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

第67章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67章

小说: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产生这种激烈的反应,吉姆显然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就这么微笑地看着在激烈争论的交易员们,并不开口解释。渐渐地,讨论的声音低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重新聚集在他身上,期待着他的下文。

“好了,各位绅士们。根据来自本土的消息,我们在十月份的战斗已经成功引起了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大资金的注意。根据统计,在最近几个交易日,大量的资金不断地流入新加坡,显然都是要在日经期指上做些什么。”

吉姆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整个人的神情丝毫没有因为巨额的亏损而担心,这让不少人心中就是一定。

“实不相瞒,其实我们这次是作为先行军,在日经期指市场搅起点动静,引起国际大额资本的注意,如今才完成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而已。”

“什么?”

“这么说我们岂不是炮灰?”

“一个月以来的努力只是孩子的玩耍?”

……

吉姆的话再次引起众人激烈的反应。直到今天,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摆在桌面上的角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引起桌面下的暗流。

想通了这一切的交易员们心中略有不快,不过在他们想到所谓的第二、甚至是第三阶段的战略后,又悄悄地将心中那点不满压了下来,毕竟这种级别的斗争绝不是他们这样的人物能掺和的。

“先生们,不要有什么不满。相信我,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你们会为此感到万分骄傲的。”吉姆将众人的脸色收入眼中,只不过他丝毫不动声色。

“沃森先生,不知道你所说的大量资金是多少,还有未来会有多少资金注入?”一句话又将众人的心思拉了回来,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都忽略了吉姆话中的某个重点。

说话的人叫马特培根,和约翰一样也是来自英国,这些来自英国的交易员们隐隐间以他为首,即使在这群汇集了全球各个主要交易市场的精英交易员当中,他也是个极其厉害的角色。

“这是个好问题!我们美国方面决定追加三十亿美元,凑足五十亿美元。欧洲方面的资金在不久之后也会到来,数额应该不少于这个数目,相信培根先生很快就会得到消息。不过日本方面,还请中村先生和你们财团的负责人好好商量一番,看还有没有注资的可能!”吉姆在说出一个让众人惊诧不已的数字后,又指出欧洲的财团将和美国财团共同进退,最后才对一个一直沉默不语的黄色面孔说道。

中村俊介,是日本财团的代表人,在日本交易员当中扮演着和马特培根一样的角色,此时的他面色阴沉,对吉姆的话也只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对于培根先生的第二个问题,目前已经有超过二十亿美元的资本流入新加坡,其中包括不少大名鼎鼎的资本管理公司,例如老虎、斯隆罗宾这样的对冲基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资金进来。”

吉姆只是稍微透露了两个名字,就已经让这些交易员们大为震撼。对于他们来说,老虎、斯隆罗宾这样的基金无疑是庞然大物,他们的资本管理规模和年化收益率都让在座的人叹为观止。

在八十年代末期,有几支对冲基金因为超强的收益而声名鹊起,进而引发了全球资本对对冲基金的追捧,对冲基金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虽然在座的几人也是管理对冲基金的,不过以他们的资本管理规模和收益率,远远不能和吉姆提到的那些巨头相比。要知道这些资本动辄就管理数亿、数十亿的资金量,还能取得一个非凡的收益率,而他们这伙人接近二十人,在背后财团全力放权的情况下,管理着这么一大笔资金还是很心惊胆战,放不开手脚。至于收益率,更是一个惨,短短一个月内亏了二十个百分点。

要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里,客户早就赎光了所有委托的资金,这个对冲基金也早宣告清盘了。

“他们会全部站在我们这边?毕竟资本是以逐利为目的的,要是他们站在我们的对立面,那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相对于其他振奋不已的交易员,马特显得格外的冷静。他沉思了片刻,说出心中最大的忧虑。

“关于这一点,我不能保证什么。不过就目前的日本经济,你们肯定有个统一的看法,相信他们也会有类似的看法。各位,日本的经济发展不会超出一般的规律,也不会有什么武士道精神,只要信心一受挫,调整将是迟早的事。”

吉姆的话说得还算委婉,为了照顾在场日本人的颜面,并没有说出“崩盘”“暴跌”等字眼。

“另外,鉴于这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大家将有半个月的休整时间,大家可以到日本游玩一番。只不过要随时保持联络,以防有紧急的情况发生。”吉姆在说完正事后,又给交易员们半个月的假期,让他们好好休整。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待在这个满是生腥味道的地方已经有整整一个月之久,他们早就忍受够了,如今有机会能出去,在略做收拾之后,交易员们便迫不及待地做了鸟兽散。

