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巨这是在教导王储如何做人。
华池县迁徙的蕃人共有一千余帐,大大小小的近二十个村寨,包括野屈寨与鸡儿寨,还有野龙咩胜所在的原先那个野虫寨。
人数并不算太多。
不过与汉人不同,蕃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更多的水草丰美的场所。
与汉人不同,蕃人又喜族聚,也意味着不能将他们打散了,分散到后方的各村寨,而是整寨整寨的向后方迁徙。
蕃人计户松弛,许多蕃户根本就不在户薄上,更增加了迁徙的难度。
所以想要大家没有怨言地完成迁徙任务,不仅涉及到民生、道路,各寨的风俗,还有水利等各个方面。
一场迁徙下来,可以看到许多人间的百态。
这便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王郎,我也要跟你去。”李妃儿说道。
“会很苦的。”
“我才不怕苦呢。”李妃儿做了一个怪脸说道。那意思分明是说,又来了,休想吓唬我。
与琼娘相比,李妃儿少一分心机与老成,多了一分单纯。毕竟生长环境不一样。不过这分单纯,却让王巨很喜欢。
野龙咩胜说道:“不用怕,真不行,我做一个肩舆(简易的轿子),让我那两小子抬着小娘子。”
“咩胜,你就不要凑热闹了。”
王巨索性将大家一起带出来,跨过华池桥,在河那边也有一个小砦子,因为新蕃骑规模越来越大,王巨索性在秋后将那个砦子扩大,建成了新军砦,百姓又称它为西华池砦。
原来华池水上有一个简易石桥,王巨又发动百姓与兵士,再加上战俘,修建了一座象样的石桥。与蔡襄修的那个跨海大桥不能相比了。并且又使用了火药开山采石,轰碎的石头,小的铺路,大的用于建桥,建砦,或者扩建各个百姓的寨墙。主要用费就是这个火药钱,以及一些器材车辆的损耗,石灰的成本,因此用的钱不是很多,只有一千贯。
扩建这座桥还有一个用意,明年开春后,不仅修通达鄜州的道路,也修通达敷政县的道路。若是这两条道路修好了,华池不再是子午山下一座孤县了。
其中不少迁徙的蕃部,便安置在西华池砦一带。
王巨又派人买来许多紫云英的种子,还从王家寨搜集了许多苜蓿的种子,让各个蕃族撒在山野上。有了牧草,才能更好的放牧。能放牧,这些蕃子生活才有了保障。然后又修了三座小水堰,一些引水渠,这里临近华池水,只要水利完善,不愁生活与灌溉用水。
这些都是细节,但是有效的细节。所以迁徙很苦,怨怼却很少。
王巨去的地方便是西华池砦一带。
他来到一个小寨子,问寒问暖。
问一问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王储他们还小,一会儿乏味了,跑到华池水畔嬉戏。
初冬已临,河水清澈,李妃儿说道:“好漂亮的小河。”
北洛河虽然在宋朝叫清洛水,可是真心的不清。杏子河在宋朝叫浑州川,虽与浑浊没有多大关系,但确实也开始浑浊。
李妃儿虽生长在富裕的人家,但活动范围不是很大,要么去了一趟云岩县。因此在她的记忆里每一条河流都是浊浪排空,黄水翻滚。第一次看到如此清澈的小河,忍不住来到河边,捧了河水喝了一口。
“好甜。”
“不能喝啊。”王紫川说道。
他就是野龙咩胜的大儿子,两个儿子,王巨根据他们的名字发音,改名为王紫川,王紫山。
再加上归娘浪埋到来,王巨那个宅子开始有了生机。不过能真正派上用场的人依然不多。好在他们岁数不大,都有极强的可塑性。载培几年后,就能替王巨做事了。
“为什么不能喝。”
“明公当时杀死了许多西夏人,那些西夏人没办法逃,一起逃到河中淹死了,然后尸体腐烂,漂上来,还是仇县尉带着衙役打捞,捞了好几天,才将尸体捞完。”
王紫川话音未落呢,李妃儿就伏在地上呕吐起来。
王巨正在不远处指挥大家挖一条引水河,这条引水河修好了,将会灌穿好几个村寨,不过得修一个陡门,不然汛期到来,那几个村寨低洼处将会泛滥成灾。
他看到这边的情景,立即走过来问:“妃儿,怎么啦?”
“我不知道这河里死了很多人,喝了河里的水。”
“那是多会儿的事?就是死了人,腐烂的东西,早就流到大海去了,最少也流到了京城,看看,”王巨喝了几口。
但别说,即便到现在,也很少有人敢直接饮用华池水。
“王郎,你真杀了很多人?”
“不多不多,你看那群衣衫褴褛的人,他们就是战俘,只要投降了,我就会不杀他们了。”
杀人,对于李妃儿来说,太遥远了,简直不可想像。
“你有没有杀人?”
