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绝境 >

第5章

绝境-第5章

小说: 绝境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明又看看他的脸色,要走不走地又说:“要不这样?我把这事跟我们报社领导汇报一下,你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了,你不是刑警吗?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和当地警方联系一下!”

他的建议很好,可暂时不能采讷。因为现在还无法确认肖云失踪,如果她并没出什么事,自己却大动干戈,那是多大的笑话?!

志诚脚步沉重地转身离开。张大明跟了几步,用真诚的口气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不过,也许她很快就回来,不必太着急……你放心,我会想办法的,有什么情况随时联系,我们一定能找到她!”

看得出来,他对这件事确实很关心,他和肖云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他后边的话更使他产生反感。“我会想办法的”、“我们一定要找到她”,你是谁?和她是什么关系,我不需要你的关心!可是,这些话没有说出来。当前,最重要的是肖云平安归来,别的都是次要的了。他只能对他说:“感谢您的关心。不过你说得对,我是刑警,在必要的情况下,我将采取可能采取的一切手段来寻找她。她是我的妻子,我一定要找到她,一定能找到她!”

志诚觉得,张大明听了这话脸色有些发红。不过,也许是自己的错觉。

志诚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身离去,走了几步回头看一眼,见他还怔怔地站在原地没动,脸色显得很苍白。他的眼前忽然又闪过梦中的情景:肖云和他亲密地并肩走着……一个念头油然生上心头:“他说送肖云上的火车,又说和肖云通过电话,谁能证明……男的对女的有不良企图,遭到女的拒绝,就动了杀机,这种案子不鲜见,自己就办过两个……”

志诚想到这里,又回头看了一眼,张大明却已经掉头向报社大楼走去。他冷静一下,觉得自己有点过份。刑警的直觉告诉他,张大明不会干这种事。他可能和肖云有某种特殊的关系,但不可能加害于她。

6

志诚终于下了决心,做出了决定。

离开张大明后,他比没见过他之前更为担心。因为,此前他一直以为她和他在一起,这虽然让他不舒服,可毕竟她是安全的。可现在看,她完全是一个人。这让他不停地想起那个噩梦:她被一股邪恶的力量拉向恐怖的黑暗……

志诚寝食难安,坐卧不宁。不祥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最后终于沉不住气了,不行,不能再坐等,要立刻行动。

他决定去乌岭煤矿。明天是国庆节,按规定要放长假,正是好机会。

可是,警察这个职业和别的行业不同,越是节假日越紧。何况是刑警,放假要值班不说,队里还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外出,有事出城必须请假。

志诚很为请假的理由踌躇。怎么说呢?你总不能说,“赵大队,我老婆可能出事了,我去找她”吧。万一没出事,这么大惊小怪的不是让人笑话吗?再说了,赵大队要是知道了,'奇‘书‘网‘整。理提。供'当回事,再采取组织措施,麻烦就更多了……不行,不能这么说,必须找个正当理由。

理由很快被他找到了,而且非常充分。下午一上班,他就找到赵大队长,提出去乌岭为赵刚的爆炸案取证。

赵大队长说:“这点小事就让别的弟兄去吧,你刚从外边回来,又赶上中秋国庆,怎么还能让你外出,肖记者会有意见的!”

志诚心想:“我就是为找她才要去乌岭的。”可嘴上却说:“不,还是我去吧。这几天没什么大案子,肖云外出采访了,我一个人呆在家里也没意思。再说了,取证这事也挺重要,现在的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不会做思想工作,难度很大。何况,这个证人给罪犯提供炸药,造成严重后果,已经构成犯罪,取证的难度更大。”

赵大队想了想,被说服了:“那好,你去吧,从中队挑个人带着!”

这……

志诚不想带别的人去。因为还有私事要办,何况队里事多,人手紧张。他想了想说:“不用,我一个人先去,如果找到证人,请当地警方协助,先把证言取了,如果构成犯罪,需要押解回来,队里再派人去!”

赵大队想了想:“也行,你外出的时候,队里派人去过煤矿,可谁也不承认提供了炸药。现在看,没准儿已经打草惊蛇,能不能找到证人都两说着……你先一个人去吧,有情况随时打电话!”

事情定下来后,志诚心里略略轻松了一些。下班前,张大明打来电话说,对方回话了,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肖云,正在进一步寻找。让他再等一等。

可是,志诚却对自己说:不,不能再等了。他把中队的工作安排了一下,指定副中队长代替自己主持全队工作,就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可是,省城没有直达乌岭的火车,只能购买抵达平峦县城的车票,到平峦后再乘公共汽车前往。

