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良陈美锦 >

第141章

良陈美锦-第141章

小说: 良陈美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锦朝就坐在了冯氏旁边的锦杌上,喝着茶不说话。

旁边二夫人看着自己的长女是十分欣慰。相比顾怜,顾锦华实在让她省心。

顾怜更是同坐在罗汉床上,挽着顾锦华的手道:“我还以为你会抱了我侄儿回来呢!”

顾锦华就说:“你侄儿才几个月大,天气又冷,可出不了远门……你要是想看他,不如等及笄礼过来和我一同去沧州住些时候,长姐准把你照顾得妥妥帖帖的。”她亲昵地捏了捏顾怜的鼻子。

二夫人就笑:“可不能跟你去!及笄礼后她就跟着我学管家,恐怕没几个月,就要嫁去姚家了……”

顾锦华眼睛一亮,小声问顾怜:“真是如此,已经定好亲迎的日子了?”

冯氏笑得与有荣焉:“哪有这么快!姚家对这门亲事也是十分重视的,凡事都要好好准备,亲迎的日子怎么也得等怜姐儿及笄了再说。”

顾怜这门亲事很是长脸,冯氏喜欢和别人夸耀几句。

这话最要紧的是说给于明瑛听。

于明瑛跟着顾锦华来了顾家,一直坐在旁边喝茶,不冷不热的。她心里那是瞧不上顾怜的。冯氏能感觉到于明瑛的不热衷,奈何人家是自己长女婆家的小姑子,要是在顾家没被伺候好,回去和于老夫人说顾锦华几句,就有得顾锦华受了。所以她有不满也不好说。

顾锦朝眼角余光一撇,分明看到于明瑛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于明瑛抬起头,淡淡地道:“姚阁老有四子,大公子去年中了进士,又擢了庶吉士进了翰林。其他三个公子在举业上还没有什么成就呢,我看怜姐姐要是嫁去姚家,还有得熬的!”

顾怜这门亲事一向是被众人奉承,哪里听过这么尖锐的话,顿时就瞪了于明瑛一眼,不服气道:“都是姚阁老的儿子,名门之后,难道还差得了吗!明瑛妹妹这是说的什么!”

于明瑛却撇了撇嘴,在于家,她是最小的嫡女,也是最受宠的一个。她肯到顾家来那是给大嫂面子,毕竟大嫂平时对她也很好。她看顾怜的样子就不喜欢,宠得没有规矩。

“怜姐姐想多了,我就是随口说一句而已。”她向顾锦华说,“大嫂,您知道我是心直口快的!”

冯氏脸色一沉,顿时就要忍不住发作了。

还没见过哪个人敢在她面前讥讽自己宝贝孙女的,而且连姚家也一起讥讽了,这不就是在嘲笑她吗!

顾锦华忙笑笑:“是是,怜姐儿你也别介意,瑛姐儿是个想到什么说什么的。”

冯氏垂下眼压住心中怒气,顾锦华还要在于家做长媳的,要是于明瑛暗中给她使绊子可好过不了。

这个于明瑛也是个性格强硬的,顾怜遇到的人无不相让着她,这下可要吃亏了。顾锦朝心中暗道,她只管事不关己地喝茶,这个时候可不能凑到冯氏面前找不自在。

这时候,外头却隔着帘子传来小丫头禀报的声音:“……太夫人,三老爷差人过来找堂小姐。”

父亲找她?那应该是去问清楚司庾主事的病情了,锦朝看了冯氏一眼。

冯氏随意点点头:“……既然是你父亲找你,那你就先去。”

锦朝行了福礼退出来,却看到顾德昭就站在院子里,肩上落着雪,脸色苍白。

父亲来了东跨院,却连给祖母请安都来不及?

顾锦朝心里一紧,快步上前问道:“父亲,您可是有急事?”

顾德昭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张了张嘴巴,声音又紧又急:“朝姐儿,你赶紧把曹子衡找过来……大兴的粮仓……粮仓出事了!”

他本想去宋陵坊的粮仓找孙石涛的,等进了粮仓一看,却发现里头鬼影子都没有一个。顾德昭心里觉得不妙,和李管事拆了一袋粮食看,原本应该装着黍米的麻袋里,竟然塞满了麸皮!

这批粮食马上就要运去山西赈灾了,却出了这样的纰漏。要是等几日后过来搬粮食的人一抬,重量不对很快就会发现了,到时候他可逃不了责任,即便不是杀头,罢官流放都在所难免!

顾德昭摸了十多个麻袋,竟然全是麸皮。他后背全被冷汗给浸湿了。这赈灾的粮食要是出了问题……一不小心可会人头不保的!

☆、第一百五十九章:商议

顾二爷得了信,连忙从都察院坐了马车回来。

他脸色肃冷,身后跟着两三个幕僚进了顾德昭的书房,顾五爷早就等在里面了,顾德昭的两个幕僚垂手站着,他则脸色苍白地坐在东坡椅上。

看到自己二哥回来,顾德昭忙迎了过去,小厮抬了一把圈椅过来。

“你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粮仓怎么出事了。”顾二爷沉声问道。

顾德昭这才边回忆边把这事说了,又说起粮仓的情况:“……这几个粮仓是孙石涛手底下的仓部掌固看管的,是属通仓。大兴、适安、通州共有通仓三十五个。但是通州的粮仓不到战事是不能开的,而且也是千户在看管。大兴的粮仓才是用来赈济灾民,平定粮价的。属户部看管,你们都察院巡仓御史也属其中。”

“我负责仓庾,大兴的粮仓出事我逃不了责任。而孙石涛就是主事,现在人已经不知所踪了……我去粮仓看的时候,那些看守的仓使竟然还在粮仓旁的寮子里喝酒!我让他们把仓厫全部看了,储粮三十六万石的大兴通仓……竟有二十多万石换成了麸皮和陈米!”

