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风水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并没有认为自己已经死了来到什么阴曹地府,毕竟洪涛属于大千门弟子,想当初大千门也是属于道门,凌驾于那些江湖门派之上。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门中关于风水师的典籍虽然遗失了许多,但一些介绍修道士的秘闻,典籍还是有一些的,故而,洪涛断然不相信民间那些所谓的阴冥鬼地之说,他一直的信仰就是人死如灯灭,灯灭能点着,人死不能活。
即便是机缘巧合会产生一些阴司鬼物,魑魅魍魉,也不过是些没有神智的邪秽之物罢了,或许会有一些逆天的东西偶然开启了灵智但也是与他们的前世没有半点的关系。
所以,什么人死后形成鬼还能记起前生的种种,在洪涛看来都纯属扯谈,当不得真。再加上他现在感觉浑身酸痛,就更加说明此时肯定是活着的,哪有鬼魂还有感觉的呢?
洪涛挣扎着缓缓坐起来,而后咬牙站起身,缓步走到一块巨石边上,邪倚着,稍微缓和了一下,感觉那种酸痛之感消散了一些后才开始仔细的打量起四周:
这里看起来是一个大概方圆三丈左右的山洞,应该是处在大山深处的背阴之处,因为此时洞顶正有啪啪的水声滴下,到达地面后形成了一处小型的清泉,也或许是水滴石穿,年深日久的缘故吧。
其余的地方与普通的山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洪涛也就一扫而过,并没有太过注目。
吸引洪涛目光的是远处距离石洞壁大概两米的地方,有一尊盘膝打坐的骷髅,看样子此人已经死去了很久。在骷髅面前的地上有三样东西:一张牛皮纸卷,一本暗金色纸质的册子,上面布满了灰尘,还有一把木制的短剑被骷髅人平放在双腿之上。
洪涛刚想走上前去,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风,清风过后,骷髅人面前地上的尘土被一扫而空,显现出几行字:欲得吾传承,需三拜九叩入我师门。看到这几行字,洪涛将信将疑,踌躇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老老实实的跪在骷髅人的面前恭恭敬敬的拜师。
礼毕,洪涛站起身,可是眼前的一幕惊的他张大了嘴巴,半天都合不上:
只见骷髅人的身体升腾起一层白雾,而后慢慢的消融,化作了漫天的灵光,最终原地只剩下一片片破碎的衣服。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洪涛此时好似看到虚空中出现一个白衣白发的老者,微笑着冲他点了点头,当他揉揉眼睛再仔细观看时却是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一地的碎衣。
好半晌,洪涛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平复了一下心情,缓步走到那三件东西跟前。首先拿起那把木剑仔细的端详着:
此剑长约三尺,剑鞘看不出来到底是何物所打造,非金非木,不是洪涛所认识的任何一种材料。他轻轻的将木剑拔出,发现此剑入手清凉,剑身并没有开刃,然而剑尖处却吞吐出丝丝的寒芒,说明此剑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
整把剑通体浅红色,看起来像是一种灵木之心,仔细看去剑身还散发出微弱的灵光。
洪涛看到此剑欢喜异常,有心想试一下宝剑的威力,到底有多锋利,但又怕万一破损了,到时候自己怕是要后悔死,思来想去,他终于想到了一种办法。
都说宝剑都能达到削铁如泥,削石如灰,吹毛利刃的程度,那我现在岂不是可以这样来检验一下。铁随身没有携带就算了,石头嘛,倒是随处可见但怕万一毁坏了宝剑得不偿失,那就看看是否能吹毛利刃吧。
洪涛想到就做,随手拔了一根头发放在剑边,轻轻一吹,头发一下断成两截。看到这种情况,把洪涛高兴的差点跳起来,以后尽管武功低微,有此剑防身,再也不怕这山里的猛兽了,死老虎,你等着,小爷出去一定找你报仇,哼!
