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来了?你不是那种泥古不化的人啊。
是勋摇头道:“吾尝语于丞相,今之荐人,多不合式,当复国初举荐连坐之法也。况吾今任丞相司直,即负荐举、监察之责,若不能自律,又如何律人耶?”别人也就算了,我的职权范围就是向朝廷、相府举荐人才,并且审核各地选拔上来的官员,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比别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才成。
论起口舌之辩,是勋甩曹昂三条街去,曹昂实在说不过他,只好揪住一个漏洞不放:“吴质之案未审,其罪未定,姑婿何得而自责也?”你硬想凑上去跟吴质连坐,那也得等到案子审结之后再说吧。
是勋苦笑着反问道:“校事之罪人,安有得全身而出者乎?”这要是正经朝廷官署审理此案,我也就不着急待罪了,可如今吴质是落到校事手里去了啊,校事抓的案子,不管是不是冤枉,你听说过有宽纵的吗?
曹昂闻言愕然。是勋趁机帮曹大公子往深里一层分析:“吴季重之罪,传言为暗输盐、铁入胡中也。其自畿内而调广衍,为某之荐,为其能任事也,并语其互市之利;与之市易者,为鲜卑拓拔部,吾假子是魏所在。校事素广勾连以为能,兴大狱以为功,异日必拷掠季重,使攀诬我,则我难以自辩,不如先请罪也——苟求生活,不亦鄙乎!”
那票特务最喜欢屈打成招,外带四处攀诬啦,好不容易逮着这么个机会,你说他们能放过我吗?终究是我推荐的吴质出任广衍县长,还写信给他出主意,靠与胡人互市,可以收获财源,建设地方,再加上他互市的目标又是我干儿子所在的拓拔部,这要说是我教唆他给胡人输送盐、铁的,肯定很多人信啊——你爹说不定也就信了。与其到那时候把我逮捕法办,要去面对校事。受他们的折辱,还不如先做出请罪的态度来,希望可以免罪呢!
是勋最后所说“苟求生活。不亦鄙乎”,此言出于前汉名臣萧望之。当年萧望之为权阉石显所谮,元帝使执金吾围其府邸,他乃仰天长叹道:“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干脆服毒自杀了。
是勋那意思,我如今的心境跟萧望之很相象,身为朝廷重臣、你曹家的姻亲。又为郑门嫡传、素有贤声,这要是被下了狱,那一世之名就毁啦,我才不干呢!所以提前做出认罪的态度来。希望曹操能够从轻发落。别让我去面对校事,要是万一还逃不过牢狱之灾,我也死了算了吧!
这可真把曹昂吓得不轻,连声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是勋心说你也就这点儿出息,这要是换了曹操,肯定不会象你那么起急——我是怕死的,这点儿曹操很清楚——即便换了历史上的曹操正牌继承人曹丕。也肯定不是这种手足无措的熊样。
曹昂是老实人,正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直接就掉是勋预设的陷阱里了。
曹昂最后只好说:“杨孔渠实审此案,其亦姑婿所荐也,料不会随口攀诬……”
是勋摇头苦笑道:“我知孔渠,过于子修也……”杨沛是什么玩意儿了?那就是汉末第一流的酷吏,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有没有担任过刺奸令史,但在这条时间线上,必须说曹操用这个人当特务头子,还是挺有眼光的。
史书上对于曹家的刺奸令史,留下来两个名字,一是温恢,二是高柔。为什么就这俩留下名字来了呢?因为他们与众不同,仍然以士大夫的心态审案,而根本找不准特务的心态。根据记载,孙礼曾为报答救母之恩,私放犯罪的友人马台,然后前去向刺奸温恢自首,温恢审问清楚案情后,认为孙礼此乃义举,于是上奏曹操,赦免其罪。至于高柔,曹操让他当刺奸就是想让他得罪人,从而找机会收拾他的(因为他是高幹的族弟),但是高柔执法公平,处置允当,终于使曹操对他刮目相看。
吴质的案子要是犯在温恢、高柔手上,那是肯定不会牵扯到自己的——不过如此一来,关靖也不会预设此计——可是犯到杨沛手上就难说了。所谓“酷吏”,有多方面的含义,一是不避权贵,二是执法如山——这是好的一面;三是用刑唯恐不严,杀人唯恐不胜,四是喜欢把小案子办成大案子——这是彻底的反面。杨沛就是这种酷吏,他巴不得利用某个案子牵扯出什么权贵来,一棒子打死,好彰显自家的威风呢。
当然啦,杨沛并不属于彻底无下限的那种类型,否则的话,是勋当年也不会发掘他、举荐他,有八九成的可能,杨沛不会把案子扯到是勋身上来。然而——
是勋继续对曹昂说:“即杨孔渠不勾连于勋,亦不肯轻纵吴季重也。则季重因某之荐而得罪,某又于心何忍?乃欲与之共罪,或丞相看某面上,可留季重一命——人死而难复生,季重可大用者,安忍见其死乎?!”
