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笔帐是勋当然是算过的:“于许下购置田地建坊,彼处地贵,计三亩须三万钱。”曹德点头应允,是勋大喜,转过头就飞速地把曹德的辞官上奏跟两人合伙儿开作坊的契约,全都给写得了。
翌日曹嵩落葬,同时徐晃也带着共都的尸体回来了,跟曹操请罪,没能拿住活的。曹操当即就在老爹坟前碎磔了共都的尸体。是勋又在谯县呆了一天,就跟着诸曹、夏侯,一起返回许都。然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三月底,曹德的三万钱从鄄城运了过来,是勋当即命韦诞、戚喜前去城外买田,花两万九千钱,购得了两亩半水田——没办法,地价又涨了。随即便购料派工,盖起了一家规模约为在戏亭时两倍的造纸作坊。
其实作坊并不难盖,比造家居要省事儿多了,不几日便即竣工,同时是勋也从自家庄上挑了一些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少年人,加上韦诞也推荐了几个,凑足四十人之数。他召来李才哥,命其即刻开工造纸。李才哥禀报道:“须先择吉日,才好运作,免犯太岁。”是勋心说竟然连这新兴产业都已经有自己一套莫名其妙的规矩啦,破除迷信真是任重而道远啊……罢了,为了工人们的积极性,没必要非跟他们拧着干——“则月可造纸几何?”
李才哥说:“半为新手,数月间难以全产,可制各类麻纸四百斤,楮纸暂无原料。”是勋说我只要求你们月产麻纸三百斤,只造上品和少量下品,中品就别造了,空余出来的时间,你们要开动脑筋,试造出颜色更洁白、质地更柔软、纤维更细腻的极品麻纸来——“吾若满意时,赐汝等三千钱!”
这年月斗米不到百钱,百石官月折俸不过一千六百钱,李才哥他们除了吃主家的、穿主家的、住主家的以外,每人每月也就拿一、二十钱的额外工资,这要是有三千钱的赏赐,每人起码五十钱啊,他作为工头儿,更是能够直接截留千钱以上。掐指一算,大喜过望,急忙磕头道:“必不负主人所托!”
是勋轻轻叹了口气,心说我每月收入不到二万钱,家中日常花费就占了七、八成,如今再加上造油、造纸两个作坊,那钱是哗哗地往外流,瞧着账本儿就让人心痛啊……希望你们能够赶紧研究出质量更好的纸张来吧,毋失我望。
而且,得赶紧推销自家的产品才是!(未完待续。。)
ps: 一会儿要去接孩子,所以这章提前更出。顺便求票票,感谢初晨之子2007、masado、无赖缭乱、mousex、林路、sikuli、无影龙闪、开往天堂的班车、深闺神鬼、hesitate等读者给的月票,请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十二章、客座教授
是勋仔细地计算了一下,每月接近三百斤上品麻纸,自用十斤,给韦诞十斤——他出了一定人力啦,自然不好再问他要钱——剩下二百八十斤,靠推销给散户是不成的,咱得找大头儿……嗯,咱得卖给公家!
于是数日后,他就抱着两斤新制成的上品麻纸,以及一块韦诞自制墨,匆匆来到尚书台——据曹操说,荀文若可是用过纸的啊。果然荀彧见了新纸,异常欣喜,等问清楚乃是是勋自家造的,立刻开口:“月供余三斤可也。”是勋心说你真小家子气——“台中公文,何不以纸代竹,轻便之甚也。”
荀彧略略沉吟,随即又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放下笔来,微微叹息道:“纸为佳物,可惜……不便删削。”在竹子、木头上写错了,随时可以拿小刀给刮掉,在纸上要是写错了,那就只有涂墨圈啦——这年月又没有修改液。是勋胸有成竹地提醒他:“朝廷公文,谁允你随便删削?”已经定稿了的公文,不能删削更好,省得有人趁机造假。
荀彧双眼骤然一亮,急忙拱手:“宏辅所言是也。既如此,可月供台中三十斤,且先试用。”是勋不禁大失所望,心说你荀令君俭朴惯了,也太抠缩了吧?竟然连公费都那么舍不得花……
他知道荀彧若拿定了主意,那是说不服的,只好悻悻而退,下来再想,还有哪家衙门可以去推销——原本以为光尚书台一家就能吃下我所有存货呢。回到府中,韦诞过来禀报:“校定《尚书》已毕。天子御准。钟御史欲亲自抄写。”是勋听了。不禁眼前一亮——对了,还有兰台!
他知道最近韦诞跟钟繇两个因为书法而惺惺相惜,走得挺近乎,干脆就把往御史台推销纸张的事儿交给韦仲将了。数日后,韦诞来报,说钟繇已经答应每月公费购纸八十斤,私人购纸十五斤。是勋心说你瞧瞧,钟元常比荀文若胃口大多啦——虽然还不到我的期望值……
唉。新产品要想开拓市场,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啊。
还剩下一百五十斤纸,怎么办?往哪儿销?
话说找荀彧,找钟繇,那一半儿是靠着交情,别家衙门的主官他都不够熟——孔融也已经被免去了少府之职,转为太中大夫——直接上门推销,有失他中二千石的身份,终究汉代也是个轻商社会啊。派门客出马吧,对方又未必肯搭理。怎么办呢?还能找谁?
