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天子-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可是担心那袁公路?”唐姬有些担忧的看向刘协:“臣妾在颍川时曾听闻,那袁公路在南方颇有势力,如今朝廷方兴,若能不与其冲突,陛下当避其锋芒。”
刘协点点头,对于袁术,他其实不是太担忧的,如果袁绍真敢昧下传国玉玺,刘协有足够的理由发动天下诸侯共讨袁术,朝廷到时候可以直接以此为由,将南阳占据。
甚至刘协可以暂时不要传国玉玺,谁拿上,打谁,或者说,谁强盛了,打谁,甚至再心黑一点,就算拿回了传国玉玺,也要当做没拿,这么一路打下去,就算不能够平定诸侯,这么一路打下去,用不了几年,诸侯也就不剩几个了。
这种事情,刘协也是想想而已,不可能真的如此顺利,曹操、刘备哪个不是人精,怎会任人宰割,其余诸侯也不是省油的灯,真逼急了,哪个直接称帝的话,那乐子就大了,这个苗头,刘协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看来蜀中的事情,得加快了,袁绍是个疯子,天知道这疯子哪天会一个兴起,称帝玩儿玩儿,到时候可就没法收拾了。
“是有点儿担心,不过皇嫂大可放心,袁公路,朕还未曾真正放在眼力。”想到袁术,刘协虽然对他的实力很重视,但对于其能力却是非常的鄙视。
这是一位典型的能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诸侯,其实细数起来,袁术麾下不是没有过猛将,孙坚、孙策父子,吕布也曾在其麾下效过力,令人惊奇的就是他总能够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将手下这些能征善战的将才给整没了,孙坚挂了,吕布跑了,如今有个孙策在麾下,看如今的局势,跟袁术正式割裂也没多久了,如今看似强盛,实际上比之他刚刚起步之时,弱了不少。
如果真的怼起来,刘协手下一众猛将就能将袁术给虐的找不着北,纵观如今比较有实力的诸侯,袁术恐怕是唯一一个麾下没有顶级乃至一流谋臣武将的诸侯,只是想想,刘协就觉得袁术其实挺可怜的。
“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军国大事,只是我汉室江山难得重振,也是汉室最后气运所在,陛下遇事,当以社稷为重。”唐姬叹息一声道。
“皇嫂放心,朕有分寸。”刘协笑道。
……
杨府之中,杨彪狠狠地将一尊琉璃盏摔在地上,碎裂的琉璃落了一地,那琉璃盏,可是杨彪心爱之物,刘协亲自赐下的,无论雕工还是剔透程度,都是极品,哪怕如今工部已经有了制造琉璃的方式,单凭这雕工,这尊琉璃盏的价值也绝对不斐,此刻却被他毫不犹豫的打碎,也足以看出杨彪的愤怒程度。
“张子纲,欺我太甚!”杨彪面色有些铁青的道。
“父亲,虽说此事那张子纲有错在先,但毕竟各为其主,将此事推给舅父,也是无奈之举。”杨修有些担忧的看着杨彪,躬身道。
“嘿~”杨彪闻言,不禁冷笑一声:“无奈?”
“我以君子之礼待他,本也是为他好,昨日才有此一问,那张子纲口口声声说此事与那孙策无关,为父也没有再问,但今日在陛下面前,不但等于承认了此事,更是将事情推到公路那里去!”
如果只是欺瞒,杨彪也不会如此火大,毕竟各为其主,张纮的做法也不能说错,甚至杨彪还有帮他一把的心思,但谁知,那张纮转手便将袁术给卖了,丝毫没有顾忌他的脸面,杨家与袁家的关系,这朝堂之上谁人不知?就算是推给刘繇那些人,杨彪都不会如此愤怒。
杨修闻言,不禁摇了摇头,这事情,他还真不好说,谁对谁错,其实到现在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还是面子上的问题。
张纮来的时候,杨彪可是以挚友之礼相待,甚至就算孙家的事情,杨彪也准备为其说项,但到最后,张纮不但向他隐瞒了玉玺的事情,更是将玉玺的责任都推给了亲家袁氏那边,到最后,孙策得了好处,而杨彪,却有种热脸贴人冷屁股的感觉,以杨彪今时今日的声望和地位,怎受得了这个?
“父亲,张纮之事,日后自有分晓,如今孩儿倒是担心另一件事情。”杨修倒是比杨彪理智的多,躬身说道。
“何事?”杨彪冷哼一声,余怒未消道。
“若那传国玉玺,真在舅父手中的话,而舅父又不愿意交还朝廷,我杨家又该如何自处?”杨修沉声说道。
袁术是他舅父,不过对于这位舅父,依杨修这段时间在刘协身边所见到的情报来看,野心不小,尤其是袁术如今隐隐是天下第一诸侯,不必亲眼去看,他都能从那些情报中感觉到几分张狂和目无余子之意以及几分野心,这件事不由得他不担心,杨家若是在这件事情上陷得太深,对杨家可没什么好处!