杨沛未必会牵连我,但他九成九不会放过吴质——左右不过一个小小的县长,杀了就杀了,校事杀的这类官吏还少吗?赵达把人逮来了,杨沛转眼宣布无罪给放了,他以后还想不想在特务群里混啦?你听说过这种事儿吗?特务们办成的案子,你敢保证就全无冤屈?可是哪有翻案的先例啊?!
这话,是勋不敢跟曹操说,但是敢跟曹昂说,因为曹昂不但老实,而且心肠还软,与乃父大为不同。曹昂就其本意,也是颇为反感特务政治的。
于是被是勋牵着鼻子这么兜了一大圈,曹昂是彻底蒙了,只好说我回去把姑婿的话转告给大人……是勋说别介,我的话你可不能照原样复述,那样反而会惹得丞相不高兴。你光说我害怕受牵连,又不忍心见吴质去死,所以做出待罪的态度,希望丞相可以网开一面就成。
曹昂一边答应,一边站起身来要走,可是才刚迈步,却又停下了。终究曹子修虽然老实,但是不傻,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转过身低声问是勋:“姑婿既已思虑周全,料有解决之道——须小侄如何相助,可直言不讳也。”要我帮忙做些什么,你明说了吧。
是勋点点头,说既然你有这份心,那不妨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为政之权
曹昂返回相府,跟曹操禀报,说姑婿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身穿素衣,席藁待罪。曹操听了就撇嘴:“彼又欲何为乎?”他耍这种花样,是又想出什么妖蛾子了?
估计是勋要是当面听见曹操这么说,能给气晕过去——合着我在你心目中就是一喜欢耍宝的弄臣么?
曹昂倒是毕恭毕敬地回复道:“姑婿言于孩儿,云荐吴质为广衍长,并教其与胡人互市者,乃姑婿也,及所市之部,亦姑婿假子所在,故恐受其牵累。云若异日为校事所拘,则一世清名付于流水,何异于死?因而先席藁待罪,以求大人宽宥。”
曹操继续撇嘴:“此非真意也。校事跋扈,吾所知也,然是宏辅为某心腹,又兼妹婿,谁敢妄动?”我当然知道自己那些特务有点儿嚣张跋扈,不知道天高地厚,可再怎么混,也不敢去碰是勋啊——养狗是为了看门儿咬外人的,不是让他朝自家人狂吠的。是宏辅不可能不清楚这点啊。
其实曹操这就想得有点儿左了,他是没能瞧见后世之事。话说玩特务政治的,曹操绝非汉末三国时代头一号,有一个小子比他搞得更过火,那便是江东的吴大帝孙权孙仲谋。东吴曾有一个著名的特务名叫吕壹,深受孙权宠信,那家伙嚣张到什么程度?他曾经想要诬陷丞相顾雍,幸亏黄门侍郎谢厷巧言说,若顾雍下台,继为相位的只可能是你大仇家潘濬啊,吕壹才始罢手。后来吕壹查案查到了孙权的女婿朱据头上。吓得朱据“藉草待罪”。要不是典军吏刘助发现了真相。说不定朱据就被孙权给定了罪了。
都说“疏不间亲”,然而就吕壹和朱据对比,谁才算是孙仲谋的亲?
朱据案戏剧性地翻了过来,群臣趁机一起炮轰吕壹,揭发出他很多不法情事来,孙权这才恍然大悟道:“朱据见枉,况吏民乎?”把吕壹给处死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养狗为咬外人,可当你一回回把那条狗不拴链子撒出去。狗胆子越来越大,最终所咬的是外人还是内人,可就说不准啦。孙权那也是个聪明之主,忌刻之主,不在曹操之下,难道他此前就不知道吕壹的种种恶行,自己彻底被蒙在鼓里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他只是需要狗去咬人,所以特意放纵而已。
曹操也是如此啊,他说了“校事跋扈。吾所知也”,既然知道为何不废?因为校事对于他收拾政敌和异己有用。那么即便错咬上几个无辜之人——比方说吴质——也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瞧不见。在这种情况下,是勋怎么能够肯定校事最终不会咬上自己呢?别说他了,就算荀文若也不敢拍胸脯彻底置身事外啊。真要等到那狗咬了不该咬的人再去收链子,不嫌太迟了点儿吗?
当然曹操当局者迷,意识不到这种危险性——他要真意识到了,也就不会搞特务政治了——所以对是勋的担忧丝毫不以为然,认定了是勋一定还有别的意思,只是不肯跟曹昂明说而已。
曹昂听了这话,心里不禁打个突,心说姑婿所料真准。于是便按照是勋的授意,继续对曹操说:“昂亦以为非姑婿真意也……以昂浅见,略有所得,未敢禀明大人。”
曹操听这话不禁来了兴趣,把身体略略前倾,说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咱们父子之亲,就算你猜错了,难道我还能怪你不成吗?
曹昂反问道:“大人可知,姑婿所求者何?”曹操说你别问我,我想听听你的判断。曹昂便道:“昔叔父(曹德)在时,曾与儿云,道姑婿所求者,名也,为此而崇古文、刻经立石,做诗赋、传扬一时……”
曹操点头,说没错,他竟然还专门写篇文章,把所有参与建安石经校定、抄写的人名全都附在碑上了,自古而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