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11章

斩邪-第11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三郎被他瞧得心里发慌,开口道:“馆主早上好。”

    许念娘却摇头:“我一点都不好。”

    陈三郎为之哑然:完全不按套路说话嘛。

    “不过你去买十斤酒来,我大概就会好了。”

    陈三郎小心翼翼发问:“馆主的酒钱又花光了?”

    许念娘眼一瞪:“什么叫又花光了?”

    陈三郎连忙一溜烟跑出去,到酒馆打了十斤酒。

    许念娘接过酒,笑眯眯:“孺子可教也。”

    拿着酒,扬长出门而去。

    这就完了?

    陈三郎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不是说“孺子可教”吗?你倒是教点绝世武功呀?太抠门了,还是你家女儿好……

    却说许念娘提着酒,不去酒馆,而是出城,迈开大步,走上城外的一座青山。人立峰顶,举目远望。然后就地坐下,痛快喝酒。

    十斤酒的分量,被他长鲸饮水般片刻就喝完,肚子微微凸出。许念娘忽而站起,一收腹,张嘴一喷,漫天酒雨,纷扬洒下,他慨然道:“又一年春秋,再不见容颜,十六年,十六年了呀。”

    说着,闭上眼睛,竟有两行清泪缓缓流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嘿,没想到知我者,竟是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喃喃道,转身下山。

    身后,酒雨洒落之处,一片苍翠的青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黄,随即枯萎至死。

    “我心已死,厌见春芽。”

    ……

    三天后,县试放榜,看榜的华叔满脸笑容地回来。陈三郎的名字赫然在榜上,可惜未中案首。

    所谓案首,就是县试第一。

    这个第一分量很重,得了便等于是县令的保送生,后面府试院试一马平川,只要不犯忌讳,都能顺利过关。

    可以说,得了县试案首,就差不多得个生员功名了。

    案首之下,其实不分名次,不管第几名,府试院试都得重头打拼起。而只要再考过府试,就能取得“童生”名号,虽然不算功名,但总比光溜溜的白身好上那么一点点。

    根据惯例安排,府试会在一个月后举行,考场设在南阳府的试院内。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非常充分,到时只要提前三天到南阳府即可。

    陈三郎考过县试的消息如同春风吹过泾县,很快就散播开来。

    这个成绩本算不上什么,只是发生在陈三郎身上,便增加了话题性,让人津津乐道。

    消息传到刘家,刘夫人莫名感到有些不安,让人叫吴媒婆过来商议:

    “吴婆子,你再去陈家走一趟,就说聘金我这边又减少三十贯,我就不信他不答应。”

    “好的。”

    吴媒婆屁颠屁颠地赶去陈家,一个时辰后苦着脸回来禀告:“刘夫人,陈王氏说了,陈三郎要专心备考,不日就要启程前往南阳府,所以不能分心。”

    “什么?”

    刘夫人拍案而起:“可恶,再三让步都不领情,真当我家媚儿没人要吗?只是考过了县试而已,尾巴便翘到天上去了。且看你府试不中,碰一鼻子灰,会落魄到甚田地!”

    吴媒婆嗫嚅着,终是没有出声,心里腹诽道:如果不是之前的贪得无厌,又何必现在再三让步?

    江草齐夫妇闻讯进城,替三郎庆贺。

    席间,江草齐喝着酒,借着酒胆道:“二妹,我就说三郎会有出息,能成功,先前你还反对来着,现在如何?”

    陈三郎忙道:“姐夫,这才考过第一关呢,距离成功尚早。”

    江草齐笑道:“第一关能过,第二关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一路势如破竹,最后拿个状元回来给大家看看,看瞎那些瞧不起人的狗眼。”

    陈三郎无语:这二姐夫莫非喝醉了说胡话?以为状元是大路货,唾手可得?

    这一顿酒,江草齐直喝得酩酊大醉才罢休。

    陈三郎把二姐拉到一边,道:“二姐,姐夫那边你要盯着点,他常喝醉酒,容易出事。”

    酒壮人胆,更会乱性,一旦有了几分酒意,便会做出些糊涂事来。

    二姐叹了口气,幽幽回答:“可不是!哎,只是你姐夫心中有块垒,不好抒发,故而借酒消愁,我是明白的。”

    陈三郎默然。

    江草齐这人,有草莽义气,能读书,无奈限于现实,当个屠夫,郁郁不得志,心中难免感到憋屈。

    也罢,各人有际遇,不好勉强。

    傍晚,二姐雇了一辆车子,将烂醉的江草齐扶上车睡好,挥手作别,出城回家。

    日子恢复平静,读书、写字、养剑、扎马步——对了,还有练《惊风指》,点檀中穴。

    自从被许珺一指点哑后,陈三郎确定了某些原本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存在于身边。不过他也不问东问西,好奇害死猫,难得糊涂为好。

    修习指法是苦功,和写字一般道理,非万千次磨练不得真意,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他琢磨着,干脆花钱请木匠仿制,制造了一具人形木偶,摆在书房内,时不时就戳一会。

    生活紧凑而充实,可以说是忙碌,陈三郎恨不得切个分身出来分担一二。紧张的生活容易使人憔悴,他又瘦了几斤,端是要名副其实的骨瘦如柴了。

    到了夜间,万籁俱寂,便走出书房,坐在水井边上观望。

    这时候,神秘的红鲤鱼一定会浮出水面,摇头摆尾地游来荡去,优哉游哉。

    不知怎的,陈三郎见着,会心一笑,全副身心都能放松下来。

    噗!

