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三郎将黄麻绳收起,慢慢道:“这话说起来就长了,话说在很多年前的一天,小生偶遇一个邋遢道人,步行于闹市,有顽童嬉闹,捡拾石头泥块扔掷。然而这道士惘然不顾,自顾前行。无论那些石头泥块扔得多有力,始终打不到道士身上。小生见之,惊为天人,于是急追上去,摆着道士为师,苦苦哀求之下,终于学得这一式道法……”
这个故事,脱胎于逍遥富道在南阳府时的表演。
那公子听着,不置可否,忽然喝道:“你以为本公子会信?”
陈三郎呵呵一笑:“信与不信,那是公子的事;况且,信与不信,又有什么关系?”
那公子听见,面色阴沉不定,怔怔看着陈三郎,似乎要把这书生看透,但他失望了,陈三郎神色如常,云淡风轻,瞧不到任何异样,诚如其所言:信与不信,在这时候真不重要。
难不成,要下令拿人吗?
陈三郎干咳一声,拱手做礼:“小生已自报家门,那敢问阁下,你又是什么人呢?”S
………………………………
第一百三十三章:公子身份,十万火急
“大胆!”
刘幕僚喝道,觉得陈三郎询问姓名的方式很是无礼。
那公子一摆手,但也没有正面回答,慢慢道:“陈解元,等你到了京城,自然便知道我是谁了。”
陈三郎嘴一撇,知道对方依然心存顾忌,就不再多说。虽然自己出手帮他除掉一个潜在的危险,可经历了这些,疑心挥之不去,甚至都有可能觉得自己是局子中最后的棋子……
哒哒哒!
外面突然马蹄声大作。
刘幕僚面色一变,吩咐两名侍卫出去看个究竟。
很快,侍卫跑回来,神情兴奋地禀告:“公子,是五陵关的巡逻军伍。”
闻言,众人都松了口气。
那公子望向陈三郎,微笑道:“陈解元,不知你是否愿意随我一同入关?”
“求之不得。”
既然有办法在夜里入关,不用在野外过夜,何乐而不为。
风雨如晦,天地深沉,伸手不见五指。
一座林子里头,静静地站着数人,全部披蓑衣,戴斗笠,雨水不沾身。
领首一人,一对眸子在雨夜里熠熠发光,如同兽瞳,竟是具备夜视能力的人物,视黑暗于无物。
在他的视线中,看到一队人马来到,全副披挂,乃是五陵关的巡逻军伍,足有三十多骑。
这些骑兵当然不会夜视,但举着防水灯笼照路。他们来到山神庙外,刘幕僚带着两名侍卫出来,亮出一枚令牌。
巡逻军伍见着令牌,顿时肃然起敬,纷纷下马行礼,恭候公子等人出来……
林子的人并没有见到柳莹莹的身影,面色变得凝重,沉声道:“果不其然,真人的术法被破,计划失败了。”
身边的人问:“那我们要不要再杀上去?”
“哼,能直接袭杀的话,何必大费周折,做这么多文章?走,回去复命,等待下一步指示。”
数人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风雨中,仿佛从不曾出现过的一样。
……
风雨五陵关,但数百里外的长安却只是天气隐晦,不见半点雨水。
长安自古为都,历经千年,早已成为天下第一雄城,龙盘虎踞,气派堂皇。从地形看,堪舆相术有云:此地为中,能聚龙虎,可合风云,乃海纳百川之态,极尽地利人事……
长安城中繁华似锦,人口百万,任何州郡都无法比拟。城内房屋如云,层层叠叠,一眼看不到尽头。
已是夜深时分,但灯火灿烂,街上人声熙攘,热闹得很。
作为国都,长安城的整体布局与州郡颇有不同,不但分内城外城,还划分成八大块区域,分区管治,不同区域有不同章法。
比如说内城,每天掌灯时分便实行宵禁,闲杂人等不得再在街上走动。违背的话,会被抓进衙门审讯,关进大牢。
至于外城,就显得宽松许多,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宵禁的说法,欢娱通宵达旦,不分日夜。
外城某条偏僻冷清的街道。
“天寒生暖,小心火烛!”
“梆梆梆……”
更夫敲打着,慢慢走过去。路经一座道观门前,情不自禁停住脚步,对着道观跪拜施礼,以表敬重。
施礼完毕,这才继续前行。
这道观名叫“昆仑观”,在长安城深孚众望。观中主持“忘机真人”医术精湛,经常免费医治平民百姓,颇得民心。
那名更夫有一次急病,命在旦夕,就是忘机真人给抢救回来的。所以每天晚上报更的时候,经过昆仑观,他都会恭敬地跪拜叩谢。
此时观中黑沉沉,只主殿上漏出一点光影,那是敬奉在老君像前的一盏长明灯。
长明灯一点如豆,灯火映照出一个瘦削的身形,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仿佛能占据整座主殿空地。
这道士端坐在一块蒲团上,但并未入定,脸上神色颇有些震怒的样子。他的手里拿着一幅剪纸。纸上描绘如画,画着美女形象,可不是那“柳莹莹”的样子吗?
