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

第277章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277章

小说: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战斗,基本上已经沦为单方面的屠杀,铁索连环马阵势不可挡,袁军将士个个心惊胆寒,早已经萌生退意。而文丑,也是一阵焦急,正准备下达撤退的命令!
    就在这时,袁军的阵营里,突然传出来了鸣金的声音,文丑立刻冲前方的士兵喊道:“撤退!快撤退!”
    话音一落,文丑第一个跑了,骑着战马,跑的飞快,一溜烟的功夫,就已经跑的无影无踪了。
    而那些袁军的残兵败将,也都拔腿便跑,个个争先恐后,生怕死在了铁索连环马阵的铁蹄之下。
    兵败如山倒,剩余的一千多袁军将士,很快便跑回到了自己的阵营里,铁索连环马阵却并不追逐,只是端起弩机向着败军一阵激射,待败军跑出射程后,便停留在原地。
    随后,袁绍听取了田丰的意见,兵退三里,安营扎寨,待想到对付铁索连环马阵的办法时,再进攻不迟。
    袁军退走后,张彦便传令部下出城打造战场,并且将袁绍军阵亡的士兵全部掩埋,当然,身上值钱的东西,都被士兵们搜罗的干干净净。
    此战,许褚等人歼灭敌军一千八百三十六人,虽然歼敌人数少,但至少向袁绍的全军展示了军队的实力,让袁绍不敢再小觑张彦。
    天色逐渐黑了下来,张辽、高顺率领本部军队,在暮色中抵达,张彦亲自接待,并让张辽、高顺入城休息,小小的咸城里,聚集了三万两千人的大军,立刻显得拥挤不堪。
    又过了将近一个时辰,鲍勋带着五万民兵组成的大军也抵达了咸城,咸城内容不下这么多人,张彦只好让鲍勋率领这五万民兵在城外安营扎寨,做为后备力量。
    ……
    虎牢关外,曹军大营。
    曹操一日之内,连续接到了两道檄文,一道是张彦公布天下的,另外一道则是袁绍公布天下的,两道檄文互相指骂,但都提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天子刘协被人杀了。
    到底是袁绍杀的,还是张彦杀的,这些对于曹操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死了,必然会引起动荡。
    曹操阴恻恻的笑了,自言自语的道:“这场战争越来越有意思了……”(未完待续。。)

