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风华路 >

第587章

大唐风华路-第587章

小说: 大唐风华路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后,这……”韩跃面色胀红,哼哧哼哧不知道如何解释。
  李世民猛地将酒杯往桌上一顿,大声道:“为人父者,须得给孩子撑腰。海棠的孩子很不错,只可惜性格有些软,朕害怕等我驾崩之后,这孩子登基压不住群臣。”
  韩跃悠悠吐出口气,终于明白了皇帝和皇后的意思。
  原来还是他出游离开的事,两口子生怕他走之后心思不再放于大唐。
  所以长孙才会呵斥李隆,然后李世民配合说李隆身世,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引导韩跃好奇发问,然后两口子才能捉住儿子的痛脚。
  “这套路,真深啊!”
  韩跃心中苦笑一下,无奈望着李世民和长孙道:“您二老就不能省点心思啊?有什么话咱们不能直接说?”
  “好,那朕就直接说了!”
  李世民郑重一声,忽然起身站了起来。
  皇帝脸上明显带着一丝迟疑,但是最后仍旧咬牙说了出来,道:“我问你,潜龙是不是死了?”
  韩跃微微一怔,随即有些伤感。他下意识转头望向远方,喃喃道:“人已不在,算是死吧。”
  李世民顿时长吐一口气,仿佛放下了一块心中大石。
  皇帝目光闪闪道:“自那日你母后接到你的电话,朕一直不相信潜龙竟然用性命救了你。此人性格疯狂癫痴,祸乱天下几十年。当初大隋末年,谁听了他的名字不是瑟瑟发抖,想不到真的死了,最奇怪的是临死竟然没有坐点疯狂的事?”
  韩跃攥了攥拳头,不知道该如何接这个话题。
  一个是他灵魂父亲,一个是他肉体父亲,两位父亲对自己都很好,实在让韩跃无法做出区分。
  潜龙用命救了他,李世民这么多年何尝不是用心疼爱。如果真要怪也只能怪这个世界,谁让韩跃遭受了穿越这种古怪的事情呢。
  李世民忽然凑到韩跃身边,郑重又道:“潜龙故去,新潜龙是你妻子。那么整个潜龙组织必然已经掌控在手,朕现在教一教你如何去建国。”
  韩跃再次愣了一愣,想不到话题转来转去又转了回来。
  李世民伸手一指宫墙角落的大佛寺主持,沉声道:“佛门三个大宝藏,朕不贪了,这笔钱你直接带走,建国之后必须要有保国资金。”
  韩跃一呆,连忙道:“父皇,这笔钱我准备……”
  可惜他话没说完,猛地被李世民打断,皇帝神色肃穆道:“朕是大唐的皇帝,有责任牧养万民,当初那八千万我来偿还,用不着你再费心思。”
  “可那是我借的钱?”韩跃张口辩驳。
  “但是钱被大唐给花了!”李世民神情严肃。
  长孙忽然一拉父子两人,温声打岔道:“爷俩不要争了,来一次二一分成吧。三个宝藏跃儿拿其中两份,陛下您可以伸手拿一份。这几年大唐摊子铺的有些大,臣妾知道国库里没有钱……”
  李世民张了张口想要拒绝,但是最后也没有说出拒绝的话。皇帝脸色有些愧疚,喃喃道:“仅仅五年时间,大唐的国库又空了。唉,真怀念当初臭小子你没出事的时候,那时国库里日日都来钱。勿怪百姓夸你是当世财神,你确实有挣下天大家业的本事。”
  这话韩跃不能接,接了有抬高自己的嫌疑。长孙皇后却噗嗤一笑,故作得意道:“陛下今日才知道啊?臣妾的儿子可不是一般人。天生奇才,大唐顶梁柱,五百年一出的人物,活着的圣贤。”
  韩跃嘴皮子都在打哆嗦,连忙拦住长孙道:“母后,再夸我就上天了。”
  他看了皇帝两口子一眼,叹息道:“我算看明白了,今晚您俩是一定要给我套上个套子,哪怕我走到天涯海角,必须心中要挂念大唐。母后狠狠吹我,父皇不断捧高,这等合作无间的手法我和豆豆学不来,以后怕是还要多多请教……”
  李世民哈哈大笑,长孙也失笑出声。
  皇帝两口子目光悠悠看着这个儿子,忽然同声道:“孩子,建国吧。”
  韩跃神色有些迟疑,轻声道:“草原渐渐一统,其实不需要建国,辽东虽然扫平,同样有王凌云帮我坐镇。吐蕃必须留给大唐,这是剑南道几十万百姓用命换来的。都说孩儿成就很大,其实我也只打了这三个地方,西域三十六国依然存在,只能当做殖民地发展。”
  李世民和长孙对视一眼,同时皱眉道:“听你这话意思,竟然没地方建国?”
  “也不是!”韩跃吐了口气,沉吟道:“只不过儿臣心里有个梦想,想把大唐变成当世第一国。这么多年又搞基建又弄产业,但是百姓们仍然没能变得富裕。我准备再做一番动作,不干完此事没法安心。”
  皇帝和长孙缓缓站起来,面色郑重道:“好孩子,好胸怀,皇家有你存在,真是可以千百年传承下去。你想做哪一番动作,目标又是盯着何处?需不需要打仗,如果打仗绝不准你自己领兵……”
  韩跃哈哈一笑,安抚两人道:“这次不打仗,只搞大开发。”
  说着负手看向夜空南方,轻声又道:“恰好有佛门宝藏得手,能当做孩儿的运作资金,父皇,母后,你们知道么,大唐的富裕不在内地,而是在烟瘴缭绕的岭南。我欲在那里建设特区,综合发展各种经济,开港口,出远洋,种植三季稻,行销遍天涯!”
  一幅宏伟蓝图,渐渐被他描述而出,皇帝两口子目光闪闪,忍不住相互攥手在一起。
  韩跃猛地一挥手,目光隆隆看着夜空,大声道:“只要岭南开发起来,完全可以富裕整个大唐,然后孩儿再到海外一处大岛,然后以那个大岛为根基雄霸天下……”
  李世民血脉喷张,只觉又回到年轻时争霸征战的年代,他陡然伸手一拍韩跃肩膀,沉声道:“说,要什么人才,要什么官员,无论是兵权还是朝权,只要你需要的父皇都给你。”
  韩跃慢慢转身,面色郑重看着李世民,肃穆道:“只需要一件事,孩儿要以自己的名义开科举……”


