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跶不起来啦,只不过一条丧家狗而已。
是勋闻言,微微点头。孙权跟刘备、孙策不能比,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这会儿还不能比。在原本的历史上,赤壁之前,张昭等人皆主降顺,孙权也曾经动摇过——要摆在刘备身上,那怎么可能啊——若非鲁肃、周瑜苦苦相劝。他说不定就真降了曹操了。
而且自己挖东吴的墙角确实有点儿狠。太史慈就不用提了。此外还得了鲁肃、诸葛瑾。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孙权继位后疏远秦松、陈端,同时对张昭、周瑜也一定程度上心存疑忌,急不可耐地就开始收拢自家亲信,其中最主要两个外来户便是鲁肃和诸葛瑾,结果都让自己给提前抢了出来。尤其是鲁子敬,缺了他这个坚定的主战派,孙权还有与曹操对抗的足够信心吗?
所以是勋忍不住就询问陆议。说王师南下荆州的消息传到江东,你们是怎么商议的哪?四处派人来拉关系,究竟是谁的主意?
陆议答道:“张子布、张子纲、秦文表、陈子正等,皆谓曹丞相代天征伐,军又勇锐,其势不可当也,当速遣质,以示无他。唯周公瑾云长江天堑难渡,兼之北兵不服南水,或可战而胜之。程德谋、黄公覆等并不愿降。孙权犹豫,颇欲遣质。周公瑾乃云可遣使四方,以阻王师挟胜而进,若不能时,再遣质不迟……”
是勋听了这话,忍不住就一皱眉头:“据卿所言,四方遣使乃周瑜之谋?!”
陆议点一点头,但随即他也想到了什么似的,猛然瞪大了双眼。是勋不禁冷笑道:“此真好计也——可请陈子正前来商议。”
陈端还没有睡下——他还等着陆议跟是勋交涉完毕以后,回来向自己汇报工作呢——所以一请就到。是勋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适才据伯言所言,四方遣使,以阻王师东征者,乃周瑜之谋耶?”
陈端点点头,脸上瞧不出一点儿表情来。是勋心说不会吧,这你都想不明白?你枉为孙策的谋主啊——“卿等北上之际,或权已遣瑜兵犯王师矣!”孙权肯定已经被周瑜说动,打算跟朝廷对抗到底啦,你们这些投降派全都让周公瑾给耍啦!
你说怎么会这么巧,孙权派出来四处游说之人——张昭、张纮、秦松、陈端——全都是主张归降朝廷的,而且皆为孙策留下的腹心之臣。其实道理很简单,周瑜故意献计,把这些人全都给暂时轰将出去,然后他就方便单独向孙权施加影响力啦。孙权本来就不大乐意投降,只是害怕打不过曹操,要是被周瑜这知兵之人一煽动,那还不当场暴起,点兵迎敌?
你们这些货还敢自称智谋之士?就这么被周瑜给耍得团团转?!
却见陈端微微苦笑,缓缓说道:“彼等自有定策,吾等尚有何计?若朝廷不往征者,江东亦可保全也。”
看起来陈子正也早就看破了周瑜的算计,问题他毫无对策可应。要说张昭、陈端这些人的立场非常尴尬,一方面他们是孙权的臣子,必须为孙家考虑,另方面又是中原士人,对于汉朝仍然抱有相当大的忠诚心,如今这两个效忠的目标产生了激烈冲突,势难两全,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全力去加以弥合,阻止战争的爆发啦。
这些人跟陆议等吴中大姓不同,并不希望看到孙氏政权覆灭,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劝孙权向朝廷遣送质子,而朝廷则允许孙家久镇江东。原本汉室倾颓,这是一个瞧着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这些人还因自己为朝廷保住了东南一方净土而沾沾自喜呢。可是谁想到曹操突然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臣服于汉朝很可能同时代表着臣服于曹操,这是谁都不乐意见到的局面——我可以当大公司的董事,但绝不肯当分公司的董事啊!
而且曹操在中原芟夷诸侯,除了一个吕布暂且放到西北去以外,其余割据势力一个不留,该灭的灭,改收的收,可见孙氏想要久镇江东,那可能会变成一场彻底不切实际的幻梦。这些人自量无法与曹操相对抗,所以他们所能做的,也唯有将被吞并的时日尽量延后而已——原本的历史上只有鲁肃、周瑜跟孙权说:你可以在江东当一辈子土皇帝,谁的账都不卖!
