受命于天,是苍天定下的名分,芸芸众生,只得顺从遵命,不可反抗。
没想到,小小泾县也流传出这般事迹来了,却是何故?难不成陈三郎也有了心思,不可能呀,他那般根基,岂不是徒增笑柄?
“龙君显灵,赐鱼万斤!荒唐,实在太荒唐!”
扬州刺史府,元文昌将手中书信重重往书案上一拍,使劲大了,震得书案一阵簌簌晃动。
“区区一县令耳,竟敢如此行事,造谣惑众,简直罪无可恕!”
下面有幕僚躬身回答:“那陈道远已经修书上京城,只说因为难民入境,无米果腹,因此才使得龙君怜悯民情,赐下鱼虾。”
元文昌冷哼一声:“此乃托词,此事发生在我扬州警内,绝不可轻饶。”顿一顿,目光落在元哥舒身上,问:“舒儿你有什么要说的?”
自上次莫轩意之事后,元哥舒这个曾经最得宠的儿子仿佛一下子失势,常常闭门思过,连府邸都很少出去了。然而这段时间的沉淀思虑,却使得这位将门虎子气质发生了某些难以捉摸的变化,深沉起来。他听闻泾县龙君显灵之事,第一个念头便想起当初道父正阳道长的断言。说有龙女流落俗世,得龙女者,可得天下龙脉气运……
当其时,他几次出扬州,更是派遣了众多人手前往南阳府一带搜寻,便是要找那龙女,只是一无所获。
眼下突然出现了龙君显灵,元哥舒立刻想通了某些郁结问题,归根到底,竟全落在那陈三郎身上。只怕这等真相,道父也难以揣测明白,这才施法失败,落了个身死道消的下场吧。
想着,一双拳头情不自禁紧紧握住,青筋毕现:地位、风光、气运等等,本来都是属于自己的,却被别人生生抢夺了去,如此仇恨,江海难洗!
只恨不当初,在泾江相遇,便该将其一刀杀了,干脆利索,怎么会有后面诸多事故!
“舒儿,你在想甚?”
元文昌一皱眉头,有些不悦。
元哥舒不再犹豫,跪拜在地:“若父亲大人允许,哥舒愿领一军奔赴泾县,将陈道远五花大绑,押解回扬州。”
元文昌哈哈一笑:“好,准你带一百亲兵出扬州,到南阳府统领虎威卫,便宜行事。”
说着,掷下一枚令牌来。
元哥舒拿起令牌,心中喜不自禁,他知道父亲终于下了决心,不再容忍泾县的超然存在了。
当然,所谓的皇帝钦命,也就不再放在眼内。
皇命?
如果改朝换代,旧的皇命,也就一张废纸罢了。
………………………………
第三百零三章:非池中物,必除后快
南阳府,比以往戒严更甚,四个城门关了三个,只剩下北门开着,把守城门的兵士多了不少,都是全副甲胄,手执兵刃。进出的平民百姓并不多,非常时期,还是呆在家里更安稳些。
响午时分,一队兵甲骑着高头骏马呼啸而至。守门的将士瞄了一眼,当即肃立,不敢有丝毫阻挡。因为他已经认出来者何人,那可是少将军元哥舒。
元哥舒率部日夜兼程,短短数日便抵达南阳府。到了知府衙门处,元化成闻讯早迎了出来,满脸笑容。
元氏一族,核心当然是元文昌,其余有嫡系数派,而关于接班人的看法,叔伯们皆是看好元哥舒。元哥舒少小得志,被称为“少将军”,有韬略,有目光,手下能人异士无数,早几年便建立起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班底。虽然说元文昌尚且春秋鼎盛,儿子便如斯动作,有些触犯忌讳,但从侧面上看,足以证明元哥舒手腕了得,才能服人。
再说了,他之所以能够如此,还不是元文昌点头同意了的。
虽然前一阵子元哥舒办事不利,受了些挫折,连正阳道长都折了,很让元文昌不高兴,但如今既然元哥舒得了令牌来南阳府,便表明这是元文昌要再给这个最得宠的儿子机会。
元化成对此心知肚明,自然礼仪有加。
“拜见叔父!”
