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大清拆迁工 >

第274章

大清拆迁工-第274章

小说: 大清拆迁工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了。这船政的官员们,每天不是留鸟,就是斗鸡,若是船政有了个啥子的订单?那简直比过年都乐和。

  听说张云飞受了海务大臣,要重建大清水师之后,广州船政的官员们顿时又来电了。这张云飞的特使帮办杜锡圭可是已经到了两江和福建,转个弯就要到广东了,据说两江和福建的船政都被整合了,改了个名叫大清帝国皇家兵工厂。

  广州船政的官员们别的本事没有,谁有钱可是清楚的很。既然张云飞出钱给皇家办事,甭管他是为了啥?有张云飞出钱的事情,那这可是肥差啊!听说这个杜锡圭不但要设备,还要船政的学生和技师!广州船政没有什么值钱的机器设备,即使被收了也不心疼!倒是有不少的技师工人在家务渔,把他们主动交给杜锡圭的话,说不定还能捞一笔好处呢?

  这些官员们正等着杜锡圭这个送财子驾临广州呢!哪成想先等来的却是两广总督李鸿章的签押命令!生财的路被李鸿章一把掐死了,这些官员们那叫一个气啊!可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官大一级压死人啊!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两江和福建的同僚们财了!

  看着广东传来的情报,杜锡圭莞尔一笑,心想:这李鸿章倒是狡猾的很,一下子就看出了张云飞的目的。不过貌似广州船政在杜锡圭的眼里并不咋滴!如今李鸿章既然当成宝贝似的藏了起来,杜锡圭自然就没有必要再去广州了。

  好在杜锡已经超额完成了‘C’计划的任务,福建船政的学生和工人技师足够支撑苏比克海军基地的运作了。而上海的皇家兵工厂和造船厂整合之后,短时间内已经足以支撑国内的海军工业生产了。作为过渡时期的海军工业,等到吕宋马尼拉工业基地和奉天省的两大工业基地完成的时候,上海这个工业基地的使命便完成了,到时候张云飞想如何处理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原本张云飞和杜锡圭制定的‘C’计划便是按照先简单后困难的方针,先拿下最容易的福建船政和马尾船厂,然后再打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江南制造局的主意,最后才放到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广州船政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眼皮子底下的北洋机械局和大沽船坞。

  还真就被他们猜中了,荣禄这丫的当真很难对付!而老北洋的一干官员们如意料中一样,对张云飞的特使杜锡圭采用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任你东南西北风可劲儿吹可劲儿地刮,他们就是一句话:待上报直隶总督荣禄大人研究之后再说。

  面对这些个老北洋官吏们,别说杜锡圭这个南洋出身的官儿,就是张云飞来了,也照样不买帐。

  不过,张云飞毕竟有着皇命在身,圣旨在手,如今正值皇帝维新改革之时,也不能摆明车马跟张云飞对着干不是?毕竟再嫉妒敌视张云飞,也不能挑这个时候?于是便把原来的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卫给了张云飞,作为新建水师的基地。这原本就是属于张云飞的地盘,只不过张云飞的海军大臣只是个空头衔,真正有海军实权的却是总理衙门,因此直到现在,这个威海卫海军基地才算真正的物归原主。

  不过张云飞也没有打算碰北洋的一亩三分地儿,那里太敏感了,不但是清政府的心头肉,更是直隶京畿的心脏。物极必反,但凡做事见好就收,这是张云飞一直奉行的座右铭。

  荣禄愿意给什么,张云飞就要什么,本着来不拒的原则,张云飞没能挖到北洋机械局和大姑船坞,但是平白得了个威海卫海军基地也是好的。起码,以后太平洋舰队在附近巡逻,也不用担心旅顺那点儿地方不够用了。


  正文 第260章 北洋新军

  隶保定城内,车水马龙的裕华路,鳞次栉比的阁楼座古色古香、威严凝重的宏大建筑群,这就是大清的第一衙署——直隶总督署。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

  直隶省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业、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力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其总督一职非重臣莫属,所以直隶总督署也就成为清代省府第一衙了。清代驻这里的总督共75人,99任,其中有家喻户晓的刘墉、琦善、曾国藩、李鸿章。也有人们熟悉的李卫、李、孙嘉,还有虽不为人们熟悉但为官清廉政绩显著的唐执玉、方观承等等。

  如今的直隶总督府已经从新修葺一新,入住的正是当朝太后最得意的死党,新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

  总督府思补堂隔壁的签押房内,荣禄正翘着二郎腿,一边抽着烟袋,一边跟几个军官打扮的人商谈着,当中有宋庆、董福祥、聂士成,以及一身新式军服的袁世凯也侧身其中。

  几人纷纷为荣禄恭贺道:“恭喜大人再度荣升,授军机大臣,管理兵部并节制北洋各军!”

