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平行线 >

第361章

重生之平行线-第361章

小说: 重生之平行线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夕确实神通广大,看来已经知道温谅去苏海帮的朋友就是安保卿,也查清楚他的身份。不过从温谅打通她电话的那一刻起,就不曾想过能瞒住她,不是不想,而是以宁夕的聪明,根本不可能瞒得过。
  “女孩子能不能矜持点,还绑你的人?”温谅鄙视道:“我对车有兴趣,对人没兴趣!绑你?你这三两肉的小身板,能比废铁值钱啊?”
  宁夕取下墨镜,绝美的容颜再一次展现在温谅面前,眼睫毛轻轻的颤动,修长的玉指噙在唇边,露出一副羞涩的表情,用诱惑小男孩的语气道:“傻瓜,值不值钱,你绑一次试试不就知道了?”
  温谅捂着额头,眼睛眯成一条细缝,绕着宁夕走了两圈,笑道:“宁总,你今天先是迫不及待的来路口堵我,又热情似火的试图勾引未成年人犯罪,究竟是何居心?嗯……我猜,是不是被我在苏海英明神武的表现给迷住了,想要以身相许,自荐枕席……”
  “啊呸!”
  跟温大叔比无耻,无异于以卵击石,宁夕收了笑容,邀温谅下到道路两侧的田埂边散步。两人前后走着,清冷的风扑面而来,走在前面的宁夕突然回头,双手插在风衣的口袋里,倒退着走路,道:“今天苏海省就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给国务院递交报告,邀请国务院、体改委、经贸委、计委、审计部门组成联合考察组,对苏海近年来的量化改革进行全方面的调研评估……”
  这是预料中事,接到卫衍手里的报告,又有昨天宁夕那个神秘朋友敲的边鼓,卫栖文也该下定决心。不过能在今天就向国务院发出邀请,这位卫书记还真称得上杀伐决断!
  正像温谅调侃姚裳时说的那样,只要找到了正确的路,貌似艰难的问题立刻变得简单起来。
  卫栖文之所以在此次攻讦中进退两难,束手无措,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上层的态度模糊化,连他也不知道在蜂拥而来的冲击面前,坚持改革是不是保住权位的唯一办法。
  温谅两世为人,当然知道目前主推改革的国务院副总理陈隆起是怎样一个人,又有怎样的一往无前的决心,可在刚刚推行试点改革的95年,没人可以坚信,在庞大的利益冲突面前,在遍布荆棘的万丈深渊面前,这条路是不是走的通,走的下去,走的长远!
  而温谅,通过宁夕,通过宁夕那位无所不能朋友,给了卫栖文信心。
  或者说,除了相信这一点,他已经无路可走!


