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原先签署的协议当中,周伟明一共投资4000万美元修建五星级酒店,金额共分为三期陆续到账,第一期的投资额在500万美元左右。政府方面,则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同时负责拆迁。由于换汇上的麻烦,政府需要向对方设立的账户上先打入500万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这笔资金等到换汇结束之后会算上利息再偿还。
也有人曾怀疑过这个账户的安全问题,不过对方如果真的打入500万美元的话,那么就是4000万人民币左右,偿还区区的500万人民币根本就不在话下。因此马思远只是迟疑了片刻,就果断地将这些声音给压了下去。
不过其他市将周伟明拉拢过去之后,据说条件开得比这个优越。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马思远心急如焚,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前途。于是他私底下派人再次接触这位港商,将政府启动资金的金额增加到1500万人民币,同时又将原先许诺的土地价格下调了两成,同时多出让一块附近的地,说动对方再增加1000万美元的投资额,这才堪堪将这位周伟明又拉了回来。
再次谈拢之后,马思远就开始大张旗鼓,将这个消息宣扬出去。等到正式签订合约的时候,他更是让所有人出席,见证这个“历史性”的一刻。
作为一把手的张援朝自然要在这个时候亮相,虽然这笔政绩不会算到他的头上,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表现出班子的和谐。可就在今天双方即将落笔的时候,秘书接到张伟的来电。电话里张伟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个所谓的“港商”可能是个骗子。
这个消息非同小可,大到张援朝都不敢擅作主张。要知道之前马思远等人还带队去考察了周伟明在深港的办事处,确定对方的确是确有其事后才签订的,现在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不过一听到是钟石的意见,再加上对方做出“如果耽搁了这笔投资可以补偿”的承诺后,张援朝立刻让人暂缓签署投资协议,同时让人先把周伟明控制起来,先查清楚对方的底细之后再说。
这个举动自然让马思远丢尽脸面。幸亏他没有请来更高级别的领导,否则就不只是丢脸那么简单了。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江东市本地的传媒就被告知,暂时不宣传这件事情,等市委市政府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再报道,因此这件事目前还没有宣扬开。
马思远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来了这么一出,自然是羞怒交加。他想当然地认定张援朝是不肯让自己上位,所以故意做出这种“阻碍投资”的事情来陷害自己。在回到办公室之后,他立刻要求张援朝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这件事情。
常委会足足展开了两个小时,双方自然是唇枪舌剑,一步都不肯退让。而就在这段时间,钟石这边已经将那位周伟明的底细查了个一清二楚。原来这位香港人原本是做走私生意的,最近风声太紧,他做不下去了,于是跑到内地,摇身一变,成为香港来的投资商,到处招摇撞骗。着实骗了不少心急投资的内地官员。
当陆虎的人找到深水埗的那个地址时,发现那里根本就是一间破旧的写字楼,已经面临拆迁,在相应楼层的外面。贸易公司的铭牌已经被人扔在了地上。随即陆虎的人到深港再调查,发现那里根本就是个空壳,原先马思远看到的忙碌场景只不过是些临时工演出来的,等到马思远前脚踏出去之后,他们后脚就去赶下一个场子了。
当张援朝拿着这份紧急传真件,甩到马思远面前的时候。他顿时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虽说堪堪保住了1500万的财政款项,但失察这个责任他却是怎么逃也逃不掉了,这一下市委书记的宝座彻底完了,刚才在常委会上的发言可是都记录在案的。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曲折?”
钟石听完之后,摸了摸鼻子,有些感慨,“可和刚才那位左秘书长有什么关系?他好像对那位马市长很不满意似的。”
“人家也想进步!”张援朝呵呵笑道,“这一次我是撒手不管了,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吧,反正我都是要走的人了,再攥着权力不放就惹人讨厌了。不过你放心,你在这里的投资绝对没有人敢乱动的,现在靠着影视城吃饭的人太多,他们最多也就是分上一杯羹。”
“对了,姑父,你打算去哪个地方?”钟石皱着眉头,对张援朝所说的不以为然,“真的是赣江省吗?需不需要我赞助点什么?”
