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老三瞪了儿子一眼:“没大没小。”
“还有十六字。”李凤梧当然不会被吓住。
李老三大感奈,只得试探着说道:“大郎,要不你去读读书考个功名?”
李凤梧果断拒绝:“不去!”反正李家有的是钱,自己干嘛要去吃这个苦,现在去读书,那就得从基础开始,这不是一件嘴上说说就行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是识字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自己当然识字,可简体和繁体差距大了去了。
守着李家这偌大的产业,严格来说自己也不算是文盲白丁,虽然诗词巅峰盛唐和两宋的自己没办法剽窃来用,但明清好歹也能拿出一两首在南宋也称得上惊艳的作品来,干嘛要吃古人的苦。
李老三也没抱着一次说服儿子,见儿子果断拒绝也并不意外,意味深长的道:“我就这么一说,都看你的意思,反正咱家的产业迟早要交到你手上,我这辈子的心血你得给我守好了,别让某些人给生吞了去。”
李凤梧闻言不信,“还有谁惦记着咱家不成?”
李老三沉默了许久,说起了一件陈年往事:“八年前,句容县某位酿酒大师发明了一种酿酒法,所酿之酒清澈醇香,一时风头双,很快名扬四方,但却在一次和买之后,被逼得酒场倒闭家破人亡,那位酿酒大师最后吞金自杀,酒场也被官府充公。”
“你什么意思?”李凤梧警觉起来,感觉父亲不是缘故说这事。
李老三叹了口气,“那次和买公文上要的只有10桶,可公文经过层层官员后,和买数量竟然达到了一百桶,且价格更是被压到了零售价的三成!其实公文所说的价格是比零售价还要高一成,为什么会这样,只因那位酿酒大师得罪了当年的句容县令……破家县令灭门府尹啊!”
李凤梧说不出话来了,封建社会官场之黑暗他也是了解的,良久才道:“爹你是担心柳子远那堂叔会对我们下手?”
李老三哈哈一笑,公鸭嗓音又嚣张起来:“凭他?只要朝中那位相公一日在朝,他就没这个胆子!你可知当今建康通判杨世杰,他经营的悦容绸缎庄被咱家压了这么多年,屁都不敢放一个。”
相公?
李凤梧震惊得以名状,虽然知道李家在朝中有条线,但怎么也没想到,这条线竟然高贵若斯,在大宋能称为相公的就那么聊聊几人。
大宋的宰相称之为相公!
如今孝宗即位,大宋的相公是左相陈康伯、右相史浩,还有一位江淮宣抚使张浚,他将成为枢密使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如今正在积极推动隆兴北伐恢复中原,只等来年便会拜为枢密使,亦被人称之为相公。
李凤梧猛然觉得后背一阵发凉,作为一个文科生,南宋这段历史他还是了解一些,张浚、陈伯康都是隆兴年间去世,如果那条线不是史浩,那就意味着李家安安稳稳发财的日子要到头了……
第八章 我要读书!
所谓匹夫罪怀璧其罪,明朝那位大富豪沈万三就是例子,李家虽然远不如沈万三,但这偌大的家业若那位朝中相公庇护,李凤梧不敢想象会惹来什么飞来横祸,别说柳家那位太常卿,就是建康那位通判,就足以让李家陷入深渊之中。
怀着侥幸心理,李凤梧四处张望了一眼,下人都被打发开去,不用担心隔墙有耳,轻声问道:“是史相公?”
李老三不得意的摇头,“张相公。”
李凤梧一颗心直接沉到海底去了,这尼玛完蛋了,张浚命不久矣!李老三你个瓜货还这么得意……呃,貌似他也不知道张浚将死。
张浚一死,李家这块大蛋糕还能安宁?
这一夜李凤梧辗转难眠,稀里糊涂过了十六年,半年前清醒过来正准备享受人生快意风|流,今日却发现李家即将成为水上浮萍,没准一夜之间就成了他人禁脔,而自己就只是做一场黄粱美梦,秦淮河的烟花脂粉,扬州的瘦马、泰山的姑子、大同的婆姨和杭州的船娘以及那些良家小娘子都还没尝过就要都将远离自己了吗……
更重要的,若真有那天,父亲、母亲、二娘还有三娘又如何安度晚年?
尤其以三娘的姿色,恐怕法善终。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爹也说了,建康通判杨世杰亦经营着绸缎生意,张浚一死,他必然会觊觎李家的产业,作为建康府的大员,他绝对有一百种方法将李家产业黑吃得骨头都不剩。
建康人尽皆知,杨世杰杨通判的风评可不怎么好,都在翘首以待他任满后离开建康去他处知州事。
捱至天亮,李凤梧痛苦哀叹,我的纨绔生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不满的怒吼一声:“狗日的,老子不认命!”
不认命那就只有读书,考出个功名。
要想保住李家产业,要想达成男人的究极梦想,在大宋的官制下至少也得捞个同进士获得那层护体神功,否则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
读书!读书!