元哥舒见到他,慌忙下马行大礼。要想在家族后辈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叔伯们的支持,容不得失礼。
元化成眼眸掠过欣赏之意,伸手将他扶起:“哥舒不必多礼,你舟车劳顿,定然困乏,快随我入后宅休息。”
元哥舒微笑道:“叔父,这次我有要务在身,不敢拖沓,便请叔父到堂上议事,有事请教。”
元化成呵呵一笑:“雷厉风行,不愧为我元家虎儿,好,我们便到堂上说话。”
到了厅堂,饮了口茶,当即开始商议起来。
商议的内容,自然以陈三郎为主。
消息情报,大都简短,很简单地陈述事件来龙去脉,许多细节问题无法触及。眼下听元化成详细道来,从斩杀混在难民群中的捣乱者,到软硬兼施震慑安排难民等等,元哥舒仔细听着,最后竟忍不住拍案而起:“此子非池中物,必除之后快!”
这等手腕,再加上周分曹宋志远等人的投奔,以及大力拓荒建城,哪里还是一个小小县令所能做得出来的。更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形象,一件件,都是实事,都是谋而后定的行径。
其实这些还不是最让人担心的,更不好揣测的,是隐藏其中的因果缘故,比如说为何道父会失手;比如说龙君显灵……
由此可知,这陈三郎背后,定藏着某些可怕的真相。
“难道龙女果然为其所获,藏娇室中……”
元哥舒脑海里突然闪过那一张娇艳绝伦的面容,只觉得内心仿佛被塞进了一块大石头,堵着慌。一时间居然有些失神,脑子一下子乱了。
元化成微微一怔,倒有些奇怪,为何侄子脸色突然变得如此难看。陈三郎所作所为,固然出众,但还不至于让元哥舒失态呀!天下之大,人口之多,从来不会缺乏惊才绝艳者。陈三郎最出名的就是文才了,诗词楹联,出口成章,确实不俗,假以时日,很有可能成为文坛大家,开宗立派也未尝不可。另外,他也不是空谈之辈,上任伊始,着实做了不少实事,为民请命,励精图治……
然而归根到底,也就是局限在泾县范畴罢了。
非池中物,然而不得天时,不得外力,受困于池中,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一尾泥鳅,泯然于污泥。
天时?外力?
元化成并没有在陈三郎身上看到,对方目前最大的依仗就是朝廷,可惜大厦将倾,夏禹王朝风雨飘零,自身难保。倘若陈三郎命好,朝廷不拘一格,会将他大力提拔,可天下九州,各个地方都壁垒森然,根本插不进去。至于入京,呵呵,京城是个大泥潭,掉进去直接淹没。
再说了,元文昌也不可能让陈三郎从容离去。现在派元哥舒来,便是明证。将死之人,能翻出甚风浪来?
元哥舒定一定神,吸一口气,霍然起身:“叔父,事不宜迟,你帮我点起虎威卫五百,精兵三千,今晚便扬帆乘船,杀向泾县。”
“啊!”
元化成以为自己听错了:“哥舒,你说要多少兵?”
“虎威卫五百,精兵三千。”
元哥舒重复说道。
元化成哑然失笑:“哥舒,我记得你是带过兵的,何故犯下此等错误?如此兵力,莫说泾县,都可以越境而出,直接攻打雍州,攻城略地了。”
五百虎威卫,几乎等于南阳府境内的全部;加上三千精兵,便等于倾巢而出,偌大府城,就只剩下些衙役捕快,以及基本的守城兵丁了。
元化成觉得自家侄儿是不是昏了头,要这么多兵甲出动,在他看来,一百虎威卫足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