看到宝剑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洪涛再也没有任何犹豫,跃身而起,对着身边的一块巨石就是一剑劈出,没想到宝剑还没有碰到巨石,大石头就从中间断裂成两半,而且切口平整的就像打磨过的一样。
这下可把这小子惊了一下:哎呀,妈呀,劲使大了!又欣喜的把玩了一会宝剑,洪涛便将其收起暂放一边,伸手拿起那张牛皮纸卷。
这张纸卷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硬邦邦的,而是摸起来特别柔软,如同锦帛一样舒服。
洪涛无心去深究这些,缓缓打开纸卷,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苍劲有力的小字,小字是正楷书写,看起来如同是刻印的一般,看来此人的书法也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简直就是力透纸背,洪涛觉得或许曾经的王羲之书法也不过如此吧。
由于经常在大千门看一些志怪典籍,洪涛的文学功底虽然不咋地,但识字的数量还是挺多的,包括一些上古文字,甚至钟鼎文,甲骨文他都能认出一些。此时,他打开书卷细细的阅读起来:
吾乃大千门的祖师大千真人,自知无法度过天人屏障,超脱于这个世界,便选择独自离去,留给后人一个超脱的希望,在此处安静坐化,归真于自然,也算是为自己保留最后那一点点尊严吧。
吾深知在吾离去后,大千门会因为后继无人而衰微,但这也是天命,不是人力所能更改,所谓有盛自然就有衰,没有千秋万世的基业,所以,就随它去吧。
洪涛读到这里,方知原来那位骷髅人居然是大千门的祖师,也就是自己的祖师大千真人。
当真是造化弄人呀,不曾想世人所认为的得道飞升的大千真人居然最终也难逃天命,归墟而去。洪涛也不知道看到祖师的结局自己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情,总之,他现在是五味杂陈。
第3章 大千真人
洪涛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便继续往下阅读:
吾本出生于乱世之秋,得前辈高人点化才免遭横祸,逃过了战乱。
吾之一生,醉心于风水学,虽被世人尊称为大师,但吾自觉离大师之境着实太远了些,毕竟大师二字的分量真的太重了,然吾资质愚钝,若不然何故无法突破天人,超脱于世,有此可观也。
然吾不甘心,若不是对红尘有太多的羁绊,若不是虚度了无尽的光阴年华,吾定能突破凡界,进入那缥缈的繁华仙途,但如今谈这些已然无用。
得吾传承的后人亦不要因吾之结局而妄自菲薄,认为风水之道乃是旁门左道,无法证的仙位,此乃大道耳,不容轻视。
吾之一生寝淫于风水学,偶有所得,如今吾之见解今日便讲于弟子知晓,徒儿要继承为师的遗志,刻苦修炼,钻研风水大道,荣登仙途,也算是了却了吾之一桩夙愿。
提起风水学,为师便从我中华大地的风水说起。
众所周知,我中华大地的大道起源于昆仑仙境,故而中华的大龙脉也始于昆仑。
可以这样讲,只有发源于昆仑的龙脉方为真龙,正龙,其余皆为辅,为左,为次,龙脉者乃大地之势也,此乃天然所成,非人力所能为也,如若强行为之,亦是徒有其表而无其魂,故而人造的地势龙脉,风水只能存其形而无其魂,因此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然而,所谓的人为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以国之名义大兴土木所建之山,之水也可称之为自然之风水。
因为首先此风水,龙脉乃是以国之大势所建,国势也是一种势,与大地之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地势之风水,之龙脉乃是天地大道所成,所谓道法自然,无为而为,而以国之大势大兴土木形成的风水本意并不是为皇家或者为某一家修建风水地利之便而是有别的用途,之所以形成风水龙脉乃是无意之间所形成,并非刻意为之。
通俗来讲,就比如隋炀帝劳民伤财开通京杭大运河,如果运河在某一家祖坟周围无意之间形成一个环抱之水,也就是环水之势所形成的水口关拦之相,如此风水也将会福及子孙后代。
再比如始皇帝倾天下之力修建的万里长城也可看做是大地龙脉,因为长城亦是沿山脉的走势所建。山脉即是龙,为何,因其迹象仿佛也,众所周知真龙忽隐忽现,呼大忽小,山脉亦如是也。
我中华龙脉共分九条,所谓九龙之势便是如此。从西北昆仑山乾宫来龙是为真龙,金龙,乃为主龙,九龙之王。
东北艮宫往西南坤宫来龙乃艮龙,次龙,从龙,东南巽宫往西北乾宫来龙是为木龙,西南坤宫往东北艮宫是为土龙,此二龙乃是倒相,力量气势自然弱小的多,简单来说就像是人往前走和向后退一个道理。
从东方震宫往西方兑宫来龙是为雷龙,反之则为兑龙,也可称之为兑金龙,和西北的乾金龙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相比就如同萤火之光与皓月之辉,亦如井中之龙与江海之龙一般。北方坎宫往南方离宫来龙是为水龙,反之则为火龙。
北方乃是大水,南方比之只做小火耳,大水灭小火乃自然之势,反之就是自不量力,得不偿失。
这一点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就可见一斑,北方建立的政权最终一统天下的不胜枚举,而在南方割据的势力最终都难逃自取灭亡或者被北方势力所消灭的命运,从皇帝灭蚩尤算起到近代的南宋被大元所灭,无一不如是也。
最后的一条龙脉乃是中宫之龙,此龙也可以说是盘龙,盘踞之龙,中宫即是中原之地,自古以来中原就被称之为虎踞龙盘之地,此言非虚也。
中宫的盘龙是为盘踞之龙亦可说是其余八条龙脉在此盘旋之气所形成,因为八龙自起源之地发出之后到达中原都得在此稍作盘旋,亦可算作是休整,也可说是盘旋之后再前行,力量会更大,龙本身就是不断的盘旋着前进的,故而在中宫稍作盘旋也是理所当然。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原本身就是一处宝地,人杰地灵,称之为灵地也不为过,灵地者万物之灵也,故而中原之地也可算作是一颗灵珠,灵珠者,龙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