所以基于这种考量,当周瑜提出请这些老臣分赴四方,去劝说曹操不要向江东用兵,去尽量消除战争威胁的时候,他们明知道这是调虎离山之计,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成行——因为这和他们的愿望恰恰是合拍的。周瑜此计,直指人心,完全不怕对方不应。
所以陈端说我有什么办法呢?还请是使君你能够劝得丞相止步于荆襄,我们借此功劳,回去就好再劝说孙将军遣送质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东南地区的安泰啊。
是勋闻言,不禁暗中冷笑:尔等想得倒美!(未完待续……)
第五章、天赋上限
在陈端等人看来,江东的实力有限,根本难以抵御曹操的大军,所以即便周瑜反对降顺,一心主战,那战亦等于防也,是不敢主动向对方挑衅的。如今曹操还在南阳,荆州未定,也不会掉头去打江东,那么只要自己能够说动曹家心腹,相帮劝说曹操暂时饶过孙家,便起码可以使得战争爆发的时间尽量拖后。
终究偌大一个荆州,不是一口就能吞得下的,而吞下以后,曹操也需要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灭荆后直接吞扬,很可能消化不良,招致无穷的祸患,以此为说,或许能有一线成功的希望吧。
然而是勋并不这么看。一方面,孙权所受到的最大威胁不是在外,而是在内——面前的陆议就是最好例子——倘若给足他充分的时间,比较稳妥地整合起吴地人心来,那再想撼动就比较困难了。在原本的历史上,陈登为广陵太守,多次上书建议曹操南征孙氏,可惜曹操方有事于北,未及听从,过后还为了抑制徐州的地方势力,把陈元龙给调走了。因此史书记载,其后曹操“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一不小心就让孙权小儿坐大了啊。
另一方面,陈端等人还是小瞧了周瑜的胆气。在原本历史上,曹操兵入荆州,迫降刘琮,狂追刘备,顺便就给孙权送去了一封威吓信,对此,周瑜主张坚决抵抗,跟孙权说你给我五万兵,我就能击败曹军。孙权说五万之数仓促难办。先给你三万行不行?周瑜二话不说——走起~~就跑赤壁去破了曹了。
周瑜如此嚣张。那是真有嚣张的本钱。他根本就是欺负曹操不懂水战,大江之上,只好用荆州降卒来跟他斗。且不说荆州降卒听不听命,有没有二心,哪怕真的上下同欲,那也一直是他周公瑾手下败将啊。
所以汝等竟然认定周瑜不会主动出击,去惹曹操?那他把你们调出吴地去究竟干啥?他会傻傻地等你们拿着还可以接受的投降或者和谈方案回去跟他顶牛吗?
想到这里,是勋不禁悚然而惊。当即二度送客,把陈端和陆议都给轰走了,说天已晚矣,二位的来意我也清楚了,且待我熟思之,咱们明天再谈。完了他就赶紧铺开纸张,提笔蘸墨,给曹操写信,说我建议你先不要去招惹江东,以免两线作战。但也千万千万,要防备孙家主动插手。顺便也附加上陈端来访和陆议来说之事。没下结论,请曹操自己揣度。
写完了信,即命部曲乘船往赴登州,然后快马去送给南阳的曹操——千里迢迢的,能不能赶得上趟,那也只有听天由命啦。
是勋是一贯晚睡晚起的,这个时候对于这年月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应当沉入梦乡了,他却仍然不肯睡——即便睡也睡不着。于是摊开地图,仔细研究长江中游的地理和局势,对照记忆中原本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开始了长时间的思索。
因为历史已经改变了,所以即便这个时候曹操就跟孙权对上,局势和情况也有了绝大的不同,其中有利亦有弊也。
首先说利,利之有二。第一是曹家的势力比原本历史上更为壮大,而相对的,江东孙氏则更为小弱——终究庐江郡是掌控在曹家而非孙家手里,可以说这个时候孙家在江北没有尺寸之地。而且太史慈、鲁肃在九江、庐江已经做了长期的准备,假象敌就是江东,陈登也还并没有从广陵被调走,再加上曹军主力,东吴可能会同时遭受来自三个方向的打击。
第二是人才问题,鲁肃、诸葛瑾都被自己拐走了,刘备入了蜀,诸葛亮被自己收为弟子,使得故荆、扬两州的抗战派力量极大削弱。要知道,原本历史上若无鲁肃和诸葛亮,孙、刘联盟是很难成立的——周瑜虽然也是坚定的抗曹派,对这个联盟却兴趣缺缺。
可是弊端也同样有两个。其一,曹操所带兵力不足,只有十三万而已,比起原本历史上肯定要少。赤壁之战曹军总共有多少呢?史无确载,曹操自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当然是吹牛不上税啦,可即便打个对折也有四十万,再打对折是二十万,折上折也有十万——以二十万左右的可能性最高。问题刘琮是未战即降啊,荆州数万人马全都落在了曹操手中,今天可就未必有此好运了。
就理论上而言,刘表绝不会轻言投降,曹、刘之间必有一场恶战,恶战之后各能剩下多少,那谁都说不准啦。
其二,因为自己小蝴蝶翅膀的煽动,曹操这些年比原本历史上更要顺风顺水,很可能滋长骄傲的心态,兼之贾文和又初入其幕,还未能受到足够的信任。在原本历史上,贾诩曾在赤壁之战前劝曹操说:“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意思要先稳固荆州,然后才谈得上收拾东吴,而且说不定大势所趋,不用收拾对方就服了。可惜曹操听不进去,遂有赤壁之败。而在这条时间线上,要是荆州之战打顺利了,曹操肯定更加一意孤行啦。
是勋的心里很矛盾,基于陆议所透露的信息,他希望与孙家之战早开为好,趁着江东人心不稳,士皆欲降的机会,一举将其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