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赵四娘家 >

第278章

赵四娘家-第278章

小说: 赵四娘家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她答应了苏瑾琛,会和他一起离开,她也非常思念前世的家人,很想回去和他们团聚。可是,她同样舍不得这里的家人,以及……江泠,一想到回去之后,就再无相见之日,她的心中就满是不舍和留恋。

    “娘,二姐,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去了宁国就再也不回来了,即便你们知道我在宁国过得很好,你们也会很难过吧?”赵思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赵三娘直接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你想多了,咱才不会难过呢!没良心的小东西,一去就是一年多,有本事就别回来了呀!”

    其实,赵三娘被宋知言要定亲的消息打击得不轻,心里正有一团无明业火在熊熊燃烧。听了赵思的话,她以为赵思又要抛下家人离家远游,就忍不住发作了出来,说出了在此时的赵思听来很是绝情的话。

    赵思有些受伤,哪怕姜氏见她板了个小脸,一路上都在哄着她,说她走了,自己会多么多么的难过,可她的心情并没能好转,依旧心事重重。

    同坐在马车里的万俟弦一直在充当壁花,始终安安静静的,可她的思绪却飞出了很远。

    凤祤煊再三交代过万俟弦,一定要听从赵四娘的吩咐。是以,万俟弦方才明知赵四娘是要故意支开她,却不敢阳奉阴违,跑回去偷听赵四娘和苏瑾之间的对话。

    不过仅凭开头那两句,万俟弦就可以断定,赵四娘和苏瑾相互认识,他二人还异乎寻常地熟悉。这种熟悉,绝不是通过几封不咸不淡的书信就能够培养得出来的,他二人必定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途径交流过。连燕云卫都无法查出他二人之间的交集,那会是什么样的途径呢?

    赵四娘见完苏瑾回来,就试探起她的家人对她离家赴宁的反应。难不成赵四娘又要去宁国,还要和苏瑾一起去?他二人同赴宁国做什么呢?

    此外,赵四娘在楚州莫名失踪多日后,又离奇回到了幽州。关于她在那段日子里的经历,燕云卫至今未能查明,只知道她所乘坐的船来自宁都,除此之外,再无所获。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能让赵四娘带回一船珍宝,珍宝里面甚至有宁国的宫廷贡品呢?

    赵四娘的身世本就不同寻常,现如今她身上更是环绕着种种疑云,实在是令人琢磨不透。偏偏赵四娘又是殿下最为珍视的人,不要说是她本人了,就是她身边的江泠和苏瑾,殿下都不肯让人动他们,根本无法从他们口中撬出真相。

    不过,赵四娘貌似要和苏瑾跑路,这就触到了殿下的底线了。想来只要将此事告知殿下,殿下绝不会像以前那样按兵不动,定然会派人对他二人严加监视。如此一来,或许因为监视,探出赵四娘的秘密也未可知。

    万俟弦正在凝神思索,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嘈杂的叫嚷声。

    “孩子他娘,孩子他娘,你知道谁回来了吗?三娘,四娘,你们快来看,看看是谁回来了!”

    在外面鬼喊鬼叫的是赵永忠,万俟弦就是不下马车,也知道令他如此激动万分的人是谁——来者正是赵四娘家心心念念的赵二娘。

    据万俟弦所知,姜荷莲子曾不止一次地向殿下进言,赵四娘家极其思念远在燕国皇宫中的赵二娘,希望殿下能够设法救回赵二娘。殿下当是感念赵永忠夫妇悉心抚养赵四娘,便在掌控皇宫之后,将赵二娘领出了皇宫,送回了赵四娘家。

    赵四娘家的大门外面,姜氏和赵三娘抱着赵二娘哭成了一团,就连赵永忠和匆匆赶回来的赵三郎兄弟也抹起了眼泪,唯有赵思站在一旁,一脸懵逼。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戏演崩了

    别说赵思还没想好到底走是不走,就是她决定了过几天就走,她也得把赵四娘的戏份演好。毕竟做事就得有始有终,怎么也不能在最后关头露出马脚。可是她和赵二娘素未谋面,原身对于这个大姐的记忆又很模糊,于她来说,赵二娘和陌生人没什么区别。一时之间,她根本酝酿不出久别重逢时那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

    没办法了,为了应景,赵思掏出一条小手绢,半遮着脸抽抽噎噎地假哭了起来。

    赵四娘的家人都沉浸在赵二娘归来的巨大喜悦中,自然无法看穿赵思的拙劣表演。可作为旁观者的万俟弦却注意到,赵四娘对赵二娘的感情很淡薄,可以说是无喜也无悲。这不应该呀?赵四娘的反应太不正常了,这绝不是至亲该有的反应。

    万俟弦微愕,她开始重新审视起赵四娘。

    蓦地,万俟弦突发奇想,眼前的这个赵四娘和她的家人格格不入,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她并非是真正的赵四娘。

    放在以前,万俟弦自己都会感觉自己的想法很无稽。可是姜荷莲子都能够重活一世,这世上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万俟弦暗下决心,要将自己关于赵四娘的种种揣测一五一十地告知殿下。立誓一生效忠殿下的她,绝对无法容忍有谁披着赵四娘的皮,或有意或无意地接受着殿下对她的种种好。

