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692章

暗黑大宋-第692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流动,就会减少主户对佃户的盘剥,若是主户做得太过份,佃农一起逃跑了,还是按照法理逃走的,主户没有百姓替他们耕种了,就会自发地下调田租。

当然,百姓流动,还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这个就非是赵大赵二赵相公三赵能想得到的了。

与皇权无关,请相信一半以上的皇帝还是想百姓好的,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皇位才会平安。不过执行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实际不是从宋朝,光武大帝刘秀时就废除了一些对待奴婢残忍的律法,刘备说出以人为本,李世民说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宋朝说齐人,朱元璋则更严厉,贪官污吏贪了一点点银子,立即砍头,甚至将皮剥下来做县衙的登闻鼓……

但全部不管用,一个朝代开国时往往都是不错的,可越往后,随着精英人士成为受益者,皆会将开国君臣的用意扭曲。

就象这个准许百姓流动。

各个主户最是痛恨不过,朝廷是准许百姓流动,但下面的主户往往用各种手段,将自己名下的佃农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特别是高利贷……

因此想大规模地迁徙百姓,只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特大灾害,如果遇到熙宁七年那样的特大旱灾,不用换人,王巨就可以轻松地迁徙几百万百姓去交趾。

第二个办法,那就是让各个主户自发地将佃农“交”出来,这些佃农不是部曲,然而实际许多主户名下的佃农已经在向部曲转移,就是一些主户对佃农还不错,但他们动援,也胜过了官府的动援。

况且还是遥远的南方,天气酷热,瘴疠横行……但也幸好,郭逵南征死的多是官兵与荆湖南路的军民,荆湖南路不是这次动援迁民的对象,否则想凑足十几万户百姓真的很困难……

吴充说明州停了许多大船,那也是事实,驶向广州、泉州与杭州的船只多数陆续驶到明州集结,这可能会是十几万户百姓,外加大量的粮食与物资,百姓又不能象对待土著人那样,几千人装在一艘船里。所以需要很多船。

但还有许多船只泊在琼州岛。

现在一部分船只又驶回交趾,然后一批批土著人装上了船。

许多管事在细声安慰。

这便是在广南的那批土著人,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教,许多人会说一些宋朝话,也学会了一些耕作纺织技艺,还是很笨很懒散,不过这些人用起来基本没问题了。

于是在割完了稻谷后,陆续装上船,运向北方。

他们将疏散到一些名声不错的主户手中,对于这些主户,王巨还是很欢迎的。他也清楚认识到,不管那个国家那个制度,是不可能解决贫富不均的,只能说如果做得好,能稍稍缓解贫富两者之间巨大的悬差。

而且这一批土著人相对来说,比较温顺,先行打散到东南各州府,也利于下面的换人计划展开……

后面还有许多土著人,人数太庞大了,得分成批,这些人在后面用踏犁大约地将田地耕耘出来,然后继续装上船,运向北方。实际广南西路的基础建设,一个月前基本结束了,能建设的也都建设了,不能建设的手中的人再多,还是不能建设,不仅是生蛮地区,如一些大型的水利,王巨手中钱帛有限,有人力也建设不起来。

实际这两年来,在王巨指挥下,广南修建了几千条道路,几乎所有熟蛮村寨,甚至一部分生蛮村寨,都通了道路,桥梁达到了一万多座,当然,多是小石桥小木桥,灌溉用的大型筒车建造了三千多个,各种大大小小的陂田堰田有一千多处,七百余处水堰,包括十几处特大水堰,开垦出三万余顷新耕地,新建立了六百余处中小型草市,为此用掉价约两百多万贯的火药,并且还是经朝廷准许,将火药放在广南生产的,运硫磺的船只又是自己的,否则仅是火药一项,就会花费四五百万贯。

如果不是战争还未结束,整个广南西路马上就会出现质的飞跃。

燕达问道:“为何不将那个长城拆掉?”

“燕将军,长城那边几乎都是蛮人,生活习惯与中原来的汉人截然不同,也更野蛮,得有一个缓冲时间,让他们彼此了解熟悉,几年后,不用拆,这堵长城在交趾雨季雨水冲刷下,也会自动垮掉的,在它垮掉的过程中,便是两者熟悉融合的过程。”王巨说道。

“少保,不过南方怎么办?”

“看吧,这一战过后,看我们与占城如何交谈了,况且真腊是什么动向,现在我还没有接到消息。”

“少保想对付真腊?”

“那会?”王巨哑然失笑,占城都不大感兴趣了,况且是真腊。

“大地太广阔了,”燕达说道。在王巨努力下,西到波斯湾、红海两岸、马达加斯加岛,天竺中南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包括南海群岛,一直东到大洋洲,甚至包括新西兰群岛,这么广大一片地区的详细地图,都绘制出来了。至于天竺北部与中亚地区,以及地中海两岸,西非南非,以及更遥远的欧洲,因为宋朝海商足迹未踏到那片地区,王巨则无法派人绘制了。

就是这片地区,也超过了史上最小大一统王朝宋朝面积的几十倍。

所以燕达感慨地说了这一句,能占得完吗?

