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之望接口:“叹我朝堂没了王安石,没了范仲淹,也没了韩琦富弼,我王之望虽然也想辅助官家励精图治,一心主和而谋后动,然而终究是能力有限啊。”
吴璘也叹气,“雄师之中,也没了岳飞,韩世忠……”
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自己能一生败绩,一者是搭了地利和天险,一者是川陕本来就不是金国重点进攻方向。
论武略,自己是真不如岳飞和韩世忠。
社稷,君王,臣子。
这是大宋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念及此,吴璘之心越发颓败,生出的隐退之心越发坚决。
看了一眼李凤梧。
遥想此子,建康抗旨走入仕途,使金不辱使命,高中探花,如今又大理成功归来,此子之轨迹,俨然有我大宋明珠之兆。
也许有一天,这一子能成为我大宋恢复江山的定鼎。
于是又有些欣慰,“未来的朝堂,未来的江山社稷,未来的辅助官家,还要多仰仗李少监和王学士了。”
李凤梧笑了笑,“我自当呕心沥血于朝堂,边疆军伍,老将军且看外面,有六千铁骑纵江淮大破拐子马和铁浮屠的李睿,有四千破一万的大宋尖刀亦有涅面恶鬼之称的宗平,还有死守襄阳功成的卢震,更有辅助庆王赵恺守下安丰军取得大捷的辛弃疾。”
停了一下,忽然间意气风华,“经数年后,谁敢说我大宋北进之臣?”
王之望笑而声。
吴璘却倏然动容,忽然对李凤梧做了一个揖,“愿得此一日。”
……
……
使团回大宋,很快沸腾了大宋朝野。
早有加急快报送回临安。
这一日的德寿宫里,赵构和吴太后正在赏玩歌舞,听得太监宣声皇上驾到,两人并多想,只以为是寻常请安探视。
待赵昚见礼之后坐下,赵构笑问道:“近些日子处理朝政,可还轻松?”
赵昚回道:“父亲,一切皆好,只是太史局有说,今春多地会有大旱,我已着人准备,不至于到时候慌了手脚。”
赵构点头,“尚有能力开仓放粮否?”
赵昚有些尴尬,不好接话。
两次宋金大战,国库空虚不说,粮也不多。
吴太后打了个圆场,“听说出使大理的使团要回来了,不知道若何?”
赵昚精神一震,“李凤梧等人不负众望,和大理商定,每年滇马贸易,从原来的三千五百匹增加到了六千五百匹,仅是官方的,而且大理那边将不再限制民间买卖滇马。”
赵构却不是很喜悦,“滇马终究不是骑军的主力马种。”
“孩儿知晓,所以将从新开通的商贸通道,从西辽那边,购买蒙古诸部的草原马种,来组建一支重骑军。”赵昚至孝,对赵构从隐瞒。
赵构点头,“你这几手确实漂亮,不过组建骑军不是一日两天的事情,而是旷日持久,这几年,你怕是要多用心治政。”
心中多少有点放心。
皇帝开始组建对抗金国的骑军,这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这也说明,短期内,不会对金用兵,这让对金国有恐惧之心的赵构多少安心了些。
赵昚点头,“孩儿知晓,还有一事需要给父亲说一声,吴老将军在入京路上。”
赵构动容,“是吴璘?”
赵昚点头,“看老将军的奏呈,似乎是想辞职归隐了。”
赵构愣了下,有些伤感。
顿时没了心情看歌舞,挥挥手示意所有舞姬下去,这才轻轻说道:“到时候入京了,让他来见见我吧,也是多年没见他了。”
赵昚点头,“会的,届时还请父亲说一二,让老将军不要辞职归隐,川陕守备离不开他。”
赵构想了想,“吴璘确实老了,他要辞官就辞罢,也是时候多培养一下你的年轻臣子了,那个六千铁骑纵江淮的李睿不,可当大任,宗老将军的曾孙宗平,去岁大战之后博了个大宋尖刀的美誉,也可重用,就是襄阳死守的那个卢震,也可酌情重用试试。”
吴太后添了一嘴,“韩诚那个大儿子,韩侂锵也不,仅任一府知府,屈才了些。”
赵昚心中大喜,父亲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一样,这就好办了,“孩儿也是如此想,吴老将军辞官后,孩儿打算让卢震前往川陕路担任一军的兵马都监,重点栽培一番,让李睿担新建重骑的重任,至于宗平,孩儿觉得此子锐气极重,可以让他继续镇守安丰军,至于母后说的韩侂锵,待过些时日,孩儿将他调入京城中枢辅助孩儿,母后觉得可好?”
