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84章

暗黑大宋-第84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也守大孝吧。

可守完孝呢?这个一万贯捐献就让他心动了,于是写了一篇古散文,先说竹纸如何地好,然后说到延州几名商户与自己交谈,在自己感劝下,又承诺一年捐献一万贯竹纸给贫困州县学子,这是教化大功。

朱李赵几家无所谓啦,那怕文彦博说他是如来佛祖,那又如何,只要写了,就扬名了,并且也是一道无形的保护伞。再加上高士清加入,那么竹纸也就安全了。

这篇文章写得还可以。

但下面的诗赋让苏东坡头痛了。

一个是他的弟弟苏辙,他父亲苏洵在京城修《礼书》,自己差为凤翔府签判,弟弟虽被任命为大名推官,可拒授了官职,留在京城照顾老父亲。

延州商户想找他们很容易。

一个是他的好朋友章惇,这两人乃是同榜进士,他去凤翔府任职时,章惇正好担任商州知县,于是热情招待。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些故事,两人同游仙游潭,下临绝壁万仞,只有一个木架桥,章惇请苏东坡过潭在崖壁上题书,苏东坡不敢过,章惇用绳系腰,蹑之上下,神色不动,用漆墨书于石壁,章惇苏轼来游。

苏东坡便说,子厚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东坡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自己的命都不爱惜,能爱惜别人生命吗?

这是那一门道理?

还有福建因为养子女困难,一旦有了二三胎三四胎,父母不得不将子女活活放在水里溺死。章惇就差一点让父母溺死了,被他人救活,后来苏东坡写了一句赠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尤爱水云乡,章惇产生误会。由是两人交恶。

恐怕未必,主要还是政治主张,党争!

但现在两人关系很好,偶尔还有书信住来。

因此苏东坡看着诗赋傻眼了,三弟,子厚,这就是你们写的诗赋?

立即写信给两人,你们行不行啦,不行我来替你们代笔吧。

章惇还未得到消息呢,可是苏辙在京城郁闷了,但他人在京城服侍老苏,又没办法去延州。

于是思来想去,想到了延州的举子,好不容易打听到延州学子住在大盛客栈,便带着一轴竹纸来到大盛客栈,找到王巨他们。

王巨很客气,给他沏茶倒水。

“王小郎,不必了,某问你,这个竹纸是你们延州那一家商户生产的?”

王巨先是有些小激动。

章惇是谁,可能后人还真没多少人知道,实际章猛人在北宋的影响不亚于韩琦。但问三苏是谁,能有多少人不知道?

小苏啊,就活生生站在眼前了。

然而苏辙这一问让王巨多少有些气苦。

就算是交差事吧,那也要问一问情况吧,自己几家付出的可是五十金,换成钱币那是一千贯!

大苏在凤翔府如果不贪不污,没有灰色收灰,他的各项薪酬与福利加在一起,恐怕一年还没有一千贯,就不要说小苏了。

但小苏不可小视,那可是未来宋朝的御史中丞,门下侍郎!

于是王巨尽量保持着尊敬的语气说道:“苏推官,这个竹纸我都知道一部分,它还或多或少与我有些关系……不过它的契股乃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名蒙城高家子弟,他一人就占据了里面四分之一的契股,其他最多的不过百分之九,也就是延州的十名商户。不知道你要找那一家?”

王巨那个与我有些关系小苏未注意,但注意了蒙城高家。

于是语气软了下来说:“立即将那些竹纸收回。”

这就是宋朝的防盗版。

宋朝印刷业发达了,盗版也严重了,因此在治平以前国家规订,犹禁擅镌,必须申请国子监。私人想刻书,必须报国子监允许,否则就是违法的。这倒不是为了**,就是为了防盗版。“原创”在国子监备了案,盗版便不敢雕刻了。

然而不管用,特别是沾到书,它是传播文化的,所以窍书不为偷书也,就不要说印刷了。至少张载与王巨合著的《横渠对录》,张载就没有报国子监。

大家一起来盗吧,盗得越多,我的书卖得越多,看的人也更多,那么就能传扬儒学了。你们亏本了老夫不管,赚了钱老夫也不想贪……

连张先生都抱着这种想法,哪里能管好。

因此有书坊在后面印上一段说明,敢有翻刻,必究。

究谁去啊?

南宋学者祝穆写了《方舆胜览》,然后又作了序,我为了编这本书,又刻板与印刷,可是花了许多时间与银子的,就怕贪钱的人盗版,弄得我血本无归。现在好了,我在官府挂上号了,谁敢盗版,“追人毁版”。

但根本不管用,最后祝大先生在家差一点活活气死了。

不过按照规矩,不经小苏同意,几家私自将小苏的赋刻在竹纸上,传扬天下,也是“违法行为”。

第一〇八章姐

“苏推官可替人写过神道碑(墓志铭)?”

“写啊,那又如何?”

