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恺很是平静的问辛弃疾。
辛弃疾心中苦笑,我就说皇子殿下为什么要提起李凤梧,感情在这里等着自己,只能奈的道:“您为节度使,又是皇子殿下,自当坐镇全局,岂可轻易以身涉险。”
赵恺撇撇嘴,“别忽悠我了,还不是陈俊卿让你这么说的。”
辛弃疾耸耸肩,不置可否。
赵恺回身,似要透过烽火台望向滁州方向,很是不屑的道:“你说此刻,我那位三弟在干嘛呢,会披甲上城头么?”
辛弃疾只见过赵惇一面,并不了解,是以更不知从何作答。
赵恺自答:“我那三弟惜命的紧,别说金人还没攻到滁州,就算是兵临滁州,他也不会披甲上城头,所以我想啊,他此刻恐怕还在制置使治所里喝酒听曲儿。”
辛弃疾皱眉,“应该不至于吧,毕竟当下这个时候,他可是淮南东路的制置使。”
赵恺哈哈一笑,“不会么?”
旋即又道:“我猜,淮南东路的兵权,他怕是全部放给了招讨使李显忠,喝酒玩女人,他擅长,但是行军打仗,他有多少斤两我还能不知晓?”
辛弃疾能说什么?
只好保持缄默。
赵恺又望向建康方向,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羡慕啊……可也不羡慕。”
辛弃疾很是茫然。
赵恺也不解释,指着寿春城前大好河山,对辛弃疾说道:“你看,这锦绣河山,这壮丽山河,这天下妖娆,皆为赵室所有。”
辛弃疾心里嘀咕,这不是废话么。
“也许有一天,这江山会是赵愭的,也可能是赵惇的,我也知晓,很可能不是我的,但那又怎样呢?”赵恺豪情如云,笑看天下,“至少今日,他们是我的!”
回头看着辛弃疾,厉声道:“孤王的将士在寿州,为了孤王的江山,抛洒头颅,热血染甲袍,你让孤王在这里看着他们送死?”
“我为赵室子弟,焉能不为江山赴疆场?”
“我为节度使,焉能贪生怕死?”
“辛青兕,你告诉孤王,我应该站在这里,看着将士们一个个死去,而笑着说,你看,这山河多美,你看,这江山多娇,你看,那些死去的人多傻?”
“辛青兕,能么?”
辛弃疾心头狂震,愣愣的说不出话来。
赵恺看了一眼亲兵,微微点头示意,这才对辛青兕道:“我知道你辛青兕不怕死,否则又怎会写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词句,那么孤王便告诉你,孤王也不怕死,就问你一句,敢不敢随孤王,长枪出寿春,于万军之中杀他个来回!”
“敢否?”
几位亲兵热血沸腾,倏然拔剑。
如果辛弃疾再如先前那般,不让皇子殿下出城,那么便要拿下他。
辛弃疾沉默了一阵,就在赵恺示意要动手的时候,忽然哈哈大笑,长枪顿地,荡起一阵尘埃,“古来将士洒血边关,多有天家子嗣立城头,今日皇子欲出战,当名留千秋,某岂能阻乎?”
“且出城,且战!”
赵恺哈哈大笑,“辛青兕,孤王没有看你!”
望向寿州,旋即转身下城头,留下一句话:“如此,改日再见李凤梧,他曾于襄阳城头,笑看金人如蚁附城墙时候,孤王也曾立马寿州,冷眼长剑取咽喉。”
声如龙吟:“吾愧矣!”
辛弃疾倒提长枪,跟了下去。
脑海里萦绕着陈俊卿对自己说的话:“大宋可以没有辛青兕,也可以没有李凤梧,但不能没有愿洒热血守江山的皇子。”
辛弃疾笑了,如此皇子,大好头颅卖于他又何妨?
寿春城门大开。
几十骑战马呼啸着冲出城门,卷起尘烟滚滚。
辛弃疾的长枪,宛若尘烟中的一条长龙,气贯长虹,杀意凛冽。
为首一人,浑身披甲。
腰间龙泉,嗜血狰狞。
身后大红的披风,迎风招展,鲜艳如血。
风声猎猎。
剑出寿春。
《
第三十四章 千骑卷平冈
《
寿州城前,大雨如注。
箭雨!
被金兵四面环绕的寿州,便如汪洋之上的一座孤岛,承受着遮天蔽日的箭雨洗礼。
纵然大宋士兵有着最为精湛的盔甲护体,这一轮轮的箭雨下来,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城墙上处不见儿郎尸。
然而出乎金人意料的是,在箭雨压制下,己方士兵已来到城墙下,大宋守城将士也还蜷缩在城墙箭垛后面,根本没有射箭还击的意思?
这是要闹哪样?
难道他们不知晓,一旦城门被破,一旦被攻上城墙,寿州就守不住了?
亲临战线的夹谷清臣身骑骏马,手握战刀,盯着寿州北门城墙,有点不明所以。
寿州城竟然没有强悍的抵抗,只射了两轮弩箭意思着还击了一下。
难道是寿州没有防备?
