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不用在戈壁里吃风沙了。
……
……
大宋的历史,虽然被李凤梧这只大宋雏凤的翅膀用力的呼扇了一顿,然而乾道元年,历史还是走回了正轨。
李凤梧的出使西辽,关立储之事。
朝堂上关于立储的论奏逐渐进入白热化。
先还有不少臣子支持赵惇,但不知道为何,入秋之后,郭师元的被问斩,随州昭庆军节度使郭恢阶喑仕偷萘侔玻荡蠡首诱詯嫠赜胁诺拢笔橇⒋⑸仙先搜
随着这张奏呈之后,朝堂风向忽然大变。
原本的局势比较复杂。
六部之中,兵部保持中立,没有倒向任何一位王子,但也对庆郡王赵恺颇多言辞。
当然是不好的一面。
礼部尚书魏杞也暂时保持沉默。
吏部、刑部皆支持赵愭。
工部、户部支持赵惇。
东府三省之中,除了汤思退这位相公,其余众臣也纷纷表态,支持赵愭和赵惇者莫衷一是,反正就是不统一。
而西府之中,虽然庆郡王赵恺接连被贬,但陈俊卿等人还是表态,认为庆郡王有官家勇猛之风,当是立储人选。
三个皇子,都有人支持。
争论于是不休。
官家一直没曾表态,但众人心里看得明白,因为最先提出的谏议大夫和一位六部侍郎亲近赵惇,官家现在的态度更多倾向于赵愭。
而赵恺在官家口中,被提及的次数最少。
随着郭淖喑噬系莸搅侔玻徽呤羌谒傻纳矸荩僬咚彩枪易詈蟮闹辛黜浦偌一嘏挠么饰裥矶唷
这便让群臣瞬间看出了风向——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
事实怎样,没人说得清楚。
事关立储,临安臣子之间的勾心斗角,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甚至没人说得清楚。
转眼之间,西府的陈俊卿等人保持沉默了。
东府的右相洪适,参知政事诸葛瑾我也忽然诡异的支持赵愭为太子。
汤思退依然保持沉默。
几乎从来不在立储一事上发表过任何意见。
恐怕这也将是汤思退这一生的政治立场:两位皇子都交好,但绝对不明确表态支持哪一个。
也许在汤思退看来,一天没登基的皇子,始终只是皇子。
对于这一点,官家喜欢得不得了。
这边让汤思退的左相位置越发坚定,可动摇。
不仅洪适、诸葛瑾我表态支持赵愭,原本支持赵惇的人中,倏然间风向大转,竟有大部分上奏支持邓王赵愭为储君。
这下局势瞬间明朗。
支持赵恺和赵惇的人不做声,立赵愭的声音如浪潮一般席卷临安朝堂。
历史被阴差阳的拉回正轨。
乾道元年,赵昚终于昭告天下,立大皇子赵愭为太子。
赵愭立为皇太子,赵愭的妻子广国夫人钱氏册封为太子妃。
官家又诏令增加东宫侍卫人员,太子赵愭谦让,上奏曰国力正需臣子尽心,作为储君,当为父皇分忧,愿意捐献每月应领杂物。
赵昚降旨赞赏,并表示同意。
于是乾道元年,大宋的东宫之中,迎来了太子赵愭。
历史的洪流,冲破了李凤梧这枚小人物带来的影响,强硬的将轨道拉回原来的轨迹上。
纵然第二次宋金大战,大宋惨胜,赵昚从一蹶不振改为雄心壮志绸缪江山北归,但依然没有改变乾道元年立储的节点。
纵然赵惇和赵恺都有巨大的机会,但依然未能成功。
长皇子赵愭依然为皇太子。
历史的车轮如洪流,碾过了蝴蝶的翅膀。
然而尽管如此,东宫的赵愭也只高兴了半个月不到,就在张杓的建议下,平复内心的骚动,重新投入到争夺天下的斗争中。
一日不登基,太子也不保险。
而恭王赵惇在柳子承、皇甫坦的辅助下,也没有气馁,反而越发充满斗志,只要有机会,将要让赵愭成为废太子。
庆郡王赵恺在临安侍候了官家,直到身体完全痊愈后,才怨悔的回到襄阳光化军重整军备。
仿佛根本没发生赵愭入主东宫的事情一般。
赵昚还是那个赵昚。
赵愭也还是那个赵愭,只是多了个太子的头衔而已。
赵惇也还是那个赵惇。
只是心里大概失去了一些心气。
而赵恺,在临去光化军的前一夜里,收到了梧桐公社管家杜仲卿转交李凤梧留给他的密信后,仰天叹了口气,想起了这些日子孝敬父皇膝下时,父皇看自己的愧疚眼神。
旋即目光并不坚毅的说了句,“卿之苦心,孤知矣,此心定然不负,必心力尽抒边疆军备而树名,细末铸深基,效勾践而待良时。”
赵恺不再是当初的赵恺。
大宋还是那个大宋。
第三百一十八章 少妇风情奈何天
李凤梧对出使西辽,并不反感。
甚至有点期待。
读着唐宋诗词长大的人,对大宋的灭亡,多少有点遗憾。
实在不敢想象,如果大宋解决了三冗这个积弊,拥有世界百分之七十五的经济产量的南宋,一直发展下去,再熬过蒙古铁骑的南侵,会成长到什么样。
会不会成长为世界最强帝国?