“吉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的政府也介入了吧,告诉我完整的计划吧!”在众人都走了之后,留在原地的马特淡淡地说道。

“不可能,培根先生。如果你实在想知道,就去问你背后的人吧!现在,请你让开,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去享受培根(熏肉)了!”吉姆淡淡地看了马特一眼,面无表情地说道。(因为作者近来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而且还要持续码字并保证质量,所以很多评论未能及时回复,希望大家能够谅解。今后,作者会单独抽出时间集中回复大家的评论,非常感谢大家的踊跃发言)

第三十七章这几年的变化

直到十一月中旬,一直留在内地的钟石才收到关于新加坡交易所日经期指的数据。

没有网络的时代就是非常不方便,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本不会知道,而电视只有可怜的几个频道,能看的节目也不能自己挑选。钟石倒是很想装上卫星接收器,不过这可是在八十年代末,而且在夏天后,全国的舆论和氛围全线收紧,随便安插一个罪名足以让钟石遭受覆顶之灾。

钟石不会冒这个险,那么他的选择就很少了,要不就是移居到大城市里,要不就是从香港那里要资料。

可问题又来了,这年头户籍可是个难题。为了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动,华夏国自古就有类似户籍的制度,这放在古代是为了控制流民,进而制止有些人借机揭竿起义,而到了现在,则纯粹是为了将人口划为三六九等。

拿计划经济时代来说,一个城市户籍的人每天得到的工分和供票(肉、米、油等生活必需品)比一个农村户籍的人要多得多,即使他们每天干的工作和种类都是一样的。

户籍制度直到后世的钟石转世前也没有消除,钟石也改变不了这个,有多少钱也不行。

不过他后世拿美国护照,一个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就这么华丽的一转身,超国民待遇就体现在那个薄薄的美国护照上面了。

大到购房、孩子上学,小到医疗、遇窃,都有热心百倍的制度帮忙。

啧啧,这不能不说是种畸形的病态。

钟石这次从香港回来,想要移居的念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毕竟香港这个地方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由港,而且在金融方面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中心之一,这对钟石未来的事业能减少不少麻烦。

在后世掀起的富人移居高潮,实质上是对原罪的一种逃避和掩盖。原始资本的积累往往是血腥和黑暗的,不是每个富人都能像钟石那样因为一段善缘而得到一件价值不菲的古玩,恰好又卖了个好价钱一样的狗血,更多的富人是通过权力和金钱之间的交易,积累起自己不菲的身家。

他们之所以要改变身份,其实是要将不法手段积累起来的财富转移到国外,同时有个官方身份保护自己,这么做算是彻底抛弃了祖国,变成一个数典忘祖的人。

钟石准备将事业的重心放在香港,除了金融中心这个优势外,也是因为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还没有放开,基本上没有多少投资的机会。不过在经过九十年代后,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将如火如荼,甚至十几年就会威胁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到时候他就会将事业的重心重新放回国内。

梦想终归是美好的,可对去香港的工作签证资格的审核很严厉,目前钟石一家没有在外工作的亲戚,也不能证明有巨额的财富,因此现阶段也只能想想而已。

钟意现在只是在香港读书,拿的是旅游签证,每过一段时间还要续签,根本算不上数。

而去大城市生活,户籍问题虽然说算是个问题,但在钱面前,其实算不上什么。只要钱给够了,户籍问题分钟之间就能解决。

不过在考虑这年头的资讯传播后,钟石又颓然放弃了,即时的信息传递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太重要,这让他无比地怀念后世的互联网。

而国外互联网的出现则还要等待个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钟石还要忍受十年左右。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又将是个投资的好时机,鉴于国内风投(VC)、私募股权(PE)等投资方式的缺乏,钟石大可打个时间差,在国内再发一笔横财。

后世的零八年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和市场的恶化,华夏实行了数额巨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这些流动性大多注入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国企、央企等这些巨无霸之中,而急需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和私人企业则有些捉襟见肘,因此上市就成了一条快捷的融资通道。

后世的PE就是在这个时候盛行起来,这些私募股权资金在企业上市之前通过现金、管理和技术换取一部分股权,在企业上市后再将其出售,一转眼就能赚取数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利润。

一夜之间,PE们绽放到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各种资金纷涌而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场景。而一个优质的企业,财大气粗的PE为了争夺份额,开价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