在哪个朝代哪个世界都一样,知识是力量,尤其是这重文轻武的大宋朝。
……
……
“大郎要读书?”李凤梧生母,李老三正房叶绘盯着自己这个儿子,眼里几乎是噙着泪,曾几何时,儿子呆愚成为笑柄,半年前终于开窍,如今竟有读书上进之心,作为生母焉能不喜。
李凤梧点点头,“再有几年便要及冠,该读书了。”
二娘周月娥、三娘张约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欣喜。
李家四人,李老三仅读过蒙学私塾,在这个女子才便是德的年代,叶绘只懂三才四德。但周月娥和张约素两人,前者父亲是私塾夫子,后者是是名门庶女,不说才华满腹,也是饱读过诗书之人,早已明白李家的处境,心中一直隐隐担心,要知覆巢之下完卵。如今听闻大郎要读书,虽然不是自己亲生,但终究让人看到了希望。
叶绘心直口快,“那让你父亲在建康请个知名先生回府?”
李老三大手一挥,甚有家父乃翁的主见:“请什么请,我家大郎要读书,当然是要进最好的学院找最好的先生。”
建康城最好的学院自然是府学,最好的先生自然是文宣王庙里的东西厅教授。
周月娥略略有些担心,“可现在不是府学招员时间。”就算府学招员,大郎蒙学都不曾读过,根本不可能进得了府学,要知道进府学也需要考试的。
李老三哈哈大笑,“娘子须担心,我昨日已着人打听过,要进府学也不难,只要能让西厅教授周必大首肯便可。”
张约素温婉的点点头,“是的,咱们可以给大郎捐个府学生员。”
说白了,就是用钱买一个府学生员的名额,如果那周必大是个变通之人,甚至花大钱也能让李凤梧拜在他门下,成为西厅教授的门生。
周月娥恍然,“能如此甚好。”
听着长辈议论,李凤梧心里翻起滔天浪花,他,只因一个名字:周必大。
心里仿佛闪电一般划过,昨日在文宣王庙外遇见陆游,自己当时因震惊于见到了活的陆游,忽略了那位从府学里出来的先生,那位先生字子充啊!
周子充,不就是庐陵四忠之一的周必大么?
庐陵四忠在历史上并不太出名,但若是提起其中一位便人不知人不晓了,那位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亦是庐陵四忠之一,另外两位则是胡铨和杨邦乂。
能和大文豪欧阳修并名的人会差到哪里去?
孝宗千古名臣,但有肱骨之臣,这位周必大便是其一,是孝宗、光宗时期两朝相公,立朝刚正,乾淳之治盛世有他莫大的功劳,在文学上造诣不凡,有“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评价,是南宋这个垂暮巨人身上少有的曙光,想不到他现在竟还只是建康府学文宣王庙里的一个教授。
这真是天赐良机,若能成为周必大的门生考个功名,即将成为浮萍的李家,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坚挺。
李老三一拍大腿,“这便是了,我这就着人去安排晚宴,晚上带大郎一起去见周教授。”李家缺书香墨气,可是不缺钱,只要那周必大不是迂腐之人,捐个府学生员还不容易。
李凤梧有些不确定的道:“怕是请不动吧?”
一个是建康富贾大商,一个是文坛大家,八竿子打不到一个圈子里去的两人,以读书人的倨傲和迂腐,周必大很可能不会给爹面子,不过也说不准,毕竟大宋朝的商人地位提升了不少。
李老三不得意的嘿嘿一笑,“这个你不用管,你小子就回去好好歇着,晚宴上别给老子丢脸就成。”我李老三很可能请不动,但建康府有的是人能请动周必大。
见老爹一副信心笃笃的样子,李凤梧安心不少。
离开时回头看了一眼夫和妻睦妾安的四人,鼻子没来由的有点酸,爹和母亲对自己的好不用说,二娘三娘也将自己视若己出,前十六年的岁月里,她们从不曾因自己呆愚而贱视。
这样的家庭……挺好,值得我李凤梧努力珍惜保护。
第九章 官人我要
朱唤儿觉得很辜,我只是个丫鬟好么,干嘛还得给你这个大纨绔讲蒙学啊!
说来也好笑,这个大纨绔竟然连蒙学需要读些什么书都不知道。建康城这么大,朱唤儿自进入醉乐坊后就在秦淮河上,当然不知道李家小官人前十六年就是个傻子。
看着一本正经坐在自己面前的李凤梧,朱唤儿反而觉得有些不自然。心里暗暗啐骂自己一声,朱唤儿啊朱唤儿,你是犯贱么,大纨绔这样规规矩矩不挺好么,难道你还想他又来调戏你才好。
不过旋即发现自己想多了,大纨绔提出那个要求后,就定定的看着自己胸口……竟然还有流口水的迹象!
果然,狗改不了吃屎!
朱唤儿咳嗽一声,怒瞪一眼李凤梧,示意他的眼睛不要乱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