所以李凤梧出使西辽,是使职,真正的意图,是和官家说过的,经由西辽,前往蒙古。
李凤梧也从来没想过要把铁木真扼杀在摇篮里。
蒙古帝国也是一种辉煌。
依然想再看到蒙古的铁骑打过小亚细亚,饮马多瑙河的辉煌。
也想看看蒙古铁骑蹂躏欧洲铁皮军团的嚣张。
但是李凤梧有个想法:看有没有可能将铁木真带回大宋,让他在大宋呆过生涯前期那段日子,从而对大宋产生一定的感情。
大宋自身的强大,加上铁木真对大宋的感情。
也许未来就不会出现铁骑南下的局面。
当然……
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只是想去尝试一番,至于未来有没有可能,李凤梧不太执意,就算最后蒙古铁骑依然南下,大宋依然在崖山之后灭国,这也是历史正轨。
是以到西辽,只是暂时中转十天。
休憩十天之后,便会带着商队启程前往蒙古。
使团会尽数留在西辽。
如今西辽的局势并不太好,耶律普速完刚登基一年,国内大臣并不特别信服,然而耶律普速完却是个强势的女人。
1164年,菊儿汗耶律普速完命令西部喀喇汗王朝把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两地区的葛逻禄人迁往东部喀喇汗王朝领地喀什噶尔,他们到那里后不准再携带武器,从事农业或其他劳动。
西部喀喇汗王朝执行命令,逼迫葛逻禄人迁徙,结果引起暴动,但很快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从此,葛逻禄人在河中地区的势力衰落。
1165年,也就是今年,西辽军队进入呼罗珊,劫掠了巴尔赫。
巴尔赫臣服于西辽,并向西辽缴纳土地税。
这两次战事,让西辽的国力受损不小,是以大宋使团抵达西辽,和亲一事走上议程,着实让菊儿汗耶律普速完高兴了一阵。
西辽国都叶密立城,和大宋临安相比,着实有点寒碜。
不过这是西辽的政治中心。
虽然不如临安的盛世繁华,但也算灯火辉煌。
按说,使团抵达的第一次宴请,应该是有迎送使负责,加上一位重量级的朝中重臣——实际上大宋使团的使君李凤梧,依然不过是朝请大夫。
这还是出使前官家提拨的,以擢升使团的档次。
不然让一个奉直郎来担任迎亲使,着实会让西辽的面子过不去。
西辽这边,只需派五品或者四品官来,那就相当的适合规格了,只是出乎李凤梧意料的是,竟然是西辽女帝亲自宴请!
在西辽皇宫。
瞬间感觉莫大荣焉。
西辽不是金国,曾经的世仇随着金国入主北方,将西辽赶到这个旮旯后,早已风消云散,如今两国已是盟友。
是以这场宴席那真是如沐春风,双方将要进行友好的交流。
李凤梧见到了历史上的第四位女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
慈禧虽然有皇帝之实,但皇帝之名。
话又说话来,如今的耶律普速完只是临朝称制,改年号崇福,自号承天太后,还没有称帝。
见到西辽太后耶律普速完的刹那,李凤梧很是吃了一惊。
卧槽,这么年轻的女帝!
本以为,耶律普速完怎么也该三十七八,加上西辽这旮旯地理环境的恶劣,西辽这位女帝,看起来怎么也该是四十来岁的样子。
然后事实却是这位女帝看着竟然和耶律弥勒差不多大。
恐怕真实年龄还要小点。
应该不会超过二十八岁!
或是为了显示亲和大宋的态度,女帝着了汉服襦裙的便服,梳着汉人少妇发髻,淡妆亦是汉人中比较流行的妆容。
远山黛,枫叶红。
若非那一眼即可看出异域风情的面容,真会以为这是临安大户人家的少奶奶。
穿着得体,雍容华贵。
若是寻常场合下见到,打死李凤梧都不敢相信,这是西辽帝国的女帝耶律普速完,完全就是个风情万般的邻家少妇。
对的,风情万般。
耶律普速完的容颜,就算是按照宋人的审美,那也是极美极美的。
远山黛眉飘若柳叶,瓜子脸,深眼眶,鼻梁挺直,唇润如红玉,最风情当是那狐眼儿,水汪汪的,看谁都像是在抛媚眼。
一颦一笑尽风情。
襦裙衬搭出姣好身材,北方人独有的大长腿,着实显衬身姿。
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熟透的感觉。
款款走来,香风满殿。
真如画中美人从青山绿水间走来,就算是见多识广的李凤梧,也忍不住看得呆愕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