第三百七十八章 天才的宿命
  当然,在温谅介入之前,卫栖文身处风暴中心,左支右绌,穷于应付无处不在的明枪暗箭,未必没想过有困难找领导的箴言。可问题在于,找领导做挡箭牌也要看时机和形势,如果恰好上面也在犹豫不决,翘首观望事态的走向和发展,你仅仅为了自己一时脱身,却硬是把领导给拖下了水,那后果,真还不如死顶在前面,至少还能赚一个同情分。
  更大的问题是,国务院也不可能主动对苏海的量化改革进行调查。要知道国人最擅长的就是观察风色,尤其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一旦派出调查组,会给各地政府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加上被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很可能对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国企改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一来这有点自打脸面,刚说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唯一出路,可一试点立马就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央拿什么威信来强行推进全国改革?二来会形成连锁反应,先让人改,改完了你又去查,国务院又没有发布统一规范的改革方针,做事还能不出一点的错?秋后算账只能让地方望而生畏,打击了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从而避之不及。
  也许有人会问,中央不是老大么,下了命令地方政府敢不执行,哪里来这么多的顾虑和困难?会这样想的人要么不谙世事,要么天真可爱,共和国成立将近五十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向来十分微妙。尤其在78年后,分税制之前,中央穷,地方富,80年代末90年代初甚至发生了中央两次向地方借债并借了不还的囧事,时任财政部长王丁坤到了每一年的全国财政会议上,都跟乞丐似的跟各省财政厅厅长要求募捐,一些厅长直接说“跟我要钱,我可没有”,更有些富裕省份的牛逼厅长直接跟部长反脸。一位财政部的工作人员多年后回忆起来,还忍不住唏嘘:“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在为王部长难过,那时候做财长真可怜。”
  到了93年,不仅是财长可怜,整个中央财政已经可怜到不向银行借钱就发不出工资的地步,继任财长刘束阁找主管银行的副总理陈隆起借钱,陈觉得刘的还款能力不靠谱,愣是没借给他。
  其实说白了吧,一个国就是一个家,没钱的老公就没底气,没底气老婆就不听话,于是政令不行,阳奉阴违,各地成尾大不掉之势,推行改革极其困难。
  93年底中央穷的快要去要饭了,人一穷就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陈隆起带着各部司负责人从9月到12月连跑十七个省,一个接一个谈判,商量重新过日子的办法。海南是第一站,为什么选它,因为它经济底子最薄,还是那句话,没钱的人没底气啊——最好欺负!最麻烦的是岭南,敢拍着桌子吼“这样搞法影响了我们追赶亚洲四小龙,到时候责任谁来背?”,这责任陈隆起也背不了,只好按着岭南省的意思一个字一个字的修改方案。整整三个月时间,嘴皮子估计都快磨成凉皮了,好歹达成了一致意见。
  94年实行分税制之后,中央富,地方穷,老公翻身做了主人,从此地方媳妇要看着中央的脸色过日子,于是“跑部钱进”成了京城一景,各部委天天人满为患。
  多说一句,何谓“跑”,有足有包才叫跑,意思是说人到了没用,包也得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各地用于跑部的活动经费就高达200亿,其他灰色经费不计其数。
  这也是国内改革的怪现状之一,在这个东方巨龙的身体上每动一次外科手术,都会有严重的并发症,且有越来越重的趋势。
  所以说,开始于95年的这场改革涉及到了极其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社会背景,中央到地方都面临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反对的声音和势力之大,不能不让从上至下的所有官员都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很可能粉身碎骨!
  因此,在经过初步的试探和准备后,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苏海毫无疑问的成了双方交战的战场,卫栖文一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脑袋上的帽子开始风雨飘摇,朝不保夕。
  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苏海省自己申请国务院派人调查,那性质又不一样。这固然可以解释为你说我不行,我觉得我行,两张嘴说不出一个理,那干脆请领导来评一评,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给简单化了;也可以理解成我苏海有底气和勇气用事实说话,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来堵住那些说三道四的人的嘴。
  这个时候,只要中央还想进一步推动改革,还有一往无前的坚定决心,一定会顺水推舟,拉着苏海冲出这片惊涛骇浪的包围圈。
  可惜的是,由于上下猜疑,在以前那个时空里,卫栖文要到十天后才能窥破层层迷雾,跟高层重新建立联系,从而找到这个唯一可以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法子。
  而这一世,温谅当仁不让的插了足!不仅抢先活学活用了卫栖文的手段,还让他在日后对自己感恩戴德!
  重生,本就是最大的金手指!
  回首吴江这一日一夜,温大叔差点泪流满面,跟那些重生了还自带神器、实装技能的家伙一比,我一身白板简直是弱爆了,能混到这一步可真不容易,天上掉下来点票票砸一下吧!
  “啪!”
  夹杂着泥土的雪球砸到了温谅脸上,宁夕不满道:“跟你说话呢,发什么呆?”
  温谅傻乎乎的抬头看了看天,没有下票票的迹象,终于死了心,思绪回到正常道路上来,突然问道:“随便问一句,你那位朋友,他的根子在哪?”
  宁夕口中那位隐在苏海的朋友能这么快就让卫栖文相信上层对推动改革有着不容质疑的决心,说明他有足够强大的人脉和信息渠道去取得这一切。
  宁夕毫不掩饰目光中透漏出来的对温谅智慧的欣赏,道:“京城!”
  这个答案没有意外,只有在京城根深蒂固,才能让卫栖文深信不疑。温谅疑惑的是另一件事,奇道:“哪怎么跑到苏海去了?”
  宁夕罕见的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抹无奈,道:“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等以后有时间了再讲给你听。”
  温谅笑道:“我还是不听的好,这人能量如此之大,听了他的秘闻,还不定是福是祸呢。”
  “我才不上你的当,想骗我说给你听,没门!”宁夕打趣了一句,道:“其实也不全是她的功劳,昨天电话里太匆忙,我忘了说给你听,朱久思副总理已到了关山,视察并指导江东全省的灾后重建工作。这个朱副总理,是陈隆起的心腹,预计将在江东停留十天,然后到沪江社会儿童福利院去调研……”
  温谅恍然大悟,怪不得前世里卫栖文直到一月十三日才正式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原来是朱久思过道吴洲,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不过今时今日,情况又有了不同,卫栖文从宁夕朋友那里得到消息之后,心里已信了大半,也就有足够的理由和勇气主动联系朱久思打听消息,得到的回复肯定让他很满意,这才迫不及待的在今天向国务院伸出了橄榄枝。
  “幸好啊幸好,咱们抢先了一步,这个首功卫栖文是给定了!”
  “看你这副德性。”宁夕抿嘴一笑,道:“当然,除了朱久思和她,你让卫衍带去的那份报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思前想后,偌大一个苏海,竟然再没有一家企业比碧螺春更适合作为国务院调查组的考察对象。说起这个,我都有点毛骨悚然,你究竟是为了碧螺春才拉卫栖文一把,还是根本是为了选这个时机跟卫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