“你?”张援朝笑着摇了摇头,“你以为我是需要你去买官吗?这可是严重地违背组织条例和纪律的,弄不好要进监狱的。再说这一次去,虽然高升是带着常委的副省长,但是政府分工那一块,估计是捞不到什么好的部门了。别的不说,招商引资、交通、财政、金融、税收,这些肥缺的部门肯定不会划给我管,到时候我只能先韬光养晦几年,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说了。”
“买官?”钟石灵机一动,想到了即将发生的一件大事,“姑父,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尽量去选择管理水利和国土资源这两块,我或许真的能够帮上忙。”
“哦?”张援朝浓眉一挑,就有些不解,“这有什么说道的吗?这两块油水不是很丰富吧。据我所知,赣江省的自然资源不算太丰富,而且水利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我还想着如果政府分工摊上水利的话,打算推托掉呢。”
“哎,别啊!”钟石急忙制止道,他自然不能说,就在今年赣江省会爆发特大洪水,连中央都被惊动了,“赣江省位于长河中游,河流较多,如果发生洪灾的话,这里受到的压力最大,因此必然要整顿好水利。姑父你做官也不能太官僚,也要为老百姓切实地做两件好事不是?整顿水利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有可能利于你开展工作。至于自然资源方面,姑父你听说过稀土吗?”
“稀土?”张援朝一摸下巴,若有所思,“那玩意很不值钱,要多少有多少,估计没多少人愿意投资。你说的倒是没错,我的确可以从水利下手,马上就要进入汛期了,是时候好好整顿一下了。”
“好了,咱们也别说工作上的事了。走,去宾馆先见见大家。”
张援朝下定决心后,就不再继续说下去,适时地将话题转移开。不过眼睛微微一扫,发现坐在他一旁的张伟正支着胳膊在打瞌睡,心中不由地一阵烦躁,猛然一拍张伟的后脑勺,不满地呵斥道:“你看看你,天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还有没有出息啊?有空多跟你表弟好好学学!”
说完之后,也不顾一脸懵然的张伟,就自顾自地走了出去。
“哎呦喂,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怎么老家伙发那么大的火?”
张伟揉着发疼的后脑勺,心有余悸地发了一通不满,没了张援朝在场,他说话也放肆了许多。等怒火发泄得差不多的时候,他这才挤眉弄眼地问钟石:“我说表弟,你都说了些什么啊,怎么老家伙这么不满意啊,我不就是打了个盹吗?”
钟石对他的反应哭笑不得,摇摇头,无奈地说道:“也没说什么,就说买官的事!”
“买官?”张伟略一琢磨,就当场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钟石已经走远了,“哎,我说,这可是犯法的。你等等我……”
PS:PS:这两天的情节有些脱离主题,不过会引出下面的一个东西来,主要是讨论钱多到一定程度后要怎么样,咱们主人公也不能太庸俗了不是~
第一八四章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
钟石在内地只待了一个星期,就回到了香港,毕竟这边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来处理。
由于百富勤方面的清盘,使得他们某些部门直接人走楼空,首当其冲的是固定收益部的那些债券交易员。严格说来,他们算得上是这一次百富勤破产的罪魁祸首,由于在印尼债上的策略失误,加上固定投资的大幅缩水,才使得百富勤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但平心而论,这种策略上的失误和他们的初衷是完全违背的。大环境的恶化让他们深陷泥潭之后也无计可施,原本是想买些便宜的债券,等到价格上涨的时候再脱手,谁不想由于印尼盾的持续恶化,使得债券价格一天跌过一天,最终无法收拾。
但这帮业内精英也确实了得,在货币风暴没有爆发之前,他们的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千亿港币左右,是东南亚地区左右债市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在96年,他们一年中亏损的天数只有区区的12天,也足以见得这支团队的专业程度。
债券交易其实和股票交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低买高卖,又或者高卖低买(利率期货)。不同之处可能就在于债券面额价值庞大,一笔交易的金额可能过百万甚至上亿。而像汇丰控股那样在港股大盘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权重股里,一手交易也不过40000港币左右。
正因为票面金额数额庞大,因此每个基点的计算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来说,股票方面,1%的涨跌幅算不上什么,最多就是1港币损失或者收益0。01的份额。但对于债券来说,这微不足道的1%,就足以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一万到一百万港币的浮动。
再者,因为债券的利率和包括基准利率在内的众多利率挂钩,因此要求交易员对宏观经济的了解够专业。判断够准确。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运行体系,能够辐射到国家或者地区的各个行业。而下面细分到某个行业、某家企业,就是微观经济的范畴。具体来说就是某支或者某板块股票定价的基础。
除了在宏观经济上必要的修养之外,债券交易员还必须对数字有着近乎直觉的敏感性,以及超强的抗压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毕竟不是每个人在面对数十万、上百万港币收益的浮动时都能做到泰然自若,处事不惊的。在这种工作强度下留下来的没有爆血管、业绩优良的精英,自然是万里挑一。
而现在。钟石则更要精益求精,在这些人当中挑选出能够符合自己要求的人。之前他预计的比率大概是十个里面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