“不知道别人会给你多少代笔费?而且写神道碑是不是更困难?”这就是一个问题,杨亿在制书里评价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于是宋真宗立即将寇准提为首辅,不过额外给百金。

金银价比在宋朝很高的,起初一两银子仅相当于五百文钱,后来因为大量流失到外国,包括向辽夏的岁币,于是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四千文。

金价也是如此,起初是一两黄金相当于六七千文,后来涨到了一万文,现在正向两万文大关迈进。

杨亿那个润笔费不过如此,别人又能给小苏多少润笔费,有一个几十贯钱那就不错了。

但写墓志铭得考证其人一生得失,生平籍贯履历,还要写出风采,做出一个公平的评价,很难写的。

“那都是我尊敬的人,或者亲朋好友。”

“就算如此,那几户人派管事找上你,相信也说了一些竹纸的事,纸你也看到了,它的造价比较便宜,可能会使纸张价格下降一半。那会让多少士子用起纸,读起书?”

“竹纸研发,前前后后花了几万贯,但将它销出去又是一回事,因此我在延州便想请几人写些文章诗赋赞美之,以便使大家知道它,迅速造福士子。庆历五大名臣,范公与庞公故世,韩公与富公在两府为相,不便相请,便请了文公润笔。但不能只有文公一人的文章,我又苦思冥想,恰好听到你与章知县的名声,让他们相请于你。”

“苏推官,你家以前是二等户吧。”

这是王巨的推测了,老苏青年时代游山玩水,想来苏家情况还是不错的。但后来苏母将大苏带到城中县学读书,在城中租了一个宅子。

若是没有钱,不敢这么做,但特别有钱,那就不是租房子,而是买下来。

估计多少老苏青年时游山玩水,花了不少钱,家产有下降趋势。因此王巨判断苏家乃是二等户,或者是三等户。

“相信纸贵与书贵对于你们以前的苏家来说,也是一个困惑。我就不讲那五十金,至少这等利于士子的大事,你多少用点心吧。”

“我不知道这五十金算不算能将这篇小赋买下来,我来数数,一二三……三百十七字,真简炼啊,五十金能于黑市上兑换一千贯,一字三贯,好心黑的润笔费……”

王巨还没说完呢,小苏就被他臊走了。

“好。”张得胜几人同时喝了一声彩。

“好什么?”姘儿推门进来奇怪地问。

“见过殿……赵娘子,”王巨看到赵念奴乃是便装,于是改了口,这使他又想到了几年前,姘儿与那个惨死的芸儿说了好几次殿。

“赵娘子来得正好,”王巨从屋角抱着一大捆纸。

想要宣传,京城是不能错过的,况且此时来了那么多举子。

因此奚家管事带了许多纸,在京城到处散发。

这些举子莫明其妙,不过反正是不要钱的,便接收了。

王巨扣了一捆下来,准备送给赵念奴与赵顼做礼物。

“干嘛送我纸?”

“它的出现有我的功劳,而且造价便宜,能使纸价下降一半。”

“哦,”赵念奴打开来看。

其他几人都狐疑地看着赵念奴,也许不及王巨送行时的那个未婚妻青春活泼,可是这个少妇却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

这都没关系,天下漂亮或者有气质的女子有很多的,但关健是王巨是怎么认识这个少妇的,看样子还是很熟,没有道理啊,听口音是京城人,并且举止大气,非是那些烟花女子。

于是个个古怪地看着他。

“你们何必这种眼神,赵娘子以前去延州探亲,恰巧与我认识,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孩子。”王巨低声道。

“原来如此啊,”张得胜讪讪道。

王巨无语,心想,我可才不是你这个精虫上脑的家伙。

“刚才你们为什么喝好?”

“是这样的,”王巨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赵念奴已看到上面的那个赋了,不由呵呵一乐。

“你这个捉狎的小家伙,”赵念奴伸出指头,敲了王巨脑门一下。

“好。”姘儿也喝道。

五十金,可是不少钱呢,当初公主殿下赐了一千贯交子,折成金价也不过五十几两。但那是什么恩情,救命的恩情。

其实归根倒底,还是那句话,士农工商,不管什么纸,那怕王巨有逆天的手段,将宣纸产量增加几十倍,成本下降到竹纸的成本(宣纸在宋朝很有名了,只是成本高,产量很小),还是纸,还是工匠。

如果不是看在五十金面子上,小苏能将上门求诗赋的延州秦管事扫地出门。

“他还会来的,”王巨道。

不要说现在宋朝律法不能当成一回事,就是法治了,受了五十金,小苏也没办法阻止了。

赵念奴点点头,她意会了,小苏只有一个办法解决,重新写一篇赋,不然这个竹纸满大宋地发,他名声也就臭掉了。

她笑了笑,又拿出一对玉镯子,色泽温润,洁白似脂:“王郎,这个就是你妹妹吧。”

“恩。”

“小妹,这是姐送给你的礼物。”

二妞迷糊了,俺那来的姐?

“收下吧,”王巨乐了,认这个姐,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即便赵曙朝,对苗贵妃与赵念奴还是不薄的。其他的嫔妃那就悲催了。

但这只是一个随便称呼,怎么认这个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