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科幻小说电子书 > 科幻纵览 >

第93章

科幻纵览-第93章

小说: 科幻纵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迹的写法也非常逼似十九世纪早期阶段的科幻小说。当然,作者只是写一个寓言,没有必要把它发展成一篇小说。如果扩展开来,完全可以写一部不错的科幻探险故事。

在唐人传奇中,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两篇早期的“虚拟世界”题材的作品。《枕中记》讲的就是近人皆知的“黄梁美梦”故事:贫寒书生卢生遇到道士吕翁,后者赐其一枕,卢生枕上睡着后,在梦中娶妻、登科、入仕,竟然度过了五十余年。醒来后发现吕翁给他蒸的“黄梁”还没有熟。

《南柯太守传》也就是成语“南柯一梦”的来源:主人公淳于棼在居室南边一株古槐树下饮酒醉卧,梦见自己作了“槐安国” 的附马,并任“南柯太守”长达二十年,育有五男二女,荣耀一时。后来与檀萝国交战大败,被国王遣发归家。醒来后根据梦里的线索寻找,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原来都是蚁穴,而“南柯郡”则是古槐上南向的树枝。

虚拟世界与天堂、地狱、奥林匹斯神殿、乌托邦这些概念不同。后者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作者在幻想中赋予了它们存在的可能性和位置,只是生活在尘世,或今世的人们不能找到它。而“虚拟世界”则在作者的故事里也是虚幻的。但在这些完全不存在的天地里,却有着真实的社会环境,许多角色还能在其中进行各类行动,演绎出完整的故事。(有关虚拟世界题材,详见本书第一卷第三编)

“虚拟世界”题材在科幻文学中诞生较晚,直到电脑网络时代才蔚然成风。而《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与“虚拟世界题材”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作者没有写到电脑与网络,当然不是他的错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王嘉收集民间传说,创作了文献集《拾遗记》。其中有《贯月槎》一文:“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通槎,木筏)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一篇记录飞碟一类神秘事件的文献。但是,古人创作这类作品时,在忠实记录与自由创作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篇描写“不明飞行物”的幻想小说。

实际上,“槎”这个字在当时经常被用来表示飞行工具,如牛郎织女乘浮槎相会等。由于当时人类并没有发明飞行器,所以大凡包含“槎”字的文献,常有科学幻想成份在内。“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国古代的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说不可能使用现代人的词汇,如激光、全息摄影、机器人、飞碟、外星人等。当他们幻想出这些东西来时,只好用他们惯用的词汇来代替。如飞碟叫做仙槎、明珠、火球;望远镜叫宝镜;机器人叫木偶人、傀儡、铁冠人;而外星人,更多地被叫成羽人、鬼怪、神仙。”(《中国古代科幻故事》杨鹏编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5页)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一章:历史长河寻科幻(2)

第二节:神话作品中的科幻萌芽

明代中叶,中国产生了古典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西游记》。科幻界的许多人士将这部巨著视为科幻文学在中国古代的先驱。那些谈及中国科幻渊源的文字,多数要说到这部杰作。不过,那种观点的出发点,是以幻想,而不是科学作为科幻文艺的本质。《西游记》本质上是一部神魔小说,它在当代文学中的“正嗣”,应该是现代魔幻小说,或者用近几年流行的术语讲,是奇幻文学。

当然,虽然本质属于不同,但《西游记》的创作思想与科幻文学也有某些相通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自行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幻想世界。在《西游记》之前,中国民间虽然有大量的神仙传说,佛道两教在传播时也构造有自己的神佛体系,但《西游记》则是神佛体系的集大成者。它表现了作者的背景构造能力。在《西游记》出现以后创作的浪漫主义作品,有许多都以这本书的神仙世界为背景。而现代科幻小说,一个基本的艺术性质,就是作者对虚拟背景的独立构造。

其次,作品中一些具体构思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和科幻文学的题材有类比之处。如千里眼、顺风耳可以类比成对雷达、电视;用毫毛变成化身可以类比成克隆技术等。但作者完全无意把这些情节限制在自然观的范围内,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把它们视作科幻情节。

《西游记》获得巨大影响后,那严密宏大的背景,吸引一些文人出于兴趣,相继为其创作续篇和仿作。包括《后西游记》、《西游补》、《四游记》、《续西游记》等许多篇目(直到现代,童恩正和刘兴诗两位科幻作家还写过续传)。其中明人董说的《西游补》比原著更接近科幻小说。在这部作者二十一岁创作的幻想作品里,孙悟空进入“鲭鱼世界”,亲睹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时刻和代表人物,如楚伯虞姬、奸相秦桧等,实际上,那是时间旅行题材的朴素构思。