    此时的赵思还不知道,她捂了两年的马甲已经摇摇欲坠了。

    正是由于自己当年的不作为,赵二娘才会被老赵家卖去那吃人的地方,这些年来赵永忠一直备受良心的谴责。赵二娘的归来,彻底打开了套在他身上的枷锁,他顿感心飞扬。

    赵永忠行事素来低调,不过这一回,他决定挑一个黄道吉日大宴宾客,向所有人宣布——他的大闺女回来了。

    这一回,赵永忠宴客的名单里不光包括了身在府城的诸人,就连远在姜家滩和赵家村的各路亲朋好友也赫然在列。

    赵永忠当然不会承认,他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其实就是为了做给他丈母娘看的,想要借此在杨氏面前扬眉吐气一番。

    “过几天三叔家请人,咱送些什么好?只送炒米糖的话,这礼会不会太薄了?”

    城南赵记点心铺里,赵二郎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询问陆锦的意见。

    “是太薄了。听说三叔家要摆八十桌,场面铺排得很大,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家宴,咱可不能像往常一样,拎着两盒子炒米糖就上门。”陆锦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除了两盒子炒米糖,咱再送两包点心,两包茶叶,外加两小坛酒,凑齐四样送上门。”

    这样的礼绝对称得上厚礼,就是拿着去喝喜酒,也一点都不跌份儿。可赵二郎夫妇丝毫不觉得太过,都觉得理应如此。

    赵二郎往货架上摆了几盒精装的炒米糖,忽然就停了下来,他望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不禁皱了皱眉。

    “锦娘,要不这些礼盒待会儿再摆上去?”赵二郎迟疑了半天,开口道。

    外人听来或许会犯迷糊,好好的礼盒不赶紧摆在货架上招揽生意,干嘛要过一会儿再摆,这不是耽误生意吗?陆锦却很清楚赵二郎为何会有此一问。

    记得以前,以赵乔氏为首的老赵家人,经常会去赵四娘家和姜荷莲子家的铺子里兴风作浪。他们饿了就去赵四娘家的饭馆里吃饭,渴了就去赵四娘家的茶馆里喝茶,觉得身上的衣裳不鲜亮了,就去姜荷莲子家的春华堂置办新衣裳。当然了,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会出一文钱,从头到尾都是白吃白喝白穿。

    不过自从赵四娘和姜荷莲子联手吓唬了老赵家人一番,那些人就再也不敢去赵姜两家的铺子里打秋风了。

    可是赵乔氏和她那几个儿媳妇,全是无风都要掀起三层浪的性子,哪里肯在家里老老实实待着。去不了赵姜两家的铺子,她们就把目光瞄向了赵二郎的小档口,天天来这一带遛弯儿,东瞧瞧西看看,饿了就进来白吃炒米糖。白吃就算了,她们还不乐意吃散装的,非要拆开礼盒,拿最高档的炒米糖吃。

    最高档的炒米糖原料讲究,做工精细,综合下来,需要相当高的成本。纵然赵二郎是个好性子,忍了几天之后,他也沉不住气了。算算时辰,赵乔氏她们就快要到了,便想在她们到来之前,把礼盒给藏起来。

    赵二郎知道这样很小家子气,可自家档口小本经营,再让赵乔氏她们这么造下去,怕是要关门大吉了。

    档口是自家唯一的营生,一旦歇业了,他就得带着媳妇儿喝西北风了,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陆锦扑哧一笑,很大度地说道:“行啦,行啦,吃又能吃多少呢?太婆婆、婆婆她们爱吃,就让她们吃好啦,还收起来做啥?”

    事实上,陆锦哪里是真的大度,她早恨不得咬死那些母蝗虫了,只是碍于孝道,才不得不忍了又忍。其实,赵二郎的提议正合她的心意,就是赵二郎不说,她也打算这样做了。

    不过,今天就没有这样的必要了——此时老赵家人应该自顾不暇,绝不可能还有心思跑来吃白食。既然如此,倒不如在相公面前充一回大度,展现一下她贤良淑德的一面。

    原来,方才陆锦的弟弟陆钧匆匆跑了过来,悄悄告诉陆锦说,今儿个一大清早,就有一伙人持着刀棍冲进了赵二郎家的大门,逼着老赵家交出郑氏。

    偏偏郑氏机警,一听见风声不对,连闺女儿子都顾不上了,直接从后门一溜烟跑了。

    赵老爷子见那伙人来势汹汹,便很识时务地领着他们去了后门那里,告诉他们郑氏就是从这儿跑了,让他们赶紧去追。

    可任凭赵老爷子指着半掩的后门怎么说,那伙人就是听不进去。一根筋的他们固执地认为是老赵家的人把郑氏给藏了起来,后门逃跑一说,不过是赵老爷子放的烟雾弹,为的是让他们走歪路,从而方便郑氏逃跑。

    遇上这种武力值爆表却又自以为是的敌手,精明圆滑的赵老爷子也只能摊摊手。于是,双方就对峙了起来。

    据陆钧所说,那伙人的脾气很爆,他们大马金刀地往堂屋里一坐,举着刀棍威逼着老赵家交人。要是老赵家再交不出人,估计他们就要动手了。

    陆钧之所以火急火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