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4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逃跑,终于导致我军惨败。可是黄德和乃是三军都监,即便刘平也无权处置。但正是这个无权处置,让数千将士亡魂于三川口,也奠定了西夏士兵的信心。”
“为惩此之戒,我现在置了这个临时的旅,也下令,自此以后,直到战争全部结束,三军必须遵从我的号令。余下便是章通判,窦总管。”
窦舜卿这才色霁,原来他除了这个旅将,统领着十六营官兵外,还有着三号长官之职。
至于他排在了章楶下面,章楶乃是一个文官,并且是二甲进士,他能争什么?
“除我们三人之号令,各旅必须听从各旅将的号令。”
也就是什么都监、押监的什么,都无权干涉三军行动与战斗。
“至于不听号令者,各旅将有权利对指使,包括指使在内以下各将士,杀。”
轰!
下面立即传出嗡嗡地议论声。
各指使看着他们各自的旅将,面面相觑。
“敌军势众,兵力可能是我军数倍,如果军令不行,如何得胜?如果你们不听从各旅将指挥调动,即便各旅将不杀,我也要杀!”王巨森冷地说道。
“从今天起,不听从号令者,杀。”
“不前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泄露军情者,杀!”
“违反军纪者,杀!”
“如果各旅将也违反这数条,我来杀!”
也就是老窦犯了这几条,王巨照样要杀掉老窦。
这是威的一面,王巨又说道:“但是……但是你们只要有功劳,这次必有赏赐。官家让我来庆州,我在延和殿当着所有宰执与重臣的面问了官家一个问题。上次大顺城之战后,微臣的年龄小,不大好重赏了。可是蔡公呢,继续于边州任知州,姚兕继续呆在了荔原堡,张玉到了河北仍是一个副总管,章楶至今都不是一个知州。”
“官家什么反应?”有人问。
“官家说这是朕的失误。”
王巨语气说得平淡。
但很多将领听了心潮澎湃,自宋仁宗以后,士大夫越来越得势,也造成了军事上越来越畸形,就是各将立下了大功,赏赐也很轻。最好的一个例子,庆历时最牛逼的勇将张岊,立下了那么大功劳,也不过迁为礼宾副使,一个从七品的小官。直到明镐来到河东后,得明镐推荐,才迁为沿边都巡检使。
试问这种情况下,诸将愿不愿拼命?
议论声再次响起。
王巨拍拍手说道:“接下来就是安排,不过安排之前,我还有一些新物事拿给诸位看,之所以让李公下令,让诸位来到此处集结,一是为了隐瞒我来到庆州的消息,其次就是为了这些物事。”
…………
赵顼将王巨的奏折传给诸人看:“西夏真向庆州出动大军了。”
文彦博很不喜欢的,王巨替李复圭略略辨解了一下,这个倒无所谓,反正李复圭下了海。主要是王巨置的这十八旅,似乎隐隐在推翻宋朝的原有军制。
赵顼对此倒不是很在意,八万对三十万,事急从权罢了。况且只是战时的临置,战后还是原还原,该干嘛还是干嘛。
他在看大家的动态。
对于战争,王巨原来与他仔细地谈论过,王巨诠注的战争乃是三个阶段,战前准备,战时,战后的善后。这三条重要性一样,包括这个善后,无论打败或战胜,善后不处理好,打败了就是真正的惨败,打胜了也只是一场劳命伤财式的战争。只有善后处理好,才能将一场战争所带来的效果无穷的放大。
现在奏折上所说的战略与战役区别,也隐隐与此有些联系。
但让他十分失望。
大家看后,脸色精彩纷呈,可没有一个人说话。
赵顼只好看着王安石,王安石无奈地说:“王巨此去,他所要的朝廷都给了,又是提前准备,胜负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显然不是赵顼所要的答案,他又看着陈升之。陈升之多狡猾啦,一言不发。赵顼只好看着王珪,王珪道:“陛下勿要担心,王巨下令坚壁清野,庆州又有诸堡拱卫,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夏人必不能持久也。”
赵顼心说,朕要的不是这个胜负之争。
于是他又看着文彦博,文彦博道:“希望王巨此行不让陛下失望吧,如果不能胜,自此西北多事矣。如果是小胜,西北还会多事矣。只有大败夏兵,西北才能平安一段时间。”
文彦博又埋下了一个坑。
你王巨这一回可折腾不轻,因此那怕你就是小胜,也是一种变相的犯罪!
赵顼未注意,只是失望的让大家退下。
王巨原先离开京城时,知道真相的人不多,知道的也没有传,毕竟大过年的,大家都想过一个平安年。
不过一回消息终于传了出去。
不管王巨是君子还是小人,但在原先华池那数场战役,打得极其光彩。如今再度临危授命,前去西北。所以满京城的老百姓都开始谈论了,就连大苏也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长诗,“讴歌”王巨,顺便讥讽了王安石没有容人之量。这么好的文武双全的臣子,因为不支持你的变法,便搁在军器监了。结果呢,出了事,又让王巨当救火队员。
王安石看到后,十分恼怒。
你这个苏轼,懂不懂啊,且不说胜负未知,就是胜了,看看王巨这次的花销!
