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赵四娘家 >

第7章

赵四娘家-第7章

小说: 赵四娘家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了起来,才急急忙忙赶了回来。

    赵老爷子朝里正深深做了个揖,赔礼道:“她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头发长,见识短。我代她给你赔个不是,刚刚的话你可千万别忘心里去。”

    “不打紧,不打紧。”里正见赵老爷子态度这么诚恳,也不好再计较些什么。

    赵老爷子又向众人陪笑道:“平白无故,又惹得乡亲们笑话。孩子他奶不懂事,刚刚是在说笑呢,咱家决不分家。”

    “咋不分家了?三房这群祸害不能留!”赵成蓝虽被赵乔氏惯坏了,甚是任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但还是很惧怕他爹的,见他爹要息事宁人,不敢再大声叫嚷。可要是不分家,极有可能会损害她的利益,还是忍不住低声嘟囔了几句。

    赵老爷子瞪了小女儿一眼,厉声斥责道:“不过芝麻大的事儿,你们愣是闹腾出这么大的阵仗!实在是没事找事,也不嫌丢人!”

    赵成蓝虽然心里不服气,可见他爹动了真怒,吓得低下脑袋,不敢再说什么。

    赵乔氏见自个儿的心肝宝贝受了委屈,垂头丧气,心疼得不得了,大声反驳道:“什么叫芝麻大的事儿?你还不知道呢,你的好儿子竟跑去借印子钱,这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呀!”

    赵老爷子大吃一惊,他从地里赶回来时就见家门口围了一圈人,站在外头只听了个梗概,估摸着家里是为了四娘的药钱吵起来的,可没想到三房居然去借了印子钱。

    “永忠,你当真借了印子钱?”赵老爷子忙扭头向三儿子询问。

    赵永忠还沉浸在痛苦中不可自拔,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连赵老爷子回来了都没注意到。

    姜氏满脸忧色,轻轻推了推丈夫,唤道:“孩子他爹!”

    赵永忠双目无神,无意识地“嗯嗯”应了两声。

    赵三娘姐妹俩很担心,赵永忠在这种状态下,会把实情和盘托出。可她俩更担心把印子钱的谎言再重复一遍,赵老爷子也会选择放弃他们,再一次打击到爹爹。姐妹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谁也没有做声。

    “怎么,敢做不敢认啊?刚刚你们不还很嚣张的吗?现在怎么不敢吱声啦!”赵成蓝见三房的人都默不作声,觉得他们是心虚了,于是又出来蹦跶了。

    “爹,他们不说话就代表默认,这帮穷鬼不去借印子钱,哪会有钱给那个赔钱货看病!”赵成蓝得意洋洋道。

    “住嘴!那是你哥和你侄女,你怎么说话呢!”赵老爷子骂道。

    赵乔氏不满道:“好好地你骂闺女做啥?现在是三房的人捅了篓子,你拿闺女撒什么气!”

    赵老爷子急于想知道三房是不是真的借了印子钱,也就没有理会赵乔氏的胡搅蛮缠,继续盘问赵永忠。

    得到赵乔氏撑腰的赵成蓝越发嘚瑟了,“好言”劝他爹道:“爹,不用问了,大伙儿都听见了,还能是假的不成?咱家可没钱给三房还债,他们欠的债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还!咱得赶紧把三房分出去,要不讨债的上门来,咱们跟着一起倒霉!”

    “成蓝妹子,你头上的簪子可真好看!这是仿的县城里最大的首饰店瑞福阁的式样吧!”里正家二儿媳妇梁氏忽然好奇地问道。

    “谁说是仿制的?这就是从瑞福阁里买来的!”赵成蓝虽然没想明白,她明明在说分家,怎么忽的就有人绕到她的簪子上去了?不过这根簪子是她最得意的,自从年前买回来就天天都戴着,绝对不能容忍有人说它是赝品。

    “这簪子居然真是瑞福阁的?”梁氏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似乎在说你也买得起瑞福阁的簪子?

    赵成蓝最是受不得激,她十分爱惜地摸了摸簪子,大声说道:“那是当然,而且这簪子可是十足赤金呢!”

    梁氏似笑非笑看了眼赵成蓝,说道:“咱们梁记的总号正巧就设在瑞福阁的对面儿,年前我陪娘家大嫂盘好账,打算去选两件首饰。我刚从梁记出来就隐约瞅见乔大婶和两个妹妹从瑞福阁里走出来,我还以为是看错了呢!”

    “你没看错,这簪子就是我娘买给我和我姐的,咱姐妹俩一人一支!”赵成蓝一脸骄傲,却没注意到赵乔氏在不停地给她打眼色,让她别再说了。

    梁氏的娘家是粮店“梁记”的东家。要说梁记,那可是静海县数一数二的大粮店,梁家更是县里数得上的人家之一。

    要说里正家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高攀上梁家的,能娶上这样的媳妇,还是当年里正他爹赵老秀才在县城做小吏的时候,帮过梁家一个大忙,梁老爷子为了报恩,执意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了恩人的小孙子。定亲时,梁记还是间小店,到了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梁记已经成了有几十间分号的大粮店。就在众人纷纷猜测梁家会解除婚约时,梁家还是信守承诺,把自家闺女嫁到了小村庄里。

