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放心,我并没有交换的意思。”钟石何等精明,一眼就看出了廖承德的疑惑。“你是不是一直在心中有个疑惑,为什么我会这么不遗余力地提携你?”
廖承德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了他很久。按理说,当年帮助钟石的情分,这会早就还清了,而且这几年他跟随钟石所赚到的钱,可大大超过了他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身家。
“我这个人,一来是比较念旧,再来我也是有私心的。”钟石敲了敲书桌,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你还记得我几年前说过的话吗?”
“什么话?”廖承德挠了挠脑袋,有些不明就里。这几年钟石说过的话很多,他不明白钟石所指的到底是哪一句。
“就是收购汇丰!”
一语惊人!
廖承德顿时站起身来,两只手臂微微颤动,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
当初钟石这句话,廖承德还当作是一句戏言,没过多久就忘记了。现在钟石旧事重提,他这才想起来。
汇丰银行可不是个小的商业银行,它是香港最大的几家商业银行之一,还是金管局指定发钞银行。不止如此,它的母公司在欧洲也是了不起的大集团,在整个欧洲的财团中也是顶尖的存在。
钟石的意思并不是真的收购汇丰银行,事实上汇丰银行在上市之初,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它的股东分布十分广泛,而且设置了很多收购的限制,从根本上杜绝了一家坐大的可能性。
而且汇丰和香港本土的很多大财团有十分密切的财务往来,很多大型集团的海外业务上的资金来往都是通过汇丰银行全球的网络进行的,香港富豪榜上的前几十位都和汇丰银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几位还是汇丰银行的董事局的董事。
在香港,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控制香港的不是政府,而是马会和汇丰银行。”曾经有一度,汇丰拥有超过香港半成的存款。只要和它拉上关系,就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
在八十年代建立的汇丰银行大厦,就屹立在中环的最繁华处,这座建筑耗资超过五十亿港币,成为当时全球最昂贵的大楼。这座大楼即便是过了二十年后,在设计理念上还依然很先进。(这座大楼可以被分拆搬走,内部有独特的文件传输带,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想要收购这样一家银行,就凭钟石现在的身家无异于痴人说梦,估计他的身家再暴涨十倍才有可能。
“你不会是真的想收购汇丰吧?”廖承德舔了舔发干的嘴唇,眼睛都有些发直了。
“当然不会,我怎么可能收购汇丰呢!”钟石摆了摆手,有些哭笑不得。“我的意思并不是真的收购汇丰,而是要建立一个像汇丰那样的财团,巨无霸级别的财团。”
“可是你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的钱了,怎么还不够吗?”廖承德更傻眼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钟石竟然有这样的野心。
“当然不够,这点钱算什么,连给李家诚赛牙缝的资格都不够。”钟石打了个哈哈,浑不在意地说道。
他提到的李家诚,就是后世的华人首富,世界十大富豪里的常客,现在他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不过也是这几年风头最劲的香港华人富豪,已经登上了香港首富的宝座。
廖承德现在的身家,和李家诚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钟石提到他,自然表明他的目标就是这类人,甚至听他说话的语气,更隐隐透露着超过这些人的野心。
“那需要我做些什么?”
廖承德并没有怀疑钟石所说的真实性,这几年他可是亲眼看见钟石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造了这么大一笔天量的财富。他丝毫不怀疑,未来钟石的成就会更高,至于到一个什么样的顶点,他也不知道。
“你和你的家族将会是我的重要帮手和生意伙伴,实业上面将交于你们打理。不止如此,头面上的事情都将由廖小化和钟意去处理,我将隐身在背后操控。”
现在和天有了关系,钟石的顾虑尽去,自然也敢大胆地说出心中对未来的构想。(为了答谢推荐票超过六千,作者拼命加油今天两更,同时感谢书友封凶暗魔的打赏!)
