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看到这么多难民,她心中更加担心,便让车夫停下来,下了车,来到一个蕃人面前问:“这位哥子,请问你们是从庆州来的吗?”
琼娘的身材在喜欢贫胸控的宋朝,是不讨人喜的。不过肌肤赛雪,眉目如画,颜值却是第一流。
那个蕃子先是看了一呆,然后吹了一声口哨。
这时维持治安的保捷兵认出琼娘,上去就是一脚,喝道:“你这个蕃子,这是你们小王老子的二娘子,也敢调戏。”
“小王老子,二娘子,”那个蕃子蒙住了。小王老子,王巨哪,而且前方瞒住了消息,后方为了稳定这些难民的心,却公开了消息,特别是撤到郑白渠的百姓,他们离庆州远了,因此王巨有意让保捷军将真相告诉了这些难民,也就是王巨担任了庆州知州,大家勿要担心,不用多久,他们就可以重返家园。包括以前庆州官府的承诺,也是王巨有意发布的承诺,以后必会实现。
不然这么多难民,并且有许多桀骜不驯的蕃人,还有一些偷鸡摸狗、欺男霸女的不宵之徒,人心再不稳,那么后方就可能会乱了。
那个蕃子吓得滋溜一下逃走。
那个保捷兵摇头苦笑。
琼娘便转头问他:“请问兵哥子,三原怎么这么多难民?”
“二娘子,你不知道啊?”
“妾身刚来三原,还没有去庆州呢,并不知道。”
“那是明公提前下的命令,让大家从庆州撤出来,以便坚壁清野。”
“那就好……”琼娘长吁了一口气,接着又问:“庆州那边如何?”
“二娘子,小的也不清楚,似乎西夏这次发出三十万大军,已经攻入庆州境内,庆州丢了安疆堡与两个小堡。其他的小的就不知道了。”
三十万敌人,琼娘早就知道了,只是未确定。但这时又听到三十万,琼娘不免感到很担心,她立即对身边的小婢说道:“伶儿,我们立即去王家寨,祭拜后,明天一早便去庆州。”
王巨与章楶制订的策略就是放。
不放怎么打?大顺城前十几万夏军,安疆堡前七八万夏军,淮安镇前七八万夏军。试问用什么方法打败他们?
但这一放,庆州表面上看起来危机重重。
一道子午山,成了战争与和平的分割线。现在肯定没有商贾去庆州的,不过还有商贾去宁州交易。随着西夏三十万大军一天比一天深入,庆州后方的百姓也开始逃离庆州。
在他们的传播下,甚至庆州周边地区的百姓都开始逃亡了。不过他们逃亡,战后官府可没有任何补贴。并且他们的逃亡,也添了乱。
因此在这些百姓与商贾传扬下,整个关中百姓都感到了震恐。这又使他们想到了庆历宋夏之战,李元昊每次只出动十万左右的大军,便将宋朝官兵打得抱头鼠窜,兵临长安城下。如今出动三十万大军,那会将官兵打成什么样子?或者说庆州会不会丢失,庆州丢失后,西夏会不会出兵关中?于是十个百姓,最少有五个百姓每天担心地看着庆州方向……
第511章不好解决的问题
“文公,秦州那边可有消息?”赵顼问。
文彦博无语。
因为西夏之逼,陕西主干道一再地修葺,路面情况比较好。这也是王巨一般在宁州发给朝廷的奏报,两天便到达京城的原因。
不过从京城到秦州距离更远。
一来一去达到四千多里地。
还有呢,他们都不知道王韶已经暗中关注了湟州,所以诏令下到王韶手中,王韶还要派人去湟州打探,就算现在宋朝还没有与河州的木征正式撕破脸皮子,木征也不会派人刻意阻拦宋朝的斥候,那一来一去再加上打听,又最少需要两三天时间。
那可能那么快?
“朕急躁了。”赵顼看着文彦博的老脸,主动认错。
冯京说道:“王巨不当镇压慕容。”
王巨依然每天就发一份奏报,送往京城。只不过奏报上惜字如金,语气也象天朝外交部的发言一样,平淡无味得让人感到蛋痛。至于王巨有什么安排,他根本就没有说。
先痛着吧,先失望着吧,先担心着吧,然后胜利到来,才知道稀罕!
因此一天一封奏报,可奏报上只有几句话,包括安疆堡大捷,都没有写几十个字,比史书还要简略。只有魏庆宗之死,王巨才浓墨写了几句。
好了,这些奏报到了京城,大家一起蛋痛。
试问,从这些奏报里,这些不懂军事的大佬又能看出来什么?
看不出来,冯京便说王巨镇压慕容是错误的,不镇压慕容,如果提前安抚,魏庆宗用得着血战雪泥堡,最后撤离时壮烈牺牲吗?
