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黄射信中已经带来了曹操的承诺,若愿放弃刘表,俯首称臣,则允其长镇江夏也。
对于各地的割据势力,曹操必然是要逐一铲平的,但因难易程度而可定先后次序——说白了,先捏大的,再灭小的,先捏不恭顺的,再灭还算恭顺的。在原本的历史上,青徐之地便长久半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但因为态度恭顺,在外敌犹在的情况下,曹操尽量容忍——臧霸就一直被容忍到曹操挂掉,才由曹丕夺其兵权,召还中央。
倘若伐荆顺利,曹操自然希望顺便也捏了黄祖,但如今进展不顺,江夏又成为阻隔襄阳和淮南的战略要冲,故此曹操便做了一定妥协,让黄射去给黄祖封官许愿,要他及时倒戈。真等平定了荆州,灭掉了刘表,那黄祖还足为患吗?想捏灭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黄祖不傻,自然也怕曹操过河拆桥,而且跟着新主子,总不如跟着旧主子来得踏实——互相都知根知底啊——所以他一直犹豫,表面上则坚决主战。倘若曹操久攻江陵,南军困守而无反击之力,或许黄射书信一去,黄祖就投降了,问题如今曹操在江陵城下遭受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挫败,因而黄祖就继续慎着,继续观望风色。
当然啦,观望归观望,该打的仗一样要打;打仗归打仗,能够让别人扛在前面,自己跟着捡漏,保存实力,那就最好不过。
所以黄祖回复周瑜:“诚如君命。”
其实周瑜只要深沟高垒,顽强防守,多耗一点儿时间,曹操粮草不继,必然退兵,只是周瑜也有点儿耗不起了。前数日孙权突然派了骑都尉严畯前来,说是勋率幽州水师南下,已破鄞、鄮,蹂躏会稽,孙权被迫收兵赶回吴县去了,也要周瑜尽快结束在荆州的战斗,赶紧撤回去守老家。周瑜当场就惊了:“得无妄乎?安有自幽州放船南下,千里而能袭人者耶?!”
严畯说若无确切消息,吴侯也不会命你寻机退兵的——已然都打听清楚了,是勋所部海船四十余、战兵七千,于路又搜刮了登、海、徐等州的海船和水手、兵卒,乃更倍之,以长江口外岛屿为前进基地,来回吴会间已经好几趟啦。吴侯本来正在整备粮草物资,并新募兵士,要船运过来支援你的荆州作战,但主要港口遭到是勋的破坏,被迫打开府库赈济,日益捉襟见肘。加上鲁肃还横在彭蠡,不时出击,骚扰咱们的粮道,将军你在荆州,等于已成孤军,若受挫折,则东吴必亡矣。所以既然已经打了个大胜仗,足灭老贼威风,那还是见好就收,找个机会赶紧闪人吧。
周瑜匆忙复信给孙权,说一旦被曹操攻破了江夏,则江北再无我等立足之地,荆州亦难久守,假以时日,仍然只有灭亡一途。所以我这会儿不能退啊,总得把曹操彻底逼回北方去才成。
因而周瑜也急了,不敢再跟曹操长期对耗——尤其从江陵运来的粮草是越来越少,刘氏兄弟对此的解释是放弃襄阳而南迁的户口太多,江陵府库也不充裕,请周瑜千万体谅——就急着要跟曹操来场大决战,彻底解决荆州问题。
曹操方面,自然也收到了是勋卓有成效地骚扰吴会的消息,他知道周瑜迟早都是要退兵的。倘若自家粮秣充足,自可以等到周瑜退了,再取江夏,问题是原本二十万大军已经把南阳和南郡的存粮吃得差不多了,只好千里迢迢从中原转运,今年秋天中原的收成又不甚好,荀彧已经多次写信过来叫苦了,万一哪天运输环节出个小问题,军心涣散,怕是会遭了周瑜的毒手。所以,即便不计损失,咱也得加快进攻的速度!
