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赵三娘接口说道:“许记豆腐坊的老板娘赵氏出自赵家村,咱们赵家铺的大部分人也来自赵家村,对这个赵氏也算是知根知底,她是个什么德行,咱们清楚得很!我可是听说自打她当了老板娘,克扣工钱不说,还百般苛待伙计。她肯给新伙计放假回乡?那是扯淡!还有啊,长乐镇上那家豆腐坊倒还罢了,除了咱家近来每天卖上三四板豆腐外,十里八乡就他们一家有豆腐卖,所以剩下的豆腐也没多少,每天往那些豆腐里添些菜,让伙计们囫囵一顿倒也罢了。可静海县城里就不一样了,那儿可没有她做独家生意的份儿,时不时有大批大批的豆腐卖剩下来。所以赵氏经常不肯让人烧顿正经饭给伙计吃,直接让他们把豆腐当饭吃。怎么?这些天你在县城里还没把豆腐吃够?还特地跑来咱家点豆腐脑吃?怪不得不干布行伙计,转行去卖豆腐了呢!原来你就好这一口呀?”
赵四娘掩嘴笑道:“二姐,你误会了,我看他们其实是吃够豆腐了。不信你看,两个大男人点了两小碗豆腐脑,就只有躺在地上的这位抿了一小口,剩下的那碗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呢!若不是吃腻了豆腐,又累又饿的他们还不一饮而尽?吃得这么斯文,这是做给谁看呢?”
那帮人中,其中藏在人群中的五个人是混迹在静海县城里的小混混,他们是赵氏花钱请来闹事的,对许记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听了赵四娘姐妹俩的话倒还没有什么很大的触动。可乔福生和地上躺着的那个却是货真价实的许记伙计,听闻赵三娘居然把许记的内部情况说得一丝不差,除了震惊就还剩震惊了。再联想到赵四娘竟然对才来许记上工几天的乔福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心里都在怀疑:赵氏暗中指使他们前来闹事,这密谋恐怕早就被泄露出去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惊鸿一瞥
平安渡过莲花滩后,船又向前行驶了几个时辰,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幽都府城外。
幽都府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赵四娘家抵达的渡口距离南门最近。不过离得再近也没用,稍微晚到一步的他们只能在暮鼓声声中,眼睁睁看着城门在面前关上。
其实,夏天日头长,此时半边天空被晚霞染红,天色尚不昏暗,距离太阳下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幽州是燕**事重镇,它的府城严格遵循《大燕律》上的规定,“戌时五刻,关城门;寅时五刻,开城门”。而不是像静海县城那样,根据天黑天亮,随性地调整开关城门的时间。
看来今晚是进不了城了。
南门外零星分布着几家小饭铺,却不见有客栈。
赵四娘家只得选了一家看上去干净些的饭铺用晚饭,打算一会儿继续回船上过夜。
吃罢晚饭,一家人刚从饭铺里出来,就听到官道传来一阵马蹄声。马蹄声由远及近,不过片刻的工夫,就从一家人面前掠过。
马儿跑得快骑在上面的人肯定觉得畅快,可马蹄子扬起的灰却让走在下面的人很是不快。
赵四娘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很想围观一下“万马奔腾”的情景,就站在了一行人的最前面,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这一下,好好一个明眸皓齿的小美人秒变成掉渣儿的土包子。
赵四娘忍无可忍,没好气地说道:“你跑得再快也白搭,反正又进不了城。”
然而,她话音刚落,就惊奇地发现幽都府那扇已经合上的南大门,它居然开了!
说好的宵禁呢?说好的《大燕律》呢?
就在此时,骑在最前面那匹黑马上的男子回头睥睨一眼,嘴角微微一弯。
嘲笑,那绝对是**裸的嘲笑!
尽管此时天色昏暗,又相隔的有些远。但赵四娘还是能够感受到那人的恶意嘲讽,不甘示弱的她狠狠回瞪了他一眼。
那男子嘴角越发勾起,不过他没有再理会赵四娘,转头便带着属下疾驰入了幽都府。城门也在他们走后再度合上。
“那些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平江明氏的人。”一起过来吃饭的船家见小姑娘一脸恼怒,忙开口安慰道。
平江明氏?那可是明贵妃所在的家族!