赵构没有意见,“你觉得好就行,只是有一点,我须得提醒你。”
“父亲请说。”
赵构看了一眼吴太后,“论李睿也好,宗平也好,卢震也罢,皆是你的臣子,不是某个相公的,也不是几个孙儿的,更不是那个大宋雏凤的。”
并没有提韩侂锵。
吴太后顿时脸色就难看了,丈夫是在影射自己为侄儿韩侂锵说话呢。
赵昚看在眼里,只好道:“孩儿明白,不过韩侂锵确有治国之才,孩儿早想重用,只是这一两年大事极多,才一直耽搁了。”
赵构心中也笑了,这个儿子啊,虽然不是亲生,但比亲生的还孝顺。
一方面对自己极为敬重,一方面也孝顺太后。
也真是难为他了。
如果没有这么强烈的北上雄心,就真是完美了。
不过……如果等自己死后,他真能北上朝汴京,也是我老赵家的中兴盛事。
赵构看着赵昚,心中忽然有点酸,这孩子鬓发都有银发了,从登基之后就没享受过一天好日子,整日里操劳国事。
忽然想起一事,“如今大事皆定,还是考虑下立储人选罢。”
这是个敏感话题。
赵昚顿时不言语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书商
初春从大理出发。
使团抵达临安时,也是春末。
这期间,使团经过了诸多大旱之地,看到了民不聊生的画面,也看到了开仓放粮的壮举。
甚至在某一州府,王之望和吴璘两位联手,逼迫当地不作为的长官开了官仓放粮不说,还让诸多富贾大户开私仓放粮。
此些事情不足一一言表。
倒是有一事,李凤梧这货买了个丫鬟在身边。
大旱,这丫鬟家里父母双亡,只好来了个狗血的卖身葬双亲,李凤梧恰好看见,于是寻思着干脆买回去,让她专门伺候玉观音。
玉观音为了跳孔雀舞,双手从来不沾冷水,也不沾粗活。
是以在途径大旱之地时,因忙于救灾,当地驿馆对使团的照顾略有疏忽,于是出现了没人烧热水的状况,而玉观音没有热水,竟然宁愿三日不洗脸,也不去碰冷水。
于是便买了这丫鬟,让她专职伺候玉观音。
一则帮她葬双亲,一者方便了玉观音。
这件事后李凤梧深深的感觉到,养一个玉观音成本真高,感觉像养了个娇生惯养的婆姨——关键是这婆姨只负责跳舞,不负责暖床。
嗯,貌似自己也不想要她暖床,那一生骨头,会咯的自己浑身疼。
使团于三月底回到临安。
回到临安,官家并没有急于宣召。
毕竟使团往返近万里,再怎么急也得让大家休息一下不是,况且使团和大理达成的商贸约定大家都知晓,等的不过是一纸国书而已。
偌大的使团,回到临安后立即作鸟兽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且说吴璘到了临安。
刚一抵达,赵昚便遣了宦官谢盛堂前来慰问老将,说了些官面话,谢盛堂问道:“老将军,若是行途不乏,去垂拱殿见见大官?”
吴璘深感宠爱,一到临安,官家连使团也没见,便先见自己。
于是换上朝服,前往垂拱殿见驾。
君臣一番细谈后,赵昚嘘嘘而叹,终于同意了老将的请辞,又就川陕两路的事情咨询了吴璘,对于让襄阳卢震前往川陕担任一军兵马都监,吴璘也甚是赞同。
笑言襄阳能守住,此子之功甚巨,有大才,足用。
最后赵昚对吴璘说上皇在德寿宫,也想见见他。
吴璘来到德寿宫,见到上皇赵构,行礼未完,便被赵构拉了起来,看着老态尽显的吴璘,赵构很是感慨,“你我也是一对老君臣了啊。”
吴璘也很是感慨,“是啊,一晃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赵构很是动容,“这些年守备川陕之国门,辛苦你了,听昚儿说起过,你打算辞官归隐,我也同意,你征战一辈子,也是时候颐养天年了,今后若是不忙,可以多来看看我。”
吴璘感恩铭肺,几欲老泪纵横。
君臣执手,这些年的岁月仿佛还在眼前。
一旁的吴太后也看得暗暗抹泪。
是夜德寿宫大宴,不仅赵昚出席,三位皇子也尽数被召至,拜见老将军吴璘。
足显吴璘之荣耀。
……
……
李凤梧带着李巨鹿,玉观音和那个卖来的十一二岁的丫鬟,回到梧桐公社,让官家杜仲卿安排了玉观音和丫鬟的住宿。
听雪院里,一时间很有些寂静。
没了耶律弥勒,也没了朱唤儿。
李凤梧休憩了一阵,立即换上便装,前往不远的青云书社。
走进书社,便见院子里站着张观、史弥大、庄闲、谭慧和吴瑞云等人。
李凤梧有些愕然,“怎的都在?”
张观哈哈一笑,“就知晓你坐不住,一定会来书社看看,所以大家在这候着,晚上三元楼走一波。”
李凤梧乐了,“那当然好,去日许久,甚是想念临安的美食美酒。”
史弥大在一旁拍了拍李凤梧的肩膀,“不想念你那几个小娘子?”
李凤梧嘿嘿笑了笑。
吴瑞云道:“大理也有风情姑娘,以李兄之风流,岂能过。”
李凤梧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