第五十五章邀请
实际上,对于五亿流言最关心的还是钟石。
在仔细分析了这则消息的前因后果后,钟石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消息应该是圈内人士散布出去的。
这其实很简单,就单单从这个消息最先开始在金融圈内流传就可以推断出来。先是金融圈,然后是传媒,之后各方面的人物就都知道了。
说来也是因祸得福,或许爱华社就是看中廖承德濒临破产这一点,这才找上他的,因为这种人迫切地想要东山再起,很可能会不顾一切,因此会更好控制。
钟石的资金一直是在艾福瑞远东的经纪行操作,这是一家英国的金融公司,得益于这几年在香港的市场日益壮大,陆陆续续地在世界各地的交易所都购买了交易席位。
在前世,钟石所操作的资金都是走自家的经纪通道,因此对经纪制度了解不多,在和安德鲁那个赌注之前,他还以为收购一家经纪行是非常普通的事,可在他仔细研究了以后,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拿香港的市场来说吧,只要经营期货的香港期货交易所的经纪商是做市商制。
做市商,又称为造市者,是指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独立的证券交易商,为投资者承担某一支证券的买进和卖出,买卖双方不需要等待交易对手的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交易对手方即可达成交易。
换句话说,做市商就是夹在买卖双方之间的第三个交易者,当卖的一方将手中的证券卖给经纪商后,做市商的经纪商可以根据证券的价值选择持有一段时间还是立刻找买方撮合,进而从其中赚取差价。而普通的经纪商只是起到一个撮合的作用,从中赚取佣金。
香港期货交易所对这些做市商的经纪商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大致上是减免手续费的八成和减免租金。
想要成为做市商,必需要有大量的自有资金和强大的研究能力,一般这种角色以大投行居多,这类机构钱和人才都不缺,因此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充当好这样的角色。
钱,钟石可能不缺,但是人才就很缺失,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做决策,其他人都是配角。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收购一家做市商的经纪商有可能,但是很难。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钟石还没有到达法人的年龄,没了这个身份,很多事情都不大好办。
左右思量下,钟石最终放弃了收购一家经纪商的想法。
不过对于经纪通道的保密性,钟石丝毫不敢有一点大意,他已经察觉到,艾福瑞经纪公司可能已经不安全了。
经过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钟石和廖承德都认为流言的最初发源地,就是在艾福瑞公司,至于是哪个人,他们就推测不出来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是安德鲁。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这消息要是安德鲁传出去的,数额就绝对不是五亿港币那么小。安德鲁可是对他们的交易明细知道得一清二楚,是他们这个小团队中仅次于廖承德的第二核心人物,甚至在某些地方的作用还超过了廖承德。
除了安德鲁,其他知道钟意这个账户内幕的人就只有一个远东区的总经理,不过他也不可能,因为这样会触怒钟石,万一他们撤走资金,这家公司将失去一大笔佣金。这明显是对他的前途不讨好的事,相信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去做。
唯一一个有可能的,就是某个小职员听到了钟石和廖承德无意间关于廖小化的闲聊,不明就里地以为廖承德赚了这么多,这才有流言的出现。
钟石和廖承德的猜测和真实的情况相差无几,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还有廖小化的某些功劳。
这事还要从廖小化的拈花惹草说起,当年他在艾福瑞经纪公司出现,看见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前台小姐,一时心痒难耐,就挑逗了几句。后来被廖承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也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但是被廖小化挑拨的那个女孩却上心了,这个名叫梁宛如的女孩原本就毕业于本港的名牌大学,心机可不是一般的深沉,她原本进入金融业,就是为了能钓一个金龟婿,当日给廖小化一副冷面孔也是出自于欲迎还拒的心理,毕竟她学的就是心理学。
可惜她的这一番功夫却用错了地方,廖小化慑于父威,从此再不敢挑逗约她,这让梁宛如大失所望,在精心安排了几次“偶遇”后,廖小化依然还是没有什么表态,她的心就沉了下去,也因此生出了怨意。
女人的心思是很奇怪的,“近之则不逊,远则生怨”是最贴切的一种形容。梁宛如知道廖小化根本就是个花花公子,经常出现在八卦杂志的封面,和女明星们眉来眼去,原本这类人绝不是良配,不过她自信有能力将廖小化掌控在手中,因此也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梁宛如的豪门梦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原本已经消淡了很多,但是廖承德一家又适时地遭遇了绑架案,让梁宛如那根在喉的鲠骨又开始隐隐作痛了。
就在前不久,她偶尔听到钟石和廖承德在聊天,话语间隐隐透露着“五亿”的字眼,而且当时两人聊天的表情相当轻松,不像是亏欠的样子,她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廖承德在市场上豪赚五亿港币。
出于报复的心理,她私下里将这个消息泄露给圈内的人士。顿时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流传,最终登上了财经报纸,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当廖承德辟谣的消息一传出,梁宛如还后怕了很久,她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她看中的公子哥豪赌输了五亿港币,而不是像她臆想的那样。在后怕之余,她也庆幸不已,幸好当初自己没有成功,否则现在的她必然会变成天大的笑话。
自然,她对廖小化的那一点小心思也烟消云散了,以至于后来在经纪行遇上廖小化,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廖小化还因此纳闷了好长时间,以前那个热情似火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