  在光绪帝步步紧逼的状况下,荣禄再度被慈禧授练兵钦差大臣,并指明节制宋庆、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所部及北洋各军。目的就是完全掌控京畿周围的军队,防止光绪帝铤而走险,不得不说,慈禧在政治方面地触觉比任何人都敏锐,也正是由于她的先下手为强,使得光绪帝下决心发动政变夺权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

  荣禄双手拱手朝北遥指,说道:“全赖皇上隆恩,太后眷顾,本官才得以执掌京畿重担,日后还要几位将军多多配合才是!”

  一阵寒暄过后,荣禄见几个将军中,只有最年轻地袁世凯对荣禄的话频频点头,阿谀奉承之意不言语表。再看其他几个老将军,宋庆眼皮抹搭着,闭目养神。聂士成和董福祥则虽然也迎合着荣禄的话,但是不善言语地他们很快便闭口不言了。

  “慰亭啊!如今你可是为朝廷所倚重,在天津练新军,不知进展如何了?”荣禄问道。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长芦盐运使胡橘芬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聘德国人为教官。有步队3000人、炮队1人、马队人、工程队人。但是自组建以来。训练一直跟不上。长芦盐运使胡橘芬根本不通新军事务。致使新军完全走着绿营兵地老路。1897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为应对德国入侵胶澳地区。日后可能要用到新军。于是决定改派袁世凯到小站督练新建陆军。袁世凯接任后。将“定武军”进行扩编。加募步队人、马队人。凑足700C人。并陆续加聘德国译员至1人。在袁世凯地督办下。新军才有些起色。

  袁世凯拱手回答道:“回大人。卑职受命以来。不敢怠慢。恐负圣望。目前定武军共有步队50、马队C0人。炮队1C00人。工程队人。共计7000人。并聘德国教官13人。这支新军完全按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用新式武器装备。拥有步、骑、炮、工程辎重等兵种。各级军官大多由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对新兵地招募。按照西方国家地入伍要求。有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等规定。在大人地英明领导下。如今士气正旺。可随时上阵杀敌。”

  一边地宋庆、聂士成和董福祥听到袁世凯如此直白地拍荣禄马屁。顿时对袁世凯这个人更加反感。原本这几个北洋老将都是跟李鸿章混地。可是甲午一战。李鸿章一败涂地。在朝廷失势后。其他人都对李鸿章惋惜。希望李鸿章能东山再起。唯独这个袁世凯为了巴结军机首大臣翁同。不仅劝告李鸿章远离朝廷中央。还劝告李鸿章将北洋一系人马归还朝廷。可谓落井下石之角色。因此。在北洋老人当中。都对袁世凯没有好感。而且厌恶万分。

  荣禄见袁世凯这么直白地将北洋新军地功劳说成自己地英明领导。饶是脸皮比钢铁还厚地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心想:着袁世凯也忒直接了点吧!有这么拍怕马屁地吗?

  再看宋庆等人也是一脸地鄙

  禄笑笑说道:“慰亭过奖了!本官何德何能。这新军是慰亭地功劳啊!”

  “当然是大人地功劳了!”不过袁世凯似乎并没有在意几人的异样眼光,而是依然坚持说道:“大人难道忘记了去年您疏请朝廷设立武备特科,于各省设立武备学堂之事?”

  清末时期地武备学堂其实就是陆军学校。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奏设天津武备学堂,为中国陆军学校之始。学堂仿照外国陆军学校办法,挑选北洋各营中精健、聪颖、略通文义的“~目”1C0~人来堂学习。由湖北简用道杨宗总理学堂事宜教师聘用德**官教授天文地舆、格致、测绘、算化及西洋行军新法等课,并督率学生赴营演试枪炮阵式、建造台垒、操习马队、步队、炮队及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式。由中国教习教授经史,进行忠义教育“以端其本”。一年毕业,发回各营任用,学习优等者,留堂作帮教习,或回营作教师,转相传授,使北洋各营“全晓西洋近日行军制胜之方”。

  1896年,荣禄疏请朝廷设立武备特科,于各省设立武备学堂,清政府于是令各省添设武备学堂,各省均仿照天津武备学堂办法设立学堂如江南陆师学堂、浙江武备学堂、山西武备学堂,以及随后建立的保定东关大学堂(即北洋军官学校,或者保定军官学校)等。招生范围,除收营内武外有的学校还扩大招收20岁左右身体健壮、文理通顺的官员子弟和士绅子弟,前者为正课生,后者为附课生。修业年限,有一年的速成科和三年的正科。

  正科课程增设外文(德、英)、历史(中外战争交涉史、古代英雄事迹等)、地理及兵法研究等此外一些学堂还规定三年学成后,择优出国,分赴各国肄业。

  这些事情,荣禄当然知道,这也是他引以为自豪的功绩。于是点头说道:“不错,本官确实上奏过,全赖皇上和太后英明,才得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