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用。
陈家庄规划占地极大,足有十多亩,其中划分成三大区域,一个是主人府,住着陈三郎和家眷;一个是陈家族学,分成许多个学科庭院;还有一块便是房舍住宅区。
至于其他马厩铁匠铺粮仓等,一应俱全,不在话下。
到了这个时候,周何之才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初陈三郎描绘蓝图时的雄心壮志。
这哪里是建立一个村庄?简直是在建造一座城池。
当然,比起真正的雄城,陈家庄就显得袖珍得多,但用来承载家族传承,却是绰绰有余,足以屹立漫长岁月。
这么坚固宽敞的庄子,让人见着,便觉得心里踏实,有归属感。
“这里,也是我的家了!”
周何之热泪盈眶,当初他迫于生计,下定决心跟随陈三郎,背乡离井。现在看见村坞一点点被建起来,那般幸福满足感填满心间。
杨老先生同样激动,他未曾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参与这么一个浩大工程,就是按照陈三郎的要求来做,特费钱。
能不费钱嘛,主体全部是采石为砖,大长条,每块足有上吨重。砌起来,缝隙灌注石灰、糯米浆,堪称奢侈。
然而不得不说,这样砌成的石墙坚不可摧,固若金汤,不怕风雨沧桑,能耐岁月腐蚀。
在其中,还有一个插曲,就是采石运石那方面的工作,本来极为困难艰辛,人力耗损繁杂。然而一夜之间,石头便堆满在地上。
这般事情,令人咄咄称奇。
有传言说,是逍遥观的主持出手了,作法请来黄巾力士,他们都是神灵下凡,力大无穷,采石毫不费劲。
这个传言极富鬼神色彩,事实上也差不多。毕竟这么高的要求,单凭人力很难完成,所以陈三郎让道兵出手。反正有逍遥富道当挡箭牌,同时还能增加道士的高人风范。
“活神仙!”
很多信众到了逍遥观上香,都是这般敬仰。
陈三郎兴土木,刷名望,聚人心,王朝内自然有上书弹劾者。不过这些奏折统统泥牛入海,不见回音。
朝野上下,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皇帝这是故意放纵,放手让陈三郎去干的了。
但放任不代表支持,除了一封圣旨一把宝剑外,皇帝别无表示。在他心目中,陈三郎便是其随手放置到棋盘上的一着闲棋,一个卒子。至于这个卒子最后能否存活,能走到哪一步 ,关键得看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
也许这样的棋子,不仅在扬州,在别的州域也有。
不过那些,陈三郎自是管不上了。
“最多三个月,村坞便差不多正式落成。”
陈三郎吐了口气。
这段时日,稻田成熟,开始收割。今季丰收,晒干清理后,黄灿灿的稻谷装在袋子,一包包地运进粮仓中,真让人心情喜悦。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半点不假。
在农业为主导的古代,粮食比金钱还要重要。
在此期间,周分曹也曾来看过三回,不发一言,心情复杂。其实在他心底深处,还是有点抵触反对陈三郎如此张扬地建造家族基业的。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如此铺张浪费,却也隐隐揣测到一些陈三郎的真实用意:聚人,没有一个稳定坚固的根据点,很难聚拢人心。
你连一个安定的地方都没有,叫人怎么跟随?东跑西跑,惶惶然若丧家之犬,能有多少号召力?
别看陈三郎现在是泾县县令,但泾县县城并不能被看做是他的根据地。因为一纸调令,他就得换别的地方去当官了。
家族基业不同,它扎根于乡土,除非遭遇巨大的动荡变动,否则都不会迁徙。
作为过来人,周分曹也明白陈三郎内心的焦虑不安,需要寻求一个安全可靠的据点,步步为营。
只是,当真有天下崩乱的那一天,大厦将倾,一个家族基业能抵挡得住?
周分曹表示怀疑。
也仅是怀疑而已,陈三郎做事干净利索,不为己利,不劳民伤财,周分曹也挑不出任何毛病来,自然无话可说。
唯一要诟病的,大概便是陈三郎这个县令当得太潇洒,完全是甩手掌柜,身为主薄的周分曹事实上是代县令了。其实小小县城,事情也并不多。忙碌过开头的一阵子,后面就平淡下来。报上来的案子颇为琐碎,不是李家媳妇和婆婆吵架,便是张家家里不见了只鸡……
倒是听说县城交界的地头上,那片山脉中有强人占山为王,很是做了些案子,打家劫舍,杀人越货。
不过涉及成团伙的山贼,县里往往要打报告到府里去,才能处理得了。
周分曹昨天便发了文书到南阳府,但未见回信。想着那边山脉遥远,此时也不放在心上。
斜阳余辉脉脉,山麓下仍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非常忙碌。敲打的声音,工人们卖力气的吆喝声,还有牛羊的鸣叫,交织成一片,煞是热闹。
在外边的草坡上,忽而出现数人。领首者身形昂藏,甚为高大。看他们的衣装打扮,仿若是过路的行商,是来看热闹的。
这段时日,听闻陈家庄建设,而专程跑来观望的人真不少,什么人都有。
经过一些简单乔装的莫轩意站在坡上,注视良久,晒然一笑。
一名心腹问道:“莫大哥,何故发笑?”