如果都象王巨这样打仗,还要不要开边河湟哪?
战争还没有开始呢,花销就让王安石心痛了。这也是文彦博挖的那个坑的原因。
你要便宜行事,给你便宜行事,你要章燕刘三人,给你章燕刘三人,你要官职,给你官职,你要后勤,不顾劳民伤财,立即调度。那你还有什么借口,打不败夏军?甚至说以后也可以用此做为理由,反对所有将领的开边行为!
第470章动援
“子安,介甫公没有利用好这次的大好机会啊。”章楶说道。
王巨的用费让王安石心痛了,然而也不能全怪王安石。改革好,变法罢,总之是为了去除国家的种种弊病,化解国家的危机。
但王安石接手的宋朝最大危机是什么?财政!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首要任务便是消除国家赤字,使国库与内库充盈。国库没有钱粮,如何振灾,如何用兵?次之,才是改革国家的一些弊病。
最好的例子便是刚刚提上议程的免役法,一矫正原有差役法的弊端,二是敛财。所以才有了那个宽剩钱。
因此即便庆州这一战很重要,王安石仍钻进钱眼里爬不起来。
不过随着变法深化,已经造成了很多矛盾。
实际这次就是一个大好的转移矛盾机会。
与王韶开边不同,那是“侵略外国”,而这次战争,则完全是一次“自卫反击战”。什么大义都有了。
如果王安石利用好了,会给他的变法带去最好的松压。最少没有变法,能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这场大战吗?
“介甫公清高啊。”
非是王安石不懂,也非是王安石清高,而是王安石与王巨不是一路子的人。再说,王安石在军事上略欠缺,也不敢赌王巨八万就能大败三十万。但王巨能说什么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巨看着茫茫的撤向后方的百姓感慨道。
应当说王巨这次撤离政策很人道的。
百姓家中笨重的锅碗瓢盆桌椅房宅,那是没办法带了,可是西夏人要它们做什么?难道为了撒气将它们烧毁吗。即便如此,也比寨破人亡强吧。
贵重的彩锻金银细软,是带走的,“寄存”的仅是不值钱的衣服布料,就是这些衣料,同样让百姓自己做了记号,登记在册,战后可能甄别时引起一些混乱,但这个也不严重。
关健的是粮草,粮草在甄别、称重入各堡砦后,也会产生误差,可战后还有那个百分之二十的额外补偿,足矣让百姓不吃亏了。
值钱的大牲畜,如马牛驴骡骆驼,让王巨杀也舍不得杀,宋朝最缺的就是这些大牲畜,这些大牲畜全让百姓驮着货物带走了,而且在后方王巨替这些百姓准备好了草料。
余下的猪羊与家禽,估价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差,不过当场宰杀后的一半肉类,无偿给了百姓自己在路上进补。难道还不满足吗?
这几乎是用金山银山堆起来的一场大撤离,战后朝廷还不知得为之花多少钱帛呢。
但实际执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麻烦。
时间仓促问题不大,即便一些偏完的村寨来不及运到各堡砦,也做了登记,战后补贴,当场烧毁。
问题主要是在朝廷的信誉。
就象猪羊家禽当场宰杀,如果朝廷能拿出钱帛,当场发放给百姓,百姓会踊跃之。但庆州州库里那来的这么多钱帛,即便有,王巨的差官也与张亢不同,有权利发放,这些钱帛也必须用在奖励将士杀敌上。
那么只能以国家的信誉,或者说李复圭的信誉,让百姓相信了。
李复圭能有多少信誉,就是王巨正式露面,恐怕也不能使所有百姓相信。
所以有许多百姓不愿意接受这个命令,那么只好恫吓了,说是几十万敌军即将到来,这是为了你们安全着想。
依然有许多百姓不相信,即便相信了,也是忐忑不安,哭哭啼啼地离开庆州。
致命的是整个庆环二州多达五万多户,与户册无关,户册上只有三万来户,然而蕃人当真不管了?要撤离的户数几达三万余户,近二十万百姓!
这场浩大的撤离,会带来多少恐慌与混乱?
“西夏不平,战事不止。”
“是啊,三军即将集结完毕了,我们下去吧。”王巨说道。
这就是先行赶到各前线堡砦的二十三营保捷军。
有的百姓经过这里,也好奇地看着这一万余人在集结。
王巨走到他们身前,大声说道:“诸位,你们可看到这些撤离乡亲的惨象?痛不痛心?”
人数有些多,王巨的喊话不是每一个兵士都能听到的,还要传令兵一个个传达下去。传达完了,一万余人齐声吼道:“痛心!”
但他们也搞不懂,为何有这次大撤离。
王巨又说道:“上古春秋战国时,胡人便屡屡侵犯我们中原。为什么要侵犯中原,因为中原富足。为什么中原富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