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963章

暗黑大宋-第963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条是得到所有士大夫认可的,不过问题是这个人,这个民,是什么样的民与人!或者说,贫困的百姓是不是人,或民。陛下,诸公,在这个问题上,我与许多士大夫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对于这些贫困百姓,我一直称呼平民,平等的平,或者贫民,贫困的贫。但许多人的称喟则是小民,竖民。”

“我不说这种称喟对不对,但我想说的一件事则是,之所以有这些称喟,是因为这些人因为贫困,没有机会读书,接受教育,不识字,不知诗书经义,但这些人是否真的愚昧无知?首先我说的是道德观,即便最贫困地区的‘小民竖民’,实际他们同样有着道德观,憎恶坑蒙拐骗,欺诈勒索,巧取豪夺,同样有着朴素的道德观、是非观、人情世务。”

“再说忠君爱国,朝廷对士大夫的要求仅是公心多一点,私心少一点,将朝廷的利益放在个人家族的利益之上。但在西北,正是一群不识字、不知诗书经义,由小民竖民组成的军队,用他们的生命保卫着大宋的安危!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生命,连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荣华富贵!”

“可是朝廷给了这些小民竖民什么?又给了士大夫什么!”

其实那一个国家都不会真正做到团结一致,不要提中国人喜欢内斗,看到美帝两党之争吧。为什么有这个一土盖天,同样是内斗之故。

不过现在是宋朝能否中兴的最最关健时刻,能不能搞出这个一土盖天?

也就是这些拿着前所未有薪酬的高官士大夫与权贵们,还不如一群连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百姓与大兵哥!

“祖宗承认精英治国的理念,我也承认精英治国的理念,但无论祖宗,或者是陛下,或者是我,在认可精英治国的同时,还是希望大家公心多一点,以国为重,尽量给普通贫困百姓更多的生机,所以说齐人,这样国家才能长久,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享受一个稳定富裕强大王朝的荣光。”

“然而自仁宗末年,已经变了味道……”

“世间有一个最最高贵的职业,他们叫摆渡人,孟子用他的养浩然之气为世人摆渡,齐太史三兄弟用他们的史笔为世人摆渡,苏武用他的符节为世人摆渡,张巡用他的牙齿为世人摆渡,颜真卿用他的舌头为世人摆渡,诸葛亮用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世人摆渡,范文正用他的先天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世人摆渡,恩师用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世人摆渡。”

“这种气节才是中国的脊梁,何谓脊梁,一是这种浩然的正气,二是凡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正是这种自尊自强的精神,才使得汉人在游牧民族一次次入侵之后,依然还能站起来的原因。然而我发现,自仁宗后,这种气节,这种精神,在我朝已经开始全部丢弃了。”

“当然,想做这种摆渡人真的很难很难,诸公,你们都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我也没有。不过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做一堆牛粪。”

“啊,”大伙一起傻掉了。

“我是一个山沟里出来的野孩子,与诸公相比,确实缺少了一份温润。”

君子温润,温润如玉。

不过温润过头了,那则是另一个词,阴柔!

但王巨不想多说了,继续道:“因此我有时候脾气很不好,倔强。所以那种摆渡人,我是做不来的,但不介意做一堆牛粪,一堆让大宋这株花卉开出艳丽花朵的牛粪!”

原来如此……几个大佬不知说啥好了。

“对于世人的评价,我也不会太在意,但不管怎样,在这时候,望诸公支持我,陛下能否成为超越汉宣帝的中兴明君,大宋能否中兴,就在这下面一年来时间了。”

王巨说完,站起来鞠了一躬。

这个一土盖天传出来,有两种做措施,一种就是鱼死网破。

还有一种就是冷处理,但要冷处理,不仅赵顼主动地压着,还要这几个宰相配合着。不然,王巨就是想低头,事儿也闹不清了。

…………

做为一个官员,多是说一套做一套的。

往往一个领导在上面开会,说反腐倡廉呢,但不知道门口正站在******的人,准备等他说完上台去抓捕他……

宋朝也差不多,只是形式不一样罢了,比如说爱民如子,有多少官员真正做到爱民如子呢?

范纯仁可不相信王巨就这样轻轻地放下去。

不但范纯仁,许多大臣也不会相信王巨就这样放过去了。

随后王巨动态似乎也是如此。

第二天王巨给蔡确拜了年。

准确的说,赵顼一朝首相不能包括王巨。可能后人多对宋朝官制很糊涂,其实只要知道了,也不难以甄别。

比如差官制,职官是拿工资的,阶官是名誉官职,论资排辈的,差官才是实权官。

比如宰相,西府宰相只有处理军务的权利,对政务只有提议权,相反东府宰相不仅有处理政务的权利,多少还有一些过问军务的权利。

东府宰相又分为平章事与参知政事两个级别,参知政事无疑是副相了,不过平章事还有一些区别,这个区别也容易甄别,加平章事后面缀集贤殿大学士与昭文馆大学士的只能称为宰相,而不能称为首相,只有缀上监修国史的才是真正的首相,所以这个监修国史并不是真的监修国史,只是一个区别的荣称。后来改制了,则是中书令为首相,在史上则是中书侍郎左仆射为首相,右仆射为次相。

