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516章

宋仕妖娆-第516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等附议!”

    洪遵话音落地,从相位退了下来,但依然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的洪适出列附议。

    然后又走出一大票人附议。

    包括枢密院几个人。

    李凤梧犹豫了下,也走出朝列,“臣附议。”

    赵昚正欲说话,汤思退走出朝列,闷声问道:“敢问洪尚书,官家操劳国事,日夜辛劳,身体已经染恙,你却让官家抱恙去行籍田祈年礼,居心何在?”

    洪遵头一昂,“臣二心,据实耳。”

    大宋的文臣,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要脸。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最后反正交给官家去定断,偏生官家还觉得双方都有理,所以大宋的官家,恐怕也是历史上糊稀泥最多的天子。

    汤思退冷哼一声,“如今盛世风光耀耀然,官家励精图治治政如尧舜,然家国大事在前,籍田祈年礼虽然重要,怎比得上千万黎民之生事,官家让皇子代行,正合时下情势,又能安康龙体,这莫不是事实?”

    洪遵也冷哼回击,“汤相公此话,下官就不明白了,千万黎民之生事?难道春耕就不是黎民之事,官家祈福,上苍恩泽,惠及黎民,这才是事实,况且家国巨细,两位皇子虽有心,然此等事情,涉及一年耕事,岂可儿戏?”

    赵昚苦笑,也说的在理。

    汤思退怒了,“儿戏?感情洪尚书还以为两位皇子只是幼儿?”

    回首看向官家,“恭王殿下已及冠成婚,如今更是行事稳重,承继官家之勇锐,延续庄文太子之稳重,代行籍田祈年礼,何虞之有?”

    赵昚一想也是,惇儿如今行事确实稳重了许多。

    汤思退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洪遵显然不会这么屈服,他掌礼部,这件事若是不拿出点成绩后,以后别人如何看待礼部,都会觉得自己这个尚书被左相给吃得死死的了。

    于是据理力争。

    乾道六年的第一个大朝会,瞬间升温。

    先是汤思退和洪遵争辩。

    其后洪适加入其中,刑部尚书江君烈参与其中,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也纷纷发言,最后参知政事周必大,枢密使蒋芾也纷纷发表看法……

    总之,这一个大朝会变得如菜市场一般热闹。

    谁都说不服谁。

    唯一没怎么说话的,只有三个人:大宋右相张杓,秘书监李凤梧,中书舍人柳子承。

    这三人稳如泰山,似乎对此事不甚关心。

    他们不关心,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官家故意让大家争辩,其实就是试探一下,看看群臣对两个皇子的态度……

    恐怕汤思退也知道,但他必须争。

    如果不争,朝臣就会觉得汤相公没有了以往的影响力。

    赵昚确实是想看看朝臣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也好摸一下情况,看看哪个儿子得到的支持更多,其实他自己心中早就有了定夺。

    大概了解了情况后,赵昚重重的咳嗽一声。

    大庆殿顿时安静下来。

    赵昚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自己的敲打还是有效果,虽然开始争了,但都还保持着理智,至少在明面上,不会太过分。

    轻声道:“诸位卿家说的都在理,朕身体确实不适,这样吧,若是籍田祈年礼之前,朕身体康复,那朕亲去,若是没有痊愈,则让两位皇子代行,诸位卿家觉得以为何?”

    两个皇子代行?

    众人面面相觑。

    李凤梧反应最快,立即大声道:“臣以为善,官家圣明!”

    洪遵犹豫了下,还是满意于这个局面,至少官家也给了自己台阶下,不会让人觉得礼部如今是人人拿捏的软柿子,也附议道:“臣也以为善。”

    汤思退有些郁闷。

    你妹啊,明明是为赵惇争取的东西,结果现在搞得两个皇子一起代行,感情到头来自己还是输了——不过也看出了一个信号。

    官家终究还是要更倾向于恭王一些。

    因为如果真的皇子代行,那也应该是年长的赵恺,现在是两个皇子一起,说明官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强行将长幼这个问题抛开。