亦或者是寿州城内兵?
但这几乎不可能,从我雄师南下到泗州,已有不少时日,大宋斥候肯定探明了情况,扼守淮南西路的咽喉的寿州焉能不设防?
那么宋人此举何意?
夹谷清臣倏然有些惊心,难道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
不过旋即又放下心来,在绝对的兵力压制面前,再好的阴谋诡计也只能徒奈何。
寿州不过八千兵,己方却有两万精锐。
况且大宋兵弱,攻下寿州不过是时间问题。
在城下几十米处的抛石车疯狂投掷,数巨石随着箭雨,便如雨点中的冰雹,或重重砸在城墙上,又或者落在城头跑马道上。
烟尘弥漫。
不时传来中箭之后的哀嚎,抑或者连声音都来不及发出,便被巨石砸成了肉泥。
几台攻城车,不仅蒙了牛皮,还以铁板镶嵌,在一群弩兵的拱卫下,向着城门冲去。
巨大的锤木径直向着城门挺进。
数十架井阑缓慢移动,井阑之上的弩兵频频开弓,压制着城墙上的守兵。
在盾甲兵的掩护下,数步卒扛着云梯,悍不畏死的冲向城头,越过护城河,就欲架起云梯,冲向城楼,仿佛大宋士兵的大好头颅在向他们招手。
一旦站上城墙并且活下来,城破之后便能官升三级。
夹谷清臣淡定的看着这一切,如果不出意外,只需一两个时辰,便可攻下寿州。
只是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
大宋守军的行为太诡异了,直到现在,也再没有射过一轮弩箭还击。
数架云梯搭上了城头,数勇悍畏的士兵开始攀爬,直到现在宋兵都还没有像样的还击,一些老兵还以为又和以前的战役一般。
宋人早就望风而逃了。
嗷嗷叫着,挥舞着战刀,欲要一战立功名。
城墙箭垛下,一位衣甲鲜明的将军死死盯着城外情形,直到金兵已开始攀爬云梯之后,才对传令兵大吼,“还击!”
传令兵立即起身,挥舞手上的红绿双旗。
却不料一支弩箭射来,穿透咽喉,传令兵怒睁着恐惧双眼,声的栽倒。
另外一位传令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了起来,挥舞双旗。
还击!
城墙上处不见袍泽尸的大宋守兵,早被压抑得怒火沸腾,见到军令,瞬间爆发,手持盾甲的悍卒立即再次闪开,负责床弩的士兵迅速操作,满载怒吼和仇恨弩箭倾射而出。
一片箭雨从寿州城头洒落。
大地之上倏然见血花,朵朵盛开。
巨大的投石车,将极早便搬上城头的巨石投掷出去,呼啸着落向城外平地上密密麻麻的金兵军阵中……弥漫的烟尘中,又多了多少肉泥。
城墙之上,十数个士兵抬起巨大的油罐,倾泻而下。
几支火箭随之射落。
噗的一声,大火瞬间将攻城车包裹。
炽烈火焰里,数十个金兵成了火人,惨嚎着扑进护城河里,亦有人心急意乱之下向后方溃败,旋即被己方监战士兵射杀。
于此同时,从箭垛后面站出来的数士兵,弩兵射箭压制井阑,步卒或抬着巨石,或倾倒燃油,云梯之上顿时惨嚎不断……
这样的情形在寿州四面城墙上同时上演。
人间地狱,莫过于此。
夹谷清臣见状,皱了皱眉,却动于衷,攻城焉能不死人,只要我大好儿郎站上城墙,寿州将成囊中之物。
只是唯一有点担心的是,距离寿州城南十里处,似乎有一只大宋军队。
否则派到那面的斥候,怎会一个都不曾回来?
务必要在那只军队前来增援之前,拿下寿州,否则等大宋援兵一到,寿州便难攻了。
回首望了一眼,身后那整装待发的三千骑军和两千步卒,冷哼了一声。
早就防着宋人这一手,是以才有五千骑军和两千步卒没有投入攻城。
一者骑军不善攻城。
一者防备宋人援兵袭杀,有三千骑军和两千步卒,足以应对一切变化,除非大宋援兵有上万人之众。
不过那也妨。
自己大可放弃攻城,让士兵撤回重新结成阵型。
夹谷清臣甚至隐隐希望大宋如此。
比起攻城,更愿意和大宋正面作战,能极大的减少战损。
寿州城南十里处,旌旗遮天蔽日。
数千大军阵型整齐,不时可见斥候从前方奔回,带来即时的战场消息。
顺便也带回了不少金国斥候的头颅。
刚赶到不就的赵恺,让刚禀告过情况的斥候下去,侧首看向辛弃疾和寿春守将,江南大营统领郑直,“若斥候消息探查误,夹谷清臣只用了一万五千兵力攻城。”
辛弃疾蹙眉,“那还留有五千,这其中应该有骑军,估计就是防备着援军奔袭。”
郑直点头,“以金人之勇猛,一万五千攻八千,有极大可能成功。”
赵恺沉默了一阵,似是在问郑直和辛弃疾,又似在自语,“虽然夹