在场的其他人不知道“平江明氏”是个啥玩意儿,姜荷莲子却听说过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
现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位,之所以能够篡位成功。离不开他那原配娘家的鼎力相助。只是从来藏得很好的他,甫一登上皇位,那卑鄙的嘴脸就露了出来。表面上看来,他也算是信守承诺,给了原配章氏皇后之位,可私底下却放任小老婆来打压大老婆。他那些小老婆中,最会来事儿的就是明氏了。不但在宫里欺负章氏母子,还把手伸到了宫外,一个堂堂的国公府就是毁在她手里。可能是那一位觉得明氏这把刀用得顺手,就把她的位份提到了贵妃。她的家族也大受重用。
若刚才那些人当真出自平江明氏,加上能够自由出入幽都府,必不是什么闲散之人,多半手握重权。这还叫做“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不禁悄悄打量起那个船家来,四十来岁年纪,面色焦黄,还微微有些驼背,怎么看怎么不起眼。只是,一眼就能认出京中贵族,还说得那么轻描淡写……
这恐怕不是苏记临时雇来的人。而是“他”的人吧……
思及至此,姜荷莲子立时放宽了心。
尽管赵四娘有些恼怒,可当她回到船舱里,发现那个自称江泠的小鬼已经滚蛋了。还如约留下一颗解药,心情顿时大好。
赵四娘刚要把那颗黑黢黢的丸子丢进嘴里,却犹疑不定起来。
要不,赶明儿找个郎中看看再吃?反正他也说了,那药不是烈性的毒药,吃了不伤身体。那么这解药过两天吃也是可以的吧?
其实,同那小鬼相处了一天,赵四娘察觉到他本性不坏,甚至还很好欺负。她有些怀疑昨晚给她吃的到底是不是毒药了。
事实证明,赵四娘恐怕还真没中毒,黑甜一觉的她第二天起来气色不要太好,精神抖擞地领着家人进城了。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幽都府的地域文化,可以总结为“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由此可知,这座城中最难购置恒产的当属城西。那里基本都是权贵人家,王府官邸林立,有钱都买不到房子。
赵四娘当然没办法在城西安家,新家安在城东。
尽管城东不同于城西,没有那么多权贵,但赵四娘家一个外来户,想要在富人云集的城东买房也是相当困难的,这里面当然离不开苏记的鼎力相助。
不得不说,苏记很够意思,不仅给了赵四娘地点极佳的房子,还将装修的活儿也包了下来。
赵四娘打算居住的房子共有两套,位于城南最繁华的商业圈,正处两条大街的交界处。紧靠在一起的两套房子都前面是三间铺面,后面是三间正房,左右则是两间厢房。
十字街口,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当赵四娘的家人站在这儿,看到一字排开的六间临街铺面时,一个个都惊得合不拢嘴。
“四、四娘,这、这六间铺子都是咱家的?是咱家的没错?”赵三娘抖着嘴唇问道。
“嗯,前面是六间,后面还有十间,一共十六间屋子,全是咱家的没错!”赵四娘骄傲地说道。
“这可是府城啊,这么多房子,得多少钱才能够啊?一张做糖……”赵永忠刚提了个“糖”字,就被赵四娘狠狠踩了一脚,顿时把接下去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这时赵三郎也想起妹妹曾吩咐过,千万不要在人前提起制糖方子的事儿,忙扯着他爹就往铺子里走。
按说带着六间临街铺面的大宅子,还是在府城最繁华的街上,就算卖家再急着脱手,总值也绝不会在三千两以下。赵四娘家近半年来虽说也赚了不少钱。但要买下这些房子绝对是远远不够的。
那这些钱是从何而来的呢?
老法子,卖方子。
不过这回赵四娘卖的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吃食方子,她整了个大的——制糖方子。更确切的说,是将红糖提炼成白糖的方子。
赵家铺的常客都知道。铺子里的甜豆腐脑只卖一文钱一碗,每天都是供不应求,可以说赵家铺卖得最好的就是它了。
这就奇了,甜豆腐脑真的就比咸豆腐脑美味吗?还有啊,赵家铺里一文一样的菜肴还有很多。味道都不比它差,为啥大家都爱点它呢?
原来这里的糖不同于后世,可以算是一种高档调料。特别是白糖,要卖一百文一斤,寻常人家除了逢年过节,很少舍得吃它。
而赵四娘家的甜豆腐花用的浇头就是白糖水,还是较稠的那一种。这样精贵的好东西,竟只要一文钱!在客人们看来,买到就是赚到,当然抢着买了。
只有赵四娘家知道。这甜豆腐脑他们根本就没卖亏,依然是稳赚不赔。
那么问题来了,赵四娘家是怎么减低成本的呢?
靠的就是提炼白糖的技术。
一斤粗制红糖不过二十文一斤,赵四娘家购买的量较大,进价就降到了十九文。经过并不复杂的提炼后,粗糙的红糖就变成了晶莹的白糖。而这一过程中,糖的重量并没有减轻太多,折算下来后,一斤白糖的成本还不到三十文。
如此一来,赵四娘家当然不会亏本了。
或许会有人感到奇怪。红糖和白糖之间的差价这么大,就凭这门提炼的技术,赵四娘家完全可以赚得满盘皆赢,一夜暴富都不是不可能。那把方子捏在手里就好了。又何必贪图一时小利,把这聚宝盆给送出去呢?
其实,赵四娘也曾产生过开制糖坊的想法,但很快就被她否决了。
正是由于利润太大,才更容易让人眼红。无权无势的自家绝对hold不住,到最后方子丢了还是小事。就怕会给家里招祸。
故而,赵四娘一直悄悄进行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