莫轩意回答:“本以为此子胸怀韬略,现在看来,不过一暴发户耳。围城而居,到头来,却是冢中枯骨。走吧,进城,莫要错过了时辰!”
………………………………
第两百零七章:南阳来兵,剿匪之行
(今天有事,就一更了。元旦鲁院放假三天,我哪儿也不去,老实呆在宿舍码字,尽量多写,谢谢各位捧场支持!)
今日,陈三郎坐堂,翻看衙门事务。他毕竟是县令,该检阅过问的,不能含糊,不能什么事都让周分曹代劳。
一份份宗卷,做得很细致,这些都是经验老道的表现,绝非新上手便能完成的。
县衙事务琐碎,案子发生不多,忽然间,一份宗卷报告吸引了陈三郎的注意,仔细看起来:
泾县西南边陲,峰岭起伏,乃穷山恶水之地。前一阵子,一伙强人占山为王,插上一杆大旗,号称“黑风寨”。
黑风寨的强人武艺高强,来去如风,三头两天就跑下山作案,杀人越货,手段血腥残忍,时间不长,却已犯案累累。
县里接到报案,周分曹分析过后得知这伙强人实力强大,绝非县衙的捕快衙役所能对付,于是上书南阳府,请求府城派人来支援剿灭。
这个做法符合规矩,并无问题。
要知道黑风寨做下的案子中,其中一单非常具备代表性,受害方乃是“镇远镖局”。他们负责押送一趟颇为贵重的镖,几乎精锐全出,八名镖师,二十名趟子手,加上总镖头。
这么一股力量相当不俗,那总镖头郑国虎一手“游龙八卦掌”,练得炉火纯青,在江湖上,名号响当当。
但镖局队伍被黑风寨的贼寇冲杀,死亡殆尽,镖货被抢得干净。
有此参照,周分曹便明白这股强人绝非县衙所能办得下来的。于是发书府城,只等回信。
有盗寇在境辖内作乱,由不得陈三郎不谨慎在意。不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空话,负责维护管辖地面安定,乃是本分之事。
“看起来,这伙贼寇可不是乌合之众呀。”
陈三郎掩卷沉思,眉头皱起。
天下大势,隐隐割据,各大州郡都在暗中积攒力量,凝聚气数时运,抢着要化身潜龙。这般大势之下,民生维艰,贼寇自然滋生。黑风寨落户泾县西南边陲,多半是看中那儿偏僻,地势复杂,官兵难以围剿。
“周主薄,你对这黑风寨有甚看法?”
周分曹便坐在下首处,随时等陈三郎垂询,铿然回答:“回禀大人,这等贼寇,危害甚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陈三郎点头表示认可:“只是该如何杀?”
周分曹道:“不出意外的话,南阳很快有兵来。”
顿一顿道:“到时候,可能会让大人一并前往。”
这是官场惯例,无可厚非。
“我知道了。”
正说着,一名衙役急匆匆进来禀告:“大人,南阳来人。”
陈三郎笑道:“说曹操,曹操便到。”
下面周分曹听得迷糊,不禁问:“大人,曹操是谁?”
“呃……”
陈三郎自知失言,忙掩饰道:“一句民间谚语罢了……走,我们出去迎接。”
看来南阳府对黑风寨也甚为看重,这趟派遣而来的官兵足有三百人,由一名统领带着。
王朝兵制,五人一伍,十人一队,百人一卫。三百人,便是三卫。如此兵力,很是可观。
当然,府城的兵在战力上并不出众,只能说平庸,缺乏实战、血战,和凉州那边的边境兵相比,完全不同档次。
中原腹地的驻守官兵,平常时候保持状态都是通过操练。看来南阳的兵操练不错,一位位官兵身形标准,没有老弱病残之类。
带兵的统领姓“谭”,个子略矮,但肌肉结实,壮硕有力,一双眸子很有神,他一抱拳:“末将谭高见过陈大人。”
称呼得体,但态度不亢不卑。
王朝制度,文官为尊,不过当下将军桀骜,对于文官就不那么看得起了。要不是陈三郎还挂着个新科状元郎的光环,只怕谭高言语中都不会用“末将”两字,以表尊敬。
陈三郎不以为意,笑道:“谭统领辛苦了,请进。”
今天是不可能马上出发剿匪的了,三百官兵,数量不小,县衙住不下,只得在附近安排。
周分曹暗中观察,看到众官兵倒是纪律严明,不曾滋扰百姓,不由很是赞赏,老怀开慰。
接风宴上,陈三郎与谭高商讨剿匪事宜,谭高分析道:黑风寨贼寇武艺高强,绝非一般的山贼,多半是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