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大发明家-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岁的艾滋病儿童时,不由感到一阵怜惜,他们是最无辜的,是真正被牺牲的群体,如果没有张伟发明的“未来1号基因注射~液”,他们几乎没有未来可言!
“愿这个世界会更美好,愿各种绝症会一一被攻克。”
许海鹏在心中许了个愿,然后让搭档扛上摄影机,开始采访。
许海鹏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个瘦削的年轻人,看起来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询问过后,年轻人表示愿意接受采访。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我是记者许海鹏,今天是‘未来1号基因注射~液’正式进入临床应用治疗的日子,这对艾滋病患者来说绝对是最好的消息,我们现在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许海鹏将话筒伸向年轻人,问道,“这位先生,请问您现在的心情如何?”
年轻人开口说道,“我现在的心情当然很激动,因为我马上就可以成为一个身体健康的正常人,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睡着之后就醒不来,再也不用承受来自亲戚朋友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冷漠和歧视。在我看来,这就是最伟大的发明,我将终生感激张伟,是他发明的药物让我重获新生。
而且,大家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感染艾滋病了,因为你得了艾滋病的时候,只要去医院打上一针,马上就可以回到单位继续工作或者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一点也不耽误工作也生活。
艾滋病,从此以后就是和感冒一样的小病。”
〃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毛遂自荐
随着一个个艾滋病人被治愈,整个世界似乎都少了一层阴霾,每天都有许多人对张伟感恩戴德,在两天时间里,未来科技公司就收到了超过三万封感谢信,都是寄给张伟的。
张伟看了几封,每封感谢信都写得很长,里面描述了写信人曾经面临的绝境,以及对张伟的最真诚的感谢,因为张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张伟看了之后,也是有些感动,然后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想要的回报,工作也更有动力了。
不过,科学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算他再有动力,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小宇宙爆发,把所有绝症都给攻克了。除非大发明家系统将这些技术知识奖励给他,但是这显然不可能,因为想要获得大发明家系统的奖励,就必须完成任务或者完成一项有意义的发明。
因此,张伟还是像以前一样,很有规律的工作、生活,白天在科研楼研究治愈癌症的方法,下午五点则出发前往位于北京西郊的宇航员培训基地,接受训练。
这一天,张伟的训练内容是在低压舱里呆三十分钟以上,训练的目的则是为了战胜可能出现的低压和缺氧威胁。
低压舱里模仿海拔5000米―10000米高度的氧气环境,一进入低压舱,便如同上到雪山高原,但是这种训练却不像上高原从容,能从低到高,慢慢适应。一进舱,就以相当于每秒15米的速度,快速提升至海拔5000米高度,直到10000米高度时,才能戴氧气面罩。
这对张伟来说是很严峻的考验,因为他的身体经过强化之后,新陈代谢速度远超常人,对氧气的需求量也更多,进舱之后,只过了三分钟,他便开始喘着粗气,胸闷、头痛、恶心,然后连忙戴上了氧气面罩。
“呼!”
从低压舱里出来后,张伟吐了一口长气,刚才那感觉,真心不好受,如同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不过,张伟并不打算放弃,他相信只要多训练几次,自己就会慢慢适应低压缺氧的环境,另外,他也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尝试利用基因技术,让自己适应低压缺氧的环境,毕竟用科技来强化身体才是王道。
休息了几分钟后,张伟又进入了低压舱里,然后又出来,一次又一次,他的适应能力的确增强了一些。
“呼!”