第697章 韩跃其实什么不懂,但他会用拿来主义
  “开科举?”李世民微微一怔,神色有些异常。
  “不错,开科举……”
  韩跃点了点头,郑重再道:“而且是以我的名义开科举。”
  不开科举不行,韩跃手底下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无论是想发展岭南开拓海外,还是以后建国雄霸全球,这些大事绝非韩跃自己能够做完,成大事者必须要笼络无数属于自己的人才。
  但是韩跃并不知这个时代不适合科举,因为李世民曾经失败过,不但李世民失败过,当年李渊也曾失败过。
  听到韩跃要再开科举,李世民忍不住吸了一口气,皇帝伸手去攥妻子,脸色明显带着一丝苦涩。
  长孙眸子微微一闪,神情同样有些异样。
  两口子这等奇怪反应,顿时让韩跃有些离奇,忍不住道:“怎么父皇母后不愿意支持?”
  “不是不支持,而是科举难成行!”
  李世民苦笑一声,面色难堪道:“隋朝之时就创立了科举制度,原本是想简拔人才为国所用。咱们大唐自立国以来,也曾开设过科举揽才,但是这科举说易行难,完全达不到预期目的。”
  皇帝说到这里停了一停,目光怅然看着韩跃道:“为父也知道寒门之中多有大才,可是想要用科举招来真的很难。自春秋战国以降,读书人掌控在世家手里。世家一言,士子景从,当初你祖父和我都曾开过科举,朕甚至还发出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的感慨,可惜我那个感慨发的太早了,最后选出来的人才打了自己的脸。”
  韩跃愣了一愣,下意识道:“这却为何?科举选才,为国报效,此乃寒门士子唯一的晋升之路,难道他们中举之后立马翻脸不成?”
  “跃儿所说还是好的,其实很多人没中举就翻脸了……”
  长孙突然在旁边插了一句,有些恼怒道:“当年你祖父和父皇开了数次科举,结果选出来的寒门全都加入了世家。不但没达到选才为国所用之目的,反而给世家增添了力量。”
  韩跃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喃喃道:“朝廷把他们拉出寒门,以后可以做官领取俸禄,怎么这些人竟然会加入世家,哪头重哪头轻不知道分辨吗?”
  “唉!”李世民和长孙同时一叹。
  皇帝慢慢走到宫墙边缘,负手眺望着漫天星斗,苦涩道:“跃儿啊跃儿,你可听说过投卷……”
  韩跃心里咯噔一声,忽然明白了科举的弊端。
  大唐初期的科举不向后来那样有规则,后世几个朝代的科举可以让民间学子们考乡试,考府试,考殿试,这样一层层晋升,处处透露着朝堂的威严。
  而大唐的科举纯粹是发一张榜文昭告天下,然后就由官员们组织一场考试选拔人才。皇帝并非不想插手,而是他实在没人可用。一次科举,举国都来,需要无数的官员去组织考试,批阅,选才。
  这些官员必须是读书人,否则如何去批阅士子门的考卷?偏偏李渊和李世民当时最缺的就是文官,所以即便开了科举也只能倚重世家。
  这还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乃是投卷。自从秦汉时期开始,每个朝代都是奉行“世爵世袭”,寒门难出贵子,世家把持朝堂,穷苦读书人想要做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先给世家豪门投卷。
  投卷之后如果被采纳,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虽然有了参加的资格,但是同时也等于是卖身给投卷的世家了。
  皇帝看了韩跃一眼,苦涩道:“正是因为科举会增强世家,所以为父这几年已经不开了。你可知道么,五年前你扫平了三百世家,五年时间又滋生了新的一批。唉,东北研究院的学子还是太少,就算为父全拉过来做官,照样抵抗不了儒门的读书人。千年根基,非一时可以撼动。”
  历史上确实如此,李世民虽然雄才大略,但是终其一生也没能干掉世家,真正把世家干掉的是女皇武则天,她也是借用了大唐几代皇帝积累才完成这个伟业。
  但是韩跃来不及积累,他想要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