    于是皆大欢喜。

 第四百三十一章 赵汝愚失踪

    欢喜只是一时。

    李凤梧高兴不起来……甚至感觉到了压迫感。

    刚过春节,汤思退就开始发难。

    今日代行籍田祈年礼,不过是个信号,是个开胃小菜,接下来,这位大宋左相恐怕将对赵恺展开狂风暴雨的攻击。

    而在提出立储之前,汤思退必然不会手下留情。

    李凤梧并不清楚,汤思退最终有用什么招来一锤定音,但可以想象,那一天来到,汤思退最后那一招,如果应对不好,恐怕能直接让赵恺争储的梦想崩碎掉。

    大宋左相,一个永远不能轻视的人。

    散朝。

    随着汤相公站队,官家并没有敲打汤思退,这件事的信号让朝臣看出了端倪,干道六年春节前后,那些愿意去扶龙愿意站队的人,早已选好了阵营。

    官家官家的意思也明确了,估计就在今年要选出新的储君。

    大家都不用遮遮掩掩。

    是以散朝时,走出大庆殿的臣子,俨然各为阵营,很有点泾渭分明的意思。

    赵一直没走。

    坐在龙椅上看着满堂的臣子走出大庆殿,很有些奈。

    果然……分得很清楚了啊。

    东府臣子走出大庆殿后,很多人都在和汤思退寒暄,包括刑部、户部、兵部三位尚书,汤思退身边俨然拥有了大半个朝堂的重臣。

    而在另外一边,西府蒋芾和魏杞两人,默默的离开,根本没有其他动作。

    这两人还是孤傲了一些。

    赵也明白,比如蒋芾,虽然也公开支持赵恺了,但其实和他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

    而魏杞本来就是文臣。

    倒是王望北,走出大庆殿就跟着魏杞,显然两亲家关系好。

    这是人之常情。

    赵并不觉得有其他猫腻。

    开春朝阳。

    天气阴寒。

    赵眯缝着眼,却看见秘书监李凤梧一个人走出大庆殿,遇见了恰好走出大庆殿的张杓,两人互视一眼,却并没有说话。

    一雏凤,已长成。

    一天骄,已相公。

    赵忍不住笑了笑。

    张杓和李凤梧,就算是儿成为储君,朕也要让你俩尽展此生抱负。

    李凤梧走得不快。

    然而有人走得比他更慢。

    庆王赵恺。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赵恺忧心忡忡,“今日父皇的意思,你明白了?”

    李凤梧点头,“就是要看你俩争了。”

    赵这一手也不知道是学谁的,选个继承人竟然用这种手段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明智的官家,开明的父亲。

    赵恺忧心的却不是这个,有些不安的道:“今日没看见赵汝愚。”

    李凤梧愕然,“他没资格参加朝会,没来是很正常的吧。”

    赵恺摇头,“今日不见倒也罢了,春节他并没有回老家,而是在临安,大年三十,我在大内守岁回来后,还和我喝了些酒,但初二之后,就再也没看见他人了。”

    李凤梧有些意外,“你没去找?”

    “找了,他府上的管家说他有事外出。”赵恺的不安越发浓郁了。

    李凤梧愣了下,“他是在临安?”

    赵恺犹豫了下,不敢隐瞒,“我让东方秦川去查了,他确实在临安,不过是躲在了什么地方,似乎是在刻意回避我。”

    李凤梧大惊,“他在回避你?”

    赵恺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却可解释,沉默了一阵,“恐怕是的。”

    李凤梧心里顿时日了狗了。

    “你们之前是不是有过什么行动?”

    反常即为妖。

    赵汝愚这种反常行为,很可能代表着汤思退已经出手了。

    赵恺点头,“确实,在赵汝愚的建议下,我写了几封密信……”

    李凤梧顿时骂娘的心都有了,“是写给谁的?地方节度使?这个时候你还敢去拉拢地方节度使或者武将,你是怕官家嫌你没有勾结武将图谋不轨么!”

    赵恺愣了下,“我没那个意思!”

    “你有没有不重要,关键是别人怎么看,最关键是官家怎么看,你说争储的节骨眼上,你却和地方守将勾搭,官家会怎么想,不明真相还以为你要意图武力争储呐!”李凤梧杀人的心都有了。

    官家愿意在今年提立储,还多次提点你俩,这已是巨大的让步。

    官家的底线肯定是争储起于临安,终于文臣。

    你要是将武将牵扯进来,这会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场面,是官家绝对不愿意看见的后果。

    所以任何一个皇子,此刻敢和地方节度使勾搭,都可能被官家迁怒!

    赵恺的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点,弱弱的道:“在赵汝愚的建议下,我写了三封,一封送到了四川,一封送到了安丰军,一封送到建康。”

    李凤梧语的呻吟了一声,“胡铨,辛弃疾,陆游?”

    赵恺默然。

    李凤梧心思急转,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问道:“送信的人可靠不?”

    赵恺点头,“绝对可靠。”

    李凤梧却一点轻松不起来,“但是现在赵汝愚在躲你,说明他已经不可靠了,如果我意料的没,恐怕这件事已经被汤思退或者柳子承知道了,所以赵汝愚才要躲你,因为他知道后果的可怕,他现在不敢面对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汝愚!

    果然,就不该让他成为赵恺的谋臣。

    现在好了,局势忽然变得比恶劣。

    如果汤思退和柳子承知道了,恐怕接下来就是狂风骤雨的攻击。

    只要汤思退和柳子承运作的好,这一次就足以分胜负。

    赵恺很是懊恼,“那如何是好?”

    李凤梧看着那些渐渐走远的朝臣,顿足沉默了许久,才对赵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