第三节:东方的伪旅行小说——《镜花缘》

从1790年到1820年,清期文人李汝珍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创作了中国自己的“伪旅游小说”《镜花缘》。当然,作者不可能了解到西方的此类作品,《镜花缘》的诞生只是说明,各国文学史上都会出现相同的一页。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直隶大兴人。虽然博古通今,但和莆松龄一样,得不到功名。只好在乡间以写小说作为精神寄托。当时,清朝已经大开洋禁。中国人得以与西方通商。这些既使《镜花缘》罕见地以航海为背景,又使其中渗透了开放和民主的色彩。在那个时代,这种作品显然不会给作者带来任何经济与功名的好处。

《镜花缘》本想写到二百回,但只完成了一半。在这部杰作里,作者将背景设置在唐武则天时代,以主人公唐敖和重要人物林之洋为线索,虚构了四十多个海外世界。有外形丑陋但文明进步的黑齿国、前后各一面的两面人国、身量奇高脸皮极厚的长人国。也有形态上与人类一般,但在社会规范上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君子国、女儿国,等等。和《格列佛游记》类似,作者构造出形形色色的异类文化,并非只为了猎奇,而是意在反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作者用游记的笔法描写这些幻想世界,喑合科幻文学的基本原则。除了开始部分略有仙法巫术成份外,整部作品是在自然观指导下完成的。

不过,《镜花缘》完成之时,也是《弗兰肯斯坦》诞生之际。与同类题材的《格列佛游记》则有一百多年的距离。科学在这部作品里,仍然没有出场。不仅远不及《弗兰肯斯坦》,与直接谈论过科学(尽管是在批评科学)的《格列佛游记》也稍有距离。三部作品之间的时代差异,可以侧面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在接受科学思想方面,与西方国家的时代距离。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二章:晚清科幻的伟大探索(1)

二章前言

第一节:谓有源头海外来

第二节:破晓之作——《月球殖民地小说》

第三节:其它晚清科幻小说

二章前言

这几年,陆续有一些在大学中文系任教,或者读研究生的朋友找到我,要求我帮助他们寻找材料,从事科幻小说方面的研究。而他们所选的课题,无一例外是晚清科幻小说!与学术界的情况相反,这一时代的科幻作品远在普通读者,普通科幻迷之外。当一个科幻迷听说,中国还有用文言文写成的科幻小说,最初反应就是大吃一惊。

虽然中国本土自古便有科幻萌芽,但中国科幻真正起步,源头来自海外。1904年,中国科幻的破晓之作——《月球殖民地小说》开始连载。同时,还有不少作者创作了其它晚清科幻代表作

有关晚清科幻小说,目前有几个版本可供研究者参考。一是叶永烈主编的《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丛书第一卷》。该卷分前后两部分,前面的“萌芽期”即指清末科幻小说。共收录十篇清末科幻小说。叶永烈是中国早期科幻文学史研究的开创者,并为之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二是于润琦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说书系科学卷》。此书收录了十几篇当时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说。于润琦还在全套书的总序中用一段文字专门介绍了“科学小说”,即科幻小说。该书把晚清科幻小说放在当时整个小说发展大背景下进行编辑,并且收录大量短篇科幻,这是它的特点。不过,该选集里没有收录《月球殖民地小说》,于的序文也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定为《新法螺先生谭》,显然是没有见到叶永烈八十年代的研究成果。

三是《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其中收录了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月球殖民地小说》和《未来世界》三篇科幻小说。

四是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杨鹏编写的《中国古代科幻故事》。该书选取了中国古代一些具有科幻色彩的文献,译成白话文,供青少年读者阅读。该书结尾处翻译介绍了几篇清末科幻小说。这部分内容没有附原文。以上三个资料相互间稍有出入,可以参考比较。

第一节:早期翻译实践

“晚清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传播现代科学技术的一次高潮。” 《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韩建民2003年6月13日《科学时报》。如今,后人回顾那个时代,多只记得腥风血雨,政坛风云。其实,中国社会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全面步入现代。当时,铁路、轮船、电报等等,都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组成部分。相当一部分国人有了最初的“科技体验”。“声光电化”逐渐取代“经史子集”,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的核心部分。

除办新学、留学外,译著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科学传播手段。正是在这个规模空前的翻译浪潮中,国人开始接触到科幻小说。

虽然在第一章里,笔者介绍了中国科幻的历史萌芽。但中国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