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慢船去中国 >

第90章

慢船去中国-第90章

小说: 慢船去中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在申和挪顿合资公司的大门口,正对大门的地方,竖立着一块大标语牌,它是这个院子里最显眼的中心,标语牌前,还有一个小花坛,里面种着矮矮的一串红,修剪过的冬青树,通常还有一棵雪松,种在小花坛的边上,衬托着标语牌上的画像,表达着冷酷而铿锵的革命情调。这种公共建筑的布局,遍布中国的大小城市与乡村,简妮在没有去美国以前,几乎对此熟识无睹。在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又重新踏进一个有着巨大标语牌的院落,她感受到那标语牌和小花坛散发出来的肃杀之气,她心里咯噔一沉。她想起,在新疆和上海的两所中学里,都有同样的洋铁皮标语牌迎门而立。新疆的学校门口,画的是毛主席去安源。爸爸对妈妈悄悄说过,那张像将毛主席画得太矮胖了,爸爸每次去接简妮,都觉得它丑。妈妈制止爸爸,妈妈说:“你想当反革命啊?”爸爸说,将毛主席画成这种样子,应该他们画的人当反革命。“还要竖在那里天天给小孩子看。”就是因为那张画像,爸爸特地教了简妮,什么是黄金分割。上海的高中,迎门的地方也有这样一块尺寸差不多的标语牌。上面画的是邓小平微笑着招手的宣传画,标语是“奔向四个现代化。”如今,在公司门口的大标语牌上,画着一张很象亚欧混血儿的女人面孔,她以农妇的爽朗微笑着。简妮想,大概这样的混血面孔是暗示这里是个合资企业。在宣传画通常放标语的地方,写着一行有力的红字:“携手奔向美好明天。”简妮想,大概这句话,是对这家公司的期望。她断定,这块牌子是中方制作的,因为她发现,除了脸不同,标语牌上的毛泽东,邓小平和这个欧亚混血女人,他们的身体都有着非人的健壮与平整,那石膏像般的身体散发着强权的气息。

简妮心里象席地而起的冷风那样,掠过不快。这种不快,将她离开家时终于解脱了的轻松心情吹得无影无踪。再次陷落到过去,对简妮来说,有着几乎不能忍受的痛苦和恐惧。她在美国时,小看了自己将要经受的痛苦,她以为自己真能象那些为了公司提供的15%的艰难惊喜万分的美国年轻同事一样,对中国的工作跃跃欲试。离开家,并打定主意要住到前任秘书腾空的宿舍里去,她以为自己脱离了家庭环境后,也可以当一个单纯的美国秘书。她没想到自己会来到一个已经被美国回忆层层掩埋的中国院落里,还没有进门,就被洋铁皮的标语牌以及开满了一串红的禁锢小花坛击溃。

这个标语牌和小花坛比家里的房子和气氛更让简妮心中不安,那种进入了监狱般的惊惧让她觉得自己浑身的皮肤都紧着,脸颊上的寒毛层层直立,肚子里的心肝肚肺,都象麻雀一样惊慌而机警地跳跃着。简妮用力往里走,找到自己的办公室。在楼道上,她闻到了熟悉的中国厕所气味:冰凉的水气和淡淡的尿臊,水箱永远响亮地漏着水。她想,不知道挪顿公司给自己的那份Hardship里面,是不是也包括了对她内心巨大的沮丧补偿,对其他美国同事来说,它包括了文化不同,气候不同,食物不同和人际关系方式的不同给派驻海外贫困地区的美国商人的补偿,人事部没有说其他的。

简妮办公的秘书办公室,是一间两个秘书与一个内勤合用的大房间,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自的独立办公室,是套在秘书的大房间里面的隔间,美方总经理和中方的副总经理的秘书兼翻译,就坐在各自服务的老板门外。中方总经理的秘书是个年轻男人,简妮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他在右手玩着转笔,就象交大教室里的同学一样。总经理TimMuller的前任秘书劳拉正等着与简妮交接。

劳拉说了一口又土又快的纽约英文,简妮为此浑身一振,她甚至微笑了一下。劳拉简短而清晰地将存档的文件一一清点给简妮,她的动作迅疾准确,令简妮想起麦当劳餐馆里那些服务生。然后,她拿出一个文件夹,领简妮走进Tim的办公室。劳拉靠在TimMuller的桌边,长长地伸过手去,在简妮身后将门〃乒〃地一声关上。在那里,她交给简妮两份备忘录,作为样本。那是每星期一例会以后,秘书要整理的纪要,一个星期里最基本的工作,以后,她也得按照这个备忘录去帮Tim跟进备忘录里工作的落实。“Chick,Push,Remind,都是你的责任。”劳拉说,“当然,也是你作为一个秘书高出其他部门经理的微妙之处。有一点人所周知的潜越。”劳拉轻笑一声,噘起下嘴唇,去吹额头前的碎发,说,“感觉不错。”

