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214章

暗黑大宋-第214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蕃将赵明乃是宋朝的死忠,不亚于当初的李士彬,因此每次打西夏人,赵明最积极。所以刘几有此回答。

当然,这也不算坏话,并且刘几本人也算是一个激进分子,从狄青平南有功,后来在西北,西夏抄掠周家堡,刘几请求陈述古派援兵,陈述古不听,两人结仇,于是朝廷替两人调解,先是将刘几调知鄜州,后来又调回京城判三班院。

若无王巨,这一战乃是匆匆忙忙地发起反击的,赵明的儿子率先应战,不敌,退回大顺城,因此赵曙真相信了,立即授刘几为秦凤路总管。

这也无所谓,相比于孙沔来说,刘几那不知强了几倍。

主要这一说传出去,当真不带来消积的影响?至少赵明会心想,难道我死忠大宋还做错了吗?忠于大宋不对,那么就首鼠两端吧。甚至后来梁氏银弹政策得逞,正是朝廷对这些死忠蕃子奖励不足造成的。

不过有了王巨,就有了一面照妖镜。

再说,也没有赵明之子匆匆忙忙应战的故事了。

赵曙便有些失望,不仅对刘几失望,对大家一起失望,于是说道:“将王巨的奏章找来。”

各地官员重要的奏章,劄子,札子,公文,都会存档。

这个存档有三个作用,第一个辨别人才,一件事即将发生前,各个官员看法不同,有人上书,将上书存档,当事情发生后,再拿出来辨别,就能看出那个官员有眼光。这条作用用得少,不过偶尔也会派上用场,当然,不会载于史册了。

第二个是防止官员胡说八道,上书可以,不得乱说,否则存档起来,一旦乱说后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以后就是处罚最好的凭证。但某些时候也成了攻讦对手最好的凭证。

第三个作用就是利于编史书,比如宋朝的各个实录,一是参照起居官记录的皇帝言行,二就是参照这些存档,所以无论史官如何摘抄,认真看史册,还是能看到王钦若对宋朝的某些贡献,若是再认真分析,那么王钦若也不能算是一个奸臣,至少不是李林甫那样的奸臣。但再往后去就不行了,大家伙看着存档上的记录,依然胡乱纂改,使是整个宋史面目皆非,不能参考。

不过现在存档就起了作用。

太监从存档里找到王巨的奏章,赵曙让太监朗读。

王巨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不要说什么赵明,也不要说什么生事,与赵明无关,与王巨也无关,李谅祚必然入侵庆州。所以王巨去年才在华池县强军备战。

刘几尴尬了,只好改口道:“陛下,若此,请下诏让永兴军立派大军援救。毕竟环庆州可用的兵力太少了。”

整个陕西兵力最多的地方,不是前线四路,而是永兴军,包括河中府,解州,同州,华州,总驻兵达到了八十多营。

这样的安置,一是就食方便,至少后勤花费不大,二就是策应前线四路,那一路有警,可以立即从永兴军调派兵将。

所以刘几这个说法立即得到赵曙认可,反正问也问不出所以然,于其看着大家哑口无言生闷气,不如想办法将这次危机迅速化解。

因此立即用快马下诏知永兴军王举元派兵,增援庆州。应当时间还来得及,就在赵曙与大臣商议时,西夏人才兵临大顺城下,诏书下到长安时间也很快,不足一天。那么只要王举元立即派兵,正好赶上大会战。

但第二面照妖镜出来了。

第二四九章九尸迎客(三)

诏书到了永兴军,大将窦舜卿说道:“王公,老将请往。”

想当年高滔滔的叔祖高继宣就是这么做的,府麟路吃紧,他带着官兵以每日一百五十里的神速,赶到麟州,于三松岭一战立下奇功。那走了多少路,近千里的道路,并且多是河东的山道。

从长安赶到庆州不过六七百里路,并且也不用非得从长安调兵,耀州就有兵,那么更近。如果行军速度快,五六天就能赶到庆州。

王举元答道:“窦将军,你勿要多虑,不过三日,夏寇必去。”

“为什么?”

“大顺城天险,易守难攻,敌人十万,攻之久,粮草必然紧缺,所以不出三日,他们攻之不得,必撤军回去。”

“然诏书已下。”

“朝廷远离边陲,是非不明,匆忙调兵,恐永兴军百姓惊恐也,故不得发兵。这样吧,”王举元想了想,又派了两员将领率数千兵控扼要道。

这下子窦舜卿糊涂了,又问:“王公,既然敌寇必去,公为何又发兵扼守要道?”

