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赵四娘家 >

第222章

赵四娘家-第222章

小说: 赵四娘家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因主要还是嫌租金太高。

    忽然詹惠岑想起东家有多处城外的铺面正在招租,听说租金相当便宜,便带着谭氏去城外看了看。

    经过这几个月的建设,赵四娘家又有多处城外产业陆续竣工,除了东城外的产业依然不对外出租外,其他三城外都有为数不少的产业在进行招租。

    不过,别看赵四娘家待租的产业不少,可由于地点和租期的问题,真正租出去的没有几间。

    其实,詹惠岑也认为东家的这些铺面位置太偏,不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但东家盖得房子美观大方,实在齐整,又都是前店后家的构造,詹惠岑就想着,哪怕不在这儿开铺子,把房子租下来住也是好的,反正租金便宜,就是前面的店铺空着不用也不亏。

    谭氏的看法和詹惠岑不大一样。在她看来,别处倒还罢了,南城外的几处铺面虽然现在略显冷僻,可她能够看出它们存在着不小的发展潜力。她就奇怪了,这种潜在的旺铺,怎么就没什么人来租呢?如果不是听说附近的地皮在不久前都被人买走了,她甚至想买下一块地皮自己盖上个几十间铺子。

    听说谭氏有意要租,詹惠岑便把她领去了赵四娘家专设的招租处。

    到了那里,谭氏算是明白赵四娘家的铺子为什么租不出去了。

    原因无他,租期太短。

    听说一直到上个月月底,赵四娘家还肯和租户签订两年期的租约,可到了这个月,她家就只肯签一年期的了。

    凡是想要好好经营的商户,都不会愿意让自家的铺子经常搬来搬去。

    几个月前多家商行开始陆续在南城码头设立货栈,南城外日益兴盛,酝酿出无限商机,连带着赵四娘家那些偏得没边的铺子看上去也不是那么偏了,加上租金便宜,不少商户都动了租用的念头。可一听租期只有两年,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及至租期缩短到一年,从上月初一到现在,赵四娘家就租出去的产业一只手可以数的过来。

    就是非常看好那些铺子的谭氏,一听租期只有一年,也当场生出有掉头就走的冲动,租用那些铺子的心一下子淡了下来。

    谭氏原打算尽早签约,可现在她还得琢磨琢磨,再做打算。

    回去的路上,素来爽利的谭氏一直在纠结,到底是租呢,还是不租呢?

    要不还是租吧?就如詹姑娘所说,租金那么便宜,租来住也是很划算的。

    可那些铺子,房东为什么就不肯签长约呢?谭氏实在想不明白,大热天的,琢磨出了一脑门子的汗。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 好戏开锣

    炎炎夏日,赵三娘坐在放着“冰箱”的账房里还是觉得热。过了晌午,她实在是耐不住热了,只得拿起一把芭蕉扇用力地扇起来。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了,古代哪里会有什么冰箱?就算冰箱是和赵四娘一样穿越过来的,可这里没有电,再好的冰箱也用不起来呀。

    其实,此冰箱非彼冰箱。赵四娘家的冰箱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装着冰的箱子。

    这种冰箱倒不是赵四娘家的独创,自古就有。

    只不过这种冰箱通常在夏季使用,而夏季的冰价格昂贵,一般人家可用不起,冰箱就仅盛行于有钱人家,民间很少能够看见。

    那么问题来了,赵四娘家的冰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倒不是多此一问,实在是因为如今赵四娘家当家做主的是赵三娘,这丫头骨子里就是个抠门儿的,绝对舍不得花钱买冰。既然不可能是买来的,那么冰的来源就很让人好奇了。

    其实,这些冰不是来自于别处,正是来自是赵四娘家,皆由他们家自产。

    想当初,苏记的少东家送了赵四娘一本百科全书,里面记载了无数高超的技艺。可赵四娘这个眼瞎的,放着这么好的一本书不好好研究,就记住了几个粗疏简单的方子,制冰法就是其中之一。

    别误会,赵四娘可没有制造大量冰块在夏天热卖的远见。她会对制冰感兴趣,不过是由于那时她在捣鼓着酿啤酒,想着啤酒得冰着喝才好,这才特地从书里翻出了制冰的方子。

    当时是冬天,赵四娘循着方子成功制出了冰后,就把这事丢到了一边。毕竟幽州的冬天够冷,那时节外面四处都是冰,冰就不是个稀罕物,根本看不出冰的可贵来。

    倒是赵三娘,自打她接受甜品铺子后,就一直在琢磨着如何使铺子里的夏日饮品变得更加地冰爽可口。

    以前她是将饮品浸在井水里,效果一般。那时老是听赵四娘嘴里念叨着冰镇啤酒,她就灵机一动,想到了冰镇饮料。

    以前在夏天买不起冰,没法子冰镇,只能退而求其次另想它法。现在能够自己制冰了,自然是想怎么冰镇就怎么冰镇。

    她家的饮料原本就很可口,这要是冰镇上了,还不得在夏天大卖呀?冰镇,一定要把自家的饮料全部冰镇上!