290兜个圈子
    290兜个圈子
    “报——”
    一个斥候拉着长腔,慌里慌张的跑进了大帐,一进入大帐,便“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朝着正前方的曹操抱拳道:“启禀主公,河内急报!”
    说完,斥候便从怀中掏出一封密报,捧在手中,举过头顶,献给曹操。
    曹操将刚刚看完的两道檄文合了起来,随手丢在了桌案上,立刻走上前去,从斥候手中接过密报,打开之后,匆匆看了一遍,眉头登时紧紧皱起,像是一个大大的“川”字!
    “速传郭嘉、荀攸到大帐里来!”曹操立刻抬起头,冲一直侍立在身侧的典韦说道。
    典韦“喏”了一声,大踏步的便走出了大帐,吩咐门口的两个亲兵,去叫郭嘉、荀攸二人到来。
    不多时,郭嘉、荀攸和典韦一起进入了大帐,一起向曹操参拜道:“参见主公!”
    “免礼!”曹操拿着那封密报,直接递给了典韦,道,“这是夏侯惇传来了密报,你们两个先看看,看完之后,立刻想出应对之策!”
    郭嘉、荀攸二人见曹操面色阴沉,又听这语气也不怎么好,知道这封密报并非什么好事,于是打开之后,匆匆看了一遍,然后两个人的眉头便都紧紧的皱了起来。
    密报,是夏侯惇派人送来的,信中说,太史慈率领大军走水路顺流而下,派人来到箕关下诱敌,守将曹休轻敌。率军出战。被太史慈用大军包围。并且被太史慈枭首。而曹休部下七千多将士,全部投降给了太史慈,现由郝昭统领。
    除此之外,太史慈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数城,兵临河内郡郡城怀县城下,并且单搦夏侯惇出战。
    夏侯惇率领大军出城迎敌,只留下少数在城内。哪知河内太守卫觊临阵倒戈,聚拢城内大族的家丁,杀了守军,关上城门,拒绝夏侯惇进城,并且用弓箭射杀夏侯惇的军队。
    当时夏侯惇正在与太史慈交战,由于卫觊的反戈一击,致使军心大乱,全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太史慈看准机会。发动进攻,与卫觊里应外合。共同攻击夏侯惇。
    夏侯惇见势不妙,只得暂时退兵到了武德县,哪知太史慈乘胜追击,加上武德县县令率领城中军民反叛夏侯惇,与太史慈再次里应外合,只是夏侯惇又遭受了一些损失,士气低落,不得不继续退兵。
    夏侯惇于是转往修武县,杀了县令与县尉,以及县中衙役,这才占领了修武县城,用于防守太史慈。
    太史慈穷追不舍,比夏侯惇晚一刻钟抵达修武县,但因夏侯惇已经占据城池,而他也没有带来攻城器械,所以只能暂时驻扎城外,与夏侯惇对峙。
    但谁知,太史慈在河内郡的名望很高,城中百姓得知太史慈率军杀来,竟然自发组织起来,攻击曹军看守城门的士兵,疲惫不堪的曹军哪里会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结果城门被百姓打开了,太史慈趁机率军杀入城内。
    夏侯惇无奈之下,只得再次率军逃跑,退往获嘉。可走到半路,却被河东太守贾逵率领的伏军攻击,而太史慈又追了过来,夏侯惇腹背受敌,奋力杀出重围,又布下疑兵之计,让五百士兵前往汲县,自己却带着两千多残军逃到了黄河边。
    结果太史慈果然中计,夏侯惇这才能够甩掉太史慈,来到黄河边后,便立刻派人通知黄河南岸的曹操,请求支援。
    曹操自从抵达河南境内后,就一直按兵不动,本来以为后方留有夏侯惇、曹休这两万大军,而且也没有进行屠城,和百姓更是秋毫无犯,以为这样就能够稳定住后方。哪知,还是未能逃脱命运的折磨。
    郭嘉、荀攸看完这封密报之后,都感到事态严重,便异口同声的向曹操进言道:“启禀主公,河内是我军退路,夏侯惇又是我军大将,不得不救。太史慈在河内太过猖獗,主公若不亲自出征,剪除这个祸害,必然会后患无穷。”
    曹操问道:“那河南这边怎么办?”
    荀攸道:“张彦正在与袁绍交战,双方主力对决,一时之间必然难分胜负,双方都无暇顾及我军。至于河南这边,我军一直按兵不动,敌军兵少,也必然不敢乱动,不如我军明日暂且后退三十里,留下大将驻守,虚张声势,敌军未必能够发现其中奥妙。而主公则可挑选精兵强将,偷偷渡过黄河,前往河内,将太史慈彻底击败,这样一来,只要后方稳定,我军在前线也可高枕无忧。”
    郭嘉急忙拱手道:“属下也是一样意见。”
    曹操想了片刻,也觉得太史慈在河内危害颇大,而且河内是自己的退路,太史慈在河内横行,连败曹休、夏侯惇二将,无疑是在切断他的后路。
    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下荀攸、夏侯渊以及两万兵马继续留守此地,而他则率领郭嘉、曹真、郭淮等将领,以及两万大军,前往河内。
    曹操当天秘密率军出营,与黄昏时分率军渡过黄河,并且抵达河内地界。
    一早就等候在这一河段的夏侯惇,见到曹操亲自率军到来,立刻策马而来,到了曹操面前,勒住马匹,立刻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跪在曹操的眼前,捶胸顿足的道:“主公,末将没有守好河内,还请主公责罚!”
    曹操朝夏侯惇摆摆手,脸上面无表情的,而且也没有一点责备的意思,只是缓缓的说道:“戴罪立功吧!”
    “多谢主公不杀之恩!”夏侯惇听了以后,立刻拜谢了起来。
    此时,曹操正是用人之际,夏侯惇不仅是军中大将,更是他的心腹,若搁在以前,他或许会责罚夏侯惇,但现在这种阶段,让其戴罪立功,是最好的惩罚。
    曹操和夏侯惇合军一处,又向夏侯惇询问了一下情况,得知太史慈一次也没有来过河边,只是派遣一小堆斥候来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夏侯惇兵少,也不敢派人四处闲逛,便都留在黄河岸边,拧成了一股绳,与士兵同吃同睡。
    曹操得到的消息非常的少,便派出精锐斥候五百人,以扇形向四面八方打探消息,而他则和大军一起驻扎在黄河岸边,等待消息。
    此时此刻,太史慈和贾逵、卫觊等人都聚集在一起,昨日未能擒杀夏侯惇,根据贾逵的推测,夏侯惇很有可能已经将太史慈横扫河内的消息告知了曹操,而且贾逵断定,曹操必然会率领大军渡河来到河内,以消灭太史慈为目的。更说不定,会和黑山军联手对付太史慈。
    总之,太史慈的处境非常危险。
    于是,太史慈向贾逵、卫觊求计,贾逵说曹操兵力强盛,且非常善于用兵,应当避其锋芒。
    贾逵便建议太史慈率军转移,让太史慈去河南。毕竟,黄河以南才是真正的主战场,而且还可以和己方的援军协调作战,发挥出军队的最大实力。留在河内,只能是坐以待毙。
    太史慈觉得贾逵的建议非常可取,连夜率军前往河阳,并且让卫觊带领全家老小,与他一起转移,而贾逵则率领自己的部下去箕关,挡住曹操前往河东的想法。并且坚守箕关,在箕关这里等待大军反攻的消息。
    卫觊不愿意离开,担心河内百姓会遭到曹操的屠杀,贾逵告知卫觊,说曹操不会滥杀无辜,一旦滥杀无辜了,就会激起民变,那么河内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曹操的属地了。
    卫觊将信将疑,这才勉强率领家眷与太史慈一起转移到河阳。
    就在曹操北渡黄河之时,太史慈、卫觊已经率领大军抵达了河阳。
    驻守河阳的是郝昭,以及那七千多曹军将士,被太史慈一并带往河南。
    太史慈等人从河阳乘船渡河,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渡河,大军终于抵达了孟津渡,而此时,驻守在河南城的曹洪,对太史慈到来的事情却浑然不知。
    太史慈当机立断,率领军中所有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