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妇人见这帮穷鬼这般识趣,满意地笑了。
赵乔氏和赵成蓝瞧见那妇人的表情,也满意地笑了。
只有赵老爷子听说三房要搬走,登时生出一丝不舍之情。
虽说赵老爷子默许了赵乔氏的连番闹腾,可那是因为家里确实没有多少现钱了,为了赵大郎的前程,才不得不舍弃他们三房。可是如今静海县城数一数二的温家看上了他的小闺女,赵大郎的前程有了保障,那五贯钱更加算不得什么了。于是赵老爷子就寻思着,让赵永忠一家重回老赵家。
“老三呀……”
赵乔氏和赵老爷子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看他的表情就能猜出他在想些啥,忙打断道:“老头子,孩子们翅膀硬了,想要飞了,既然他们坚持要走那就让他们走呗!这强扭的瓜不甜,把他们硬留下来,对谁都没好处!”
赵老爷子心中暗骂:你这老太婆,就是假精明!知道你是舍不得那五贯钱,可咱家马上就会有大笔聘礼进账,拿点儿给三房还了债,让他们留下来更划算呀!你好好算算,三房他们虽然孩子多,可人都勤快能干,留他们在家干一年活儿就能把五贯钱给赚回来了。再者他们人回来了,分家时不得已分给他们的那四亩地也就跟着回来了,那块地的产出也不是个小数目呀!
可当着其他人的面,赵老爷子不好多说什么,只得说道:“搬家这事儿还要从长计较,你们先不要忙着……”
“爹!”赵成蓝撅着嘴喊道。
这回一直在旁边装淑女的赵成蓝不依了。人家温家都说不要穷亲戚了,这会儿把三哥一家留下,那王媒婆回去一说,温家不肯和她家结亲了可怎么办?
c
正文 第六十四章 赶着做妾
脾气不太好的赵三娘看到老赵家这些人的嘴脸,心中很是不耐烦,暗道:谁还想赖在老赵家不走了?你们就算跪下来求我留下,我还不答应呢!
赵三娘似笑非笑道:“爷,您的好意咱们心领了!只是奶和小姑都巴不得咱们早点儿走呢!咱们留下来也没啥意思,反而弄得大家都不痛快。”
赵四娘笑吟吟地接口道:“爷,搬家是咱们一家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结果,您就不用挽留了。对了,既然您家有贵客在,咱们也不好意思再留在这儿耽误您待客了。”说到这儿,赵四娘拉了拉赵永忠的衣袖,催促道:“爹,时辰不早了,咱们赶紧下去收拾屋子吧!”
说罢,赵四娘就朝赵三郎使了个眼色,兄妹俩合力拉着赵永忠下去了。
姜氏和赵四郎见了,也跟着出去了。
只有赵三娘留在原地没动,问道:“爷,说好给咱们置办一套农具和锅碗瓢盆的,咱都出去三四天了,都备好了吗?”
赵老爷子一阵尴尬,他也就是当着里正他们的面嘴上说说而已,早就忘了还有这么一回事儿了。可当着王媒婆的面儿又不好说没有置办,刚要先应承下来说办好了,谁想赵三娘下一句话就堵住了他的嘴。
“备好了的话,我这就去看看。嗯,咱爷亲自给咱家办的,肯定合用!”赵三娘满脸信任地说道。
赵乔氏母女见赵三娘一点儿都不识相,就为了几个破碗烂碟杵在这儿不肯走,耽误她们接待贵客,心里是又气又急。
“好了,好了!待会儿你们直接去咱家杂货铺领好了!”赵乔氏挥了挥手,像打发乞丐般一脸不耐烦地说道。
赵三娘可不是这么好打发的,继续问道:“奶,空口无凭,到时候咱二伯不肯给怎么办?”
倒不是赵三娘故意在这儿磨叽,实在是赵永年把铺子里的东西都捏得紧紧的,全都视作自个儿的私有财产,连一块糖都不愿意给自家侄女。就凭着赵乔氏这句口信,他肯乖乖交出东西来才怪呢!
“你、你到底想怎么样?”赵成蓝气急败坏地问道。
“要么麻烦咱爷写张字条,要么直接给咱们现钱!”赵三娘淡定地答道。
赵乔氏母女俩哪里有空去等研磨写字条,都巴不得她立刻滚蛋。于是赵乔氏忙跑回房去取了五串钱,打发她走路。
五串钱虽然不多,但勉强也能够置办齐一套下等的家伙事儿。赵三娘知道这回完全是借了那妇人的东风,刻薄成性的赵乔氏才不得不这么大方。想到这会儿赵乔氏心里八成在滴血,赵三娘就觉得解气。
于是得了钱的赵三娘温良地笑了笑,很有讲礼数地同众人一一打完招呼,这才施施然退下。
出了堂屋,赵三娘刚要往东厢房走,就被赵四娘悄悄拦了下来,招呼她一块儿躲到屋外的窗子那儿偷听。
只听堂屋里赵乔氏先是数落了赵永忠一家人一番,王媒婆不以为意地说穷人都是这个德行。然后王媒婆从刚才被打断的地方接着说,继续狠狠地赞扬赵成蓝。
称赞赵成蓝的容貌倒还罢了,虽然她的容貌没有王媒婆嘴上说的那样天上有地上无的,但也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可当赵四娘听到王媒婆夸赞赵成蓝“温良敦厚”,差点儿没有笑出声来,心道:这媒婆一张嘴,真能把死人也说活呀!
