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403章

宋仕妖娆-第403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个人事变动,李凤梧注意了一下,汤思退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汤思退本来就是正一品的太傅。

    却又加封了一个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

    这显耀在朝堂也是没谁了,可以说是真正的天子之下第一人。

    这是官家的一个信号。

    和大理那边搞定了滇马贸易,和西辽那边搞定蒙古战马的购买,官家的意思,这一两年不准备用兵,而是励精图治加强国力。

    所以拔高汤思退,用以制衡西府。

    这是在隐晦的提点枢密院众人,别再想着和主和派斗争,踏踏实实的管理好西府三衙,整顿大宋军队,等待着官家的下次北伐。

    这是乾淳盛世的第一道光。

 第二百六十八章 南宋三冗破局

    李凤梧回到临安,并没有激荡起大风大浪。

    如今的临安,经过这31一次风波,再笨的人也看了出来,官家对待三个皇子的态度。

    依然是赵愭大于赵惇,赵惇大于赵恺。

    但有心人却又品出了相反的一点意思。

    庆王赵恺大于恭王赵惇和邓王赵愭。

    官家处罚邓王,是去了少保一职,但依然还是封王。

    而对于庆王赵恺,则是降到郡王。

    这会不会是官家故意保护庆王,让他暂时远离争储的风波?

    不管怎么说,帝心难测。

    宋金战事,今春的大旱也已度过,接下来的事情,若是在北宋朝,重点自然是黄河水患,不过这对当今南宋而言,黄河已是故土。

    所以接下来,便是在官家带领下,励精图治发展经济,肃整军队。

    盛世的繁华,一点一点的在大宋展露出糜烂的风华。

    然而在朝堂之上,争储的事情现在没有契机,没有人提,但并不代表大家都相安事,等着官家心情好了来立储。

    这段和平时期,反而是惨烈争储的开端。

    李凤梧知道,庆王赵恺现在被降为了庆郡王,赵愭和赵惇的目光都从他身上离开,这段时间,将去赵愭和赵惇的厮杀。

    自己可以趁这个功夫发展一下。

    怎么发展?

    当然是讨好官家。

    又如何讨好官家?

    放眼今时的大宋局势,外患暂,自然是除内忧。

    南宋的内忧,和北宋一样,冗官,冗兵,冗费。

    三冗便是大宋的内忧。

    或者说,三冗不止是内忧,而是大宋这个巨人肚子里病变的一个癌细胞,如果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癌细胞就会不断吞噬大宋的血肉,直到这个巨人倒在蒙古的铁蹄下。

    但是如何根除三冗的积弊?

    李凤梧暂时想不到。

    别说自己想不到,后世那么多历史学家,都能把三冗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要说解决之道,却都只能纸上谈兵。

    因为千古圣贤王安石已经做过一次变法。

    失败了。

    连王安石都失败,一般人谁还敢自恃想出来的办法能解决这个积弊?

    三冗一起根治极难,但李凤梧却知道一件事:南宋是有一点可能机会的。

    冗官,冗兵,冗费。

    第一冗官,南宋失去了半壁江山,如果恢复江山,则需要大量的官员,这样可以暂时解决冗官的局面,当然,这只是治标。

    要治本的话,则需要在恢复江山的同时,改变现有的官制。

    彻底根除冗官的根源。

    冗兵,恢复江山自然要打仗,打仗之前,可以重建军备,打完仗之后,可以借整肃军队的名义,再一次清理军备,再加上官制的改变,也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根治冗官和冗兵,都需要一个契机:恢复半壁江山。

    而要恢复半壁江山,打仗是必须的,打仗又得用钱,偏生大宋还有个积弊冗费。

    所以赵昚需要一个盛世。

    有了盛世,再有了北进的武将,这些积弊都有可能一步接一步的解决。

    李凤梧不敢想象。

    如果经济繁荣昌盛,能占到世界经济百分之七十五的南宋,如果解决了三冗,会强大到何等地步,只怕那时候的大宋王朝,可以正面硬抗蒙古铁骑了罢!

    这些事情李凤梧清楚,却并不知道赵昚是否也清楚。

    所以在找一个机会,能和赵昚好好聊一下。

    不求说服赵昚,至少也要赵昚思忖一下有没有可能。

    因为就算恢复了半壁江山,要更改太祖留下来的官制,也是困难重重。

    大宋虽然三冗,但这是加强中央集权制衍生出来的,更改官制,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将会削弱。

    届时可能又会出现晚唐潘镇割据的困境。

    这些事情太过长远,现在盛世才刚启幕,自己要做的是,先努力提升自己,在争储中谋一个平安的下半生。

    如此,才有机会去面对以上的问题。

    所以这几日,李凤梧不仅忙着准备去徐渭府上提亲的事情,也在忙碌着看书。

    在自己请假之前,赵昚曾说,可以参加馆试。

    参加馆试之后就是入阁。

    这样的话,自己在朝堂上的分量,在官家心中的分量,在赵恺心中的分量才会更重,这个历史的舞台,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否则一个区区秘书少监,能影响得了朝堂大势?