“使民心安也。”

如果他运气足够好,林广射伤了李谅祚,西夏人不得不撤兵,窦舜卿或以为他是神人,于是王举元便能洋洋自得地宣传自己的先见之明了。

然而他运气这一回很不好,因为大顺城这回囤积了重兵,果断地做出了数次反击,李谅祚不会傻乎乎地坐着黄盖车亲督最前线,林广也射不伤他了,因此漫长的鏖战才刚刚开始。

三天,七天也不行。

因此数天后窦舜卿终于会意了,敢这个主所谓的先见之明,完全是贪生怕死啊,原因很简单,将永兴军的兵力调到庆州,万一庆州战败,西夏人又象李元昊那样兵临长安城下,王举元如何抵挡?因此这个兵力不能发,不能让长安兵力空虚……

但你不能糊弄我啊,因此赵曙最后听闻长安一兵未发,下诏责问,窦舜卿一五一十将情况禀报,王举元悲催了,管你是不是王化基的儿子,王举正的弟弟,立即贬到后方做了一个小知州。

第三面照妖镜来了。

陆平带着王巨的信,迅速骑兵来到延州。

别说,这条道修了后,真起到作用,若不是通过上万的大军,仅是几千人的军队,基本能迅速从这条道相互来往了。陆平仅是用了半天时间,便从华池来到延州城。

见了陆诜,陆诜也没办法,便将诸将召集商议。

种谔问道:“陆平,如今庆州是什么情况?”

“大约来了十万兵马,但在大顺城下被我军先后击毙了约五千兵马,现在荔原堡前有两万敌军,另外敌人从金汤城发出三千兵马,意欲染指平戎镇,还有柔远寨前有七八千西夏兵马,余下的都在大顺城下。”

“再详细说说。”

“平戎镇那边兵力比较少,不过敌人来的也不多,前些天就开始坚壁清野了,各村寨百姓要么进入平戎镇,要么进入几个大的村寨进行联防,王知县又派了一个营官兵分兵协助防御,会有死伤,但在这几天内,各村寨大约会能保住不失。要么就是荔原堡前,似乎敌人进攻了一次,被迅速击退,然后在扎营休息。”

“既然能保住,为何王知县不坚壁不出?敌人十万大军而来,粮草必不能持久,只要守住各砦堡,敌人也就能退了,但为何王知县要搬兵求援?”陆诜立即问。

陆平肯定知道所有计划的,至少九成计划他清楚,但他也受了王巨影响,对宋朝官员将士的保密能力十分怀疑,因此有的不能说,只能答道:“敌人攻打荔原堡不果后,必然分兵华池镇。因此王知县想将这支分兵吃下,那么华池县之危也就自解了。”

“出战作战?”种谔问。

“可能会吧。”

种谔琢磨了一下,这事儿可行,首先华池县就有不少骑兵,而且练了这么长时间,虽然兵力少了一点,但战斗力不俗,既然王巨敢这么干,心中肯定有些底气,这是一个不错的立功机会,因此说道:“陆公,让我带几营官兵去吧。”

“种将军,莫急,”陆诜沉吟道。

他想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妥,防御战宋军不怕,怕的就是野战,因此又说道:“陆平,以某之见,你回去最好对王知县说,莫要野战,此乃好川水三川口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坚守华池镇为上策。”

“陆公,非也,三川口与好水川乃是十万打一万,现在敌人没有十万,只有两万,再一分兵,兵力更少。况且野战我军也不是没有胜过,如兔毛川之战。再说,敌人活动于荔原堡、平戎镇与柔远寨,百姓不惧,他们都是蕃人,又是各村寨结集联防,当敌人到了华池镇时,多是汉人村寨,不习战斗,并且地势也平坦,即便华池镇能保住不失,各村寨也会生灵涂炭。”

“那你先回去吧,让我思考一下。”

陆平没办法,一样姓陆,可自己与人家地位相差太远了,就是王巨来,官职差的也不是一个级别。于是只好回去。

种谔说道:“陆公,要么让我去攻打金汤城吧。”

这也是一个功劳。

“这个更不妥,金汤城地势险要,即便他们留守兵力少,也不能马上攻克,只要不能攻克,大顺城西夏大军就能回防,到时候兵祸又波及到保安军。”

种谔就有些想不明白了,波及到保安军与波及到庆州有何区别?难道不都是大宋的领土?不过陆诜对他十分器重,又推荐他担任了青涧城主,这可不是一个寨主与一个堡主,它相当于知县加巡检之职,因此种谔也不便提出疑问。

陆平回去,王巨摇了摇头道:“不指望了,又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主。”

他也不告御状,不过黄太监会自动将这个情况对赵顼反馈的,这比告御状还要厉害。

华池县真正的战斗也就到来了。

前方斥候迅速骑马回来禀报:“西夏分兵两处,荔原堡前留守了五千兵力,余下尽数向华池镇出发,包括一千多名铁鹞子。”

…………

叶悖麻这边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他派出了许多斥候打探,毕竟王巨那三战胜得十分光彩,让叶悖麻心中多少有点忌惮。

但斥候派出去了,却象石沉大海一般。

第二天一个斥候没有回来,叶悖麻便有些担忧地问:“会不会前方有埋伏?”

宋吉愣了一下,他比叶悖麻更害怕,因此没有敢回答。

直到傍晚才有斥候传来消息,一条消息与华池镇无关,那便是柔远寨前的西夏军队攻破了屈乞寨,另两村同样在西夏军队攻击下,摇摇欲坠,柔远寨内宋朝官员只知坚守,畏惧不敢出。

这条消息对他作用不大,柔远寨与他无关。另一条消息管用了,金汤城中三千兵马已接近了平戎镇,华池镇派出一营官兵营救,似乎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