“七王爷身边并无能人异士,那么究竟是谁多管闲事,破了本座的术法?”
他的这个秘法,通过在剪纸上留一点魂记,从而掌控操作。不料被陈三郎一记《缚妖诀》捆住,魂记烟消云散,连当时的反馈都无法完成便消亡掉。
“苦心安排,又故意牺牲了诸多人手,眼看计划便要达成,不料出了这一档事,梦鸟楼那边却不好交代……”
道士仰起头,神色清冷:“如今只能等人回来,再详细问问当时状况,才能找到那个爱管闲事的家伙了……”
想着事情,眯着眼睛,观望长明灯出神,忽而一声叹息,再不闻声息。
……
这一夜,陈三郎随着公子却并没有进入五陵关。他们到了关隘下叫门,刘幕僚亮出一枚黄金令牌,表明了身份。
负责守关的将军谢余杯来到城头上,大喊道:“七王爷,末将奉命守关,得圣谕,当关卡封闭,非十万火急不可开,还请七王爷恕罪。”
七王爷?
从这个称谓中,陈三郎顿时了解到那公子的身份,果然非同小可,乃是皇子出身。
对于当今圣上的情况,陈三郎颇有耳闻,并非什么励精图治的明君,但也不算昏君,只是醉心长生道,不爱理政事。而皇上后、宫多少,子裔几何那些八卦问题,他就不甚清楚了。
听到谢余杯的喊话,刘幕僚勃然大怒:“谢将军,王爷在关外遇刺,这还不算十万火急吗?”
那谢余杯沉声道:“不算,在末将看来,非国难,当不得十万火急。”
刘幕僚一听,差点被气晕过去,对七王爷道:“公子,你看这人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七王爷眼眸中掠过一丝不愉的神色。
就听得边上陈三郎赞了一句:“恪守律令,不屈情面,有此将在,五陵关万无一失。”
刘幕僚很不高兴地道:“陈解元,入不得城,你也得在外面淋雨。”
陈三郎笑吟吟道:“你不懂。”
“你!”
刘幕僚颇感忿然,觉得这书生真是面目可憎得很。
七王爷若有所思,淡然吩咐道:“无妨,就在关外搭建帐篷过一晚吧。”S
………………………………
第一百三十四章:王爷招徕,百虫毒经
(感谢书友“沉睡的大梵天”“珠海阿龙”“书友120707195924546”“书友140512173555278”的慷慨打赏!)
一夜风雨过。
第二天时辰到,五陵关大门慢慢被打开,放下吊桥,得得得,一队军伍驰骋而出。
领首一将,个子不高,年近花甲,颌下一丛白须,精神抖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五陵关大将谢余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脾性刚硬,精忠报国,因而被圣上委以重任,坐镇五陵关,捍卫长安。
陈三郎看着他,暗暗点头,又见其身后的兵马,盔甲鲜明,刀枪整齐,自有一股森然气势流溢。
果然治军有方。
夏商王朝当前龙气式微,天下隐隐成割据之势,但整体而言,还是相对稳定的。原因无他,朝野上仍有一批能臣理事;而地方上,也还有不少精悍将士忠于王朝,厉兵秣马,严防战乱。
谢余杯便是其中一个。
“见过七王爷,未将有军命在身,不能下马行礼,还请恕罪!”
谢余杯在马上,不亢不卑地拱一拱手,朗声说道。
七王爷面色不变,呵呵笑道:“老将军辛苦了。”
众人开始进关,而除了七王爷外,其余诸人都要亮出身份令牌,到了陈三郎时,那看守关隘的兵士检验路引文书,发现他是一名举子,微微露出诧异的神色,有点纳闷这扬州泾县来的考子,怎么和七王爷的人混在一起了。
五陵关属于要害关隘,除了常住人口外,一般情况下,外来人口都不能在关中逗留太久,三天为限,就得离开。
七王爷一行人入关,只是稍作休整,用过饭后,便即刻启程,前往长安。动身之前,他问陈三郎:
“陈解元,不如我们同行入长安?正好我在长安有处清静院子,你要参加明年春闱考试,可住下来,温习功课,安心备考。”
在确定陈三郎身份后,七王爷隐隐有了招徕之心。
当今天下风云莫测,无论是朝野,还是地方,胸有块垒者都在想方设法聚人聚气。
人,当然是人才;气,就是气数时运。
陈三郎拱手道:“多谢王爷厚爱,不过小生略感身体不适,要留在关中,明天再走。”
七王爷瞥他一眼:“既然如此,那就此别过。”
说着,率领众人翻身上马,出关而去。
在路上,刘幕僚恨声道:“公子,此子不识抬举,而且来历有些问题,不可不防。”
七王爷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