想来想去。突然又被他想到一个地方,不禁抚掌而笑。倒把进屋来催老公去用膳的曹淼给吓了一大跳。
四月望日,是勋休沐之期,应邀前往太学宣讲。
此时的许昌太学之中,已经聚集起了太学生四千人,置五经博士十七人,额外的管理人员八人,较之灵帝时雒阳太学三万之数,差距仍然很大。但考虑到成学不过一年的时间,而且天下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地、人口还不在朝廷控制之下,各路诸侯往往有意或无意地阻挠士人子弟赴京就学(比方说刘表),这成果就已经相当喜人啦。
新修的许都城模仿旧都雒阳,只是具体而微罢了。原雒阳太学是在南城东侧的开阳门外,如今许昌太学,则在西城南侧的秏门之外。是勋一大早便穿戴整齐了,乘车前往,先跑石经那边儿瞧了一眼,为不能收门票而暗中唏嘘惋惜,然后才转向正门。
博士祭酒,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大学校长许慈亲自到门口来迎接。秩禄虽有高下(博士祭酒秩六百石),但二人份属同门,所以是勋谦恭一点儿,平礼相见了。当跟着许慈迈进太学大门的时候,他就不禁感叹啊:这搁前一世,我就算是大学客座教授了吧……天可怜见的,其实我连研究生都没能考上,因为研究生英语要过六级……
太学里博士少、学生多,根本教不过来——要知道西汉昭帝的时候,博士十人,博士弟子(太学生)只有五十人,那简直就不是大学啊,是小型研究生院啊——不但鼓励自习,就算授课也全是大课。可是老自习也不成啊,要自习我就在家自习了,干嘛要巴巴地跑过来让你公家赚食宿费呢?所以也经常会聘请一些官员和名家临时宣讲。
许慈把是勋让进了一座教室当中——说是教室,其实是轩,一面有墙,三面通风。有墙的那一面铺着两方竹席,摆着一张几案,那是是勋和监课的许慈坐的,此外屋中还设有草席四十张,可并坐学生百二十人。当然大课不会光这些学生,是勋打眼一瞧,轩外面还密密麻麻地坐了不下三、四百人呢,当然啦,那得自己准备草席,他就瞧见有俩晚来的,草席还夹在腋下,没找到合适的地方铺呢。
看到先生进来,学生们全都起身恭立,随即长揖行礼。是勋还了礼,跟许慈二人并排坐下,诸葛瑾巴巴地跑上来,给奉上水杯。
今天是勋上这堂课,诸葛瑾算是助手,得帮忙维持课堂秩序、端茶递水、收拾教案什么的,要是天气热,说不定还得帮忙老师打扇。为什么挑上了诸葛瑾呢?因为太学的食宿不是免费的,象司马孚那种大家子弟当然花费得起,诸葛瑾之流就捉襟见肘啦,所以得在课余时间打零工,一般情况下是依附一名官员,充其门客或者文书,诸葛瑾这几个月来就一直在是家帮忙呢。
是勋坐在课堂上,就不禁有些小得意——话说许慈等人请他来开讲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是勋本人倒是也想着借用太学这个平台,一则宣扬自己的新学说,二则收点儿门人弟子,只是一直犯懒,能拖就拖。这回造纸作坊起来以后。许慈又来相请。是勋终于答应了。因为他想到太学是个推销纸张的好地方啊。你想想,即便每个学生一天用一张纸,四千学生就是小八十斤哪!
所以在环视众人,等大家都坐好了,嘈杂声逐渐止息下来以后,是勋第一个动作就是从怀里掏出个本子来,“啪”的一声拍在案上。
有些学生就奇怪啊,这是啥咧?话说这年月用纸的人虽然不多。但不知道的纸的士人是寥寥无几啊,只是一点,大家伙儿都是跟用木牍似的,一张算一张,从来就没想过把纸张钉起来做成书本儿。当下都不禁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只有诸葛瑾抚须微笑——这玩意儿他见过啊,他知道是啥咧。
是勋在打算通过太学推销纸张以后,就开始研究书本儿的做法。首先,他在经、传当中挑选了文字最简短的《孝经》——统共不到两千字——让门客抄写。抄写前。他先把整张纸从中间折叠起来,然后总共抄了一十六张纸。就跟后世线装书似的,以细麻绳编钉。只是有一点,他手头可没有足够厚的纸来做封面,想来想去,罢了,就暂且用两张普通的空白纸张当封面吧。
随即许慈上门相请,是勋就说了,我讲《孝经》吧。转过头,就把《孝经》通读一遍,在原计划中空下的很宽的行距当中,写下教案。这天要来讲课,诸葛瑾一早就跑来府上,打算给先生扛资料的——一般情况下,起码得一两卷竹简啊——可是是勋只是把本子往怀里一揣,省了大家伙儿的事儿了。
诸葛瑾当场就夸赞:“侍中巧思,真便用也。”他这真不是在拍马屁,确实是由衷的感发。
这回就当着好几百学生的面,是勋把这开天辟地第一本儿书给拍了出来,然后非常熟练地翻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