随后,她告诉简妮电脑的密码,并交给简妮一个老板常用的通讯录,告诉简妮,美国总部的人喜欢住虹桥的威斯汀太平洋酒店,因为能感受到一点美国式的服务,就象到了沙漠,居然能住在绿洲里。老板在中国大陆出差时,要尽量避免买地方航空的飞机票,矮子里面拔长子,老板不得不选择加州的飞机,他们的服务极差,食物不能下咽,但他们的机长在降落的时候技术高超,几乎没有一点颠簸。老板的太太只喝法国进口的矿泉水,只买锦江楼下的超级市场的卫生纸,就象美国公司到印度去工作的人不得不自己到处带着水一样。如此等等。劳拉说得尖酸刻薄,但妙趣横生。

最后,劳拉指了指门,说:〃你永远要记得,Tim办公室的门,一定要在你身后关严。这里不是美国总部,是在你们的共产国家,你永远得睁着一只眼。”

………………………………………

第十章:买办王(7)

………………………………………

简妮被冷不丁被刺痛,“共产国家”是她简妮的吗?她恼怒地看了劳拉一眼,捉到劳拉眼睛里的不甘。她想到,面试时曾经夸口过,自己对上海人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思想理解,自己在中国成长的背景,对沟通中国人的帮助。简妮现在理解了,当时武教授教她要突出自己的这个背景,就是针对劳拉的弱处。面对劳拉的怨恨,她切实体会到“共产国家”背景在竞争中的力量。但同时,这对简妮也是一个打击。它暗示简妮,她在与劳拉竞争中的长处,不是英文,不是精明强干,做事可以象麦当劳的售货员一样利落,而是她在共产国家生活与学习的背景。而这一点,正是简妮努力抹杀的。

“我会做好的。”简妮也用又土又快的纽约英文回答劳拉。她将劳拉交给自己的东西归好,整整齐齐抱在自己胸前,直视着劳拉。

劳拉也看出了简妮的不甘。在台湾人里面,流传着厉害的大陆女孩的故事,她们聪明漂亮,加上没有廉耻,又肯吃苦,还有社会关系,一心往上爬,象饿极了的豹子。在富裕社会长大的女孩,根本不是她们的对手。劳拉特意多次提到老板的太太,因为老板的太太从前对她,就象台湾人看待大陆女孩那样。

Tim和一个中年男子一起回办公室来,在上海与Tim再见,简妮觉得十分亲切。他介绍那个男人给简妮,他就是中方副总经理许宏。“他是个很精明强干的上海人,我们的合作伙伴,简妮。”Tim说。

他原来是申牌花露水的生产厂长,一开始就不愿意拿申牌花露水出来与美国人合资。他觉得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将花露水做得很好,没必要再要美国人的帮助。与美国人合资以后,他常常不支持美国人的方案,特别为花露水挣利益。他是个不顺从的合作者。后来,挪顿公司曾经愿意为他付生活费和学费,送他和当时的中方财务总监一起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进修,为了让他们离开现在的职位。所谓调虎离山。财务总监接受了这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可望不可及的机会,但许宏谢绝了。简妮当时记住了许宏,不是因为他是中方的副总经理,而是因为他竟然拒绝了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机会。

简妮打量着许宏,他有一张江南人白净瘦长的脸,也许他也是宁波人,他的鼻子也是尖尖地高耸在脸上,透着宁波人的精明强硬。简妮有点惊奇,她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个戴着布鸭舌帽的王进喜,但她却见到了一张宁波商人精刮的脸。

“幸会。”简妮说,“我是Tim的秘书。”她不由自主地压低嗓音,发出象劳拉那样职业化的声音。

他的手很有力,“我学的是俄文,你的话我能听懂,但嘴笨,说不出来。”他用上海话回答简妮说。他脸上淡淡笑着,有种被困的表情。挪顿公司在合资的时候,一定要许宏来公司做中方代表,一方面是看中许宏掌握的销售网络和他铺货的能力,挪顿要用他。另一方面,挪顿公司也不想将他留在合资公司外面,让自己多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在合资公司里,由挪顿公司控股,他无法阻止美国香水的推广。要是他不为公司服务,也不愿意去商学院进修,接受美国式的商业理念,就只能被围困。简妮对他真的好奇,她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拒绝那些走向世界的机会。

他的秘书过来为他做翻译。他叫克利斯朵夫。“你知道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吗,我的名字就来源于那部名著。”他说。

简妮知道那本书,在维尼叔叔的竹子书架上见到过。她依稀记得那是蓝色的封面,一共有四本。她在上海读书的时候翻过,那克利斯朵夫的激情,总是让她想起革命。所以她对这套书没有好感,很快就放下了。“我不知道这部书。”她说着耸了耸肩膀。

“啊,对的,我想起来了,你是美国人。”克利斯朵夫还留着青春期痤疮疤痕的脸上浮出了一个讥讽的笑,“我们都听说了。你Was中国人。”

“你听说过,或者读过罗曼罗兰的著作吗?这位先生在说他英文名字的出典,很有文化渊源。”简妮避开他的锋芒,对Tim解释他们刚刚用中文说的话。

Tim摇摇头,笑着解嘲说:“我只是一个乏味的商人,知之甚少。”

简妮也笑着摇头:“我是一个经济系刚毕业的学生,知之更少。克利斯朵夫,你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