    红鲤甩起了尾巴,水花飞溅。它这是表示,要陈三郎读书给它听了。

    一条爱听人读书的鱼儿……

    于是琅琅的读书声起,一人读,一鱼听,中间隔一口清凉的水井,间或水波荡漾,好像夜间的海,有着别样的氛围。

    陈三郎忽而想起两句诗: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花是一痴,读书给鱼儿听,何尝不是一痴?

    光阴似箭,二月过去,屈指一算,距离府试举行只剩下五天。

    陈三郎决定明日启程,赶往南阳府。有水旱两条路径可选,旱路远,且一路颠簸,颇为辛苦,远不如走水路。

    泾县东门外便有着码头,每天都有船只载人,进入泾江,顺流而下,然后抵达南阳府城。

    此行对于陈三郎来说,属于一次远行,他长这么大,还未曾出过泾县地面呢。

    陈王氏颇为担忧,要管家华叔跟随少爷前往。陈三郎却没有同意,坚持独行。

    无它,多一人同行,耗费便多了不少;而且家中各种繁琐事务,也离不开华叔。

    “娘亲放心,我前往南阳府,早约好同窗相伴,不会有事的。”

    这倒是实话,今岁童子试,杨老先生门下除了陈三郎外,另还有一名学生同样考过了县试。

    拗不过儿子,陈王氏只得作罢。

    行李早就拾掇妥当,也没有太多东西,轻装上阵,三套换洗衣服,外加几本主要的经义书籍,还有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之类,全部装进一架书筪内,只要往肩上一背,便可走起。

    是夜,陈三郎在井边读书,比平时读多了三卷,然后对着红鲤鱼说自己要出行考试的事,仿佛自言自语。但隐约之下,他却感觉到红鲤听懂了。

    若不听懂,它何以特地游了个圆圈,吐出一柱水花?

    也许,这就是红鲤鱼的送别表示了。

    第二天,蒙蒙亮,人就起来,吃过早饭,陈王氏等人送陈三郎出城到码头。

    有雾,远一些景象都看不清楚,河面水波起伏,发出低沉的声响,有几点灯光照起,是船灯。

    “道远学长,我在这里。”

    有人叫着,随即跑过来,正是同窗何维扬。

    何维扬今年才十六岁,非常年轻,脸上还带着稚气。他也是泾县人氏,家里卖豆腐的,父母日夜操劳,供着他读书。

    双方碰头,一番寒暄,然后和家人作别,登上一艘乌篷船——乘船到南阳府码头,每人船费要三百文钱。何维扬嫌贵,好说歹说,终于磨少了五文。

    这时水面上忽而起了风,呼呼吹着,刮动着船帆。

    艄公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说道:“南风起,要下雨了。两位客官进船舱吧,免得淋了雨着凉。”

    陈三郎却笑着说:“不慌,我在船头上再呆一会。”

    风吹拂衣衫,脚下波浪滚滚,他心情随风浪而起伏,恰如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破沧海!
………………………………

第十二章:风雨狂暴,血流染江

(这几天在省作协开会,被轮得体无完肤,摇摇欲坠,各位可怜的话,投个票票吧!)

    风越发大了,天空一层乌云,隐隐有雷声传下。

    这一场雨,怕不会小。

    陈三郎正准备进入船舱,河面猛地掀起一个浪头,使得船身突然一震,幸好他练过马步,及时站稳,否则都要扑腾下水。

    艄公急忙过来把手帮忙,叫他进船舱坐好。

    这可不是儿戏。

    陈三郎点头答应,眼角余光忽而瞥见船舷外的水里,波浪起伏间,一团脸盆大小的阴影浮沉不定,足爪挥舞,状甚狰狞。

    什么东西?

    他想要看清楚些,那阴影却沉下水中,不知所踪。

    看着有点像一只螃蟹,可螃蟹有这么大个头的?

    陈三郎心里直犯嘀咕,坐到船舱里,犹是心绪不宁。那边何维扬却正捧一卷书,勤奋攻读。

    从泾县到南阳府,走水路需要大半天时间,自泾河转入泾江,由于气候的缘故,江面壮阔,波浪翻腾,人坐在船里头,被颠簸得颇为难受。

    艄公看着情况,暗叫一声“晦气”,风大浪大,暴雨将至,这般恶劣的天气条件不宜行船——尤其是他这种单薄的乌篷船,稍不留神,就会倾覆送命。

    于是撑着长竿,将船停泊在一处江湾,到岸上系好绳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