这也算是另一种类型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周瑜干脆给曹操下了一封战书,要求择日决战,曹操提起笔来,随手在战书上画了个圈,然后交来使带回。完了聚将商议,大伙儿都说要打败周瑜不难,若想重创甚至是全歼却难度不小——他们背靠长江,有江船游弋,瞧着形势不好便直接登船远飏了,等咱们转身去围西陵,恐怕还会上岸。曹操不禁慨叹道:“果如宏辅昔日所言,若无水师,难定江南也。”
严格意义上来说,曹家不是没有水军,只是规模太小。曹操曾经想召鲁肃率领舟师西进,夹击周瑜来着,问题江东的水军并没有全被周瑜带到荆州来,孙权麾下大将陈武、蒋钦还带着一支分舰队在长江下游巡弋,鲁肃主力若是一离开彭蠡,立刻就能被他们断了后路。而且鲁肃水军的数量还不到周瑜的一半,更别提南军还有江夏水师相助呢,就怕夹击不成,反为所破,损失更大。
曹操甚至想过召是勋前来——你也别骚扰吴会了,直接把船开进长江口,逆流而上,配合鲁肃先把陈武、蒋钦给平了不好吗?好在身边儿还有几个明白人,告诉他海船和江船结构不同,吃水较深,未必能够顺利开进长江来,曹操才只得作罢。
所以曹操研讨后日对周瑜之战,就定下了方略,务必潜出奇兵,占据江岸,断敌退路,方可全胜也!(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长矛如林
江东之主、吴侯孙权,这些日子是极其的烦恼啊。
烦恼的来源有二:其一,张昭、张纮终于遭到释放,匆匆从曹营赶回来了,极言曹军之盛,难以抵御也,要求孙权尽快召回周瑜,然后遣使向朝廷谢罪——如此,或可保江东基业,最不济也能保全孙氏一族的性命;其二,吴、会二郡的沿海各县,急报是雪片一般传来,都说幽州水军势大,恐怕不日便要登上海岸,杀往内陆而来,请求立派援兵。
当日钟离绪的浙江水师为是勋所破,败兵逃归山阴,淳于式大惊失色,不敢再隐瞒消息,赶紧遣人前往长江沿岸去禀报孙权。对于是勋究竟有多少船只和兵马,这时候陆陆续续的各方情报汇聚,加上败兵所言,综合起来,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也就是孙权派严畯去通知周瑜的,总共海船八九十、水兵一万五,足比事实真相翻了两翻还多。
这倒不是淳于式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故意谎报,而是这年月并没有完善的侦察系统,所谓情报,大多得自于各乡各镇的口耳相传。钟离绪战败之后,附近的句章、余姚、上虞等县一日三惊,百姓们纷纷逃离海岸,蹿向内陆,即便亲眼所见,传来传去的也便失了真——而且不会往少了失,只会往多了失。更重要的是,是勋通过扣押商船和物资,与很多会稽大户打起了交道,而陆议也通过另外一种渠道,一起利用这些大户。要他们帮忙散布幽州水师强大难敌的谣言。
或许也有那诚实百姓亲眼得见幽州水师。会说真话吧。但在官吏们眼中,究竟是缙绅大户可信呢,还是泥腿子草民可信呢?
所以这离谱的数字往上一报,孙权当场就惊了,匆忙收兵,退返吴郡的郡治吴县。他询问属吏,这数字可靠不可靠?幽州水师真那么强大吗?别部司马凌操表示怀疑,说:“江东主力。皆从周公瑾往赴荆州,余者不过三万,分守各郡,若敌果有万余,自可登岸,觑主公在北,而掩袭吴县矣,何得更南扰会稽?则数之不足,乃可明矣。”
“将军所言差矣。”一人缓步而出,开言反驳。孙权定睛一瞧,原来是顾雍顾元叹。就听顾雍逐条分说自己的理由:“千里航海。古未之闻,南北气候、水文皆不相同,仓促间安可遽战?是以逡巡海上,骚扰会稽,为整兵练卒也,候其熟稔,必来犯吴。况我军不过三万,卿所知也,而是勋不知,未敢遽犯,候其探知,岂有不来之理?”
是勋所以没有先来打吴郡,一是因为对南方的气候和水文还不熟悉,二是因为对我军的虚实还不明了,未见得是兵力不足的缘由。就我看来,一万多兵,近百条船,那是一定有的,不光光是幽州的本部啊,他肯定还接收了平、登、海、徐各州的军队哪!
其实顾元叹比孙权更早就得到了幽州舰队骚扰会稽的消息了。一是因为他没有跟随孙权北征,而留在了吴县;二是因为他曾经久守会稽,消息来源面比较广泛;当然最重要的,如今陆议还不敢公然露脸,就正躲藏在他家中……
所以这套说词,顾雍是熟思已久,当下“嘡嘡嘡”往外一摆,当即驳得凌操是哑口无言。完了他还劝孙权赶紧召回周瑜所部——“荆州,唇齿也,吴会,腹心也,安有病入膏肓而虑及唇齿者乎?即守荆退曹,荆州亦难为我所有,而破吴会,得不偿失。即荆州我有,岂主公欲弃先兄之基业而西迁耶?”
孙权闻言,不禁动容,这才派了严畯西上,去召周瑜回来。可是这边严畯才走不久,会稽又有急报传来,说诸暨、剡县群贼并起,有吕合、秦狼等联兵数千,北犯山阴,请求赶紧派兵救援。顾雍早料到会有类似事件发生了,假模假式地慨叹道:“此必为是勋所惑者也。”
朝廷“大军”逼向会稽,一方面抢掠了不少的海商后台,另方面又封官许愿,大开白条,会稽显姓们本来就还没有彻底被孙家所收服,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出兵出粮,煽动暴乱,以动摇孙氏在江东的统治。顾雍心说这第一波只是试水而已,更大的乱子恐怕还在后头哪……
孙权急派蒋钦、徐盛率军南下平叛,然而这边二将才走,一眨眼的功夫,吴郡内部也盗贼四起——这当然是“吴四姓”的功劳哪。孙权倒是也明白,若无地方豪强在背后撑腰,老百姓很难闹得起来,而就算真闹起来,豪强武装就先把他们给捏了,用不着等自家动手。所以他主动拉低身段,去拜访四姓的族长,族长们的托词是:我们可没资助谁造您的反,我们哪有这胆子啊?估计一是昔日刘繇、严白虎等人的余党趁机闹事,二是我们的海船、货物在会稽遭受重大损失,被迫压缩财政,多在佃户身上榨了点儿油水……
孙权真是焦头烂额啊,只好一方面点兵平乱,一方面又派主记步骘再赴江夏,去勒令周瑜退兵——这回信中的语气就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