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末世有套房-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连接?
江晨不知道自己的脑中为何会出现这个词汇,但仔细想想的话,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他现在目睹到的一切,还是挺贴切的。
渐渐的,宇宙亮了。
周遭的一切都染上了色彩,虚无的世界被实体填满。这种感觉不太像是虚拟实境,但却与之类似。
对,就像是看全息电影一样!
猛然间,从那云雾的背后,江晨窥见了一副壮观的画面。
那是一栋垂直的高楼,或者说是一座长方体。它根植大地,直穿云层。人们在下面忙碌着,悬浮的汽车环绕着,操作着各种各样的器材,为这栋高楼大厦添砖加瓦。
白漆书写的十二国语,所说着同一个词汇。
就如一段碑文。
这艘以印度古神话中创造之神命名的星际殖民舰,与郑和号同属于PAC,于斯里赫里戈达岛发射中心升空。。
就好似在看剪辑的游戏过场动画,束缚着大楼的固定架缓缓开裂。江晨看着这栋“摩天大楼”点火,看着它升空,看着它穿过大气层,看着它远离这颗蔚蓝的星球。
远离这个太阳系。
如铭刻在罗马西斯廷教堂顶部的中的诺亚方舟,它承载着人类六分之一的希望。只不过它航向的不是滔天的洪水,而是航向那无垠的星海。
怀着对过往仇恨的忏悔与对地面遗民的祝福,乘客们挥手作别了这颗星球。
最高航速为十分之一光速,可搭载乘客2。7万人。乘客多为各领域精英,以及殖民舰的施工者。
按照计划,焚天号将与其它两艘殖民舰在冥王星同步轨道汇合编队,一同驶向太阳系外与太阳相距6400个天文单位的虫洞。
虽然人类从未涉足此地,但22世纪的理论已经证明,这里存在着宇宙的奇点。一切的物理量都将于此地扭曲。只要跨越此地,便能跨越上百、甚至上万光年的距离。
而在那黑洞的背后,就是人类文明的新家园!
在驶入虫洞之前,所有人都躺进了休眠仓。当然。在畅想未来的同时,他们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所幸,他们信奉的神灵并没有遗弃他们,他们平安地离开了虫洞。
第一年过去了,编号01的幸存者首先解除了冬眠。从休眠仓中苏醒。当他惊喜地发现自己还活着,殖民舰正以自动巡航模式漂流在无尽的宇宙中时,他兴奋地几乎要欢呼出来。
按照约定,他进入驾驶舱,向系统证明自己的健康状态,然后解除了其余乘客的休眠。
他们举行了热烈的庆祝会,在这冰冷的银河中欢呼着人类的新生。
天文学家对比了星图,确认了殖民舰依旧在银河系,不过却是到达了20。5光年外的天枰座,格利泽581g行星的附近。
这颗581g行星位于红矮星格利泽581的“适居带”。与恒星相距0。15个天文单位。
该行星它与太阳系水星存在相似之处,总是保持一面朝向恒星,使得该行星一侧永久处于光照之下,而另一侧则永久处于黑暗中,即潮汐锁定。
虽然难以想象,但正是因为这种特殊形态稳定了该行星的气候。
除此之外,人们还了解到该行星公转一周时间为37天,具备厚度足够浓厚的大气层,地表存在水源。行星直径为地球1。3倍,因此重力与地球相仿。
一颗适宜居住的类地行星!