不过赵四娘站在窗外听了好一会儿,总算是把这桩亲事听出了个子丑寅卯。原来在静海县城有头有脸的温家二公子看上了赵成蓝,特地派这个王媒婆上门来提亲,想要尽快把赵成蓝给“娶”回家。
其实说“娶”有些勉强,人家温二公子可是有正妻的。虽说这正妻不会生养,而且还病入膏肓了,但人家毕竟还没断气,还占着正室的名分。尽管温二公子答应派花轿来迎娶赵成蓝,可细细讲究起来,只能算是纳妾。
赵乔氏母女俩才不管是不是去做妾,都一千个一万个愿意。至于赵老爷子他虽然也希望攀上温家这门亲事,可心里还是有点儿疙瘩。毕竟他是一心希望赵大郎走上仕途的,要是让人家知道赵大郎有个给人做妾的小姑,怕是会影响赵大郎的名声。
王媒婆最擅长察言观色了,来之前已经把老赵家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知道赵老爷子的那点儿心思。她忙把和温家结亲的好处历数了一遍,着重讲了对赵大郎仕途的助益。接着又说温家二少奶奶,已经没几天好活了,温二少爷答应等她一死,就立刻把赵成蓝扶正。还让他们家抓住机会,赶紧把赵成蓝嫁过去抢占先机。这要是真等温家二少奶奶死了,正室之位一空,温家说不准就要另挑名门淑女了,二少奶奶的位置可就不一定还能给赵成蓝留着了。
听到这儿,赵四娘便拉着赵三娘蹑手蹑脚地离开了。
原因无他,用脚想也知道在这么优渥的条件之下,赵老爷子一定会兴高采烈地答应下来,根本就没有再听下去的必要。
到了东厢房,赵永忠他们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利落,正等着她们回来。倒不是他们的动作有多么神速,实在是屋子里加起来也没几件家当,随便一装就成了。
不一会儿,见去给宋氏还钱的姜氏也提着空竹篓回来了,赵四娘忙催着一家人赶紧上路。
原本赵永忠打算给赵老爷子他们辞个行再走的,可姜氏和孩子们都说这会儿去肯定不招待见,而且铺子里还有好多活儿等着他们回去干,实在没空在这儿耽搁。于是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拉着赵永忠不辞而别了。
其实大家发觉今儿赵老爷子的态度有所转变,都生怕赵永忠经不住赵老爷子一劝,会答应留在这个鬼地方,这才不约而同地劝赵永忠赶紧走。
一路上好多乡亲们见到他们一家人带着半车微薄的家当赶路,纷纷走过来关切地问候他们。乡亲们看到勤勤恳恳的一家人就这么离开了赵家村,心中都有些怅然。
相对的,好不容易走出赵家村的赵永忠一家,却觉得山更清水更秀。就连赵永忠在不知不觉中心情也畅快了许多。
c
正文 第六十五章 五谷轮回
在赵四娘家正式迁入姜家滩的第二天,全家人就开始为盖房子忙碌了起来。
原本是打算把新铺子就建在老铺子附近的,可赵四娘为了让赵永忠安心,决定在姜家滩置办些田产,就跑去咨询里正姜武,结果让她改变了主意。
原来姜家拥有的田地离码头还有一段距离,码头旁的那一大片杂草丛生的土地虽然属于姜家滩,可那块地实在太过荒凉,至今仍是没人要的无主之地。
赵四娘再三考虑之后,说服家里人同意将那块的荒地全买下来。
由于之前赵四娘家向全村人公开了番薯粉的方子,里正很是感念她家对乡亲们的恩情,于是很爽快地将那块二十几亩的荒地,以三十两银子的低价卖给了她家。
又因为姜老爷子坚持把自家靠近码头的那块地送给赵四娘家,于是但凡姜家滩靠近码头的田地一下子都归了赵四娘家所有,她家一跃成为拥有近三十亩田地的小地主。
“地主婆”赵四娘在那块离码头更近的荒地上,千挑万选了一处地质坚硬、地势颇高的地方盖新铺子。
选址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是盖房人选问题。十村八店手艺最好瓦匠是乔家庄的曹瓦匠,当然他家收费也是最贵的。本着“质量第一”原则,大家消除分歧,最终决定就请曹瓦匠来盖房子。
如今正值农闲时分,恰巧曹瓦匠手上也没有其他活计,去请他的第二天,他就带着两个徒弟来姜家滩开工了。
盖房子光有师徒三人肯定是不够的,大家决定再去请些乡亲们帮忙。
由于这回他们家要盖一间铺子和两套房子,不是一两天的事儿,前前后后少说得花上一两个月的功夫。所以决定除了给帮闲的人提供早午两餐外,还支付每天三十文钱的工钱。
别看三十文钱要低于码头上的最高工钱,可码头上的活计是极重的体力活儿,虽说干习惯了之后就不会像刚开始干时那样把肩膀磨破,可一天下来还是会手脚发肿,不知要比帮闲累上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