可是,列车要到午夜才开。等待的滋味很不好受,志诚决定去看看母亲。

母亲住在姐姐家。

姐姐家还住在老城的一片平房区里。姐姐原来在一家大集体工厂上班,企业破产好多年了,早就没了工作。姐夫的工厂也有很多人下岗,还是因为姐姐已经没了工作,才保住了他的饭碗。不过,这个饭碗已经盛不了多少饭,四十多岁的姐夫每月只开四百多块钱,姐姐平日只好蒸馒头卖,每月挣上三头二百补贴家用。全家人就靠这点钱维持生计,还要供一个中学生,因此生活水平无法和自家比。自己住楼,姐姐家住平房,而且是陈旧的平房,吃的用的更不能相提并论了。可是,母亲就是愿意住在姐姐家。志诚为此很是内疚,又没有办法。母亲只有自己一个儿子,父亲去世后,她也曾在自家住过一段时间,可是,自己和肖云平时都很少着家,就是节假日也很难象别人那样团聚,经常把母亲一个人扔在空荡荡的家中。另外,母亲对无所事事和上楼下楼的生活也不习惯,因此就经常到姐姐家去住,住来住去就留下来。好在姐夫是个厚道人,啥说没有。志诚没有办法,只好经常贴补姐姐家一些钱物。在这一点上肖云做得也不错,她是个大方人,哪月都要给母亲三百二百的,还经常给姐姐家买吃的用的,报社搞什么福利也要送姐姐家一份。志诚知道,自己给母亲的钱,母亲多半贴补了姐姐家。尽管如此,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平衡。在这方面,他传统观念很强,总觉得自己是儿子,母亲应该住到儿子家,可又没有好办法。这也是自己对肖云不满的原因之一。可认真想想,还真怪不着她什么事。

志诚走进姐姐家时,一眼看到母亲正在厨房里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摘菜,看到自己突然走进来,现出意外的惊喜表情。同时,也很快发现儿子脸色不对,惊喜变成了担心,眼睛盯着他的脸问:“出啥事情了?”

到底是母亲,儿子的点滴变化都瞒不过她。志诚心里感到很温暖,可是,他不能让母亲担心,就故意轻描淡写地说啥事儿没有,脸色不好是因为这几天外出查案子,没睡好觉。母亲很容易哄瞒,担心的神情减退了,又问肖云在干什么。这又问到了要害之处,他只能含糊地说她外出采访了,母亲也信了,可马上又拉过一个小板凳,要他坐在她身旁,然后轻声问:“你没问问肖云,有了没有?”

志诚知道母亲的意思,她已经不止一次问这事了,这也是他一直觉得对不起母亲的事。然而,他只能低声回答:“好象还没有!”

母亲掉过头,默默地摘了几下菜,叹口气说:“没见过你们这样的。你三十二,她也二十七八了,还等到啥时要啊?妈跟你说,你们老不要孩子可不是个事儿,没孩子还是一家人吗。听妈话,该要了!”

不能不承认,母亲的话虽然平常,却很有道理。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抓捕赵刚时他引爆了炸药,你就会孓然一身离开这个世界,连个延续生命的人都没有留下,那是不是太可怕了?而且,你和肖云目前的隔阂是不是也与此有一点关系……

母亲看看沉默的儿子又问:“是不是和肖云吵嘴了。我看你俩……你比他大几岁,要多体谅她。其实,你媳妇人挺好,不象一些女人小心眼儿,妈喜欢她风风火火的劲儿,你工作她也工作,不能让她象妈这样。妈没文化,没赶上好时候,你不知道,妈看她是多么眼热呀……最亲的人是爹妈,最近的可是夫妻呀,是你们俩过一辈子呀,你们是最近的人哪。有啥事好好商量,千万别吵嘴,两口子也不行,一撕破脸就不好了……”

听着妈妈的絮语,品味着这些平凡的话,志诚深感到这是金玉良言。母亲虽然没文化,却非常通情达理,从不象一些婆婆那样专挑儿媳的毛病,相反,总是当儿子夸儿媳。真的,听她那么一说,志诚顿时对肖云的好感增加了不少。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使他感到自己的决定是对的。那就是,一定要把她找到,把她找回来,和她重归于好。

和母亲唠了一会儿,姐姐、姐夫和外甥陆续回来了。姐姐听说志诚要出门儿,临时决定包饺子。吃饭时,母亲特意让他坐到身边,还不时给他挟饺子,这使志诚想起儿时的情景,心里直发热,眼睛也有些发湿。置身于这温暖的气氛中,再想想自己的家,他痛感那真不象个家的样子,心中暗暗对自己说:不行,跟肖云和好后,一定要生个孩子,然后把母亲接去,三代同堂,也过上这种日子。

吃完饭,天已经暗下来,志诚不想夜里上车惊动母亲和姐姐一家人,就告辞离开。见留不住,母亲一定要送他到大门口。他只好搀着母亲的手臂并肩往外走,这又使他想起儿时被母亲牵着的情景。送到院门口,他和母亲脸对脸站了片刻,母亲的脸在暮霭中显得朦朦胧胧,只有鬓角的白发格外刺眼。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想流泪,好在天色暗母亲看不出来。最终,他控制住感情,歉意地低声说:“妈,我来看你的时候太少了,你别生气。”母亲说:“你说哪儿去了,妈知道你忙,肖云也忙,自古忠孝不能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