幸福来得太突然。船员们就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那般雀跃地欢呼了起来。
唯一的遗憾只是,他们与另外两艘殖民舰失去了联系,这份喜悦注定无法与别人分享了。
殖民舰立即结束了自动巡航,改变航向。向着581g行星驶去。
在路上,船员们为着殖民新世界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包括检查殖民模块的运转情况,包括投票决定该由谁第一个踏上新大陆而被载入史册。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为新生活忙活着的时候,殖民舰上的物理学家却是有了另外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们携带着的铯原子钟出现了回溯现象。
这种回溯现象在物理学中根本无法解释,就好像所有人都知道原子会衰变,却没有人会相信衰变了的原子能够在自然条件下恢复到衰变之前。
只有一种解释。在穿越虫洞的时候,他们不仅穿过了扭曲的空间,同样穿过了扭曲的时间。
简而言之,他们回到了过去。
根据量子计算机的推算,铯原子钟此刻显示的时间是公元前120年。
这一年在历史上为汉武帝元狩三年,罗马建城第634年。这一年,汉武帝派使节前往亚历山大,古希腊建成万神殿。
假如现在殖民舰突然回到地球,地球正处于蛮荒时代一样。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是你的父母尚未没出生,但你已经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
物理学家对这种现象做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
有人提出,如果假设多世界理论成立,他们会不会是到达了某个与先前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而那个地球,也是一个与现世截然不同的地球。
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所有人的接受。
因为生活在22世纪的他们,实在无法相信,三维存在的人能够在四维尺度上垂直移动,这样会诱发时间悖论。唯一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大概只有他们跳跃到了一个平行世界,而之前的那个世界已经与他们无关了。
这种感觉很微妙。
就好像婴儿脱离母体,被剪断脐带的那一刹那。
被宇宙剪断的不只是距离,还有精神上的寄托。
三秒钟的时间里,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有人试探地提出,如果改变航向返回地球,完全能够凭借着殖民舰强大的战斗力征服那个尚处于青铜时代的星球。即便存在20。5光年的距离,以最大十分之一光速的最大航速,抵达地球也就只需要四百到五百年的功夫而已。“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殖民舰遇上匈奴骑兵。
但很快这个提议便被否决了。
没有人能肯定,在这个平行世界中,地球文明的历史一定是按照他们原来那个世界的轨迹在进行。或许文字早发明了一千年?或许哥伦布早诞生了500年?或许第一次工业革命早了200年?或许这一切根本都没发生。
相对于整个人类族群40万年的进化史来说,只需要一个微小的变动,便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唯一能确定的仅仅是,这个世界肯定与他们曾经的世界不同。
没准等他们回到了这个世界的地球,面对的将是一个比他们更先进的文明,指不定到时候是谁会被当成土著吊打。
很奇怪的想象,当距离地球20。5光年之后,所有人脑中涌现的想法,围绕的都是一个中心词。
战争。
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所有人都安分了下来,将心思重新放回了对现在这颗581g行星的殖民上。
与此同时,两个思想也不知不觉地在所有人的脑海中成型,并最终影响了这个新生文明的发展轨迹。
“地球不是家园。”
“人类不是人类。”
第四百八十章 殖民纪元
然而无论如何,生活都得继续。
人们开始试着忘掉那个地球,开始新的生活,同时隐藏了自己的通讯频道。
在不确定这个时空的地球文明等级的情况下,冒然暴露自己的存在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无论如何,生存是第一要素。
这点得到了所有船员的赞同。
殖民舰进入了格利泽581行星的同步轨道,然后开始向着行星的晨昏线一带投下探测器。
当探测器着陆,并带回地面数据后,殖民舰接着扔下了轨道空降兵的空投舱,然后是基础设施单元,再接着是装载着殖民者的生活舱,由此拉开了“殖民纪元”的帷幕。
虽然一年是37天,但因为这颗星球不存在昼夜的概念,为了纪念那颗蔚蓝的母星,人们还是沿用了地球的24小时计时与太阳系历法计年。
这个世界没有海,淡水完全来自行星背日面的冰川与零星分布在晨昏线的淡水湖泊,以及那些似血管般交错的地下河道。
地表大型真菌与低矮灌木繁多,空气中含的氧量非常充足,呼吸这个世界的空气很舒服,这个世界就好像专门为人类打造的一样。
这个世界很美,许多瑰丽的自然景观在地球上根本看不到。
从背日面流至向日面的河流,在高温下被蒸发成一道上千里宽的雾墙,阳光在这里偏折,汇聚成一道永不散去的彩虹。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植被与巨型真菌,覆盖着晨昏线上每一寸松软的土壤,从高空望去就好似一张翠绿与嫣红交错的绒毯。
这个星球上存在生命,虽然很稀薄。
其实从很早以前,这颗行星的观测者史蒂文·沃格特就做出过预测。就个人而言,他认为这颗行星存在生命的概率为100%,并对此毫不怀疑。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晨昏线上密布着植被与大量形状古怪的中小型节肢动物,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殖民者们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们并不孤单。
一座座生活单元建成,一座座生态农庄拔地而起,然后道路网铺开,将它们连成一座城市。探矿车如蚁群穿梭。工程车改造着地貌,生物学家如饥似渴地收集闻所未闻的基因图谱。那永不落下的巨日就如黎明的太阳,人们用辛勤地劳动打造着新的家园,歌颂着美好的未来。
就如踏上美洲的殖民者那样。
只不过他们不是欧洲的罪犯,而是来自泛亚洲的人类精英。无论是********还是科学技术。他们都有足够的底气藐视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乌托邦在他们的手下建立,这里没有战争也没有犯罪,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
矛盾已经在旧世界解决了。
人类文明的种子将在这片土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