    不见自己折腾到这个地步,汤思退也没正眼瞧过自己一次?

    所以这一次的馆试,绝不容有失。

    实际上大家都清楚,馆试这东西,别说和制科考试,就是科举都比馆试来得严格,大凡馆试,基本上都是走过场了。

    去徐渭府上给李巨鹿提亲的事情摆上了日程。

    本来李凤梧还想几日,毕竟徐渭刚升了太常卿,现在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若是这个时候去提亲,很可能导致他为了标榜清白而拒绝。

    不过没办法,李老三这二货兴许是这几年在建康享福享惯了,来到临安后竟然水土不服。

    吃了不少中药或者偏方都没效果。

    于是只好提前去提亲。

    等提亲结束,就把李老三送回建康。

    去从四品的太常卿府上提亲,仅李老三建康富贾的身份,档次肯定不够,门不当户不对啊,所以就必须李凤梧也陪在一侧。

    李家虽然只是建康富贾,但有一个天子近臣,从五品的秘书少监啊。

    未来不可限量。

    李家之子李巨鹿,娶你一个从四品的太常卿的侄女,也不算埋汰了。

    是以这一日,李凤梧、李老三还有李巨鹿三人皆着盛服,又由杜仲卿亲自带着一大堆的礼金,前往青云街的徐府。

    从众安桥去青云街徐府,要途经张杓的张府。

    倒也是巧了。

    张杓恰好外出办事回来,撞见李凤梧一行人,大家都显得有点尴尬。

    若是李凤梧一个人还好,偏生有李老三。

    张约素是张杓的堂姐,按说,李老三应该是张杓的堂姐夫,可这一两年,张杓和李凤梧极其不对付,这个亲戚见面就很有点尴尬。

    不过张杓毕竟是天之骄子,仕途多年了,很快收敛了心思,对李老三行礼道:“堂姐夫来临安了?”

    李老三看了看面表情的儿子,只好回礼,“来了几日,有些小事太过繁忙,就没来打扰了,等这几日忙完事情,定然来拜访打扰。”

    不卑不亢。

    虽然你是刑部尚书,但我毕竟是姐夫,算是长辈。

    况且我家大郎也不会逊色于你。

    张杓很是有大家风范的笑笑,“张府随时静候堂姐夫的大驾光临。”

    于是说点面子话,大家别过。

    等走了一段路后,李老三悄悄问儿子,“大郎,我看这个张杓还是很懂礼数,按说应该不至于和你过不去啊?”

    李凤梧笑了笑,“能做到刑部尚书,怎会不懂礼数,我和他是政见不同,关亲疏。”

    “那为夫还要不要去登门拜会他?”

    “想去就去,不想去也没影响。”

    李老三哦了一声,“那就不去热脸贴冷屁股了,毕竟是刑部尚书啊,怕是瞧不起我们这些穷亲戚。”这话就有点酸溜溜的了。

    李凤梧哪里不知晓李老三的心思,笑道:“来日方才,你急什么,谁敢说你儿子就不如他了?”

    李老三小鸡啄米的点头,“是是是,我家大郎肯定比他强一百倍。”

 第二百六十九章 谁在忽悠谁?

    李凤梧走上青云街为李巨鹿去提亲的时候,恭王府上,迎来了一位分量?33??重的小客人。

    韩侂胄。

    和赵惇打了招呼,韩侂胄直接去找李凤娘了。

    赵惇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他的背影。

    按说,李凤娘是恭王嫡妃,一般情况下是要和男宾保持距离的。

    但韩侂胄一者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一者这货身份特殊,姑妈是吴太后,赵惇便由得他亲近李凤娘。

    不见现在韩侂胄经常往恭王府跑,今儿个早朝后,升任兵部侍郎的韩侂锵还专门找到自己说了会话么。

    只要有这层关系,迟早能将韩侂锵变成自己的人。

    所以,由得他去折腾。

    反正给这货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勾搭自己娘子,况且,娘子是那么容易被男人勾搭的?就是自己,若是没有娘子的同意,那也只能睡地板的命。

    用强?

    想都别想了。

    只是赵惇心中还有一点疑惑。

    娘子去了趟荆湖南路,给自己那老丈人李道贺寿,回来时候又不知道为何,说是从未去见过秦淮,绕过建康游了几日。

    也不知道在建康发生了什么,回到临安后,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让自己整死李凤梧。

    那段时间李凤梧也在建康。

    难道又和他起冲突了?

    赵昚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有点头疼。

    赵恺现在虽然降为庆郡王,但李凤梧却不只是赵恺的谋臣这么简单,他还是父皇的宠臣,要想整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