    这样守信的人家,教出来的闺女当然不会差!梁氏见赵乔氏母女实在是无耻之尤,决定出来仗义执言。

    “哦,瑞福阁的簪子,还是十足赤金,这一对少说也要十贯钱吧!”梁氏羡慕道。

    “十贯钱哪买得到,一对得……”

    “行了!”赵成蓝得意的话语被赵乔氏打断,她不解地望向赵乔氏,只见她娘一脸尴尬,仿佛做坏事被人给抓了个现行。

    “这,这簪子咱是买不起的,还是成碧出钱买给她妹妹的。”赵乔氏虚弱地解释道。

    乡里人大多淳朴,极少有像赵乔氏这么“精明能干”的。可大家都不傻,更加不聋,大家都听到赵成蓝说簪子是她娘掏钱买的。众人均想,有钱给女儿买首饰,却没钱给孙女看大夫,谁信呐?好吧,就算真没现钱,把簪子当了也成啊!再退一步讲,你觉着孙女是个赔钱货不愿掏钱,那赵永忠呢?那可是你亲生儿子!明明有能力却袖手旁观,这是把赵永忠往死里逼呀!

    一时间大家都用同情的眼神看向赵永忠,一些上了年纪的甚至开始回想赵永忠是不是赵乔氏抱回来的,哪有这么狠的亲娘啊?

正文 第八章 如烟往事

    先前赵老爷子还能拉下老脸,在众人面前替赵乔氏母女辩解,说她们只是不懂事而已。可如今在一阵阵的指责声中,他再也没脸替她们说话了,她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是一句“不懂事”就能遮掩过去的,完全称得上是恶毒!在民风淳朴的乡间,这样的行径是最为人所诟病的。

    赵老爷子可以预见,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家走在路上都会被人戳脊梁骨。为今之计,只有先哄好三房,得到三房的谅解才能把坏影响消弭到最小。

    赵老爷子走到赵永忠跟前,劝道:“老三呀,这事儿确实是你娘做得不厚道。这人老了难免会有糊涂的时候,你就体谅体谅。”见赵永忠不做声,咬了咬牙,承诺道:“你不必为还债发愁,四娘看病的钱都算公中的!”

    若在平时听到父亲如此语重心长的劝说,忠厚老实的赵永忠一定会感激涕零,连连摆手拒绝家里替他还债。他们父子俩再相互推辞一番,就能营造出一副“父慈子孝”的画面,乡亲们见了,多少能对他们家有所改观吧?可是今天赵永忠却傻愣愣地杵在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一般,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原本木讷的眼睛里更是死气沉沉。

    赵老爷子心里也清楚,赵永忠是被赵乔氏母女伤到了。可是当着这么多乡亲的面,赵永忠不肯搭理他,这让他下不来台呀!心里不禁有些埋怨赵永忠不懂世道。

    却不知赵永忠此时思绪万千,一幕幕往事,陡然间涌上心头:

    “在我很小的时候,爹终日挑了一副货郎架走街串巷,四处奔波,有时一连几天都回不了家。娘独自一人留在家中,料理家务,侍奉爷奶,抚养我们三兄弟。虽说那时家徒四壁,娘终日要为生计发愁,可她脸上总是挂着慈爱的笑容。

    后来爹把生意越做越大,在静海县城开了一间不小的杂货铺,把我们全家都接去了县城。再也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的娘,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可惜好景不长,四弟出生后不久,幽州开始连年旱灾,杂货铺的生意日渐清淡。记得那一年,幽州来了个贪官,天都高了三尺,商户多被官府层层盘剥,支撑不下去的我们只得把铺子卖掉,回到了赵家村。

    他很清楚地记得那天大哥这么说:‘爹,不如我去外面闯一闯,谋个出路。’爹当然不同意,他说:‘外头世道艰难,不如留在家里种地吧!’大哥决意去行商,说道:‘幽州连年大旱,如今置下田地,来年也不知会不会有收成。如今娘刚刚添了五弟和妹妹,家里开销大,呆在家里会坐吃山空啊!’

    于是大哥执意带着咱家最后的积蓄外出闯荡,可他再也没有回来。不久后,爷奶不知是病的,还是饿的,相继辞世。又过了几日,就连出生不久的五弟也没保住。”

    赵永忠想起老赵家最艰难的时候,心里一阵抽痛。

    “现在想来,娘就是从那时开始渐渐变了的吧?温柔慈爱的娘亲变得泼辣刻薄,变得对他漠不关心。转而异常疼爱双胞胎中剩下的五妹,溺爱长得像极了秀气的五弟的小妹,他知道娘这样做是想要弥补失去五弟的遗憾。所以他竭尽所能地去照顾两个幼妹,希望能够让娘的心里好受一些。

    不管娘对他和他媳妇,还有他的儿女多么苛刻,他从未埋怨过娘,因为他自以为明白娘心里的苦楚,这样做是对娘最大的慰藉。”

    赵永忠想到这儿,脸上泛起了一丝苦笑。

    “他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想要捂热娘那颗受伤的心。直到今天,才发现娘根本就不需要他,原来在娘的眼里他随时都能被舍弃。”

    坚持了近二十年的信仰轰然倒塌,他该怎么办?

    耳边隐隐响起姜氏和孩子们关切的呼唤声,赵永忠一时百感交集。

    看到赵永忠仿佛魔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