顾二爷心里一寒,二十多万石……顾家倾家荡产都填不上这个窟窿!

他沉声道:“你当时就不该惊动了这些人,要是事情传出去了,你当即就会被都察院派人直接抓走。”

顾德昭也有些后悔:“……当时我是又气又急,糊涂了。不过那些人我已经全部看管起来了。他们也怕出事,不敢到处去说的。再过几日,就要开仓运米去山西了……二哥,这该怎么办!”

顾二爷也不知道,没好气地说:“你问我我怎么知道。你还要和我摘开……我是都察院的人,要是东窗事发了。咱们此时通气儿就会被说成沆瀣一气,到时候别说你了。我也会被拉下水!”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顾德元也不可能真的放任不管。

他想了想。说:“那几个仓使你找来问过了吗?这么多粮食想要背着别人偷运出去肯定是不行的,咱们把人都问清楚了,能摘出去多少就算多少。”

顾德昭点头,找了李管事去问话。

过了一会儿李管事回来,手里还拿着几张文书。

“都问清楚了,仓使说前一月的时候,掌固就拿了有您和孙主事印章的批文过来,说是要换新粮。把里头的旧粮连夜运出了粮仓。”

顾德昭目瞪口呆。一把拿过文书看了,脸色十分难看:“我从没有批过这样的东西。今年新粮不足,粮价本就高浮了,运进京师的粮食七成进了卫仓,还有三成放到了通州,根本没有余粮进大兴!”

顾德元听着皱了皱眉:“那些仓使难道不知重量不对,连那麸皮都能蒙混过去?”

李管事垂手道:“奴才也问了,他们说……掌固给他们每人发了十两银子,说不要管。他们还以为是……上头的勾结了要贪粮仓里的粮食,拿了钱什么都没说。”

“我从没见过这张文书……”顾德昭喃喃道。他从没有见过这东西,但是上面不仅有自己的印章,还有户部仓庾郎中的印章。这又是从哪儿来的?

他的那些东西放在户部衙门里,孙石涛可以撬了柜子挪用。他如今已经不见踪影了……

孙石涛这是要害死他啊!

顾德昭心里很愤怒,除此之外还有十分的恐惧。孙石涛要是不见了,这责任还不是他全部承担着!幸好这是发现得早,可能还有补救的办法。要是实在不能解决,他自己上了折子自首,也能从轻发落。但要是等几日之后钦差带人来搬粮食时才发现,恐怕他项上人头不保……

他跟顾德元说:“二哥,我从未签署过这份文书。印章定是孙石涛从我那里拿的。恐怕是他自己贪了粮食,想要陷害到我头上来的……”

顾二爷摇摇头。“没那么简单,凭他一人之力。根本干不成这事。粮仓出事就牵扯到山西赈灾,咱们就不能这么想。”

山西灾情突发,按理就应该先蠲免和减征赋税,发放赈济银钱,从各地常平仓掉粮先支援灾区。但是灾情报上去了,减征赋税的诏令却还没有下来,户部的赈济银钱一拖再拖。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怎么回事。

但是顾德昭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和他们一样,身上有叶家的标签。

尽管叶家对他们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说法还是好的。往大了说,长兴候叶家怎么看得起你区区顾家,人家是把女儿嫁过来了,但是逢年过节,也就是世子爷来看看他长姐,平日里两家来往不多。

但在外人眼中,他们就是叶家派系的人,百口莫辩。

但凡贪墨,都是官员大忌。而且贪污的还是赈灾所用的粮食,这件事要是传出去,顾家哪里还有颜面在燕京立足!到时候顾德昭官职被削不说,连他也会受到牵连!

顾二爷又问顾德昭:“你说,是朝姐儿提醒你注意这个孙石涛的?”

顾德昭点点头:“……她有个账房先生,曾当过尚宝寺卿曹家的幕僚,说是和孙石涛认识。”

顾二爷皱了皱眉,顾锦朝还有账房先生?

顾锦朝刚把曹子衡请过来,先把事情和他说了一遍。

曹子衡听了也是心中一惊:“……这事实在太大,难得大小姐信任老朽!”他先拱了手,才说,“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孙主事就是想私吞,那也没这么容易。此时牵涉到赈灾,老朽觉得不简单……”曹子衡很快就想到了如今的山西布政使袁仲儒,范大人的至交好友。

再想到朝廷最近的动向,他心里就有一个隐隐的猜测。

顾锦朝知道前世袁仲儒的下场,因此很快明白这件事肯定和山西赈灾有关。曹子衡说了他的猜测,和顾锦朝不谋而合。

顾锦朝想得更全面一些。赈灾的粮食出问题,不仅能拖延了山西赈灾,而且还能顺便除去和叶家颇有关系的父亲。

这事要针对的主要还是袁仲儒和长兴候家,父亲这是被殃及池鱼了。

她让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