交趾一直是中国领土,收回来就好了……

…………

里州的战斗在继续。

流民太多,以至一些胆小的占城士兵都吓得两腿打颤。

这让战场的壮观度都胜过了后世任何好莱坞大片的特效,不过与这些大片特效相比,这支流民队伍虽然庞大无比,但穿着太破破烂烂了。

战斗了十几天后,占城士兵居然神奇地发现,他们挡住了这庞大流民的一波波进攻。

韦胜叹道:“纪律性还是太差啊。”

姚雄笑了笑说:“韦先生,非是纪律太差,即便李靖来此,也无法将这支流民有效地组织起来。”

但他话顿了顿又说:“当然,如果李靖在此,他能在几个时辰内就将我们这支流民大军击败,那怕我们在流民中夹杂了近两万正规的官兵。”

韦胜也笑了起来,李靖,自古以来出了几个李靖,不要说占城了,就是宋朝也没有谁能达到李靖的高度,那怕是王少保。

“做到这一步,你们做得真不错了,”姚雄又夸道。

“是少保的指示。”

王巨指示什么?就是那个核心,在流民中利用物资、粮食与武器的不同供应,让这群流民迅速形成等阶悬差,也就是后来政治术语中所说的阶级。

得益的这群流民便成了核心,成了受益者,就会自发地维护着流民的秩序与纪律。但语言不同,种族不同,还有那么多老幼妇女,所以休想做得象军队那样秩序井然了。

“果然有免疫力这个说法,”姚雄又说道。

如果是来自北方的宋朝军民,这么多人杂在一起,席卷到现在,早让疟疾弄光了,还是有疟疾,虽然王巨推出许多措施,那只是用在夹在流民中两支宋军身上的,比如药材,比如那个“正气膏”,也就是清凉油,或者是其他,可这些措施岂会放在流民身上使用。不过患上疟疾的流民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患了,立即拖到后方隔绝起来。所以疟疾并没有对这股流民产生致命性的危害。

也就是所做的措施仅是隔绝,这也证明了王巨的说法,南方百姓对疟疾抗疫性比北方百姓的强。

然而没有王巨指示,如果不隔绝,那还是很危险的。

“姚将军,有些交趾流民又在大规模的串通……”韦胜说道。

现在这批流民中,交趾百姓快渐渐占据四成。

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交趾百姓从西面赶过来,陆续地加入进去。

在这批百姓里面,有极个别交趾人看到这种局面,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所以王巨一开始就下令,一不提供武器,二不让他们大规模成团,一旦成团,必须打散。然而这次进攻,又给了这些交趾百姓机会。有的确实是主动请战的,还有的是带着其他想法主动请战的。

他们也确实是在英勇奋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宋人的信任,向他们发放更多的物资与武器。

“无妨,这次攻防战是为了拖住占城人,让他们在这里投入更多的兵力,然而我军不愿意产生不必要的伤亡,只是用流民去攻打,如果没有这些交趾人,战斗力弱了,占城人会怀疑的。反正时间不长了……”姚雄说道。

不过这样继续下去,占城流民比例越来越大,即便打散都不管用了,准会出大麻烦。

甚至里面出现了好几个“英雄人物”,甚至许多土著人在他们沟通下,都产生了一些想法。

因此韦胜心中暗暗说道:“少保,你要快点动手啊。”

王巨此时正站在一艘船头上,他举着手中的望远镜,看着远处问道:“华录,那边就是皮耐港(又名尸唎皮奈)?”

华录接过手中的望远镜,看了一下,说道:“正是。”

“回去。”王巨挥手道。

这艘小艇迅速向大海深处划去。

在哪里泊着一支船队,数量不多,只有十几艘,但都很大,其中九艘是新下海的特大木兰舟。宋人对这些大型海船啧啧惊奇,王巨无所谓,在后世往往是几十万吨海洋货轮了。

然而这次这十几艘大船将是致命的大船。

王巨上了船,和斌问:“皮耐港如何?”

本来是老和要过去观察的,但被王巨阻止了,毕竟老和年岁已高。

“无备,”王巨简略地答了一句。

但足矣了。

和斌手一挥,一艘悬在主舰上的四橹船放了下去,不过这艘四橹船做了一些改装,表面上看起来就象一艘特大的渔船一般。

二十几名将士登上四橹船,摇着巨橹,向北驶去。

这十几艘大船只是先前部队。

船队陆续向皮耐港驶去,离港口越来越近,几乎不用望远镜便能看到皮耐港的面貌,甚至在它后面毗阇耶城的样子。

除了他们这支船队,港口里还泊着许多海船,但看到这支船队到来,岸上的人与船上的人还是很惊讶。实际王巨在泉州组织下,各个海商已经开始注意结队保护了。有的船队规模也很大,比这支船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