“这……”杨彪闻言眉头一簇,皱眉看向杨修,摇头道:“公路不会如此短视。”
“人是会变的。”杨修苦笑道:“就如陛下所言,巨大的利益,会令人智昏,依孩儿看来,舅父他如今,怕是已经没了多少忠于汉室之心,孩儿担心,若舅父不肯交出传国玉玺,此事反而会牵扯到我杨家。”
“你是说……”杨彪瞪眼看着杨修,但话到嘴边,却没敢再说下去。
拿了传国玉玺,却不愿意交于朝廷,那想做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传国玉玺,只有在天子手中,才有作用,袁术若真不愿归还传国玉玺的话,那其意就昭然若揭了。
杨彪被自己这个念头给吓了一跳,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杨修。
“这也是孩儿担心的事情。”杨修苦笑着点点头。
一旦真如自己所想的话,那杨家这边为袁术说话,甚至不惜代价的帮助袁术洗白,到最后,很可能将整个杨家都给填进去。
“不可能!”皱了皱眉,杨彪不愿意相信这个可能,但心底里,却是不由自主的信了几分,自己这儿子的才智、眼光、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尤其是跟了刘协之后,很多时候,看问题的方式也有些不同了,看起来离经叛道,但每每所言,却无有不中,只是这番话,却让他有些无法接受。
“父亲,恕我直言,就算此言未必可信,但此事关系重大,我杨家,也不该以家族来为舅父担保,否则,一旦所虑成真,就算陛下仁德,不予追究,但于我杨家之打击,怕也非小,除非父亲准备举族迁往寿春。”杨修肃容道。
杨彪摇了摇头,举族迁往寿春,那是不可能的,他杨家的根在这里,而且杨彪如今贵为三公之一,为何要跑去寿春寄人篱下,而且杨彪也真不认为袁术比刘协强。
“此事,容我三思!”叹了口气,杨彪挥了挥手,示意杨修退下,关乎家族,便不能再以个人好恶来作决断了。
看着父亲有些佝偻的身影,杨修叹了口气,默默地一躬身,告退离去。8)
第五十一章 贾诩论势
十一月的时候,贾诩返回了长安,西凉刺史的位子已经被贾诩卸下来了,对于贾诩来说,他更喜欢尚书令的位置。无广告的站点。
一来清闲,二来吗,离刘协近一些,莫看关东地区,一州刺史几乎已经成了土皇帝一般的人物,但在这关中,刘协基本上已经将之捋顺,军政分开,又有廷尉府无孔不入的监察,还有虎贲卫,一州刺史的权利彻底被打散,远不如在长安做官来的清闲,而且他毕竟是有前科的人,离开刘协身边久了,难保不会有人暗中给刘协上眼药。
对贾诩来说,多大的权利都是虚的,刘协的信任才是保证贾诩能够继续低调无忧做他的富贵闲人,同时也是保证贾家能够继续闷声发展的根本。
也正是因为这样迥然与众人的态度,让贾诩对手中的权利一直不是太重视。
西凉发展的很好,畜牧业也已经按照刘协的想法走上正轨,接下来的西凉刺史,只要能够按照他留下来的书册继续稳步发展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为了避免贾诩懒癌发作,随便给自己找个人来顶替这个位子,对于新任的西凉刺史,刘协可是从根子上往上查的。
结果让他很满意,新任西凉刺史名叫张既,最早的时候,甚至朝廷还掌握在李傕、郭汜二人手中的时候,是新丰县令,为官三年,颇有廉名,也是刘协上位之后,政令贯彻的最彻底的县城,算是寒门出身。
之前贾诩前往西凉的时候,就向刘协指名要了张既,做了几个月的陇西太守,如今想来,恐怕在当时,贾诩已经想好了今天的打算。
虽然后世号称毒士,但对自己人的时候,贾诩谋划还是很和谐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张既有能力,而且资历也不差,附和朝廷如今用人的理念,需要的只是一个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而贾诩,只想清闲度日,没事的时候给刘协出谋划策,查缺补漏,能够获得刘协的信任同时还不会太累。
这么一番部署下来,张济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而且对于提拔他的贾诩自然也会感恩戴德,无形中给贾诩建立了一条未来的人脉,而贾诩也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受天子信任,而且不会太累,你好我好大家好。
想到贾诩那颇为富态可掬的笑脸,刘协脑海中就不禁浮现出一只狐狸,嗯,胖狐狸。
不过随着郭嘉跑去蜀中谋划,刘协也确实觉得身边需要贾诩这么一个顶尖谋士,毕竟虽然他组建了专门负责情报分析和推演局势战略的部门为自己出谋献策,帮自己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可能,但他没有贾诩这么一个可以归类总结的参谋长,刘协还是会觉得心累,他可不想学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
他已经失去了信任别人的能力,可不想再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拿出来应付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贾诩的回归,确实让刘协最近有些绷紧的神经松懈了不少,看在这个份儿上,刘协也没有再追究贾诩这种对工作极度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为官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