张伟从低压舱里出来后,再次吐了一口长气。
这时,身边有一个高大但不帅的年轻人递过来一瓶矿泉水,“张博士,给。”
张伟接过矿泉水,好奇的看着年轻人,“你似乎不是这里的员工。”
张伟虽然好奇,但是并不担心年轻人会对他造成威胁,因为这里是国家的宇航员培训基地,安保措施异常严格,这个年轻人能够进来,就代表他并没有危险。
“我的确不是这里的员工,我是专门来找您的,您不是在发布会上邀请人才加入未来科技公司吗?我觉得我的研究方向和才能都符合你的要求。”
李梁微笑道,“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梁……”
李梁还没说完,便被张伟打断道,“这里不太方便,我们找个安静的会议室再谈吧。”
好吧,张伟主要是想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很快,工作人员便安排好了一间安静的会议室。
张伟坐下之后,笑着说道,“你还是第一个跟我说要毛遂自荐的人,挺有意思的,我最喜欢像你这样自信主动的人。”
“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等伯乐发现千里马,概率不知道有多低,所以最好的出路就是自荐。在我们这个时代,更是如此,如果不主动,就会错失大把的机会。”
李梁顿了顿,接着说道,“重新介绍一下,我叫李梁,三年前从麻省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发展,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研究方向是纳米医疗机器人,目前我在纳米机器人的动力系统方面取得了部分进展,在实验环境中,可以让纳米机器人直接从血液中获取能量,我采用的方法是让纳米机器人配上电极,利用血液中的电解液就可以变身为一节电池。
不过,我目前的研究已经遇到了困境,在纳米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面和生物相容性方面迟迟无法取得进展,资金也面临短缺,公司已经办不下去了,所以想加入未来科技公司,继续研究纳米机器人,不知道您对这个领域是否有兴趣?”
张伟闻言眼睛一亮,纳米机器人也是他以后准备研究的方向之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未来科学无非是继续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军。”而纳米机器人领域则是人类正在研究的一种分子大小的微型机器,它们使用分子甚至是单个原子作为零件,在非常细小的空间构建物质,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原子和细胞结构做出任何改变。
科幻电影里也有类似的幻想,比如《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里面的纳米机器人,原本是用来治疗癌症的,但是经过改造之后,就成为了一种可怕的武器,可以通过吃掉金属来进行自我繁殖,可以说,在这样的纳米机器人面前,变形金刚、终结者什么的都是渣渣,如果纳米机器人无限复制的话,毁灭一个星球都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现在的纳米机器人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没有那么牛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由dna分子构成的“纳米蜘蛛”微型机器人,它们能够跟随dna的运行轨迹自由地行走、移动、转向以及停止。它的大小仅有4纳米,比人类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还小。不过,这种纳米蜘蛛的能力仅仅局限在dna上面行走,而且比较慢,只能走50步(100纳米距离)。
“你是想加入未来科技公司,然后继续研究纳米机器人?那么你的公司呢?”
张伟饶有兴趣的看着李梁,开口问道。
第一百九十三章 造物主
经过一番交谈后,张伟对李梁的情况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李梁可以说是天之骄子,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岁前往麻省理工大学,随后仅用四年时间就在麻省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三年前回国发展,和两个好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研究方向是纳米医疗机器人,由于李梁在纳米机器人技术领域小有名气,公司很快就拉到了一笔风险投资。那个时候,李梁意气风发,曾以为自己很快就可以在技术上取得革命性突破,将纳米医疗机器人推向市场,踏上人生巅峰。
然而……
现实很残酷,李梁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还是无法看到商业前景,于是投资人不干了,不再继续投钱了,创业伙伴也各奔前程去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伟关注的重点,张伟所关注的是李梁的技术怎么样。
张伟对纳米机器人也有很深的了解,问了几个问题后,他就可以判断出李梁在纳米机器人领域绝对是世界顶尖的水平,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团队和充足的资金,有很大的几率获得成功。
对于这种送上门来的人才,张伟当然不会放过,因此,他果断表示未来科技公司将成立一个纳米机器人研究部门,由李梁负责。而且,未来科技公司将付出合理的价格,收购李梁现在所掌握的技术。
处理完这件事后,张伟便和刘海、秦小布、张志坚一起返回中云市,不过,四人并没有各自返回家中,而是一起来到了科研楼,准备讨论成立纳米机器人部门的事。
张伟早已经吩咐北斗准备好了晚餐,因此,到达科研楼之后,四人便可以立刻享受到美味的晚餐。
“大伟,我对纳米机器人了解不多,只是在一部叫做《地球停转之日》的电影里看到过,里面的纳米机器人可以不断通过分解物质来进行自我复制,无限吞噬,无限复制,我们准备研究的就是那种东西?这东西一旦失控,根本无解啊!”
秦小布说道。
“从理论上来说,纳米机器人可以实现原子或分子级别的操作,构建所有的物体,包括它自身。
只要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利用纳米机器人将获取的碳原子逐个组织起来,变成精美的金刚石;将二氧化物分子重新分解为原来的组成部分;在人血中放入纳米机器人,它能自动寻找沉积于静脉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然后将它们一一分解;或者对不同物种的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