别怀疑他用心不良,若是换他去庆州,还真这么去做。你们不是对宋朝不满吗,那么我们大宋再给你们慕容更多好处。总有满意的时候吧。至于最后慕容要求越来越过份怎么办?以后再说。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眼下庆州交战以来的污点,安疆堡虽然失守,可安疆堡下那场大捷还是让人扬眉吐气的。美利堡失守了,可姚麟平安地撤了出去。
雪泥堡失守了也能理解,一个残破不堪的小堡,如何能守得住呢。至于一些将士牺牲了,那个数量也不多,至少他们的牺牲换来西夏人数倍的伤亡。可魏庆宗不同啊,他是庆州重将。
“好了,王巨已经这么做了,就勿要追究对错,而且环州诸蕃大敌当前,临阵背叛,也当严惩之,”赵顼道,又说:“如今之计,庆州安否?”
“西夏不长于攻城,庆州应当不会出现重大危险,至少诸堡砦在这十几天里还是能守得住的。不过能否安否,还是在湟州。”文彦博道。
王珪说道:“就怕不一定啊,也许是王子安安慰他家娘子,随便说的一句。”
其实这两人的话就有很大的问题。
文彦博是好心哪,皇上岂不是正担心着,俺是三朝宰相,得安慰皇上。但实际上呢,他所说的乃是因为西夏人不善长攻城,即便以后王巨守住庆州不失,也不算功劳。然而当初的灵州,当初的定川砦,以及去年的抚宁寨,是如何丢失的?实际罗兀城还是能守一守的,为什么文彦博说守不住,强行让种谔从罗兀城撤兵回来?
王珪似乎说了王巨坏话,可实际却是在替王巨说话,秦州那边还没有准确消息传来,万一王巨判断失误呢?因此先将丑话说在前面。
两人斗心眼不提了,实际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便是宋朝的外交。
宋朝也懂得远交近攻,比如一直与高丽往来,其实是试图用高丽牵制辽国。宋太宗曾经还利用鸭绿江,与女真人往来,也派使者与阻卜联系过。
然而就是如此了,有没有支持足够的武器,有没有支持足够的财力,让这些部族壮大?
随着到了吐蕃,当初凉州与兰州六谷部那可是对中原极其忠诚与向往的,甚至多次来中原王朝迎接汉人做刺史。但西夏对六谷部动手时,宋朝有过什么支持与表态?
再到唃厮啰,同样如此。所以能怪老角与宋朝只是阳奉阴违式的结盟吗?然后玩出了火,女真,蒙古……那么结盟不好,不结盟也不好,岂不是自相矛盾?
今天吃苹果,明天就一定要吃苹果吗?这就是眼下保守党的病。
比如李德明对付六谷部,李德明似乎向宋朝示忠,然而六谷部对中原的友好,那是经过了一百多年时间的证明。并且扶小压大难道不对吗?即便不能直接出兵,可以间接的支持一些钱帛与武器吧。那样,六谷部还能被西夏歼灭?得不到六谷部,西夏的甘肃地区必失,丢失了河西走廊,西夏拿什么与宋朝斗?
这叫扶。
还有压,童贯海上之盟也不能说错的,它属于远交近攻,可当女真人表现出那么强大战斗力时,宋朝还不警觉,岂不是找死的节奏?后来联合元蒙,更是傻逼行为。
似乎好难哦,这真叫难吗,看看春秋战国是如何纵横捭阖的!
或者有人说,宋朝灭了,契丹人呢,蒙古人呢。明朝灭了,女真人呢?不错,有的种族消失了,有的种族融合了。
然而莫要忘记这个庞大的种族的人种,论勤奋,可以说在这个蓝色星球上能绝对排进前五位,论智慧,同样能排进前五位。而且他们的数量是如此的庞大,最低也占到了全球五六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带着这群百姓,在政权稳定的情况下,还不能站在强国之林,吃翔去吧!
实际赵构也不能完全是昏君,正是因为如此,他与秦桧都要吃翔。至于明朝的东林党与阉党,更要去吃翔!
后人有人反对王韶河湟开边,实际河湟开边没有错。错的是木征等人亲近西夏,不开边熙河,熙河早晚就被西夏得手,那个后果更严重。但为什么木征等人亲附西夏,禹藏花麻这样的大酋豪直接投降了西夏,与百姓无关,实际秦州缘边地区的蕃人对宋朝最向往,否则都不会向汉人“借种”了。这个原因正是老角对宋朝面和心不和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在老角这种心态的背后,则是宋朝外交的笨拙最好证明。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金大,胡志明,他们后来得势时有些动向很不对头,若是从开始时天朝稍稍压一压,会不会产生后面的变化?
眼下就是这个笨拙的外交体系的缩影。
既然知道董毡这次是否出兵,极其重要,为何不商谋一些对策,却只是被动地等着董毡出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董毡是人,不是天!或者说庆州是否能失守,还不及内斗重要?
内斗……很重要!
文彦博不悦地说:“禹玉,这岂能儿戏?”
王珪笑笑不语。
人家安慰老婆说的话,何必上纲上线?
不过他们俩矛盾不是很严重,严格说王珪也算是利益既得者。可能王巨并不知道的一件事,在王珪后代中有两个很有名气的女子。他的长女嫁给士子李格非,两人所生的女儿便是李清照。李清照不错,大才女。不过王珪还有一个名气更大的孙女。王珪有五子,次子叫王仲山。王仲山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李清照的小表妹,这个小表妹嫁了一个更有名的丈夫,他叫秦桧……
秦桧与王珪的心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