因此赵顼朝的首相只有韩琦、曾公亮、韩绛、王安石、吴允、王珪、蔡确七人。

不过也要看,就象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时,东府上面还有章得象与晏殊,不过因为庆历新政,实际上政务大权并不在晏章二人手中,而是在范仲淹手中。同理,曾公亮与韩绛为首相时,因为王安石变法,他们手中的实权并不比王安石多。

这个性质一直延伸到了王巨,虽然王巨二次进入东府,没有担任首相,上面要么有老王,要么有蔡确,不过实权最多的还是王巨,特别老王死了后首相落到蔡确之手时。

就是现在,王巨在朝堂上或多或少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要怎么看了,如果蔡确心胸狭隘,弄不好两人就会反目成仇,不过王巨一直做得不错,第一蔡确这个首相确实等于是王巨让给他的,第二王巨一直没有与蔡确争过,加上两人在政务上冲突不多,故总体而言,蔡确与王巨关系还是不错的。

这时候,王巨拜访蔡确想要做什么?

随后不久,连元宵节都没有过,王巨就离开了京城。

现在西北还是天寒地冻之时呢,王巨根本不用这么急。因此这更让某些人忧心仲仲,他们倒不是担心王巨学习安禄山,在宋朝想做一个权臣是可以的,但想做安禄山是很难很难。之所以担心,乃是王巨一旦去了前线,更容易弄出些风波来。

不过担心者,或者担忧者,只是极少数知道内幕的人了。

京城里议论最多的还是宫宴上发生的事,王巨在宴会上莫明其妙的举动,以及朝廷同意与西夏议和。

前面的倒无所谓了,权当王巨发了一回神经。

主要的还是后面,朝廷在这个大好局面下,为什么要与西夏议和。

缺钱吗?

可能会缺一点吧,如果不是高级官员,不知道王巨接下来的庞大移民计划以及修彻一道长城,甚至会认为朝廷的库存完全能应付接下来的平夏战争。

缺将帅吗?别逗了。

缺武器吗?更不要提了。

或者说缺少后勤,那也不对,这几年不知运了多少后勤去了西北。

其实再迟一点,后勤则会让许多人怀疑,不过现在嘛,天气还是很冷的,大多数运输都停了下来。

因此许多官员真以为朝廷与西夏议和了。

这让许多官员与百姓感到不解。

其实宋朝去年年底就暴露了“野心”,无他,因为从年去年底就颁发了诏令,自今年起更改年号,号为“朔正”。

如果不更改年号,今年则是元丰十一年,这个无所谓,不一定非得过了十年就一定要更改年号,就象唐太宗,为君王二十三年,只用了一个年号,永贞。

有的君王则喜欢更改年号,比如宋仁宗用了九个年号,有的不喜欢更改年号,比如唐太宗只用了一个年号,唐玄宗只用了两个年号,不喜欢更改年号的皇帝未必是好皇帝,喜欢更改年号的皇帝也未必是坏皇帝,这只是个人爱好罢了。

赵顼一朝原先只用了两个年号,熙宁,元丰,现在用了正朔,只不过三个年号,实际也不算多,就连宋太祖还用了三个年号呢。

但是年号有两个注意事项,第一个不能与前朝年号重叠。

这里有一个故事,据说赵普读书读得少,赵匡胤有次召集大臣议改年号,改元乾德,乾为极阳之卦,人君之卦,人君有德,赵普连连说好。一旁的卢多逊脸上掠过一丝阴笑,数年之后,宋朝灭掉后蜀,后蜀皇宫里一些物品送到皇宫,赵匡胤无意中发现了有乾德字样,大惊,立召集大臣询问。卢多逊立即上前说,此乃伪蜀曾用年号。赵匡胤立即派人查典阅典籍,果然如此。于是一怒之下,拿起毛笔在赵普脸上打了一个叉。赵普脸色黯然地离开朝堂,子让他洗脸,赵普拒绝。第二天上朝,赵匡胤看到赵普脸上墨迹还在,询问,赵普说,臣犯下大错,无陛下口谕,不敢洗脸。赵匡胤哈哈一乐,此事就了结了。但从此以后,赵普与卢多逊就结下了仇恨。

这个故事不可信,因为卢多逊那时还是一个地方官员呢,直到开宝时才担任翰林学士,进入到高层行例,如何在乾德年间就有资格参议年号?

因此又有了另一个版本,赵匡胤用了乾德年号,大家一起未注意。直到灭蜀后,后蜀有宫女被送入后宫,一天赵匡胤观赏此宫女的镜匣,发现铜镜背面有乾德四年铸五个字样,大为吃惊(因为那时才是乾德三年)。于是召重臣询问,赵普等宰相答不上来,赵匡胤又召集诸学士,学士陶谷、窦仪就说道,此镜一定乃是前蜀物事,前蜀王衍曾用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