    要想全部冰镇上,自然缺不了冰,还得是大量的冰。为了防止冰不够用,最好现在就开始存冰。

    赵三娘可不是做事不靠谱的赵四娘,她想好就会付诸行动,立刻着手挖起了冰窖,做起了存冰的准备。

    尽管她家有制冰的技术,可她还是在冰窖建成后,让人大张旗鼓地从冰冻的河面锯下来不少冰存进冰窖。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制冰工艺简单,所用原料价格低廉,直接制出来的冰成本很低,远比花钱雇人锯冰划得来,赵三娘这样做无异于是在白花冤枉钱,这么做不符合常理呀。

    其实,赵三娘这样做是出于谨慎,深怕别人知道自家有制冰的方子,会生出觊觎之心。

    她这样一来,到了夏天用冰时,别人只道她家是在使用冬天锯回来的存冰,万想不到自家的冰其实是自制的。

    别看赵三娘这个方法有些笨,但效果还真不错,至今还没有外人知道她家懂得制冰的技艺。

    只是,就算冰是自制的,制冰的成本也很低,可多多少少也得些花钱不是,但凡花钱,赵三娘就很心痛。

    这么大热的天,这么大的一个账房,赵三娘只舍得放了两个冰箱,基本上起不到什么降温的作用,但,聊胜于无不是。

    看到账房里忙碌着的诸人个个挥汗如雨,赵三娘这只铁公鸡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了,就让甜品坊送来了几大碗时下热卖的冰沙,分给诸人解暑。

    说起来,无论是直接从河里锯回来的冰,还是赵四娘家自制的冰,里面都多多少含有杂质,力求完美的赵四娘家自然不会将这些冰直接用于食用。她家在制作多款冷饮时,都是在大块大块的冰上放干净的铜制模具,然后在模具里注入清冽的泉水,稍后取清泉凝结而成的冰使用。

    如此讲究,冰的成本自然就上去了不少。加上制作冰沙时,要用到不少时新鲜果和腌渍果脯,以及自家秘制的果酱,造价那就更高了。

    所以说,赵三娘今日请整个账房吃冰沙,那可是下了大决心花了血本的,要知道,平时她自己都不舍得吃呢。

    当木器店的伙计跑来报信时,赵三娘已经在干第三碗冰沙了,这会儿她正吃在兴头上,心里是万万不想离开此地的,可情况紧急,她不得不走。

    赵三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非得赶在盛夏的正午时分出门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原来消停了些时日的丁金龙又闹出了事端,方才木器店的伙计来报的就是此事。

    据那伙计说,今儿个丁金龙又跑去木器店闹腾,撒泼放刁无所不用其极。木器店的掌柜詹惠岑按照赵三娘事先吩咐好的,一看到丁金龙过来捣乱,也不和他废话,就直接让几个身强力壮的伙计把他绑回了丁家。

    早在赵三娘从周氏那里得知了丁家人的恶行后,嫉恶如仇的她就想出手整治他们。

    赵三娘先前一直忍着没有出手,是因为她觉得朱鸿程自己能够解决。不过现在看起来,朱鸿程自己是解决不了的,还得由她亲自上。

    在赵三娘看来,择日不如撞日,既然今日丁金龙撞了上来,那么就在今日把事儿做个彻底的了断好了。她这才不顾酷暑,急急忙忙地赶去了丁家。

    这回赵三娘不光自己亲自上门,还派伙计把小杨氏的娘家人也请上了门。后来她想了想,索性把柳枝坊的里正和众村老也一并请来。

    阵仗这么大,全村人都被惊动了。

    于是,众多吃瓜群众纷纷自带小板凳,跑来观看年度大戏。

    很好,该到的都到齐了,好戏就可以开锣啦。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拿钱办事

    早就跃跃欲试的赵三娘正准备手撕姓丁的一家,却瞄见朱鸿程家的几个亲戚不请自来,那个谁也在其中。她下意识地把伸出去的脚尖又收了回来,眼珠灵动地转了两下后,就临时改了主意。

    赵三娘把先上场的机会让给小杨氏的娘家人,自己则斯斯文文地站在一旁。

    小杨氏的娘家人一上场,就当着众人的面把小杨氏这桩婚事的来龙去脉分说清楚。

    原来,多年之前小杨氏的曾祖母死在了逃难途中,她的曾祖父为了找人照顾尚在襁褓中的幼子,就续娶了寡妇钱氏。

    小杨氏的亲曾祖母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杨庆隆就是小杨氏的祖父,大房子息不丰,她祖父就只有她父亲杨久平一个儿子,而她父亲生了三个闺女,她是里面的长女;次子杨庆荣,二房更加子息稀少,杨庆荣只有一个儿子杨久泰,还不曾有孙辈。

    寡妇钱氏没有为曾祖父生儿育女,不过嫁进杨家的时候,她带来了自己和前夫生的儿子丁大牛。哪怕丁大牛不肯改姓,曾祖父也始终将他视为己出。不但给他娶了媳妇,还将自家房子中最好的一间分给了他。丁大牛生了一个儿子丁长顺,后来又有了孙子丁金龙和孙女丁金凤。

    在老家的时候,杨丁两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个锅里煮的饭,日子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