“杀了,不过我小时候就杀过人。”王巨摸着鼻子说道。
李妃儿捂起嘴巴,野龙咩胜在边上咧开嘴大笑。王巨说很苦,其实真的很苦。初来到华池县,各种各样的安排,绞尽脑汁。接着惨烈的战斗打响,王巨都不得不身临前线。没办法,不放心,就象张齐贤那样,张齐贤想身临前线作战啦?也是逼的。接着又广修水堰道路,事儿还没有结束呢,迁徙开始,事儿便更多。
这段时间王巨几乎就在城里城外奔波了。
也许深冬来临,才能休息一会。
但到了明年,事务又会再度多起来,甚至这些蕃子迁徙到后方,弄不好就会与原来的村寨发生新的冲突。这也要慢慢化解。不过若做好了,明年秋后说不定就有一个大治年光。
可他不知道,明年秋后才是真正的大劫。
“王储,你不要玩了,跟在我后面。”王巨又喝道。
一天视察下来,又处理了一些小事情,王巨返回家,说:“冬至马上就要到了,妃儿,你要带着二妞三牛回寨中,替我祭拜父亲。”
“恩。”
“三牛,你过来,我问一问你学业。”
问了问,不是很满意,王巨心中说,延州州学真不行哪。他挠了侥头说:“三牛,你再学习一两年时间吧,真不行,明年年底,你们也来华池县,在我身边呆上一段时间。我再想办法将你们送到雎阳书院。”
“那么远?”李妃儿诧异地说。
“在京城我就有这个想法了,不过三牛还小,我放心不下,后年差不多能送进去了。妃儿,你不要说远,那是天下有名的书院,不是什么人想进去就进去的。范仲淹就是在那个书院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才能唱名东华门。”
“大哥,你不是也没有去书院读书。”二妞说道。
“但我随恩师张公读了两年多的书。”
“要么让三弟也拜张公为师。”
“不行,张公以前是云岩知县,小县,又不是前线的县,事务少,才有空教导我。如今他是渭州的签判,事务繁忙,那有多少空来教三弟。况且随张公学习,还不远在渭州,渭州与南京有什么区别?二妞,你知道老鹰如何对待它们的孩子吗?小鹰小的时候,老鹰也是百般痛爱,但稍稍长大,立即将它们抓到空中,强迫它们学会飞翔。你与三牛长大后,也要学会单独飞翔。”
正说着,屋后传来一阵香味。
小主母来了,野龙咩胜的婆娘买来一头羊,归娘浪埋亲自操刀宰割,然后让他妻子与野龙咩胜的婆娘烹饪,归娘浪埋的媳妇又放了一些香料,香味袭人。
王巨说道:“吃饭吧。”
李妃儿与王娩王储在华池县呆了几天,大家对他们十分尊敬。
实际若是没有迁徙之举,华池县已经大治,王巨的强势剿匪强势杀敌,境内井然,什么强盗土匪要么逃走了,要么潜伏起来动都不敢动。再加上王巨的一些安民之策,百姓十分感谢。即便在蕃人眼中,他的威信也很高。但反观安化县那边,迁徙却造成了许多矛盾,甚至有的寨子因为没有安置好,不愿意只从官府意见,冒着危险,留在原处不迁徙了。不过这类寨子很少,孙沔也是老于吏事的官员,因此做了变通,愿意迁的迁,官府配合,不愿意迁的也不强迫。虽然那边闹出一些矛盾,但问题也不大。
就在大家忙忙碌碌时,葛少华风尘朴朴地从京城返回。
第二〇二章不明白
“子安,那个苗太师看到拜贴,见是你派来的人,立即客气地让我进去,询问了你很多事,包括亲事,子安,你说老实话,客栈里常来的那个温婉娘子是不是长公主殿下?”葛少华问。
现在有好几个人知道顼王身份,李万元,章楶,孙沔。
但知道赵念奴身份的只有一个人,李万元,但打死他他也不会说的。
主要大家想都不敢想。
并且王巨举止淡定,没有诚惶诚恐,也使大家疏忽了。
然而只要往上面想,还是能从赵顼与赵念奴言语举止处想到很多疑点。
苗继宗举止也奇怪,一个劲地问王巨亲事,葛少华能不怀疑吗?
“子深兄,那个你就不要问了,”王巨讪讪道,不过心中在想,难道苗继宗也听说了一些风声?那可不是,毕竟赵念奴老大不小了,难道真一辈子不嫁人?
“另外京城里遭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内涝……”
“京城与朝堂的事就不要说了,只说有关西北与庆州的事。”王巨道。那些事多与庆州无关,有用的葛少华也未必能听到。
“这个我听到的有限,第一条乃是官家嘉奖欧阳公有知人之明,若不是欧阳公推荐了孙公来庆州,就不会有这场大捷。”
现在葛少华心情要稍好一点,当初他听到这条消息时差一点气歪了鼻子。
“还有呢,”王巨释然,比如未来蔡挺来大顺城,蔡挺是首功,可其他人功劳同样不小,然而史书记载了几名将士的姓名?或如王吉,连上宋史列臣传的资格都没有,但庆历之战,涌现出几个王吉?
“还有司马公不知从哪儿得知了庆州迁徙的事,司马公似乎上了一道书奏,说是西边蕃部弓箭手知山川道路,材气勇悍,泾原环庆皆倚为藩蔽,谅祚常以兵威胁,违拒者辄戕杀,现官府主动扶持弓箭手退入内地,西夏入寇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